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教育》有感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新教育》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新教育》有感1
讀了葉讕教授的論著使自己對新基礎有了更深層次地認識。新基礎教育是把教師的智慧與能力的發揮相結合,從而使學生主動健康的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在沒接觸新基礎之前,只考慮到我應給與學生什么,而新基礎使我意識到這種認識很片面、很膚淺,課堂教學是雙向的交流與互動,教師應在學生主動學習上下功夫。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在課中自己也嘗試通過開放式提問導入新課或者操練,但始終局限在點的開放,究竟怎么樣的開放才更有效,要開放到什么程度,這樣的問題一直都困惑著我。
但認真閱讀了葉教授的著作后使我茅塞頓開。要讓學生主動學習,首先要考慮課堂結構的開放:(1)課的導入是開放的導入,可采用開放式提問,或者采用發現式學習,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并結合已學知識,引起學生興趣。(2)開放的教學,例如在新授單詞時,每個詞都需要學生有理解、記憶、運用的過程,這時教師就可采用小規模的開放,如通過語音歸類來讀準新詞,并通過發散性提問讓學生運用新詞造句等。(3)綜合運用的開放。
但同時通過學習也意識到,開放不等于主動發展,雖然有的教師在課中運用了開放,但他并沒有聯系學生實際,學生不能舉一反三,英語是要通過練習才能達到效果的,因此機械操練決不能缺,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有的環節需要開放,有的環節不需要開放。同時各個環節的練習要有層次性,要有遞進性。如果語言的層次性在一節課中不能體現,學生往往就會失去學習的熱情,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會出現疲倦感,也就談不上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
葉教授同時指出,當代青少年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與多變的時代,只有學會獨立思考與分析事物,不斷發現新問題與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與施展才華。但外語教學中學生大量的活動為模仿、記憶和機械操練,較少提倡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提問。甚至當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根據已學知識靈活使用一個確切的同義詞時,教師也不予以肯定,而要求學生改用教師規定的詞匯表達意義。教學過程中只顧將語言點在規定的課內灌輸下去,較少讓學生思考如何總結學習和使用外語的規律,探索與創造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在改革外語教學方法時,有的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采用一些膚淺的教學活動,使這些教學活動流于形式,未能達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外語能力的教學目標,也無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但通過最近幾次的新基礎聽課活動,發現絕大多數的教師已認識到這一點。我也正不斷地吸取著新基礎所給予我的養料,朝著新基礎所指明的方向前進。感謝新基礎!
讀《新教育》有感2
春節期間,我又捧起了葉瀾教授的書,認真研讀,再次深深感受了新基礎教育帶給我的新理念。
“沒有知識,構不成教育;只有知識,不能稱其為當代的教育!
“過去的教知識,是就事論事;現在要挖掘知識內涵的育人價值。”
“建立一份自己的責任,課堂是一個自由的空間。”……這些話是多么精辟!越是深深思索,越是被深深地感動。新基礎教育”的改革走過了好多年的路程,我的女兒也是新基礎教育下的受益者!鞍颜n堂教學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的主動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在新基礎教育理念的推廣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樂在其中。在新理念的不斷沖擊下,我的教學教育觀有了新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看作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生、傾聽學生發展學生上,不是把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回答看作是一種對教師的配合,而是看作對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和教學過程創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皼]有教師生命質量的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這是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中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它無時不刻在指引著我們的教育思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將有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會失去它的意義。所以,“新基礎教育”要求教師在新的水平上發揮教學過程“重組者”、動態生成“推進者”的重要角色。我們要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為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為產生的觀念性前提。作為教師要運用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在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在探究中學習,其個性特點表現較為突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變得更為復雜和細微了。 教師還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
同時,我也感受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學能力和教育理念;取決于教師對學科價值的認識;取決于教師有無主體精神和創造精神等。“新基礎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在學校生活的質量。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習心境和人際關系,就必須努力搞好班級的建設。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們在班級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這正如葉瀾教授所說:“群體的個性不是靠教師塑造,而是由他們自己用心和行動創造形成的!
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學習、實踐、反思、重建、為學習創造革新之路,我們就能構建起新基礎教育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課堂教學,并在重建過程中提升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生命質量 。
讀《新教育》有感3
當看到這本《新愛的教育》的書名時,我有些奇怪,我以前讀過《愛的教育》,這本《新愛的教育》又寫的是什么呢?我帶著這個疑問打開書,一會兒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既因為書中幽默風趣的語言,也因為他曲折感人的故事,還因為作者郭景瑞老師那全新的視角。
一個再有兩年就退休的老教師,還堅持干班主任的工作,我真的很佩服!自己走上工作崗位也有8個年頭了,因為各種原因,才當了1年半的班主任,就已經飽嘗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并且有時會因工作的繁瑣而發牢騷。所以,我就很想知道郭老師的魅力在何處。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把自己當成了郭老師,一會為劉金龍上課不聽講而嘆息,一會為韓偉萍即將輟學而惋惜,又為她得到了國家的扶貧政策高興。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郭老師暑假去家訪?赡芤驗楫敃r電話不普及,郭老師為了和家長溝通,在暑假里騎著他那又破又舊的自行車跑遍了整個小城。
其實,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會遇到很多郭老師書中所說的事,比如,像劉金龍那樣的學生在我們每個班里都有,我們是如何做的呢?下面結合我的具體做法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去年我們班轉學來了一個女孩子——趙曼,這個孩子非常內向,成績是全校倒數,平時連說話都不敢,老師提問她她就像沒聽見似的,從不回答老師問題,成為各科老師最頭痛的孩子。怎樣教育這樣的'同學呢?我想我首先要做的事應該是培養她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于是我就從課堂提問入手。我選擇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她回答,即使我知道她會沉默不語,我仍然把耳朵湊近她嘴邊,并告訴全班同學,趙曼是想悄悄告訴我,她想和我說悄悄話呢。沒想到,趙曼真的悄悄說出了答案,她的聲音很輕很輕。我馬上高興地說:“趙曼的聲音真是太好聽了,而且回答地非常準確!比嗤瑢W在我的示意下給她鼓起了掌。在那之后的幾天里,趙曼都是以和我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回答問題的,每次回答后我都會趁機表揚她。又一次提問趙曼,她又悄悄地說出了正確答案,我假裝聽不見,說:“老師昨晚洗澡不小心耳朵進水了,今天有點耳背,剛才沒聽清你的答案,你能大點聲音再說一遍嗎?孩子們,你們想聽聽趙曼同學的回答嗎?” “想!”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就這樣在我和同學們的鼓勵下,趙曼大聲地回答了問題,雖然聲音還談不上響亮,但已經能讓全班的同學聽見了。就這樣通過我的耐心和愛心教育,我和趙曼拉近了距離,我走進了她的心靈,她開始愿意和我交流,并在我的鼓勵下開始主動舉手要求回答,學習也積極認真了。慢慢地她變活潑了,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
今年學校讓我擔任四(6)班班主任,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特別調皮,從來不做作業,撒謊成性,對任何事都表現的滿不在乎,學習成績可想而知。剛開學他就惹了幾件事(把別人英語書撕了、打架、罵人等),我要找他父母,他說父母不在家外出打工了,我要他父母電話號碼,他說記不住號碼。恰好那天下午放學時下雨了,別的同學都有家長來接,可是他沒有。當我看見這情景,馬上想到我要把他送回家去,不然他肯定會被雨淋生病的,正好我也趁機對他進行家訪。就這樣我摟著他同打一把傘,把他送回了家。到他家后,我發現他又撒謊了,他父母都在家,爸爸每天外出跑車,媽媽在家帶他一歲多的小妹妹,也就因為如此才沒能來接他。我沒有揭穿他的謊言,并在他媽媽面前說了他很多好話,說他聰明、說他勞動積極,說我比較喜歡他等等,當他進屋后,我和他媽媽交流了他存在的問題,商量如何互相配合改掉他的壞習慣等等。從那天后,他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上課聽課很認真,作業竟然及時上交了。我在班里大大表揚了他,并讓他當了小組長,這樣他表現就更好了。我一直納悶他怎么突然就變了?一天他在和我交流時給了我答案。他認為原來的老師都討厭他,除了批評他,就是向他的家長告狀,然后他父母就狠打他一頓,所以他也討厭那些老師,才不做他們布置的作業。他認為我關心他,喜歡他,因為我送他回家,還因為我在送他回家時摟了他,還因為我在他媽媽面前說喜歡他,還因為我沒有在他媽媽面前告狀,也沒有說他撒謊的事,并第一次有老師在他家長面前夸獎他。正因為這些,他從那天就特別喜歡我這個老師,所以也要好好學我教的課。多簡單的理由啊,同時也給我帶來了深深思考。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先要讓孩子喜歡我們,我們必須要用愛心用耐心用細心與孩子交流相處,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教出有愛心的學生。
經過這件事我終于理解了這本書為什么叫《新愛的教育》了:最平凡的其實最感人,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
讀《新教育》有感4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初次看到這句話時,是在某個學校的宣傳條幅上,當時不甚了解其意。后來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這本書才知道它的出處,原來是朱永新教授在談新教育的時候特別強調的觀點。這句話應該是新教育的精髓所在,是新教育的目的所在,更應該是新教育精神的最終追求。“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認為應該解讀為“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讓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來講一個故事:1536年瑞士的鐘表大師塔·布克因反對羅馬教廷的刻板教規被捕入獄,入獄后就被安排做鐘表,在那樣一個沒有歡樂和自由的環境中,無論獄方采用什么高壓手段,他都無法做出日誤差低于1/10秒的鐘表,可是入獄前他在自己的作坊里整天樂悠悠的,每天都能使鐘表的日誤差低于1/100秒。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他后來越獄成功后總結為是當時的環境和自己的心境。
一個鐘表師的創作尚且需要一個好的心情和合理的環境,那我們祖國花朵的學習與成長呢?
他們整天處在一個“唯分數是圖”的環境下,整天除了中規中矩的接受式學習,刻板式訓練,分數高,就能得到所有人的贊揚,分數低,很可能得到的是所有人的白眼。這樣的一個環境,這樣的一種氛圍,這樣的一種心境,孩子們的心情能夠放松?禁錮和壓抑已經使孩子們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和沖動,甚至會使他們在心理上覺得上學是一種負擔。更有甚者,就連該讓孩子們動起來的體育課上,由于安全問題的禁錮,孩子們連最起碼的“隨意奔跑”的權利都被剝奪了,何其可悲!
現在的許多孩子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嘗試成功的勇氣與感恩的情懷。是我們的教育所為折斷了孩子的翅膀,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讓孩子展翅飛翔?
嘆其可悲的同時,多羨慕《窗邊的小豆豆》里的主人公小豆豆和他每天都欣然向往的巴學園,在小豆豆的心里,巴學園是個充滿神奇力量的地方,他在那里可以哭,可以笑,可以不用為了闖禍而遭到批評,當然你得給自己闖的禍用自己的力量畫一個完美的句號。在那樣的環境和心情下,小豆豆覺得在這里到處都能讓他學得開心快樂,讓他充滿斗志,讓他懷著感恩的心和嘗試的勇氣。
多希望我有一根魔法棒,在空中這么一畫,就能讓孩子們在小林宗作所創建的那樣的巴學園里生活,讓我們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中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充滿激情與成就的學校生活。
二、讓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這樣的光環下,我們的教師生活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光輝燦爛,對有些人來說甚至成了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那么,當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后顧無憂去辭職不干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努力嘗試過一種幸?鞓返慕逃殬I生活?鞓返男木呈且磺袆撟鞯脑慈,當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工作時,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復、繁雜的工作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趣味無窮,這時候的工作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快樂的心情可以讓教師精力充沛,思維縝密,想象豐富。
以這樣的心態投入工作,投入課堂,投入孩子,怎么會沒有成績,怎么會沒有激情,怎么會沒有奇跡呢?
另外,我們的學校也要為我們的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保駕護航,不要再用那種亙古不變的制度來壓抑教師的成長,應該建立起更人性化的精致管理,讓我們教師的工作是“累并快樂著”。用快樂的心境,專業化的心態,端正的態度點亮每一個孩子童年路上前行時的每一盞燈。
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的生活,這是專家、學者提出的一種構想,我們的教育領導機構、學校、教師能緊貼這樣的旋律,在頂層設計,在制度構建,在氛圍營造等諸方面形成一種環境,唱響音符。這樣,專家、學者所倡導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才觸手可及,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的生活”不會成為望梅止渴的一種奢望,搖籃里的教育永遠也體會不到馳騁在草原上駿馬的風采!
讀《新教育》有感5
最近工作量有所減少,靜下心來讀了《新基礎教育》一書,讀后有了點心得感想,在此和同行們一起探討,共同學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人為本成為了時代的主流思想。人文教育就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從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尊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隊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過去在傳統應試教育下,老師說什么是什么,而如今, 教師要做的是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有些學生確實毛病太多,上課不專心聽講,回家作業馬虎完成,甚至不做,可氣又可恨,有時教育不聽,還得請家長到;蛏祥T家訪,效果也不佳。這樣的學生很難讓老師愛起來。但從學生發展來看,從人的內心情感來看,他們也需要愛,而且,這些孩子更需要大家的愛。其實任何一個人成才都是發揮了他個體的優勢而成材的。
仔細想想,學生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別人頭腦之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無論你是否喜歡不喜歡他,他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學生到學校學習是要以學習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學習者,他們會帶來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渴望得到好成績 ,更渴望友誼、健康、美麗、進步、放松。然而在傳統應試教育下,繁重的`學習壓力,把許多時間都擠占了,只留下學習、學習。這無形中違背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學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現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 他們是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學習、審美為一體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不從學生成長需要出發,不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談何發展呢?
在剛剛結束的半學期來,我也遇到了些問題學生,調皮又偷懶,我也曾悉心教育過,但效果不佳,年輕氣盛的我就對其來硬的,惡狠狠地訓斥他們,雖然有所效果,但我知道學生心里并不服氣,在新學期里,我要做的是從各渠道收集和后進生交流的方式方法,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讀《新教育》有感】相關文章:
新愛的教育讀書心得02-10
讀《新兒女英雄傳》有感03-19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07-29
讀人的教育有感09-21
讀《愛的教育》有感05-14
讀愛的教育有感05-18
讀《愛教育》有感07-07
讀《新教育》有感07-07
讀教育的目的有感09-02
讀《守望教育》有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