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蔬菜產銷調研報告
今年初,我市多數地方先后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其中全市蔬菜累計產量僅888.8萬噸,比上年微降0.2%。今年各地為彌補災害損失紛紛加強蔬菜生產措施,擴大蔬菜生產規模,全市蔬菜生產實現了較大增長。據統計,全市蔬菜累計產量達到945.2萬噸,比上年增長6.4%,其中,一小時經濟圈為624.1萬噸,渝東北地區為235.5萬噸,渝東南地區為85.6萬噸。蔬菜累計播種面積達649.4萬畝,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全社會蔬菜銷售收入76.3億元,全年實現蔬菜產值120.2億元。綜觀今年,全年蔬菜產銷特點是:種植規模穩定增長,單產水平有所提高,區域特征比較明顯;品種結構優化,優質菜得到較快發展,品質不斷提高;銷售形勢看好,商品蔬菜外銷量增加,市場價格持續上揚。
一、全年蔬菜產銷形勢良好
(一)蔬菜面積平穩增加,產量較快增長,區域特征明顯
調查資料顯示,今年我市蔬菜累計播種面積達649.4萬畝,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由于干旱的影響,蔬菜單產有所下降,在較低基數的基礎上,今年蔬菜單產較上年增長了2.5%,受面積單產雙增長的影響,全市蔬菜產量實現增長6.4%的較大增幅。
分區域看,特征比較明顯。一是今年一小時經濟圈仍是我市蔬菜的主要生產地區,其產量占全市的66.0%,而且同比增幅達6.5%,發展速度也高于其他兩個地區。渝東南地區總量仍然最小,其發展速度與渝東北地區基本相當。二是全市種植蔬菜的39個區縣中,近郊如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等傳統的蔬菜生產基地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產量普遍嚴重下降生產呈萎縮趨勢,綦江、大足、潼南、武隆、黔江、涪陵等區縣蔬菜生產則較快增長,我市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布局正在向主城周邊或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轉移。如潼南的“中國西部綠色菜都”項目,大足的冬菜、調味品產業,武隆的高山綠色蔬菜基地等正在逐步形成。
(二)品種結構優化,優質菜得到較快發展,品質不斷提高
從蔬菜品種來看,重慶傳統的蔬菜種類以大白菜、萵筍、蘿卜等為主。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經過前幾年的產品結構調整,目前全市批量種植的蔬菜種類多達數十種。大宗菜、精細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發展,結構不斷優化,蔬菜市場常年供應,花色品種豐富多彩。今年,在全市蔬菜產量統計的13個大類的蔬菜品種中,傳統的根類、白菜類、綠葉菜類蔬菜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呈現略有下降的趨勢,而水生菜類、食用菌、其它蔬菜產量的比重卻分別上升了0.1%、0.1%和0.3%。
隨著我市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反季節蔬菜需求量不斷增加,特別是優質無公害蔬菜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加上蔬菜價格一路走高,種植戶種植優質蔬菜的積極性受到激發,推動優質菜得到較快發展,蔬菜品質不斷提高。統計數據顯示,我市有蔬菜大棚56596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8%;全市優質蔬菜生產量達368.7萬噸,同比增長9.8%,占全社會蔬菜總產量的比重達39.0%,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三)銷售形勢看好,商品蔬菜銷量增加,市場價格持續上揚
調查資料顯示,受蔬菜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影響,蔬菜銷售情況整體較好。農業統計資料表明,我市蔬菜累計上市量達到512.3萬噸,同比上升7.4%,全年蔬菜銷售收入達76.3億元,實現蔬菜產值 120.2億元;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農民出售蔬菜的人均收入達74.28元。
一是商品菜大量進入加工領域,價值得到提升。近年來,隨著蔬菜產業化進程的大力推進,進入加工領域的蔬菜產品量逐年較快增長。我市蔬菜累計上市量中用于加工的商品菜54.4萬噸,比上年增長17.5%,占上市蔬菜總量的10.6%。如我市萬州區、涪陵區出產的青菜頭多由當地榨菜企業收購用于榨菜深加工,這對于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調出市外的商品菜達78.0萬噸,比上年增長6.3%,占全社會蔬菜上市量的15.2%。全市產量較高的部分菜品,如蘿卜、胡蘿卜、絲瓜、番茄、辣椒等憑借其品質優良,價格低廉等優勢,也為部分市外市場及食品加工企業所看好。
三是受國際國內市場、成本上升和供求矛盾等作用,蔬菜的銷售價格持續上揚。據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指數顯示,今年四季度蔬菜累計價格指數為109.9,本季價格指數達119.1。萵筍、胡蘿卜和西紅柿等主要蔬菜品種的每公斤價格分別為1.7元、2.1元和2.0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23.5%、14.9%和30.0%。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蔬菜消費從有得吃向吃得好、吃得精方面轉化,蔬菜消費多元化需求擴大。在品質方面,更加追求無公害、綠色環保蔬菜;在結構上,追求品種的多樣化,這種蔬菜消費的安全性要求、多元化要求,從消費末端推向生產前沿。統計顯示,在全年生產的菜品中,傳統品種蘿卜、大白菜、萵筍的產量分別占蔬菜總產量的9.2%、7.0%和7.2%,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名特優新品種仍不多。這就帶來了消費者對蔬菜品質、品種的無限需求和高品質、多品種蔬菜生產的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同時,城鎮化帶來了城鎮蔬菜消費人口的大幅增加,也促進了對蔬菜數量需求的快速增長。而目前重慶本地生產的蔬菜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外地蔬菜紛紛入渝搶占市場,我市貿易對外依存度逐漸走高。據調查從市外調進商品菜約占我市蔬菜上市量的二成至三成以上,超過我市調出的蔬菜上市量。供求矛盾成為目前蔬菜價格持續上揚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強我市蔬菜生產,滿足蔬菜消費質量、數量的需要應是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農口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
因此,我們建議:
一是要堅持“政府規劃,市場導向,多元投入,政策激勵”的指導思想,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加快推進蔬菜基地建設,要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堅定不移地走蔬菜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道路,提高我市蔬菜總體生產水平。
二是增強精品意識,推廣優良品種,提升質量水平,提高經濟效益。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強烈的質量安全意識,在蔬菜生產中應用無公害農業生產資料和標準化生產技術,生產高質量的蔬菜產品。要積極推進品種更新工程,推廣應用高新技術,調整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
三是堅持走產業化道路,提高蔬菜產品的價值。培育、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多種服務。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行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提高蔬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要延伸蔬菜生產產業鏈,擴大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是培育品牌意識,突出品牌建設,加強對外宣傳,促進產品銷售。切實加大商標注冊、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等相關工作,組織資金,打通蔬菜外運的“綠色通道”,實施品牌整合工程。培植壯大已有品牌,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等信息平臺,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和信息交流,暢通銷售渠道。
【城市蔬菜產銷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蔬菜市場調研報告03-31
春茶產銷形勢調研報告范文01-27
蔬菜市場調研報告范文05-20
有機蔬菜細分產品市場調研報告01-11
城市河道治理工作調研報告12-21
無公害蔬菜生產情況調研工作報告范文11-15
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12-21
關于城市民族工作的調研報告01-31
縣脫水蔬菜產業發展思考與對策調研報告01-29
數字化城市管理調研報告范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