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武器》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永別了,武器》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永別了,武器》讀后感1
一本流芳于世的書因素很多。被我認作是好書的標準,無外乎就是情節,筆觸,聯想的延伸和思維的活躍性。
比起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外語就單調了,但在翻譯這個平臺上,二度創作,又給了漢語的發揮帶來了廣闊的空間。據說懂外語的人喜歡讀原版,電影也是如此。可是,于我而言,漢語外語都不行的我,還是喜歡高手翻譯家的二次創作,他們讓我擴展了想象力,省去了閱讀上的生澀。
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讀了三遍,還看了幾遍電影,載體的不同,得到的愉悅各有不同,收獲多少,就看汲取者自身的文化修養了。
因為喜歡《永別了,武器》,常常會去網上讀那些精彩的節選,特別是對場景的描述,不次于一場旅游。
摘一段:“故事從那年夏天開始。當時我們住在鄉村的一幢房子里,隔著河流和平原,可以看得見遠處的高山。河床里鋪滿了鵝卵石和大的圓石,陽光下白得閃閃發光;河水清澈,流速很快,水深的地方呈現一種靜謐的幽藍色。部隊就從我們的房子旁邊經過,上了大路,到處塵土飛揚,連樹葉和樹干上都落滿了塵埃。那年秋天似乎來得較早,樹葉都提前飄落。我們看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在路上激起漫天塵土,微風中樹葉紛紛落下,部隊過后,空蕩蕩的路上堆滿了落葉。”反復閱讀,有景有聲,再閉目暢想,大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也找出原文磕磕巴巴的讀過,像個初小學生一樣,能念通句子就很幸福了,根本享受不到山影、河流、色彩和陽光。
所以,我佩服喜歡原版的人們,但我并不想效仿,我知道自己是個小矮人,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月亮吧,省事兒。
《永別了,武器》讀后感2
閱讀了小說《永別了,武器》,我的心中激起了很多感受,并且對于生命與人生有了更深的了解與感悟。
《永別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作品,小說講述了美國青年弗瑞德里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的經歷,講述了弗瑞德里克從參戰到受傷再到撤退過程當中經歷種種的殘酷,再到最后感傷自己深愛的人的難產死亡的故事。海明威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恰恰是根據他自身真實的參戰經歷,并且以戰爭與愛情作為寫作主線,演繹了一篇動容的文學作品。
我在閱讀《永別了,武器》以后,深深地受到了感動。也明白了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人這個生命在戰爭當中顯得是多么的渺小與脆弱。而人最寶貴的恰恰是生命,面對生命的逝去,我們不得不為之感傷與難過。
而《永別了,武器》這小說的名稱也很有意思,一個放棄武器的人,不應該是戰俘,而應該是愛的俘虜。戰爭是不會讓人放棄武器的,只有一顆美好的關愛的心才會讓人真正的放棄武器、永別武器。
總的來說,《永別了,武器》這部小說真的給我很多感動。
《永別了,武器》讀后感3
我從未經歷過戰爭,戰爭對于我來說是一個不敏感也不可怕的詞。可讀了海明威筆下的戰爭,我發現戰爭并不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好玩,相反它令人毛骨悚然,它冷酷無情到極致。
戰爭中的人們,是身不由己的。戰爭一旦被挑起,不打得你死我活生靈涂炭,誰也別想從中脫身。它像一個黑洞,吞噬著人們的生命。一個個家庭被無情的戰火拆散,一條條生命被混亂的戰爭毀滅,人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死,無法決定戰爭的停止,人們像是洪水中的泥沙,隨著激流,被隨意的沖刷,漫無目的,毫無方向。
戰爭會改變人們的思想。長期生存于戰火中的人們變得消極,他們甚至開始抱怨統治者,他們的心中開始充斥著憎恨。可這又怎能怪他們呢?試想一下,炮火、子彈隨時會落在你身邊,甚至落到你的身上,人們居無定所,喪失親人,家庭破碎,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人們,如何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戰爭是冷酷無情的。在戰爭中,生命是多么不值錢的.東西,死亡又是多么平常的事情。海明威在文章中用平淡冷酷的筆調描寫死亡——當傷員的血一滴滴打在他身上時,他并沒有恐慌,也沒有擔心,他鎮靜平淡地移開自己的身體,免得那血液弄臟自己,當他說出“大概是死了”時,那語調又是多么的平淡,而這正是戰爭對待生命的態度。在他的筆下,戰爭中的人仿佛只是一件不打緊的物什,壞了就被丟掉,再換新的。
這就是海明威筆下的戰爭!這也是我海明威的小說中看到的真實戰爭。愿世界絕不要這樣的戰爭,愿世界永遠和平!
《永別了,武器》讀后感4
戰爭是什么?在讀這篇文章前,除中國八年抗日戰爭于我這個炎黃子孫來說給予我了深深的震撼與悲痛,其他的戰爭似乎大部分只是歷史書上的白紙黑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記錄在書上,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也無太多其他的色彩。直至讀了這篇文章,戰爭,才殘酷而真實地褪去它的光彩外衣,鮮血淋淋地展現在我的面前。
在意大利的戰場上,血肉橫飛,子彈從槍口中發射,冷酷地命中目標,炮彈轟然而降,無情地爆炸。伴隨著這些冰冷的武器的開動,哀嚎,悲鳴,籠罩在“一戰”的戰場上,成為揮之不去的陰霾。亨利中尉在戰場上受了傷,在被抬去治療時,他目睹了與他出生入死的戰友們的傷亡。那是怎樣一幅畫面啊,堅強的士兵疼到窒息,顫抖著,在無盡的痛苦中慢慢死去。戰場猶如一個屠宰場,只是屠殺的是“人類”這個活生生的物種啊。
戰爭,不只是記錄在史書上的史料,也不是只能用那些白紙黑字的“ “時間”“地點” 意義”“評價”所可以簡單描繪的。它的真相就是由血與肉與淚交織而成,無論是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其勝利的代價是千萬家庭的破碎,是成千上萬生命的消逝。
所以我想,戰爭的一些積極性,雖說在正義戰爭中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戰爭所弒殺的生命的可貴,是什么也比不上的,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任何借口輕易剝奪。
在我看來,戰爭是用人的鮮血寫成的二字血書。
【《永別了,武器》讀后感】相關文章:
職場減壓秘密武器08-05
傷仲永教學設計08-27
安永筆試經驗筆試細節08-31
創業英雄陳永的故事10-05
郭永云的創業故事09-17
考場議論文寫作的七種武器解析05-18
安永筆試經驗筆試細節注意07-07
《傷仲永》閱讀訓練及答案09-18
《傷仲永》教學設計(15篇)03-04
《傷仲永》教學設計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