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調研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機構編制管理、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的通知》(廳字[20XX]2號)、《中央編辦、監察部關于印發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暫行規定的通知》(中編辦發[20XX]5號)和《湖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20XX年工作要點的通知》(鄂編辦發[20XX]12號)精神,按照何海區長8月20日在全區教育人事專題會議上的講話要求,我們組建了由機構編制部門牽頭,教育、財政、人事等部門參加的全區中小學校機構和人員編制監督檢查專班,采取“一聽(聽各鄉鎮和城區學校匯報)、二看(看學期之初教師配課表)、三查(查20XX至20XX學年度下學期教師自籌績效工資發放表)、四訪(找鄉鎮調往城區學校及城區其它單位人員訪談)”的方式,從10月15日開始,至11月16日結束,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監督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機構設置情況。全區中小學校共設置機構55個。按機構類別分,職教中心1個(含瀏河初級中學),成教中心1個,初級中學12個(其中有2個含完全中小學),小學40個;按機構區域分,城區11個,鄉鎮44個,其中栗溪鎮2個,馬河鎮4個,仙居鄉5個,石橋驛鎮7個,子陵鎮10個,漳河鎮10個,牌樓鎮6個。
(二)編制配置情況。全區中小學校共配置全額事業編制2252名。按機構類別分,職教中心190名,成教中心15名,高級中學210名,初級中學784名,小學1053名;按機構區域分,城區969名,鄉鎮1283名,其中栗溪鎮128名,馬河鎮68名,仙居鄉176名,石橋驛鎮224名,子陵鎮250名,漳河鎮268名,牌樓鎮169名。
(三)實有人員情況。全區中小學校共有教職員工2264人。按機構類別分,職教中心159人,成教中心14人,高級中學188人,初級中學829人,小學1074人;按機構區域分,城區923人,鄉鎮1341人,其中栗溪鎮147人,馬河鎮75人,仙居鄉170人,石橋驛鎮235人,子陵鎮295人,漳河鎮300人,牌樓鎮154人。全區2264名中小學校教職員工中,在編在崗1867人,在編不在崗397人。全區1867名在編在崗教職員工中,教師1662人,后勤183人,教育總支專職22人;全區397名在編不在崗教職員工中,調往市直學校或市直其它單位18人,勤工儉學或自謀職業51人,借調或借用9人,鄉鎮進城區73人(已批辦手續42人,未批辦手續31人),鄉鎮之間異動105人,病假25人,進修學習11人,支教14人,退休85人,去逝6人。另全區中小學校自聘教職員工406人,其中城區305人,鄉鎮101人。
(四)領導職數情況。全區中小學共核定領導職數180名,其中校長58名,副校長100名,其他職數22名。按機構類別分,職教中心6名,成教中心3名,高級中學7名,初級中學52名,小學112名;按機構區域分,城區51名,鄉鎮129名,其中栗溪鎮11名,馬河鎮11名,仙居鄉15名,石橋驛鎮22名,子陵鎮25名,漳河鎮28名,牌樓鎮17名。全區中小學校共實配領導職數140名(紅旗小學等4所學校還未全部到位),其中校長55名,副校長43名,其他職數42名。按機構性質分,職教中心6名,成教中心2名,高級中學5名,初級中學47名,小學80名;按機構區域分,城區46名,鄉鎮94名,其中栗溪鎮6名,馬河鎮6名,仙居鄉10名,石橋驛鎮16名,子陵鎮23名,漳河鎮20名,牌樓鎮13名。
(五)學生人數情況。全區中小學校20XX至20XX學年度共有在校學生30826人。按機構類別分,職教中心2258人,高級中學3393人,初級中學9658人,小學15517人;按機構區域分,城區15426人,鄉鎮學校15400人,其中栗溪鎮1169人,馬河鎮776人,仙居鄉2363人,石橋驛鎮2500人,子陵鎮3310人,漳河鎮2941人,牌樓鎮1971人。全區中小學校20XX至2008學年度共有在校學生30084人。按機構類別分,職教中心2070人,高級中學3309人,初級中學9885人,小學14820人;按機構區域分,城區15705人,鄉鎮14379人,其中栗溪鎮1300人,馬河鎮726人,仙居鄉2222人,石橋驛鎮2393人,子陵鎮3090人,漳河鎮2713人,牌樓鎮1935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設置不盡合理。石橋驛鎮共有初級中學生1048人,略少于栗溪鎮和仙居鄉,更少于漳河鎮和子陵鎮,全鎮設置初級中學3所,其中鹽池集鎮2所,石橋驛集鎮1年,且石橋驛中學僅有學生197人。仙居鄉集鎮東南有中心小學,集鎮西北有三泉小學,兩所小學相距不足1公里,且三泉小學僅有學生108人。安團集鎮分別設置了安團實驗學校和安河小學,兩校相距僅500米,且安河小學僅有學生66人。同時,教育系統機構整合不按機構編制部門批復操作,如區職教中心屬一校三區的教育模式,實際操作中仍按原有三個學校獨立運行;鄉鎮已不再設置成校,但全區7個鄉鎮除栗溪、馬河、仙居之外,其它鄉鎮仍設有成校,且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教師無事可做;在20XX年鄉鎮事業單位改革中,區委、區政府已行文撤銷了鄉鎮教育組,但事實上鄉鎮教育組仍隱形存在,只是改了名稱叫教育總支,人員單獨配置,平均每個鄉鎮有3人之多,其中漳河還單獨辦公。學校的合并不經機構編制部門批復或備案,如轍銷姚河初級中學,將教師和學生并入栗溪實驗學校;撤銷石橋驛新集小學,將教師和學生分別并入石橋驛小學、永盛小學;撤銷漳河新集小學,將教師和學生分別并入相近的學校,都沒有報機構編制部門審批或備案。
(二)教師調動手續不全。在檢查中我們發現,鄉鎮學校之間教師調動沒有統一的手續,教育局某個人打個電話或鄉鎮教育干事口頭發個話,一名教師就可以從這所學校調到那所學校,既無教師調動函,又無教師調配表。從20XX年4月至20XX年10月,全區中小學校調動教師178人,其中鄉鎮學校之間調動105人,鄉鎮進城區73人。178名調動的教師中,辦理了調動手續的僅有43人。隨意調動教師導致了三個方面的弊瑞,一是教師調動手續不合規,不利于教師的管理;二是部分教師到處自找關系,想方設法從山區調到城區或郊區;三是山區學校到處出現教師短缺現象,如栗溪鎮近三年不僅未增加一名教師,反而從栗溪實驗學校調出教師40多人,出現了英語、語文和小學科缺專業老師的現象。
(三)吃空餉現象較嚴重。雖然我們在這次監督檢查工作中困難重重,鄉鎮學校也設置了許多障礙,但是我們通過多個方面的了解和座談,特別是走訪從鄉鎮學校調入城區學校和區直部門的工作人員,查出了部分學校吃空餉人員名單。這些教師有的離開工作崗位近20年;有的前些年離開了工作崗位現又回到了學校任教。有的在外經商;有的在市里或省外學校任教。有的走時將工資存折留在學校,財政工資由學校支配或補貼聘請老師及其它開支費用;有的既領有財政工資又領有聘用單位報酬。經不完全統計,全區中小學校有吃空餉教師47人,其中城區學校6人,鄉鎮學校41人(栗溪鎮6人,馬河鎮5人,仙居鄉1人,石橋驛鎮9人,子陵鎮8人,漳河鎮9人,牌樓鎮3人)。教師去逝仍在領工資的1人(漳河鎮)。教師早已離開原工作崗位,財政工資已停發,人事編制關系仍保留在學校的23人。
(四)教師年齡普遍偏大。教師年齡配備不合理是我們此次檢查中各學校競相反映的突出問題,全區中小學校教師平均年齡已超過40歲,一些學校教師平均年齡更大。如石橋驛鎮新集小學共有教師8人,其中男教師7人,女教師1人,除女教師47歲外,所有男教師均超過50歲,全校教師平均年齡近54歲。子陵鎮龍泉小學共有教師15人,其中男教師11人,女教師4人,43歲以下的教師沒有,44歲至50歲的教師6人,50歲以上的教師9人,全校教師平均年齡近52歲,其中女教師平均年齡50歲。正因為教師年齡偏大,知識老化,身體普遍反映有病,有的不足30人的學校一次性請病假超過5人,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現在學校特別是鄉鎮學校中普遍傳遞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爺爺奶奶教小學,伯伯大媽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
(五)自聘人員引起爭議。中央、省、市、區一再強調,機關事業單位不能善自聘用臨時人員,1999年市委、市政府組織了為期三個月的清退臨時人員工作,全區使用臨時人員的現象基本得到了遏制。近兩年,機關事業單位自行聘用臨時人員的現象又有所抬頭,特別是我區中小學校,據不完全統計,自聘臨時人員達到406人,實際上的人數可能還高于此數。一所學校自聘臨時人員達80人左右的就有2所,分別是象山小學、東寶中學,其他學校如紅旗小學、白云路小學、青山小學、職教中心、栗溪實驗學校、牌樓中學等自聘人員也比較多。有些學校因處理自聘人員已發生勞動爭議,目前白云路小學和象山小學已在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立案應訴。
(六)領導職數超限配備。區編委在經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于20XX年11月分別經區編委會和區委常委會研究通過了全區事業單位領導職數配備標準。今年8月底、9月初,全區中小學校校級領導班子換屆,按要求應將各學校領導職數配備限制在核定的領導職數之內,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也在教育人事專題會上明確要求每所中小學校領導職數寬訂窄用,都要空出1-2名領導職數,但實際操作上仍按原配備標準施行,沒有核定黨支部副書記職數的學校,仍然配備一名黨支部副書記;沒有核定工會主席職數的學校,仍然配備一名工會主席。全區共超配黨支部副書記和工會主席職數20名,其中城區學校超配2名,鄉鎮學校超配18名(栗溪鎮1名,石橋驛鎮5名,子陵鎮9名,漳河鎮2名,牌樓鎮3名)。
(七)學生人數兩極分化。學生生源是核定學校教師編制的基礎,學生生源的變化必將帶來學校教師配備的變化。20XX年,我們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國辦發[20XX]74號和鄂政辦發[20XX]112號文件規定的標準為依據,對全區中小學校教師編制進行了重新清理核定。不到兩年,學校學生人數發生了較大變化,有的學校學生人數猛增,教師也隨意調入,嚴重突破了編制限額;有的學校學生人數速減,教師出現富余,想方設法自找門路往外調。如象山小學20XX年底學生人數為1400多人,教師編制按國辦發[20XX]74號文件標準核定為71名,由于學校為東寶區重點示范小學,考慮小班教學的`實際,在原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15名編制,共計核定教師編制86名。今年9月,象山小學學生人數猛增到1800多人,教師出現嚴重不足,學校從鄉鎮和區直其他學校陸續調入或借調一些教師,全校教師總額已達118名。全區不足100名學生的學校已達8所,嚴重出現兩極分化的格局。
(八)機關借人反響強烈。自上世紀90年代中葉,區教育局機關陸陸續續從局屬單位和區直學校借調工作人員,截止目前,已借調到局機關任職的達9人之多,分別是高正文、羅耀庭、王永香、羅繼敏(以上4人為區教研室在編不在崗人員),陳玉波、王成(以上2人為區招生辦在編不在崗人員),羅桂榮(此人為區校產辦在編不在崗人員),魯智山、張于祥(以上2人為象山小學在編不在崗人員),以上9人編制在局屬單位和區直學校,可他們多年一直在教育局機關上班,每人均在機關任職,拿的是教師工資,與局機關其他人員的公務員工資懸殊較大,已有人不僅在荊門市財政和編制政務公開網上投訴過3次,還分別于今年3月、4月、11月又到東寶區財政和編制政務公開網上投訴3次,我們曾經與教育局主要領導協商,一直未得到解決。
三、建議及對策
機構和人員編制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原則,嚴格管理,規范程序,才能促進機構編制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一)科學合并鄉鎮學校。將布局不太合理的學校進行整合,對已整合的學校嚴格按要求施行,切實做到機構合并一律經過機構編制委員會研究,由機構編制委員會一家行文。石橋驛鎮三所初級中學可以合并成一所或兩所初級中學;安河小學合并到安團實驗學校;三泉小學合并到仙居中心小學;區職教中心嚴格實行一校三區建設,注銷三所校區的法人資格,重新確立區職教中心一家法人的地位;沒有設置成校的鄉鎮不能善自設置成校;已撤銷的教育組不能變相存在;姚河實驗學校、新集小學、馮店小學等三所學校的撤并要報機構編制部門審批或備案。
(二)嚴格教師調配手續。鑒于區教育局在調動教師問題上的隨意性,簡單化,且調動教師不報人事編制和財政部門核銷計劃、編制和工資的實際,取消教育部門調配審批資格,將教師調配職能并入組織、人事部門,保留教育部門調配教師審批職能。今后教育部門調配教師,由用人學校根據空余編制額度向區教育局提出用人申請,經區教育局初審同意后,交區機構編制部門復審,由機構編制部門報區編委會或區政府教育人事專題會議研究,同意后交由人事、教育部門聯合招聘招考,根據招考結果分別由人事部門辦理計劃手續,機構編制部門辦理用編手續,人事部門辦理調配、工資和檔案轉移手續、財政部門辦理工資直達手續。以后未經此程序調配的教師,原單位可以停發其工資,新單位可以不予上其工資。
(三)徹底斬斷空餉資金。吃空餉可以造成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套取財政資金,二是私設小金庫,三是造成人員混亂。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該馬上研究,停止資金供應渠道,徹底斬斷吃空餉的資金,造成體外循環中斷。對財政已停發工資的教師,人事關系轉到人才交流中心,退出編制管理;對于財政未停發工資、學校停發工資的教師,學校退出所扣留的工資額度,人事關系轉到人才交流中心,退出編制管理;對于財政未停發工資,學校也未停發工資的教師,財政部門迅速停發其工資,人事關系轉到人才交流中心,如需調出,辦理手續之前要退出所超發工資額度,退出編制管理。
(四)適當引進年輕教師。近幾年,我區中小學校引進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很少,影響了我區中小學校教師的補充,造成了青黃不接的局面。今后,我們將結合東寶實際,從兩個方面引進年輕教師。一方面從優秀大學畢業生中選招。在空余編制限額內,盡量從應屆師資類大學畢業生中招聘招考一批優秀教師,補充到鄉村學校,特別是山區鄉村學校任教。另一方面從區直學校中選派年輕教師進山支教。我們要將在山區學校支教的經歷納入年輕教師職稱評聘、年度考核和評選表優的重要依據。
(五)全部退回借調人員。借調人員分兩種。一種是教育局機關借調的人員。我們已根據職能核定教育局機關編制21名,現實有在編在崗工作人員20人,應基本能滿足工作需要。教育局反映其機關人員少,工作難以開展,說明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育局機關人浮于事,工作效率較低;二是教育局機關將本應由其局屬單位承擔的工作職責納入局機關,造成政事不分的局面。對這類人員的處理,我們認為從規范管理、答復投訴等方面著手,將局機關借調并任職的人員全部退回原進編單位,確因階段性突擊工作需要,可經人事部門同意后借用局屬單位和學校人員,但借期不得超過三個月的時限。另一種是城區學校借用鄉鎮學校的教師。城區學校需要引進教師,應先向教育局書面申請,教育局初審同意后報區機構編制部門復審,由區機構編制部門提請編委會或政府教育人事專題會研究,辦理相關手續后才能從鄉鎮學校或外地調進教師,否則,城區學校借調的教師一律退回,對于不退回的教師,屬我區鄉鎮學校的一律停發財政工資;屬區外學校的扣減用人學校相對應人員經費。
(六)嚴肅清退自聘人員。開展中小學校臨時聘用人員清退工作,是規范人員管理,嚴肅組織、人事、編制和財經紀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一項重要舉措。最近,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開展全省機關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清理檢查工作的通知》(鄂政辦發[20XX]103號),全省已掀起了清退機關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高潮。為貫徹落實省政府清退機關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精神,我區中小學校要率先全部清退自聘人員,徹底了斷臨時聘用人員關系,解除聘用合同。
(七)合理配備領導職數。學校領導職數的配備嚴格按區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核定部分副科級以上事業單位領導職數的通知》(東機編[20XX]13號)、《關于核定部分事業單位領導職數的通知》(東機編[20XX]14號)中規定的標準進行配備,文件中沒有核定的職數,教育局應馬上進行糾正,配置到相應的職數內;對已經超配的領導職數應立即取消,不得再超配相關領導職數。
(八)適度控制學校規模。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合理確定學校辦學規模,不得短時間內突然增加大量的學生人數,造成教師和學校教學裝備跟不上。對學生人數已降至100人以下的學校,教育局應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在調查分析學生生源的基礎上,合理的撤并有關學校,切實做到辦學有規模,人員易管理。
【關于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中小學書法教育的調研報告11-26
稅務管理調研報告12-28
中小學學校暑假調研報告07-06
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的自查報告11-20
物業管理調研報告06-15
醫療廢物管理調研報告04-11
關于醫院消防安全管理的調研報告05-28
石油企業人才管理調研報告12-29
學校食堂管理調研報告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