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鈍感力》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鈍感力》讀后感1
對渡邊淳一的第一印象,就是在青澀時期聽說過的《失樂園》,雖然沒有看過,但知道好像是講婚外情內(nèi)容的,于是對這個作者喜歡不起來,F(xiàn)在的自己離成年已經(jīng)過了很多年了,前段時間讀《智商稅》時作者引用過《鈍感力》里的一句話,饒有趣味,于是被吸引過來,也改變了我對他狹隘的偏見。
因為渡邊淳一,世界上多了一個叫“鈍感力”的詞。“鈍感力”可解釋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目慕O絆的愛情,如坐針氈的職場,暗流涌動的人際關(guān)系,這些壓力會一點點侵蝕人的健康。而鈍感力就是粗糙人生的潤滑劑、沉重現(xiàn)實的千斤頂。沒有人是傻瓜,選擇鈍感,只是為了不錯過生活中那一點點的幸福。
這本書很短,幾個小時就能讀完,內(nèi)容也很白話好理解。渡邊淳一用自己從醫(yī)的生活經(jīng)驗,從醫(yī)學的角度出發(fā)解釋了為什么“鈍感”是一件好事。例如胃出血、失眠、皮膚過敏等等身體上的問題,很多都可以歸于“自身太過敏感了”,也就是他所說的“自律神經(jīng)”。
我們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經(jīng)來控制的,擁有有益鈍感力的人,其自律神經(jīng)不易陷入異常的刺激當中,能夠讓血管一直保持舒張的狀態(tài),從而使全身的血液可以暢通無阻地流遍全身。
這樣我想到20xx年很流行的佛系養(yǎng)生,啤酒泡枸杞的段子。和綜藝節(jié)目中女明星每天要吃的保健藥丸。我不質(zhì)疑這些保健品的功效,因為有一些我也覺得有效。不過這種恐懼初老的風氣所帶來的焦慮,是不是會讓我們的神經(jīng)元系統(tǒng)變得更加脆弱?我們預防著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會出現(xiàn)的東西(比如皺紋、脫發(fā))的同時,卻又被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帶了節(jié)奏(比如喝奶茶、深夜蹦迪)。這種循環(huán)下滋生出一些始料未及的疾病,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后半部分針對情感的“鈍感”,我有一些不算贊同。渡邊淳一在有一段解釋一位愛上有夫之婦的女子,是因為太過敏感才會在男子每次回到正妻身邊覺得難過。不,她不是因為敏感,她是因為還有殘存的良知,她還知道自己在做不光彩的事情,她為無法理所應當擁有男子的全部而難過。倘若真的鈍感到愿意以這種見不得光的處境共侍一夫時,我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好處,盡管他后面解釋他并不贊成這種出軌行為我依然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恰當?shù)睦印?/p>
不過,在講到母愛的地方,他說:這種可以原諒一切的情感,正是產(chǎn)生鈍感力的原點。
概論里有一個概念叫做“置信區(qū)間”,在精度越高的置信區(qū)間下,得出的結(jié)論也就有越高的可信度。因此這句話在我看來,越是親密的關(guān)系,他們的“置信區(qū)間”的精度便越低,容錯率也越高。但是前提是“置信區(qū)間”的精度不是無限小的.,或者說,它是有底線的。同時,它也是能辨出是非的,否則便沒有了意義。
鈍感力一書中,介紹了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根據(jù)自身情況善用,我想會有增益。
《鈍感力》讀后感2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作品。渡邊淳一在三十歲以前是一名出色的醫(yī)學博士,本書是以一個醫(yī)生的角度來探討,對人身心健康有益的一種能力——鈍感。
作者在序言中寫道:不要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郁郁寡歡,而應該以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本書從人際關(guān)系、身體素質(zhì),心里暗示,對待事物態(tài)度等方面說明了,適度的鈍感帶給人們的好處。
比如,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下,都是受到了蚊子的叮咬,敏感的人就會整夜煩躁不安,抓撓引起感染發(fā)炎,難以愈合。而鈍感的人,卻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安然休息,毫發(fā)無損,對自己沒有絲毫的影響。
在某些時候,別人會對自己說一些不好的言語,有的人覺得這非常難以忍受,讓人郁悶感到壓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別人會說出那樣的話,你可以分析原因,這人是常常喜歡說這樣的話,還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說,如果聽者鈍感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這原因其實就在說話者的本身。
比如書中提到醫(yī)院的一位主刀教授,他常常在做手術(shù)的時候?qū)ψ约旱母笔趾蛥f(xié)助者無端指責,不是說“怎么動作這么慢“,就是說“眼睛往哪兒看。”然而他并不是出于惡意或者想要指責誰,只是這就是這個人的習慣。
很多人都受不了那位教授,只要是知道第二天要被安排到那位教授主刀的手術(shù)時候,想到第二天要受到訓斥,心中就會感到沮喪和畏縮。
但有一位S醫(yī)生就和大家不一樣,他不只是開朗豁達地面對自己所受的指責,而且還在每一次回答“是,是”,一邊完成助手工作的過程中,不斷近距離掌握教授手術(shù)中的要點,使得他后來成為醫(yī)療部最為出色的外科醫(yī)生,后來當上了院長。
書中寫道:那些高齡而健碩的人,基本上都不聽別人講話,偶爾聽上幾句,也就是聽聽就過去了,正是這種不太計較他人言語,不聽別人講話的做法,才是保持健康的秘訣。即使別人說些不中聽的話,也要聽完馬上拋到腦后。這種有益的鈍感,與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
書中提到“遲鈍的五官”!叭藗兊母鞣N感官若過于敏感的話,會對人產(chǎn)生負面影響,鈍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會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為悠閑自在、胸襟開闊地長壽下去!
比如聽覺特別好的人,會因為比別人聽到的聲音更多更強烈而受到干擾,給人增添疲勞。嗅覺敏感的人,會嗅覺出別人感覺不到的氣味,特別是一些難以忍受的氣味,這樣一來,就會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煩惱。再比如有關(guān)節(jié)炎的人,在變天的前幾日便感覺疼痛難忍。
看完此書,我明白了敏銳聰慧是一種才能,但生活中是需要一點適度的鈍感,這樣才不會為瑣事動搖,這是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一種健康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工作中,在身體上,心理上,學會降低敏感度,保持寬容、淡定、平和的狀態(tài),讓自己擁有一種不受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