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情況關系到我國的教育水平問題,以及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下面是CNrencai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摘要
根據近年來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多方面調查分析,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學生的工作越來越難找,許多人才市場經常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機更使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本文加從多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以求讓大學生們認清當前社會形勢,從而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形勢
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報告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余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蕩;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并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為更好的了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并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了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為形勢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業地區選擇調查如下: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于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著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結果為: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校或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經濟原因
中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沖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沖擊最為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 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為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后擇業。作為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眾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么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干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永生,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研究,陜西教育20xx年3月
[2]吳大平,淺談畢業生就業信息網隊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性,高教論壇20xx年第三期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課題組:《經濟研究參考》,20xx年10月
[4]中國大學生就業網:
[5]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編寫:《職業生涯——職業指導教學訓練手冊》,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xx年版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01-20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范文02-24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31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范本02-01
2016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1-14
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5-26
關于當代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5-10
2017最新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6-21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三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