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1
第六章里,雷夫寫道:我不反對測驗,因為我們需要評估孩子們的學習狀況。精確,公平,合理的測驗能幫助家長,老師,以及學生了解「已經精通」和「需要加強」的地方分別是哪些。擁有精確的數據對于教學與被教雙方都很受用。然而,現今的考試制度已經出現問題了。我們把過多的上課時間花在考試上,導致孩子們對分數越來越冷漠。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確實需要一種評價,來評估孩子們到底學沒學會,學到了什么程度,這樣的評價將使我們對自己的教學情況有更為精確的掌握,以便于我們確定是否還需要再講,是否有些孩子需要我們幫助。看了雷夫老師寫的這一段,我也在思考自己有沒有變得只為了考試而講課了,這一次考試結束后,接著講是為了下一次考試做準備,更多的忽略了學習的真諦是什么。但是沒有辦法,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孩子都面臨著不死不休的分數評價,誰又能比誰差呢?我們為此都得努力呀!于是乎,就變成現在的局面了,從上到下以考為尊!
雷夫在書中還提到:父母和老師必須牢記在心,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跟另一個學生相比,讀到這里,我就開始反思自己確實做過這樣的事情,當然是比較少的,這個以后還是要杜絕。他還提到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來衡量他現在的進步。慶幸的是這個我確實做到了,我會拿學生現在的表現和過去比較,找出的他進步的方面從而給予肯定,給予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是有更會閱讀,數學更強,或是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們的目標是開發每一位學生的特質,盡可能讓他成為一個特別的個體。身兼教師和父親角色的雷夫老師,也一直在學習和改進當中我用自己過去的行為作為標準來衡量他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從來不拿自己和另一個老師或其他父母相比。
我非常贊成雷夫老師的建議,我們要對每一個孩子做縱向比較,不能在不同個體之間做橫向比較,那樣是不公平的。科學合理的人性化評價,是有利于孩子自尊心成長和發展的,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進行比較,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反之則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失敗。
在第六章還有一點讓我有所思考的是這一句: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質。
其實,我覺得過往的考試分數并不能成為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的支撐,取而代之的是考試所不能給予的種種。所以說,考試奠定了我們今天的基礎,給我們今天這樣工作生活的機會。當我們最終離開這種體制下的學校學習之后,更多的還是在懵懂的坎坷與波折中逐漸健全了的人格,在磨礪中慢慢懂得和建立了自己的做人原則,與人相處,珍愛生活,熱愛工作等等。所以我覺得,我們再給學生講述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道德和品格的教育,這些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
《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2
我們學校為了提高老師的自身素養,每月都會為老師們選購一些具有價值的書籍,這次我們閱覽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看到這一句話時,我的心似乎被深深地觸動了……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我想“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應該這樣說,愛孩子,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一名好教師要成長,必須得善于反思和總結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思想,這是教育的大智慧。
敬佩和感動,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這位令人敬佩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了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于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周末從上午11點鐘到下午2點鐘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鐘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鐘,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于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好奇和驚訝,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著:“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著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很有個性,盡管他已經是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我一下就對這些產生好奇。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很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是因為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么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著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里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嘆息和洗禮,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后紛紛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里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
希望自己能將書中所學,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教好孩子,讓孩子們一天比一天更優秀!那么,我相信,我們的教室里也會發生奇跡的!
《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3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程度的加深,我們原有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孩子及家長的需要。因而對于教師而言增加自己的底蘊是必然。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哪里不對,哪里需要改進,哪里要做得更好。作為第一期的班主任團體心理訓練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從中得到了意志與品質的鍛煉,也讓我們不斷的提升各方面的素質。上期培訓中陳主任還為我們提供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回來后我就在網絡中找到了它,并利用業余時間閱讀起來。
打開網頁便不想關閉。《第56號教室的奇跡》給作為教師和媽媽的我很多啟發。與我的教學生活中有太多的情節相契合。有些問題下是我們思考并想付諸與行動的。雷夫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創造了改變學生一生的奇跡。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為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書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溫暖”。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么,反而是因為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里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么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為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為我后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著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媽媽之后,這種感覺就更為強烈。身為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31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于了恐懼,因為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戰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為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為“鎮得住”學生的老師。
總之,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鑒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創造奇跡的郭臺銘02-14
讀《飛翔的教室》有感精選8篇04-26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03-13
讀會飛的教室有感精選15篇04-21
《女王的教室》的經典臺詞03-05
奇跡男孩觀后感(精選15篇)03-02
讀《飛翔的教室》有感(8篇)04-26
讀《飛翔的教室》有感8篇04-26
關于教室的名言警句5篇09-26
中年奇跡名人柳傳志的創業故事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