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

時間:2021-02-16 19:49:01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

  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功能、社區特征的發展載體,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

  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一

  為加快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推進小城鎮差別發展與特色發展,提高新型城鎮化干部隊伍理論與實踐水平,新型城鎮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浙江大學舉辦了“特色小鎮建設浙江經驗”研修班,全市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及相關部門人員共65人參加了培訓,除聘請專家和當地領導進行授課以外,還組織學員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丁蘭智慧小鎮、西湖云棲小鎮等特色小鎮現場考察,與當地政府官員、企業高管進行咨詢互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鎮建設情況

  規劃建設100個特色小鎮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為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貫徹國家新型城鎮化和產城融合發展戰略作出的重大決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臺《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用五年時間通過“自愿申報、分批審核、年度考核、驗收命名”,創建100個特色小鎮的目標,對特色小鎮的概念及如何創建等作了具體規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按照3年近期5年遠期的規劃正在穩步推進,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如杭州西湖云棲小鎮,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優勢平臺資源,集聚各類涉云企業近300家,涵蓋APP開發、互聯網金融、數據挖掘等多個領域。寧波市江北動力小鎮,以高端海洋工程動力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發展新材料、機電與電子、信息與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產業,打造了國內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動力裝備制造業。再如杭州市龍塢茶鎮,以“龍井茶文化產業”為主導,集鄉村旅游與民宿體驗、文創產業及文化商業、運動休閑產業、養生健身產業于一體,成為全國最大的西湖龍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競爭力的特色小鎮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鎮:“特色小鎮”與“特色鎮”,雖均有一個“鎮”字,但指向卻不盡相同。“特色鎮”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鄉鎮一級的意味更加濃厚;“特色小鎮”則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具有社區特征,傳承和展示獨特地方文化的載體。“特色小鎮”區塊概念更強,它既不是行政區劃單元的“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而是產業發展載體,是同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企業社區,是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空間邊界明確的創新創業空間。一個鄉村、一個園區、一個區域,均有可能成為特色小鎮的建設對象。通過培育特色小鎮,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要素,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產業、小載體大創新”,從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產業發展導向:根據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特色小鎮將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見附表一)

  ——具體要求:

  空間規范圍,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運作方式,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規定每個特色小鎮都要以企業為主推進項目建設,凸顯了企業投資主體地位。

  投資規模,每個特色小鎮原則上3年內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金融、科技創新、旅游、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投資額可適當放寬。此外,浙江省還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鎮必須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則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

  ——政策支持:

  在組織協調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由常務副省長擔任召集人,省委宣傳部、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廳、財政廳、國土廳、建設廳、商務廳、文化廳、統計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辦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為創特色小鎮建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在土地資源保障方面,對納入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新增的建設用地由各地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及供地手續。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的特色小鎮,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信息經濟、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類特色小鎮則按60%獎勵。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加倍倒扣省獎勵的用地指標。

  財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鎮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范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

  二、浙江省推進特色鎮建設的幾點啟示

  目前,浙江省通過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城鎮化發展水平已躍居全國前列,全國千強鎮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鎮的發展思路,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如下:

  一個產業(一個特色)。特色小鎮以一個產業為龍頭,拉長產業鏈,做真正的產業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鎮必須是產業特色明顯、自然資源豐富或歷史文化悠久的地區,在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并將其打造成為產業集中、專業化強、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同時,注重引進資本、技術改造,不斷提高產品檔次與競爭力。在這方面,我市雖然也強調“一鎮一業、錯位發展”,但實際鄉鎮產業集中度較低,有的雖有特色產業,但市場優勢不明顯,產品檔次以低端為主,如頭橋鎮醫療器械特色產業主要生產一次性輸液產品,杭集鎮日化特色產業主要生產賓館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個主體(一個投資主體)。浙江提出,每個特色小鎮均應明確投資主體,投資主體可以是國有投資公司、民營企業或混合所有制企業,政府重點做好特色小鎮建設的規劃引導、資源整合、服務優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只提供規劃、土地指標、稅收返還(有稅收才有返還),不但減輕了政府負債壓力,也厘清了政府與企業的責任與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棲小鎮以阿里巴巴為戰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計算產業的特色小鎮;嘉興海鹽核電小鎮圍繞秦山核電站,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共建“中國核電城”;衢州龍游紅木小鎮則由年年紅家具(國際)集團公司投資80億元建設等。這種以企業為投資主體的運作方式,有效解決了城鎮化融資難的問題。

  一個區域(打破行政管轄權)。此次浙江出臺的《關于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確了特色小鎮既可以設在市區內,也可以依托鄉鎮傳統特色產業設在鄉鎮工業區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積一般不超過3平方公里,體現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個特色小鎮中有5個位于城市區域內,這既有利于提高投資密度,又有利于節省土地資源。相比我市城鎮化的傳統理念,重點抓鄉鎮經濟發展,容易忽略城市對城鎮化引領帶動以及城市產業對農業人口的吸納作用,如江廣融合地區雖屬市區范疇,但也可成為城鎮化的重要載體與平臺。

  一個運作方式(市場化運作)。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功能、社區特征的發展載體,是同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平臺,也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進創業創新的重要舉措。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對特色小鎮的發展具有關鍵的意義。浙江明確以市場化運作為主,借助企業招引企業,通過產業集聚產業,政府主要做好規劃編制、完善政策、設施配套、評估獎懲等,大部分特色小鎮成立了管委會,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開展溝通協調與服務,不直接干預企業的市場行為。

  三、對推進我市鄉鎮特色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市鄉鎮經濟實力總體較弱,2014年全市鄉鎮GDP在25億元人民幣以下的占50.7%,GDP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過特色發展,做優做特進而做大培強特色產業,強化產業就業支撐能力,實現轉型升級。

  我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業主導型、城郊農業型、生態休閑型、文化旅游型、商貿物流型特色鎮”,結合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經驗與啟示,我市下一階段推進鄉鎮特色發展有兩條路徑,對比如下:推進特色鎮建設其優勢是符合省“十三五”規劃對鄉鎮發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間我省出臺特色鎮建設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對接爭取,且鄉鎮整體推進組織領導有力,打造成功后對鄉鎮自身轉型升級推動作用明顯;不足之處是鄉鎮整體推進投入大、周期長,在各鄉鎮現有經濟結構下,形成顯著特色困難,我省是否出臺扶持政策具有不確定性。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其優勢是從規劃策劃以及建設規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來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顯著,示范效應明顯,且有成法可學;不足之處是小鎮建設更多依靠市場運作,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缺乏省級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資壓力較大。

  當前,隨著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斷上升,整體推進特色鎮建設難度較大。而各鄉鎮在原有基礎上,打造特色小鎮,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與原來發展特色、發展基礎和發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動,形成一種新的區域經濟形態更加符合當前鄉鎮發展實際需求,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

  下一階段,建議以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進一步加快我市鄉鎮特色發展和優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在《揚州市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5-2020年)》、《揚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基礎上,加快推進《揚州市新一輪鎮村布局規劃》、《揚州市城鄉統籌規劃》及各縣(市)規劃編制工作,學習浙江省特色小鎮做法,啟動編制重點中心鎮、特色鎮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擴大“美麗鄉村”村級規劃編制范圍,形成市、縣(市)、鎮(鄉)、村四級較為完整的城鎮規劃體系。

  二是出臺鄉鎮特色發展工作意見。圍繞培育特色小鎮,出臺培育相關工作意見,針對我市產業優勢和特色,按照自主申報、專家評審、市新型城鎮化領導小組批準等程序,培育一批工業主導型、城郊農業型、生態休閑型、文化旅游型、商貿物流型、科技創新型、金融服務型特色小鎮,打破行政區劃,在市區、縣市城區的周圍或部分鄉鎮,探索設立一批特色小鎮進行培育。如寶應縣曹甸鎮可圍繞教玩具產業設立“教玩具小鎮”,儀征市月塘鎮可圍繞茶葉種植加工和捺山生態公園打造“生態休閑小鎮”,江廣融合地帶可圍繞信息和文化產業打造“信息小鎮”、“文化小鎮”等。

  三是完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發揮市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整合成員單位資源力量,制訂完善加快城鎮特色發展和優化提升的政策意見。同時推動各縣(市、區)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鎮組織領導機構等。借鑒浙江特色小鎮創建模式,研究制訂我市特色小鎮創建標準、考核辦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創建成果進行客觀評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級特色小鎮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整體打包列入年度市級以上重大項目的,所含子項目可享受重大項目優惠政策。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出讓收益共享機制,將建設用地不緊張的一般鄉鎮通過土地增減掛鉤獲得的建設用地指標,有償轉讓給所在縣(市)的特色小鎮所在地。按照節約集約的原則劃定邊界范圍,對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所在市和縣(市)國土部門可適當給予指標傾斜。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按照市區每年1億、縣(市)每年5000萬的盤子,分別設立市區和縣(市)特色小鎮培育專項引導資金,按照20%的比例給予補助,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事業、特色產業項目建設,優先考慮特色小鎮需要。對特色產業集中區規劃范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減半返還。推動商業銀行、市金融集團、小貸公司為小城鎮提供中長期貸款,各級財政視項目情況給予利息補貼。

  五是加大改革創新探索力度。繼續鼓勵和支持縣(市、區)和鄉鎮申報國家、省級新型城鎮化及相關試點,重點支持高郵市、氾水鎮、月塘鎮、邵伯鎮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做好試點總結提煉及深化拓展工作,將培育特色小鎮工作與國家、省新型城鎮化試點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點帶面、創新現行,在全市鄉鎮中發揮好引導和示范作用。

  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二

  以夢想小鎮、云棲小鎮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鎮,形態各異、特色鮮明,成為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進程中的新亮點、新律動,被看做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益探索,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新模式,引發全國關注。

  特色小鎮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創建的理念和做法哪些方面值得借鑒?新春伊始,記者走訪浙江特色小鎮創建一線,探究特色小鎮的歷史淵源、運行機制、發展理念,感受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新探索。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塊狀經濟”的升級版

  張焱是杭州銅米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在他的印象里,辦企業有紛繁復雜的手續。但是入駐夢想小鎮后,他感受到了巨大變化,各種手續都有綠色通道,每個公司還有專人對接輔導。“法律事務、工商手續、勞務招聘、場地租賃……就連‘老大難’的融資,都變得簡單了。”張焱說。

  新型的眾創空間、創業青年的夢想社區、巨型的孵化器……在杭州市余杭區倉前鎮,剛剛建成一年的夢想小鎮擁有神奇的魔力,讓年輕創客、投資大咖趨之若鶩。

  位于麗水甌江風情旅游度假區內的“古堰畫鄉小鎮”,沒有高樓大廈,有的是自然風光和藝術氛圍,大量畫家和攝影愛好者來此寫生、創作,隨之而來的住宿和餐飲需求促使當地村民發展出高端民宿經濟。

  自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創建特色小鎮戰略一年多來,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鎮如同漫天繁星散落在浙江大地上,成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引發全國關注。

  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在與記者座談時強調,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新興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他認為,特色小鎮在浙江出現有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首先是“八八戰略”中的浙江優勢論,民營經濟發達,創業創新勃發,山水資源充沛;其次是市場經濟“浙江實踐”,積累了諸多民間資本、市場主體發展經驗。

  當這些條件遇到國外特色小鎮實踐的“催化”,“浙江版本”的特色小鎮創建破繭而出。

  “特色小鎮的靈感來自于國外的特色小鎮,如瑞士的達沃斯小鎮、美國的'格林威治對沖基金小鎮、法國的普羅旺斯小鎮,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對浙江優化生產力布局頗有啟迪。”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說。

  從歷史淵源看,特色小鎮的提出,源于浙江“塊狀經濟”和區域特色產業30多年的實踐。但這些創造過輝煌的“塊狀經濟”,一度落入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變疊加為嵌入、變重量到重質、變模仿為創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來沖擊。

  跳出舊體制,打造新載體,特色小鎮撲面來。浙江省省長李強說:“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是具有歷史傳承、符合發展規律、切合浙江實際的重大決策和行政創新。”

  小鎮創建堅持市場主導,杜絕“千鎮一面”

  獨特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是浙江特色小鎮持續良性運行的保障。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特色小鎮用創建制代替審批制,徹底改變“爭個帽子睡大覺”的舊風氣。

  建設上采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機制,堅持“達標了才命名,給財稅和土地等政策,不達標不命名,不給政策。”有獎有罰,扶持政策靈活有力,避免以往經濟開發區“一哄而上”的發展模式。

  從目前已經創建的浙江省級特色小鎮來看,運作良好的都是市場化操作較好的小鎮。如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鎮、常山的賞石小鎮,依托企業投資,形成產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帶動上下游多個產業發展,實現收益上的“乘數效應”。

  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鎮建設的關鍵所在。每個特色小鎮都緊扣七大產業和歷史經典產業,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不能“百鎮一面”、同質競爭。

  即便主攻同一產業,也要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不能喪失獨特性。比如,云棲小鎮、夢想小鎮都是信息經濟特色小鎮,但云棲小鎮以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為特色,而夢想小鎮主攻“互聯網創業+風險投資”。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于新東認為,找準特色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舍近求遠、崇洋媚外和生搬硬套,沒有產業基礎,硬招商引資;二是選擇性“失明”,以為當地無特色可尋、可挖掘。“屬于小鎮自己的山水風光、風俗人情、土特產品、鎮街小巷、獨特經濟、個性產業、人文歷史皆可為特色。”

  “產城人文”一體,江南韻味十足

  浙江特色小鎮的形態“小而美”,是城鄉之間的詩意聯結,是“產城人文”一體的復合載體。

  “骨架小”--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顏值高”--所有特色小鎮都要建成3A級以上景區,其中旅游類特色小鎮要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設。

  龍泉青瓷小鎮建筑低密度、低容積率,小鎮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基礎上,讓回歸自然、田園生活不再遙遠。大唐襪藝小鎮現代感十足,以天然石材為主基調的小鎮簡潔現代,建筑物由一條名叫“美麗街”的瀝青小道聯接為有機整體。

  特色小鎮是改革創新的產物,也是承接、推進改革的平臺。浙江省明確,特色小鎮的定位是綜合改革試驗區--凡是國家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凡是國家和省里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實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許特色小鎮先行突破。

  特色小鎮既承載歷史,又面向未來,是產業的文化傳承平臺。文化是每個特色小鎮的“內核”,文化基因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

  傳承歷史的小鎮并不是被動發展或是純粹的“博物館”,如茶葉、絲綢、黃酒等小鎮,既挖掘千年歷史文化積淀,延續歷史文化根脈,傳承工藝文化精髓,又引領該產業創新發展,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在經濟新常態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獨特優勢,加快創建一批特色小鎮,這不僅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經濟結構轉化和動力轉換的現實難題,是浙江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新探索,使得浙江人“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再次噴涌而出。據統計,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2015年新開工建設項目431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80億元,新入駐企業3300家。

【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創建特色小鎮調研報告03-01

杭州特色小鎮調研報告3篇01-09

2017特色小鎮優惠政策05-31

2017全國特色小鎮政策規定05-20

西部特色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12-25

浙江省工業園區發展專題調研報告12-20

手繪小鎮簡歷封面06-15

店面調研報告02-25

法醫調研報告01-21

需求調研報告01-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武隆县| 永兴县| 金川县| 大足县| 尼勒克县| 辉县市| 青川县| 白银市| 龙泉市| 横峰县| 沙坪坝区| 伊宁县| 绥德县| 晋宁县| 龙川县| 平顶山市| 长沙市| 建阳市| 长子县| 成安县| 都兰县| 泰州市| 邯郸县| 个旧市| 沂水县| 富锦市| 景宁| 清镇市| 宁远县| 库尔勒市| 仁怀市| 正蓝旗| 阿荣旗| 林周县| 蛟河市| 延安市| 长岛县| 彩票| 惠来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