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場調查報告
大學生走出校門的第一步通常都是先邁入人才市場,那么人才市場報告也反映出人才的基本素質水平情況。下面是CN人才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才市場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人才市場調查報告一
大學生如何才能跨好邁出校門的第一步?大學生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就職人?在如今的大學校園中,諸如此類的話題早以引起了大家眾多的關注和熱情。大學的學習生活,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大學生社會化的第一站。因此,為了了解和熟悉人才市場的現狀,有助于畢業之后能更快、更成熟地融入社會之中,特此做出一份人才市場實踐報告,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
當今和未來的國際國內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欠發達地區人才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國際上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才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以優厚的條件在全球范圍內加緊吸引人才,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爭奪人才的重要戰場,而且現在有急劇蔓延到欠發達地區的傾向,這對我們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從國內看,我國加入wto后,人才問題引起各地普遍重視,從欠發達地區看,人才資源特別是高中級人才和專門人才的大量外流,以及現有人才的年齡老化、素質滑坡,已使傳統的人才優勢逐步喪失,而新的人才優勢尚未培育起來,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作為欠發達地區,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如果不加大力度做好人才的培養、吸引、使用工作,那么,在當今和未來的競爭中,我們就將處處被動挨打,并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一定要在人才問題上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充分認識人才工作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上來研究和部署。
長期看來,雖然中國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的進程已展開,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我國人才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戶籍制度的制約。因為現行的戶籍制度,很多畢業的大學生考慮到落實戶口,很多人不愿意到私營企業里找自己合適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戶仍然受到嚴格限制,這些都嚴重地制約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動,成為影響人才要素市場的重要因素。
二、人事檔案制度改革的滯后。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適應之處主要表現在:單一的國有單位人事檔案管理模式不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并存的新形勢;現行的“人檔分離,收費管理”的流動人員檔案管理辦法不符合建立統一開放的人才市場的需求;而且傳統人事檔案的采集利用制度也不符合“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但是由于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辭退、辭職的暫行規定與公務員辭職、辭退的暫行規定的不完善之處,影響了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人員的出口,造成了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勝任的人該走卻走不了的局面,這些都導致了人才市場供需主體難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場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市場供求、價格、競爭機制對人才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四、人才市場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就全國范圍而言,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起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的執法檢查制度,未對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實行日常即時性的監督管理,人才市場的就業歧視、職業安全、權益保護問題突出,影響了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相關內容得知,我國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XX年專業技術人才至少缺1746萬
報告統計分析表明,人才發展與經濟發展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從年均增長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XX年,人才總量的增長速度年均為7.34%,實際經濟總量gdp的增長速度年均為9.38%,經濟增長對人才總量增長的彈性系數為1.28,即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
特別在假日期間,人才網站的招聘活動卻熱火朝天。長假正好成為那些準備跳槽者的絕好機會,不僅可以事先在網上搜尋好“東家”,還能在網上學習應聘、面試的技巧,既省卻了奔波之苦,又能獲得許多免費學習的機會。八方人才等人才網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同類型的網上招聘活動。
此次人才市場走勢有三個特點:
一、招聘單位和求職人數大幅增加。上周進場招聘單位是948個,進場求職人數達45868人,僅10月8日和9日平均進場人數就在萬人以上,招聘單位和進場人數分別比前周增長64·9%和40·2%。
二、招聘崗位超過1·8萬。上周到深圳人才大市場投放的招聘位崗位有18169個,比前周增加98·8%,是市場同期投放招聘崗位較多的一周。但招聘崗位需求有所側重,各崗位需求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樣。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是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工程等崗位。
三、高科技和經濟類專業受青睞。在眾多的招聘專業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是電子專業,占崗位需求的48%,比前一周增加22%。其次是經濟管理崗位,此崗位需求量也比較大,占崗位需求的20%。
在人才市場,你也許會聽到:“找工作,我痛苦!”的呻吟,但事事興衰沉浮,喜憂參半。作為我們大學生而言,也是如履薄冰啊,根據自己的'親身社會實踐,也結合現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是經濟形勢,我們青年要把豐富的只是武裝自己,把自己融入于社會潮流,從而鍛煉自己。
為了搞好人才隊伍建設,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開發人才資源。主要措施有:
一是制定了積極的人才政策。徐州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先后出臺了40多項人才政策,尤其是“xx”以來,分別制定了《徐州市“xx”期間人才工程規劃》、《徐州市1996-XX年人才資源開發規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及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政策,并建立了人才發展資金。各項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指導和保證了人才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積極搞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建市以來,人事部門共引進各類高層歡和急需人才 5000多名,引進國外智力70余項,通過各種形式培養高中等人才4000多名,并開展了委托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出國留學工作;近年開展的各類培訓達3萬人次。
三是加強了人才市場建設。 現初步形成了以市縣(區)人事部門為主,行業和社會中介機構為輔的人才市場體系.市場的服務功能和服
務水平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97年以來,到人才市場求職人數達 3.3萬人次;入場招聘單位2400家次,有5000多人通過人才市場實現了就業。
四是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人才分類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并正在逐步完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已開始運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整個人才市場中,大概有一千余人吧。應屆的占60%以上,企業以中小型為主,行業醫藥,保健類需求量較大,職位以銷售為主。上午9:00——11:30算是求職的高峰期,各個攤位面前都有人員的擁擠。11:00以后求職者陸續離開了現場。作為一個觀望者,詢問了幾家公司,多數對現場招聘不滿意,反映人雜,層次低,應屆畢業生較多。而問求職者呢,則說知名單位太少,公司的規模較小,高不成低不就。緣份就這樣的擦肩而過。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大量的求職者找不到工作,而每一個發展中的單位卻在渴求人才。我想這應該和學校的教育有關,和社會整體發展有關,和我們這個城市安逸的文化氛圍有關,而重要的是個人對自我的認識有關。每個人都在高喊壓力大,競爭激烈。可誰又為能夠在這激烈的生存斗爭中做好了足夠的準備,而誰又為此付出了努力。我想能做出這些的就不會再在這個社會上不停的流浪或是停止。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積累了經驗,獲取了各方面比較全面真實的材料,對以后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了素材,.可見選人用人機制已開始運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這次活動培養了我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質,豐富了我的社會經驗,充實假期生活。很高興能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可以說自己真真正正學到了社會經驗,相信這次社會實踐將在我的人生中六下深刻的印象,也將印象我一生的足跡.。
人才市場調查報告二
通過對xxx人才市場走訪,分析現階段
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的調查研究
學 院:
班 級:
組 別:
組 長:
小組成員:
- 0 -
目 錄
開頭語
一、企業對應聘者最看重的素質依次是
二、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遠遠大于基礎學科人才
三、企業理想人才應具備素質
四、不同類型企業對人才專業需求也不同
五、企業普遍關注人才的綜合技能
六、企業對在校學生如何提高實際技能的建議
七、企業對大學生畢業應聘時的建議
八、人才市場的流動
九、各大企業對應聘者的各項要求
- 1 -
開頭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更好的了解現時期人力資源市場的狀況,熟知人力資源管理招聘的一般流程,我們小組對昆明人才市場進行了實地調查。本次調查主要以實地調查,采訪、發放問卷和對企業招聘者的簡單交談為主,以報紙,網絡調查為輔,了解求職應聘的具體流程安排以及企業對應聘者的一些具體要求,為一年以后的實習做好準備。
可能是星期五,人并沒有想象中的多。每家企業門前都懸掛著招聘說明,上面介紹了公司簡介,公司所要招聘的崗位和相應的任職學歷要求,以及大概的待遇情況。應聘者們手上都拿著簡歷。往往都是一簇一簇的圍繞在企業攤位門口,認真閱讀了解企業的狀況。遇到適合的企業,就跟企業的招聘人員進行一對一的初步面試,并填寫一張個人信息表。這就完成了初步的招聘面試。
21世紀是一個充滿著競爭的時代,企業在越來越廣的空間內正面臨著革命式的挑戰,而人才是決定這一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如何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是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焦點。
在招聘會上,相當一部分企業都對應聘者提出了“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硬要求。“經驗”是分層次的,運用“經驗”有適宜性要求。即便在同類企業、同類崗位獲得的“經驗”,在A單位有效,在B單位就不一定適用。有眼光的企業,往往注重考察人才的專業素養、綜合能力及可開發潛質,認為對人才的“經驗”培養有所投入,是同生產成本一樣理所當然的事情。更有一些企業將此作為凝聚人心的感情投資,以期獲得員工忠誠企業、勤奮工作的回報。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豐厚人文文化背景的國度,人才的知恩圖報情懷與人才的市場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現在又很大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在擇業中最缺乏的是實踐工作經驗,這也是在參加招聘中最令人尷尬的一個“短處”。對即將畢業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最痛苦的莫過于,在面試時聽到主考者的一句提問:“你有實際工作經驗嗎?”面對發問,除了搖頭,就是嘆息。也許對此任何人都會說出,剛畢業哪來的工作經驗?但是市場不相信眼淚,只看重事實與能力。
工作經驗其實也就是實踐經驗。只要實踐過了,也就意味著有了工作經驗, - 2 -
也就意味著達到了用人單位的要求。在目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的狀態下,我們是否考慮提前為自己的找工作打算。利用暑寒假時間給中小學生做兼職家教,給商品做促銷,這當然是一種社會實踐,能夠積累一定的經驗,但卻與自己所學專業不相符合,當然就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差甚遠了,也就有被拒之門外之嫌。為此,我們應該多去與自己專業對口單位實習實踐,從長遠的眼光看,這要比那些做家教做促銷的要高明的多,要有利的多。也許,這就是幾年后我們應聘時所需的。
一、企業對應聘者最看重的素質依次是:
工作經驗(80%)、專業技能(80%)、工作態度(70%)、教育背景(48%)、忠誠度(46%)、職業道德(34%)、年齡(20%)、性別(8%)。
二、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遠遠大于基礎學科人才
據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人才需求量較大的專業人才中,大多數為應用學科專業。如:計算機29.4%,企業管理24.8%,機械17.1%,財會統計15.9%,市場研究與情報策劃14.1%,化工7.5%,公關7.5%,金融證券6.8%,郵電、通訊、交通5.1%,房地產5.0%,中文、文秘4.5%,廣告傳播4.3%等。而對基礎學科專業需求較多的只有外語14.1%,像生物學、物理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的專業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三、企業理想人才應具備素質
調查中還發現,企業所需的理想人才應具有的素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有敬業精神”、“實際工作經驗”和“受教育程度高”。其中要求具備“有敬業精神“的呼聲最高,達55%;要求有“實際工作經驗“的為27.9%;要求“受教育程度高”的`占24.6%。對敬業精神的高度重視,表明企業強烈的意識到員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對其工作表現的制約關系。
四、不同類型企業對人才專業需求也不同
從調查中每一類企業需求最多的3種專業人才看,生產類型企業需求較多的是機械專業,占29.6%、計算機專業占21.1%、化工專業占19.8%;服務類企業 - 3 -
需求較多的是計算機占27.8%、房地產占11.1%、財會統計和國際貿易占8.3%;其他類型企業則更多的需求企業管理專業占20%、計算機專業占15.6%、機械專業占8.9%的人才。
五、企業普遍關注人才的綜合技能
從調查中還反映出,企業比較關注人才的綜合技能,希望所需人才具備“較強的營銷意識”(占10.3)、“知識面廣”(占8.0%)、“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占7.1%)、“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占7.1%)和“較好的外語水平”(占6.8%)。另外,還有9.8%的企業關心所需人才是否有當地戶口。
六、企業對在校學生如何提高實際技能的建議
參與課程實驗、 參加社會實踐、勤工儉學、 參加課外學習、獲得職業證書。一些企業則對畢業生提出:“大學生一方面要學好學業,另外一方面也要看看學的東西和市場需求是不是有差距。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還應該參加企業的培訓,專業認證等。如果你要做項目,本身又有一些國際的認證,證明在某個領域有這個技能,又有學校里的畢業證書,那么你被聘用的機會就高。所以,我建議多參加活動爭取時間不斷證實自己。”
一般來說企業需要的大多是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在調查中,結果顯示,不管哪個公司對于人才要求主要還是會看是哪個缺哪種崗位,再篩選人才,也就是不同崗位有不同的需求,現在這些企業最需要的主要是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七、企業對大學生畢業應聘時的建議
在學歷上,雖然都說看不同的崗位再決定需哪種學歷的人才,但是大多數的企業還是比較偏重于大中專學歷的人才,原因雖詞不同,但大意大同小異,認為本科學歷的學生眼高,容易跳槽,且大多數在技術上也并不是很優異,在薪資與學歷上,掛鉤并不是很大,若是剛入某企業,大多數企業并不會根據學歷的高低來平定薪資的多少。企業在錄用應屆畢業生時對于其畢業院校聲譽、成績優秀、學歷的高低、或黨員的身份及或是學生干部并不是很看重,只是做一個參考,并 - 4 -
不是一個決定因素,而在社會實踐、專業學習及實踐工作經驗上大多數企業是非常看重的,除專業能力,在思想素質能力上也非常的重視,在調查的這些企業上,大多數企業認為員工的思想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是息息相關的,且相關程度達80%以上,思想素質能力與專業能力對于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多數企業認為是同樣的重要,在企業招聘時,他們是認為能力比專業更重要,會優先考慮能力,這也應證了許多畢業生在畢業后走了與自己專業相關不是太大的路。
在各大企業在招聘的同時也給畢業大學生提出了許多的建議,要求我們在思想上:遵守校紀校規,做到為人正直,穩定,謙虛。并且要擁有事業心、進取心強,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熱愛集體。要多到一個具有良好專業技術水平又有高尚職業道德的優秀員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奉獻社會。在學習上:擁有明確的目標,刻苦勤奮,成績優良,學好專業課的同時高度重視基礎課程和課外的學習,做到自我的全面發展,培養出合理的知識結構,并且要注意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與學習的能力。
八、人才市場的流動
根據這次人才市場的調查報告中發現,人才市場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起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的執法檢查制度,未對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實行日常即使性的監督管理,人才市場的就業歧視,職業安全,權益保護問題突出,影響了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根據相關內容得知,我國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2010年專業技術人才至少缺1746萬。
九、各大企業對應聘者的各項要求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只有40%的企業招聘為本地人才市場,這些企業對應聘人員的各項能力要求都有著許多不同,30%的企業看重應聘者的業務能力,30%的企業看重應聘者的組織協調能力,15%的企業看重應聘者的語言表達能力,10%的企業關心應聘者的職業道德與忠誠度,10%的企業看重應聘者的環境適應能力,5%的企業對應聘者的壓力承受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從調查的數據來看,企業最看重的的是應聘者的業務能力和應聘者的組織協調能力,因為良好的業務能力和協調 - 5 -
能力能給工作提供很好的幫助。而且這些企業中45%要求應聘者的學歷為本科學歷以上,40%的企業要求應聘者的學歷為專科以上,只有5%的企業要求應聘者的學歷在高中以上。從數據上看,企業對應聘者的學歷比較看重,豐富的理論知識是辦事的基礎,也能在以后的實踐中更加得心應手。這些企業有60%他們需要專業性的人才,10%的企業選擇通用性人才,20%的企業選擇創新人才,10%的企業選擇技能性的人才。從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都選擇他們所需的專業性人才,他們要求有很強的專業能力,21世紀是人才的世界,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保證企業處于不敗之地,所以一部分的企業選擇創新性人才。
為了了解和熟悉人才市場的現狀,有助于畢業之后能更快、更成熟地融入社會之中,特此做了一份人才市場調查報告,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