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游戲在幼兒園運用的調研報告
游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在幼兒園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的機制,并不是將游戲與教學簡單的相加,而是在游戲與學習的聯結點上,將教學與“學習”統一起來。幼兒園游戲被納入課堂教學中,是以幼兒的主動學習和主體性發展為主要特征,體現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興趣與能力并重的時代特色的教學活動模式。
一、 游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缺乏運用的現狀分析
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游戲和教學的概念常常被混淆,游戲成了有各級教學目標的、按教師意志和計劃進行的活動,把課堂教學的功利性和嚴肅性帶入游戲中,幼兒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學習者,在喪失了內在品格的游戲中,兒童就得不到充分的“享樂”“體驗”與“表達”,因而在幼兒園中的教學體系中出存在著“灌輸式”和“放羊式”的教育現狀。
二、 幼兒園游戲與課堂教學的關系分析
幼兒園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是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發生著大量的學習活動,游戲是幼兒園課堂教學的途徑之一。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學必須以游戲作為基本的途徑,教師組織與指導幼兒的游戲活動,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幼兒“玩”,而且還在于引發、支持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使“玩”轉化為幼兒的學習經驗。
教學是現代社會幼兒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同于幼兒在日常生活(包括游戲)中自發的學習活動,它是由教育目的控制的 有方向性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應當包括教師對幼兒學習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與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根本目的是通過對幼兒學習環境的控制來達到對幼兒學習經驗的控制。
從某種程度上講, 兒童的游戲就是學習—一種隱性學習,游戲和學習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游戲的過程就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在游戲教學中, 兒童過去的經驗得以再現, 當前的現實得以表征, 未來的可能得以萌發和預期。在游戲中, 兒童既有對客觀知識與規律的探索與發現, 有對做人準則的道德規范的實踐與演練, 也有對美的事物的崇尚和體驗。”當然, 學習只有成為一種有趣的“游戲”時,幼兒才會忘我的投入,才會把學習的過程變成一種游戲的過程。由此,二者是不可分離的。正確理解和把握這種關系, 幼兒可以在學習中游戲,“學中寓樂”;也可以在游戲中學習,“樂中寓學”。
游戲與教學是有內在聯系的,這種聯系表明兩者不是對立的。 但游戲與教學又是各自獨立的,這種獨立表明兩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前者更多地強調“目的”“計劃”“效果”,強調的是教師指導下的幼兒活動。后者更多地強調“興趣”“表現”“過程”,強調的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兩者的規范不一樣,本質的規定性方面也不一樣。因此,對幼兒來說,游戲與課堂教學都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三、 回歸幼兒園課堂“游戲化”教學
1、 創設輕松愉悅,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
幼兒園課堂教學環境是一種“隱性課程”,它對開發幼兒的智能,保證幼兒的心理健康,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協調發展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因此,教學過程不應是刻板的、僵化的、復制的、一成不變的,而應是開放的、自由的、平等的。讓幼兒自始至終都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
2、 精心的游戲教學準備
一個成功的教學游戲應符合以下的質量標準:選擇的游戲因素契合幼兒的年齡(游戲因素可分為操作游戲動機、游戲性體驗、伙伴關系和外部條件);選用的游戲因素與教學內容相匹配;游戲任務難度與幼兒已有經驗相匹配。
3、 明確教師在課堂游戲中的角色定位
(1) 教師是幼兒游戲環境的創設者。
(2) 教師是課堂游戲活動的觀察者。
(3) 教師是課堂游戲活動的參與者與指導者。
(4) 教師是課堂游戲活動的評價者。
(5) 教師是幼兒課堂游戲活動的反思著。
4、 將游戲體驗回歸教學精神
回歸幼兒園“游戲“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將游戲與幼兒園課堂教學相整合,挖掘游戲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具備游戲精神,使它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手段,也是幼兒園教學體系中不可疏忽的一種童年精神。游戲精神是兒童精神的基本表達和基本概括,這是一種原發性的生命精神,一種成長的精神,一種完整而和諧的精神,一種自由與創作的精神,為幼兒的成長發展積累更多有價值的社會經驗。
【關于游戲在幼兒園運用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幼兒園調研報告12-24
關于市場的調研報告04-07
關于企業的調研報告05-21
民辦幼兒園調研報告01-29
關于調研報告范文01-30
關于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02-27
關于電商的調研報告07-29
關于社區環境的調研報告12-21
關于學校的發展調研報告02-19
關于企業調研報告范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