讀《人與自然》有感(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人與自然》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人與自然》有感1
不久之前,我買了一本書,名叫《人與自然》。這本書精彩極了,讓我了解了許多關于大自然中我所未發現的知識。
大自然中,有許多漂亮而神奇的植物,有可愛而獨特的動物。然而有時我們對它并不是很了解,這本書卻讓我們知道了許多它們的知識。
書中講了許多動物與動物之間的你爭我奪,說了一些關于動物群體之間發生的奇聞異事,寫了關于人類根據動物而發明了的很多東西,例如:人類根據蝙蝠的超聲波而發明了雷達和聲納;根據鯨身體的流線體而改造了船只;根據蒼蠅發明了宇宙飛船;根據螢火蟲而發明了人工冷光;根據動物的巢穴發明了房屋;根據螳螂發明了鐮刀;根據蜻蜓發明了飛機等。
人類根據動物而發明了許多許多,而上面的例子只是一小部分,動物的身上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世界也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動物,才會生機勃勃。但我們人類卻一再的傷害它們,讓它們無家可歸。我們過度地砍伐樹林,不僅破壞生態平衡,還導致許多動物因沒有家或沒有充足的食物而瀕臨滅絕。
其實動物也是很善良的,只要我們對它們好,它們也會對我們好的。或許有些人不知道動物也是有眼淚的;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動物也是有情感的;動物也是有傷心的時候的。
它們只能帶給人類自己最美好的情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線。它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個世界,然后含著最后一滴眼淚靜靜地離開人世,把最后的痛苦都偷偷的帶走了。
動物是圣潔的,它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它們吧!
讀《人與自然》有感2
這本收集從古至今哲學家思想的書首先終于揭示了社會與自然的關系,那就是一場關于解釋自然方式的革命會引起一場真正的革命。我們不能以為自然科學知識終究對人類的自我了解無足輕重,比如布魯諾識破星空景象具有相對性,足以讓封建社會制度喪失其基本合法性,因為“宇宙關系的民主化”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關系民主化。
人們做事是有界限的。就拿學校招收學生來講,學生需要達到一定的成績。學校便裁定一條分數線,只招收分數線以上的人。那么,比分數線低一分的人就不會被錄取了。然而細究起來,這些比分數線低一兩分的人,他們的能力真的不及線上的人嗎?他們可能是發揮不理想,可能是遇上了不喜歡這種風格的老師評語文卷,相差幾分完全可能。他們被人為地劃分在界限以外。原本界限是公正的,可是到了分界處,卻顯得不公。把界限降低要求,問題依舊存在于新界限附近。其實,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本來就沒有明確的界限,連生物與非生物的界限都是模糊的,我們怎么還能指望人類社會的界限清晰?
同樣的問題存在于平等上。原來社會有許多階級,他們互相之間是不平等的,后來封建制度垮臺了,又發現黑人與白人不平等。現在,白人歧視黑人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我們又怎么指望連自己內部都還不平等的人類怎樣與別的什么平等?但根據歷史的發展規律,當人類都互相平等后,必然會感受到類人猿身上能看到人類的痕跡。當我們看到一只猴子被殺時,酷似兒童的身軀血淋淋的,令我們感到恐懼。人類有精神,或者說靈魂,那么動物有嗎?當人類與猴子平等時,就又轉向與動物平等,最后必然會轉向與生物平等。如果所有生物平等了,人類吃什么可能已經有科學技術解決了,而動物沒有,他們互相廝殺,殺氣騰騰、充滿敵意的場面絕對讓人想不到“平等”二字。如果在生物平等后又轉向萬物平等,我們就不能想象這個世界了。
自然界決不是一臺機器,因為機器有明確的界限問題,而大自然沒有,所以人類也沒有。但可以想象成機器,而人類要做的就是要知道這臺機器是怎樣運作的。這臺機器是有規律但又是隨機的,我們的現狀只是那大爆炸后無數種可能的一種。正如本書中所寫:“那么,上帝擲骰嗎?”曼弗雷德?艾根問,“肯定,但它遵循比賽規則”。而僅僅兩者之間的差距賦予我們意義和自由。人類還為世界從何而來的問題所困擾。就算是世界來自一塊小石頭的爆炸,人類還是追問,這塊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
如果有上帝的話,他造了自然界,又造了人。但人又不接受大自然,拼命想創造自己控制的獨立環境,我們的生物圈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給狂妄自大的人們澆了一盆冷水。人類向上帝宣戰還為時過早。人是被造物,現在又想充當創造者。說不定人類最后又成為某一顆星球生物的上帝。但是人是可變的生物,是不屬于天也不屬于地的生物,可以上升到神性,也可以下沉到動物。人類的歷史才剛剛開始,人類不可避免的還要繼續廝殺,并且以廝殺來決定勝負,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現在要指望的,就是除此之外,人類能不能干一點別的什么。而且,現在科學的發明與猿人打造石器的目的沒有什么不一樣的,人們根本不注意科學知識,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先琢磨其可能的實用性,翻開我們的科學課本,滿目都是“滑輪組/簡單機械的運用”。甘地說:“人類正處于分道口,他要選擇叢林法則或者人道法則。”這個選擇關鍵在于人本身,人要靠自己來尋找為未來的出路。
我回想起電影《楚門的世界》,這也反映了人類不受上帝控制的決心。片中的楚門居然從小到大生活在一個充滿演員、攝像機的攝影棚里而渾然不知。但他驚奇的發現,工作的公司每一個人都在他出現后才開始真正地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車在來往。也就是說,他發現的事實已經與他去解釋的'方法相矛盾了,如果他閉上眼睛,假裝不存在(這也是科學有時所采取的方法,這樣的事情一多,科學就會走向迷信),那么它就不會發現這個國際玩笑。可是,他終于發現了破綻,最后走到了攝影棚的出口處,走到了“神”長期控制自己世界與自己創造世界的界線。
導演充當的上帝竭力挽留楚門,但他還是憑著自己識破的“世界”運轉模式,堅定地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
讀《人與自然》有感3
這本書匯集了從古至今哲學家的思想,最終揭示了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即關于解釋自然方式的革命將導致真正的革命。我們不能認為自然科學知識對人類的自我理解來說終究是微不足道的。比如布魯諾對星空的理解是相對的,足以使封建社會制度失去其基本的合法性,因為“宇宙關系民主化”必然導致社會關系民主化。
人做事是有界限的。以學校招生為例,學生需要取得一定的成績。學校會定一個分數線,只有分數線以上的才會錄取。那么,比分數低一分的就不錄取了。但是,仔細調查一下,那些比分數低一兩分的人真的不如線上的人嗎?他們可能玩的不好,也可能遇到過不喜歡這種風格的老師來評論中文論文,這是很有可能的。他們被人為地分割在邊界之外。本來邊界是正義的,但是到了邊界,就顯得不公平了。下限,問題在新的極限附近依然存在。其實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沒有明確的界限,甚至生物和非生物的界限都很模糊。怎么能指望人類社會的邊界清晰呢?
平等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本來社會上有很多階級,彼此不平等。后來封建制度崩潰,發現黑人和白人不平等。現在白人歧視黑人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我們怎么能期望自身不平等的人類和其他事物平等呢?但是按照歷史發展的規律,人類在彼此平等的情況下,難免會感受到猿人身上可以看到的人類的痕跡。當我們看到一只猴子被殺時,像孩子一樣的身體是血腥的,這讓我們感到害怕。人類有靈魂,動物也有?當人類與猴子平等時,就轉向與動物平等,最后轉向與生物平等。如果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那么人類吃的東西可能已經被科技解決了,而動物則沒有。他們互相殘殺。殺人不眨眼、充滿敵意的場面,絕對讓人聯想到“平等”二字。如果在生物平等之后轉向萬物平等,我們就無法想象這個世界。
自然絕不是機器,因為機器有明確的界限,而自然沒有,人類也沒有。但可以想象成一臺機器,人類要做的就是知道這臺機器是如何工作的。這個機器是有規律的但又是隨機的,我們現在的情況只是大爆炸后無數種可能性中的一種。如本書所寫:“那么,上帝擲骰子了嗎?”曼弗雷德?伊根問:“當然,但它遵循游戲規則。”。而只有兩者的差距給了我們意義和自由。人類仍然被世界從何而來的問題所困擾。即使世界來自一塊小石頭的爆炸,人類還是會問,這塊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
如果有上帝,他創造了自然和人。然而,人們不接受自然,迫切希望創造一個由自己控制的獨立環境。我們的生物圈實驗以失敗告終,給自大的人潑了一盆冷水。人類向上帝宣戰還為時過早。人是一種生物,現在他想充當創造者。也許人類最終會成為某個星球的神。但人類是多變的生物,不屬于天不屬于地的生物,可以升到神性,也可以沉到動物。人類的歷史才剛剛開始,人類繼續戰斗是必然的,戰斗決定勝負,用暴力解決問題。現在,我們要指望的是,除此之外,人類還能不能做點別的。而且,科學的發明和猿人建造石器的目的沒有區別。人們根本不重視科學知識,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先考慮其可能的實用性,打開我們的理科教材,里面全是“滑輪組/簡單機械應用”。甘地說:“人類正處于十字路口,他必須選擇叢林法則或人道法則。”這個選擇的關鍵在于人本身,人要靠自己找到未來的出路。
我回想起電影《楚門的世界》,也體現了人類不被上帝控制的決心。影片中的楚門其實生活在一個滿是演員和鏡頭的工作室里,卻并不知道。但他驚訝地發現,他出現后,公司里的每個人都開始工作,每天在他家附近的路上都有同樣的人和車來來往往。也就是說,他發現的事實已經和他解釋的方法相矛盾了。如果他閉上眼睛假裝不存在(這也是科學有時采用的方法。這樣的事情多了,科學就迷信了),那就找不到這個國際笑話了。但是,他終于找到了破綻,終于來到了工作室的出口,達到了“上帝”長期控制自己的世界和創造自己的世界的界限。
導演扮演上帝,極力挽留楚門,卻以他所看透的“世界”運作模式,堅定地走出大門,走向黑暗的未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等著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
【讀《人與自然》有感(3篇)】相關文章:
讀《愛》有感03-28
讀《金翅雀》有感03-27
讀中庸有感03-27
讀《狗》有感03-20
讀《囚歌》有感03-19
讀散文有感03-19
讀《長城》有感03-15
讀《墨子》有感03-14
讀《生命》有感03-11
讀《信任》有感【薦】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