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飾文化的調研報告
前言:
福建泉州市惠安縣位于臺灣海峽西岸、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介于泉州灣與湄洲灣之間。惠安東部的傳統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了海內外專家的關注。惠安東部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現在奇特的服飾文化和奇異的長住娘家婚俗文化方面,因此,又稱為惠安女民俗文化。惠安女民俗文化之所以引起海內外專家的關注,在于惠安女民俗文化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傳統,使得她在現代社會顯得分外耀眼奪目,激起海內外學者研究的熱情。帶著同樣的熱情,我們對保留了濃厚傳統民俗特色的惠東地區的崇武、凈峰、小蚱、山霞等鄉鎮進行調研。經過調研,我們對其民俗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認識。
正文:
一、惠安女服飾文化的產生和變遷
(一)惠安女服飾文化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
惠東地區的崇武、凈峰、小岞、山霞等鄉鎮,在服飾的樣式、色彩、裝飾等方面盡管還是有一定的差異,但是,總體風格、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還是非常一致的。
1.惠安女服飾文化的實用價值。惠安女服飾主要由斗笠、頭巾、上衣、腰帶、褲子等款項組成。從惠安女服飾的款項以及樣式來看,其勞動的實用價值非常顯著。惠安女勞動的主要方式是下海趕小海,幫助出海歸來的丈夫搬運海鮮。惠安女的服飾很適合這種勞動方式:夏天,斗笠可以遮擋炎熱的太陽,雨天,斗笠可以遮擋雨水;海邊風大沙大,頭巾可以擋風防沙、御寒保暖和保護發型;短上衣和短袖口干活時不易被海水弄濕,也有利于干活利索;寬褲腳有利于在海灘上挑擔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濕、不怕海浪打濕。可見,惠安女服飾是惠安女在長期的勞動中根據勞動方式的需要設計和不斷改進最后形成并長期保留下來的,是惠安女勤勞智慧的產物。
2.惠安女服飾文化的美學價值。惠安女服飾的整體造型美觀、色彩協調,奇而不俗、艷而有韻,是漢民族服飾中最具視覺沖擊力的個性服飾。惠安女服飾的形成不僅是惠安女勤勞智慧的產物,而且是惠安女對美和幸福的追求的產物,體現了惠安女特有的審美情趣,那是惠安女對大自然的獨到的認識以及與大自然和諧統一的表露。金黃色的斗笠和金色的沙灘是那么的協調;以藍色為主色調的服飾,和蔚藍的天空、藍色的海洋融為一體;褲子的皺褶宛如大海的波浪。當一群惠安女挑著海鮮行走在金色的沙灘上,當陣陣海風吹動著美麗的頭巾和寬寬的褲管的時候,惠安女宛如仙女下凡,美麗動人、妙不可言。惠安女對服飾的這種審美情趣,不僅反映了惠安女對美的追求,更是反映出她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勞動產生美、勞動創造美,在這里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二)惠安女服飾文化的經濟價值與惠安女品格的道德價值
1.惠安女服飾文化的經濟價值。惠安女特殊的服飾隨著音樂、舞蹈走上了銀幕,隨著報刊、書籍、電視走進千家萬戶。人們驚嘆惠安女服飾的奇特美麗,通過惠安女服飾了解了福建泉州惠安,進而了解泉州惠安的經濟、文化以及品牌產品。如,惠泉啤酒的著名廣告畫,是一位穿著惠安女服飾的惠安女用一只小竹籃(惠安女服飾的重要配件)提著幾瓶惠泉啤酒給回家的丈夫喝。這一廣告使美麗、賢惠的惠安女形象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子里,也使得人們把惠泉啤酒與惠安女聯系起來,從而產生了品牌效應。這種品牌效應還可以推廣到其他的產品中,如享譽海內外的惠安石雕主要產自崇武,不少惠安女是石雕能手。如果惠安石雕等產品能借助“惠安女”進行包裝、宣傳,打出惠安女系列品牌,可以產生極好的`社會經濟價值。而且,經過音樂、舞蹈、電影電視的藝術化提升以及媒體的宣傳,惠安女服飾不再是貧困落后的代名詞,而是美麗的象征,是獨具魅力的藝術精品。盡管年輕的惠安女不常穿,但是她們也覺得惠安女服飾是很漂亮的。
2.惠安女品格的道德價值。惠安女不僅以奇特、美麗的服飾引起人們的關注,而且惠安女特有的品格更是讓人們對惠安女產生深深的敬意。由于歷史上惠安特別是惠東一帶地瘠民貧,男人多外出謀生,加上當地習俗的原因,家里的生產勞動和一切家務活都由女人承當。因此,練就了惠安女勤勞、堅韌、善良、靈巧、自強自立的品格,極具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她們在家侍候公婆老小盡其賢妻良母的職責,在外做起粗活累活絲毫不比男子遜色。不論下海、耕田、抬石頭,還是雕石、鋸木、織網,也不論是經商做買賣,還是針線活,事事能干、樣樣出色。“在田間地頭有她們揮锨灑汗勞動的身影;在風浪撲打的甲板上有她們拉網捕魚的身影……她們是拉起大鋸可以左右開弓的女性;是扛起巖石可以步履如風的女性;是揮動錘鑿可以巧奪天工的女性。”正是由于她們默默無聞的奉獻,為家庭的穩定,為孩子的成長,為當地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她們撐起了“半邊天”。這種品格的道德價值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作為惠安人的陳伯達曾喊出“惠安婦女萬歲”,至今仍然久久回響。可見,是生產勞動塑造了惠安女綽約美麗的風姿,也正是生產勞動練就了惠安秀的品質。
(三)惠安女服飾文化在現代社會的演變和發展趨勢
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一種現象:越是年輕的惠安女越是不常穿惠安女服飾,35歲以下的惠安女基本不穿惠安女服飾,而35歲以上的惠安女就經常穿,越是年紀大的惠安女就越常穿,把惠安女服飾當作日常生活和勞動的服裝,一年四季都穿。在調查訪談中,被訪者普遍覺得惠安女服飾很好看,她們很喜歡,并為有這樣的服飾感到自豪。但是為什么在生活中不同年齡的惠安女對惠安女服飾會有不同的態度呢
1.傳統觀念對惠安女服飾的認識影響惠安女服飾的流行。
在與惠安女的談話中,我們了解了年輕的惠安女為什么不喜歡穿惠安女服飾的原因。由于惠東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比較貧困落后的,而
惠東婦女的特殊裝束,很容易使人一看到惠安女就與貧困落后聯系起來。在過去的歲月里,由于貧困讓她們直不起腰桿。改革開放以后,惠東地區的經濟慢慢地發展起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貧困的帽子也被摘掉,因此,似乎與貧困聯系在一起的惠安女服飾,年輕的惠安女也就不愿意再穿了。而年紀大的惠安女已經習慣于這種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服裝,在日常生活中、在勞動中都穿著它。走進惠東鄉鎮,我們在街上看到了許多穿著惠安女服飾的婦女,但是,她們的年齡大都是在35歲以上。
2.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影響惠安女服飾的變化趨勢。以前惠安女的
勞動方式主要是趕小海以及幫助出海歸來的丈夫挑海鮮等農漁業勞動,惠安女服飾很適合這種勞動方式。但是,現在的勞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選擇的余地很大,特別是年輕的女子,很多已不再趕小海了,而是到工廠、企業以及酒店等制造業和服務性行業打工,惠安女服飾也就不再適合變化了的勞動方式。而T恤等休閑裝穿戴起來更方便,勞動也方便,因此,深受廣大年輕惠安女的喜歡。而且現代社會,人們交往的范圍、活動的范圍更廣闊,惠安女也要走出去與外界聯系,進行人際交往。而惠安女服飾很耀眼,穿著惠安女服飾往穿著普通服飾的人群中一站,往往引起眾人的關注,可能讓她們感到不好意思。這也是年輕的惠安女平時不喜歡穿惠安女服飾外出的一個主要原因,盡管她們也覺得惠安女服飾很漂亮。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的進步、生活的改善、信息渠道的拓展、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幸福理念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進步的、積極的,反映在對惠安女民俗文化的影響是積極的因素在增強,消極的因素在削弱。惠安女服飾將作為中國服飾藝術奇葩越發美麗嬌艷;惠安女的婚姻方式和婚姻生活必將隨著社會的進步越過越美好、越來越幸福;惠安女的優秀品格必將隨著惠安女形象的廣泛傳播而發揚光大。
二、傳承價值及保護問題
惠安女服飾各部分之間在色彩、款式、線條、圖案等方面的配合是相當協調且恰如其分的,它既帶有傳統風味,又有一定的現代氣息。惠安女服飾的發展變化,以適應生活和勞動為前提,并嚴格遵循自身的審美觀念,以“稱體、入時、從俗”為追求目標。
她們的服飾和故鄉的大海田野融為一體,黑色褲子和盤托出其穩重,藍色上衣渲染其大海般的深邃與天空般的清澈。這種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美,源于她們對周圍環境和色彩的感知,是一種體悟四季交替、陰晴風雨變化而脫穎出來的樸實的藝術。
無論是政府還是學界都應清楚認識到,惠安女服飾保護的真正主體和主人是民間,是大眾,政府和學者都是為大眾服務的。政府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給民間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和一定政策和財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圖為標準,強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占為己有,作為自己政績工程的一部分。學者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間進行客觀的調查,而不是帶著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成見或偏見,改造甚至扭曲惠安女服飾為己所用。從根本上來說,政府和學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從加強民族凝聚力和重構民族精神的大局出發,調動民間參與文化自我建設、自我修復的積極性,建立起一個豐富多樣的、和諧發展的、良性互動的文化生態環境,從而為惠安女服飾的文化復興,為保護其文化多樣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