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監理專業的調研報告
篇一:建筑工程監理專業調研報告
隨著基礎建設的加快,全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建設規模的高增長給建筑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機會,但是,隨著建筑市場的開放,建筑企業要想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企業競爭已經不再局限于市場、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人才的競爭上升到了戰略地位。我系于近期開展了工程監理專業的調研活動,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當前我國建設、監理行業的發展狀況、人力資源現狀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調研分析,同時結合建筑、監理企業反饋的意見,制訂了建筑工程監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現將調研結果作如下報告:
一、建設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急需大批建筑、監理技術人才
目前,我國正處在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保持7%以上的年增長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逐年加大,在20xx年將達4.7萬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0%要靠建筑行業來完成,在20xx年建筑行業將完成產值2.8萬億元。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全國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高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同期增長速度(9.3%),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7%提高到6.7%,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中居第4位(在工業、農業、商貿業之后),顯示了支柱產業的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
十六大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快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到20xx年城市化率要達到55%左右,全國城市人口將達到8.2-8.7億。這一宏偉的戰略目標,對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二、我國建筑技術人才現狀分析
目前全國建筑業從業人數已達3669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數的5.5%,其中在施工工人隊伍之中,80%是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識未經培訓的農民工。技師不足1%,高級技師僅占0.3%。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僅140萬人,占建筑業從業人員總數的4.1%。經營管理人員194.6萬,占建筑業從業人員總數的5%,兩類人員合起來僅9%,這個比例數遠遠低于全國各行業18%的平均水平,建筑企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是目前建筑業面臨的嚴峻問題,尤其是現場管理和監理類人才更為缺乏。
按《建設工程監理規范》的要求,每個工程項目監理機構均應有總監理工程師一名、專業監理工程師若干名,且總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應當是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取得全國注冊監理工程師有一定的難度,故人員數量的增加速度并不快;又由于行政許可法的出臺,省監理工程師資格被政府取消。現在只有監理員的考試,由此出現了監理工程師這一層次的真空地帶,有執業上崗證并擁有簽字權的監理工程師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監理工程量,引起工程監理現場無證且實際管理能力未經有關機構確認的監理人員上崗的現象大量存在,造成監理工作質量難以保證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高等院校在近期內能培養出大量具有專業知識的監理人才,以滿足現代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
三、建筑監理專業教育現狀
目前,全國設有建設類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有290余所,其中絕大部分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而工程管理和監理類專業由于是新型專業,為數很少,其畢業生數量遠不能滿足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 若建筑領域各類人才與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按全國各行業平均水平18%計算,目前需要700.74萬人,現在僅有349.20萬人,總量缺口為351.54萬人。20xx年,建設類大中專畢業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等職業教育、高職高專教育和本科以上教育的畢業生分別為9213人、77564人和69714人。粗略按當年畢業生全部進入建設行業,且不考慮自然減員等因素,以這樣的培養速度滿足目前行業的需求需要18.85年。可見,建設教育在總規模上與行業需求之間相距甚遠。
四、對我系建筑工程監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
綜上所述,我系的建筑工程監理專業的培養方向應該從建設行業監理一線對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出發,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線。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優化教學和實訓過程。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緩解建設行業技能型人才的緊缺狀況,促進建設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具體提出如下建議:
1、雙證書制度的研究
由于,監理行業必須執證上崗,因此,我們要探討“雙證書”制度的實施方案,從教材選擇、教學內容等方面,將學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有機結合。
2.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內容體系
理論教學內容體系按“必需夠用”的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增刪,淡化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實踐教學方面以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突出應用性、實用性為主線,建立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根據這一思路,努力開發新課,整合傳統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加大實踐教學時數,使工程監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緊貼監理員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
3.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
實踐教學是培養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而在企業進行現場實踐又是其中的關鍵。學生如果沒有經過在真實的工程項目中去現場實踐,畢業后就不能零距離上崗。為此,學校應在校外建立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或與企業簽訂“訂單”式教育。充分利用企業的工程項目和工程技術人員等教育資源,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對學生樹立學校、企業雙主體教育的新理念。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系有充足的建筑工程類專業教師,尤其是專業基礎課的開設已具備良好的條件,根據專業發展的需求和教學工作的需要,學校應加強專業課師資隊伍建設,積級挖掘我系工程類“雙師型”專業教師的潛在資源,采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師參與工程實踐,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或創造條件選送教師出去進修,或接收工程管理類、監理類專業優秀大學畢業生,或從社會招聘高級職稱的工程監理類專業技術人才等措施,盡快建立起一支整體結構優化、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知識結構的專業師資隊伍。
5、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實驗實訓是高職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根本途徑,加強實驗實訓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已建成的建材、測量、土工、材料力學實驗室,能開設相應學科教學大綱要求的全部課內實驗。但是,設備數量偏少,受學時影響,學生不能全部動手,加之校內實訓基地尚未建成,這樣就會制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數量。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
五、對制訂教學計劃的建議
(一).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畢業生質量標準要明確具體,能反映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構建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三).構建課程體系,建立起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的理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和素質形成體系。
(四).建立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分析。
1.專業知識結構:
(1)、掌握一般民用與工業建筑的組成及細部構造。
(2)、了解建筑結構的計算原則;了解結構材料的力學性能;掌握混
凝土結構、鋼結構與砌體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計算方法;掌握結構構造要求;熟悉國家有關建筑結構的設計規范;熟悉建筑結構制圖標準。
(3)、了解地基土的一般性能,掌握基礎類型及其構造要求;了解淺基礎設計原理。
(4)、了解常用建筑工程施工機械的種類及性能,并能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掌握各主要工種工程、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法、質量標準與安全技術;掌握冬期施工、雨期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掌握工程建設質量檢查、驗收的程序及方法;掌握主要工種工程質量控制的要點。
(5)、掌握單位工程施工組織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工程建設進度控制的方法。
(6)、掌握建筑工程計價、竣工結算的編制原理及方法;了解招投標及合同管理的.基礎知識;掌握投資控制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7)、了解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信息管理以及工程建設法規基本知識。
(8)、掌握工程監理的基本理論;掌握“三控制、兩管理、一協調”的內容和方法。
2.職業能力結構:
(1)、具有編制、收集、整理、總結技術資料的能力。
(2)、有識讀與繪制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的能力和識讀設備施工圖的能力。
(3)、具有常用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檢查、試驗、選用、保管能力。
(4)、具有建筑施工測量的能力。
(5)、具有對施工現場進行質量控制、進度控制的能力和對工程項目進行投資控制的初步能力;具有施工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能力;具有在施工現場進行協調的能力。
(6)、具有編制、審查土建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能力。
(7)、具有確定、審查建筑工程造價的能力,并能參與工程監理招投標。
(8)、能運用有關法規分析、解決一般經濟糾紛。
(9)、具有建筑工程主要工種的操作能力。
3.綜合素質結構
(1)、思想素質
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職業道德。
(2)、身體素質
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
(3)、文化與社會基礎素質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一定的外語表達能力,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健全的法律意識。
(4)、專業素質
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就業觀和人生觀。
六、對修改課程體系的建議
優化課程體系,根據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要求構建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
1.理論課程體系
由公共課和專業課組成,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根據目前用人市場需求情況,限選課開設建筑CAD、建筑安全技術與管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
2.實踐課程體系
實踐性課程,是指那些必須落實在實際操作應用方面的課程。這個模塊的教學,是高職高專教學區別于一般院校教學的特色之一,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靠這一模塊課程的教學與實訓去落實。
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在制訂監理專業教學計劃時,實習、實訓課時加大,占總課時46%。設置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分為三個層次:
(1)基礎及公共技能訓練。如計算機應用、建筑CAD操作實訓。
(2)單項技能訓練。如建筑材料實驗、土力學實驗、建筑力學實驗等。
(3)綜合專業能力訓練。如建筑工程測量實習、房屋建筑學認識實習、施工生產實習、各科課程設計、畢業綜合實踐、施工監理崗位實習等。
篇二:工程監理專業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分析及未來需求預測調研報告
我系于20xx年設置了建筑工程監理專業,為了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當前我國建設、監理行業的發展狀況、人力資源現狀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調研分析,同時結合建筑、監理企業反饋的意見,制訂了建筑工程監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現將調研結果作如下報告:
一、建設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急需大批建筑、監理技術人才
目前,工程監理已成為建設工程的三方主體之一,社會化、專業化的監理公司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行業。《建筑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了國家推行建筑工程監理制度,《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二條規定了必須實行監理的建設工程范圍,工程監理專業已被列入國家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
現在我國正處在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保持7%以上的年增長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逐年加大,在20xx年將達4.7萬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0%要靠建筑行業來完成,在20xx年建筑行業將完成產值2.8萬億元。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全國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高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同期增長速度(9.3%),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7%提高到6.7%,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中居第4位(在工業、農業、商貿業之后),顯示了支柱產業的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
十八大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快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到20xx年城市化率要達到55%左右,全國城市人口將達到8.2-8.7億。這一宏偉的戰略目標,對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二、我國建筑技術人才現狀分析
目前全國建筑業從業人數已達3669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數的5.5%,其中在施工工人隊伍之中,80%是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識未經培訓的農民工。技師不足1%,高級技師僅占0.3%。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僅140萬人,占建筑業從業人員總數的4.1%。經營管理人員194.6萬,占建筑業從業人員總數的5%,兩類人員合起來僅9%,這個比例數遠遠低于全國各行業18%的平均水平,建筑企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是目前建筑業面臨的嚴峻問題,尤其是現場管理和監理類人才更為缺乏。
按《建設工程監理規范》的要求,每個工程項目監理機構均應有總監理工程師一名、專業監理工程師若干名,且總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應當是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取得全國注冊監理工程師有一定的難度,故人員數量的增加速度并不快;又由于行政許可法的出臺,省監理工程師資格被政府取消。現在只有監理員的考試,由此出現了監理工程師這一層次的真空地帶,有執業上崗證并擁有簽字權的監理工程師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監理工程量,引起工程監理現場無證且實際管理能力未經有關機構確認的監理人員上崗的現象大量存在,造成監理工作質量難以保證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高等院校在近期內能培養出大量具有專業知識的監理人才,以滿足現代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
三、建筑監理專業教育現狀
目前,全國設有建設類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有290余所,其中絕大部分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而工程管理和監理類專業由于是新型專業,為數很少,其畢業生數量遠不能滿足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
若建筑領域各類人才與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按全國各行業平均水平18%計算,目前需要700.74萬人,現在僅有349.20萬人,總量缺口為351.54萬人。20xx年,建設類大中專畢業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等職業教育、高職高專教育和本科以上教育的畢業生分別為9213人、77564人和69714人。粗略按當年畢業生全部進入建設行業,且不考慮自然減員等因素,以這樣的培養速度滿足目前行業的需求需要18.85年。可見,建設教育在總規模上與行業需求之間相距甚遠。
綜上,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對專業工程監理人員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我們高專高職院校應多培養技能型的監理專業人才以應對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工程監理專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道路工程調研報告01-16
新聞專業調研報告02-01
會計專業調研報告08-14
工程監理個人述職報告05-05
道路工程調研報告3篇04-19
會計專業人才的調研報告12-25
文秘教育專業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7
關于裝潢設計專業就業市場的調研報告07-12
工程監理實習目的01-31
工程監理簡歷模板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