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進產城融合建設的調研報告范文
一、橫店街產城融合建設的現狀
(一)經濟發展大跨越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實現國地稅收入11215.4萬元,增長19.3%,固定資產投資超過90億元,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0.3億元,增長34.3%,規模以上企業增加12家,內引外聯資金14.3億元,同比增長45.0%。2014年,橫店街繼續發揚依法拆遷、和諧拆遷、廉潔拆遷的成功做法,基本完成了20.9平方公里、17個自然灣的園區征地拆遷工作,再創新的橫店速度。完成34萬平方米還建房的收尾分配工作,空港花園二期18萬平方米還建樓基本建成,后湖人家34萬平方米還建小區的征地和圖審已完成。完成菜鳥項目一期、比亞迪一期、通用航空一期的征地場平工作,天河機場三期橫店部分、范泗河改道工程、城際鐵路項目有序推進。橫店街機場三期的征地拆遷工作獲得市委、市政府肯定,被評為支持武漢天河機場三期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新跨越。橫店工業園在發展目標上定位為市級千畝百億園示范園區,現規模以上企業共有34家,6家正在申報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達34.3%。不斷提升機械加工、制造等優勢主導產業地位,打造了武漢華力鑄造、正通傳動等一批明星企業,釋放產業集聚巨大潛能。同時,武漢英斯特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峰美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塑聯新材料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武漢市豐盛城建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納入了工業園發展規劃,多元產業集聚齊頭并進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工業集聚態勢明顯增強。
(二)現代農業大增效
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專業戶和農民合作社,在滸鋪村、光明村和同合村培養發展10余戶農業科技示范戶種植蔬菜,帶動周邊農戶100余戶。穩步發展同合村600畝荸薺基地。嚴把農產品質量關,完成無公害農產品樣品快速檢測60批次720余個樣品,抽檢合格率達99%。32個村的網格化管理建設已全部完成,建設7個生態村,栽樹近3萬株,對12個村、12000米末端渠系進行建設、清淤整治、維修等。積極推廣新技術,推廣土配方施肥0.8萬畝,推廣新型農業機械160臺套。在寅田村推廣優質一菜兩用油菜300畝,在基本不影響油菜籽產量的前提下,既收一茬優質油菜薹作為菜用,又收一季油菜籽,實現油菜一種雙收,大幅度提高油菜生產效益。并成立寅田村優質油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較好地將優質油菜生產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延長和壯大優質油菜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2014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694.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
(三)城鎮環境大提升
空間布局更加優化。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協調發展為抓手,以臨空產業園拆遷還建為契機,用足用好增減掛鉤政策加快村灣集并和布局調整,在鎮區引進中仁集團等資金雄厚金融、商貿、特色餐飲企業,建成定位于原生態民俗時尚街區,傳承和發展城市非物質文化的休閑、娛樂、美食一條街——今古城。連通華中鋁廠與新老鎮區,使之融為一體。完成編組站大通道建設,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四)基礎設施大改善
投資1800萬元建成橫店大道西延長線;投資1580萬元建成中興街延長線;會同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將川龍大道橫店段道路兩側原有企業華中鋁加工廠遷出,投入4000萬元,對路面進行拓寬、維修、刷黑等工程,預計春節前完工。對全街600余盞路燈進行維修更換,維修道路4處,鋪設彩磚4000余平方米。
(五)城鄉管理大進步
持續強力推進城管革命,不斷加大鎮區清掃保潔和清運工作力度,進一步擴大環衛清掃保潔市場化改革范圍,完善相關機制,優化資源配臵,保潔效果進一步明顯。保潔工作時間延長至18個小時(早6點至零點),全年節假日不休息。在區級部門的支持下,投入180萬元專項資金整治村灣環境,公開招聘環境管理人員3名,各村根據村灣面積選聘數名保潔員,購臵專業控管設備,開展環衛精細化作業,大幅度提高了保潔標準。進一步完善控制違法建設責任追究機制,嚴格控制和查處違法建設,強力開展集中大拆違行動,依法拆除存量及新增違法建設約3萬平方米,拆除亂搭棚蓋80余處,清理三亂1800余處,拆除道桿旗廣告40余塊,暫扣活動招牌200余塊。截止10月中旬涉及到違法建設、市容環境類、門前三包類等事件,共計立案126起,結案118起,結案率93.6%。
二、目前橫店產城融合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與街道缺乏合理統一的規劃。經濟(產業)、社會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間缺乏有機聯系與協調;產業功能的差異性不顯著;產業園區、商務區和居住區功能分離。
二、居住、工業和商業三類用地分布不均,導致土地資源不能有效配臵;土地用途管理細碎,不符合用地綜合發展趨勢;城鄉結合部占用大量土地,被低端利用。
三、低密度發展模式阻礙了服務業及低碳化發展。各類新城都存在低密度模式,導致土地使用不集約,缺乏當地就業,對服務業需求不足,不利于形成服務業多元化發展;服務價格高,便利性不足;前往中心城區的消費模式則導致出行成本上升,交通擁堵,不利于低碳化發展。
四、新城的公共服務資源滿足不了當地需求。導致新城區域公共服務資源供給不足,造成生活不便,運行成本高企,同時也無法支撐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的發展。
三、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的建議
目前,我省已進入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城鎮化又好又快發展,把我省建成富裕、和諧、美麗新陜西,必須牢牢抓住國家實施一系列重大規劃的戰略機遇期,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不斷完善符合我省實際的城鎮化發展路子。于此同時,習提出了三嚴三實,結合實際下基層調查研究,真正做到謀事要實、創業要實。
【推進產城融合建設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產市場調研報告01-22
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調研報告02-25
工業產成品庫存調研報告03-15
建設調研報告范文08-16
網絡建設調研報告08-23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8-26
市場建設的調研報告12-19
園區建設調研報告12-17
(精選)園區建設調研報告09-18
平安建設調研報告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