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石岐區民權片區經濟環境調研報告
摘要:石岐區不僅擁有國家級的民營科技園區——中山民科園,而且還有以大信新都匯、逢源商業中心、富逸裝飾廣場、完美物流中心、百佳假日廣場、摩登匯文化娛樂中心以及孫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民族路商業街、民權路電信街等為代表的大型商業網點10多個,現有標準廠房82萬平方米,各類企業3000多家,年創工業總產值70億元,年出口創匯逾12億美元。
關鍵詞:民權 經濟環境 調研
一 經濟發展現狀
(一)工業發展現狀
認真貫徹"工業強區"的發展戰略和"立足工業求發展,立足外資民企擴總量、立足科技創新增后勁"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強資產與質量的有效管理,年內工業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91.47億元,增長14.5%。31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232.09億元,增長15.5%。分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81.99億元,增長18.6%;民營企業564.73億元,增長15.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686.74億元,增長17.1%;股份制企業404.62億元,增長16.3%。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708.04億元,增長12.9%;重工業524.05億元,增長19.6%。
(二)農業發展現狀
作為全市土地面積最小的鎮區,石岐區在這片不到23平方公里(約占全市1.2% )的熱土上,去年創造了排名第4的GDP(約占全市5.4% )、排名第三的稅收(約占全市9%),排名第二的服務業增加值(約占全市10% ),排名第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占全市22.6%),全區第三產業的占比優化為77.4%。
“畝產奇跡”的創造首先得益于科學的發展思路——打造休閑商業中心與文化展示中心、建設幸福和美首善之區。石岐區黨工委書記甘建仁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面對非同尋常的各種考驗,石岐區黨工委、辦事處圍繞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和美家園的核心任務,千方百計穩增長,攻堅克難促轉型,真抓實干惠民生,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36 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2.45 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88億元,稅收總額近40億元。
可以看出中山石岐區民權片區的農業發展近幾年連續增長,在政府的支持下,相信中山石岐區民權片區的農業會繼續增長。
(三)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中山石岐區民權片區的第三產業方興未艾,在轄區內經商的私營個體商業林立 ,全市最大的購物商場中懇百貨、中山百貨和最大的農貿市場如光明市場、沙崗墟便坐落其間。
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人緣和地理優勢,在鞏固和完善七條特色商業街的.基礎上,以發展現代物流業為重點,通過招商新建了建筑面積達23萬平方米,總投資6.5億元,集商住、休閑于一體的大信商業廣場,并引資建成了夏威夷休閑水療中心、紫方環保商業廣場、永勝數碼廣場、中天百貨廣場、沃尓瑪(好又多連鎖超級市場)和石岐購書中心,全轄區興建商品房120萬平方米,銷售商品房54萬平方米。全年第三產業(含商業、房地產)總收入達15億元,比2001年增長30.5%;第三產業稅收收入達2.8億元,比2001年增長23%。
(四)外經貿易發展現狀
投資、出口、消費被認為是拉動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石岐區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得益于“三駕馬車”并駕齊驅、共同發力。全年進出口總值335.18億美元,下降2.0%。其中,出口246.41億美元,增長0.4%;進口88.77億美元,下降8.0%。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57.64億美元,增長5.8%。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101.34億美元,增長5.3%;加工貿易出口143.29億美元,下降2.7%,占全市出口的58.2%。從經營主體看,國有企業出口11.58億美元,增長2.9%;集體企業出口21.46億美元,下降9.4%;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65.17億美元,下降0.8%;私營(個體)企業出口48.19億美元,增長9.3%。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169.15億美元,下降0.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7.37億美元,下降13.4%;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1.89億美元,增長0.7%。從出口市場看,對香港市場出口66.89億美元,下降11.4%;對歐盟市場出口41.29億美元,增長1.6%;對美國市場出口55.15億美元,增長4.4%。
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93個,下降26.9%;合同利用外資13.19億美元,增長22.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42億美元,增長15.3%。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額5.94億美元,占全市的70.6%;外資資金來源地主要是港澳、日本和英屬維爾京群島,全年實際投資7.50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額的89.1%。
二 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2012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347元,增長 12.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0.4%。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30元,增長12.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38.5%。
全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1.89萬人,增長1.4%。其中參保職工186.00萬人,增長1.0%;參保離退休人員25.89萬人,增長4.2%。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250.68萬人,增長2.4%。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58.12萬人,增長3.6%;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2.56萬人,增長0.4%。參加城鎮醫療保險的農民工96.65萬人,增長3.5%。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45.07萬人,增長3.7%。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146.69萬人,增長3.7%。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人數97.74萬人,增長6.6%。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5510人。
(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63萬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5.69萬人,均與上年持平;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校學生2.60萬人,下降9.7%;小學在校學生24.61萬人,增長2.6%;幼兒園在園幼兒11.12萬人,增長6.0%。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初中毛入學率分別為100%和113%,高中升學率達97%,普通高考錄取率達96.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8.5%。
全市專利申請量18400件,增長30.2%;專利授權量10878件,增長8.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816件,增長40.9%,發明專利授權量465件,增長31.0%。全年新增4個省級工程中心、24家市級工程中心、5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市市級以上工程中心增至318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41家;新引進2個省級創新科研團隊,累計引進4個創新科研團隊(其中省級2個、市級2個);新引進1家院士工作站,累計引進2個院士工作站。批準引進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全市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增至6家。
(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29個,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7個,文化藝術館1個、鎮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25個,博物館5個、鎮區文化站24個、村文化室279個。全年舉辦群眾文化活動4280場、營業性演出2571場。市、鎮兩級共有廣播電臺、電視臺、廣播電視站22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開通數字電視節目136套。全年出版報紙4131萬份,圖書館總藏量125.04萬冊。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563個,下降1.9%。醫院床位11336張,增長6.0%。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7115人,增長5.5%。其中,執業醫師4875人,增長5.0%;執業助理醫師813人,增長0.7%;注冊護士7507人,增長9.1%。
成功承辦2012年陽光體育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羽毛球比賽,承辦廣東省青少年摔跤、體操、擊劍、柔道、跆拳道等賽事。全市1600名運動健兒在43項省級以上體育競賽中獲金牌194枚、銀牌213枚、銅牌164枚。
結論
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充分發揮財政性資金的導向作用,逐步形成城鎮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加大政府對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入。同時,深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有利于吸納各種資金的優惠政策,創造風險投資良好的運作環境,以鼓勵各種社會資金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動力。
【中山石岐區民權片區經濟環境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區經信局工業發展調研報告12-24
區民營企業檔案管理調研報告12-24
經濟區文化旅游開發調研報告04-02
區隊長述職報告04-26
加油站片區經理個人工作報告范文04-20
區人社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調研報告01-04
區年度應急管理的工作報告04-13
河南力推自創區建設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