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開展生態旅游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開展生態旅游村建設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為了加快xx區旅游村的建設進度,我們圍繞xx區旅游村的基本情況、發展前景、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整體推進旅游村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旅游村建設現狀
(一)農家樂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旅游村建設的“重要支撐”。自xx區“農家樂”在XX“十一”旅游黃金周期間在營湖鎮胡鑫村興起以來,已蔓延至玉蘭鄉、南溪鄉、劉水鎮、吉河鎮、新城辦事處、江北辦事處、迎豐鄉、仙鶴鄉、五里鎮、橫口鎮等鄉鎮辦事處,基本形成了圍繞營湖的“湖濱農家樂”和沿黃洋河、吉河的“田園”,旅游村的建設也為農家樂的融合和促進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2)景區周邊環境日益優化,為旅游村建設創造發展空間。隨著映湖、香溪洞、毛壩田園農業旅游示范點等主要景區道路、綠化、景區建設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基于景區自然景觀的農家樂發展空間得到有效拓展,為提升農家樂品位、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建設旅游村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3)統籌城鄉一體化,推進旅游村建設。圍繞“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加快旅游村水電、道路、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7.8洪災后,參與旅游的鄉鎮辦事處結合災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設旅游社區、建設農家樂集群等措施,將旅游村建設納入鄉鎮總體發展規劃,努力改變村莊面貌,從根本上改變建設旅游村的基本條件。
(4)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為旅游村開辟新的旅游市場。自西康高速公路開通以來,xx旅游交通格局優勢凸顯。隨著西康、襄渝、陽安鐵路、十堰—天水(陜西安康段)、包頭—茂名(陜西安康段)、京昆(陜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安康機場的搬遷,將建成快速高效的安康交通樞紐,安、武、渝、成等大中城市將進入安康三小時生態旅游經濟圈。屆時,以陜南特色為主體的xx鄉村旅游具有獨特魅力,將從根本上改變xx鄉村旅游客戶只把城市居民作為一線消費群體的現狀。
二、旅游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a)有“三個誤解”。調查發現,大多數鄉鎮認為旅游村是以行政村為單位;認為旅游村建設是農家樂經營者的升級;認為旅游村規劃是“一條路兩邊蓋房子”的發展模式。造成這“三個誤區”的根本原因是:對旅游村建設中的“生態環境、文明居住、餐飲風味、規范服務、規范管理”的標準沒有全面的認識;對旅游業的相關帶動作用和規模發展效應認識不足;旅游村建設中的具體問題沒有得到系統和全面的考慮。
(二)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支持。目前全區旅游村建設以農家樂為主。由于農家樂本身的發展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項目,旅游村的主要消費內容是“吃”(農家飯)和“麻”(打麻將),表現為旅游檔次低、消費單一、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發展潛力不足。
(三)人力資源不足。突出的表現是鄉鎮機構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旅游辦,現有在鄉鎮從事旅游工作的人員都是兼職人員,旅游村建設的人力明顯不足。此外,缺乏懂旅游、愛旅游、有見地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設缺乏創造性的建設思路。
(四)資金不足仍然是瓶頸。目前僅依靠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在旅游村建設水、電、路、環衛等基礎設施,投資渠道單一,投資額度有限,投資資金明顯不足。
工作評估機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設未納入年度專項考核,旅游質量競爭機制尚未建立。
第三,一些建議
(一)政府主導,營造景觀
借鑒成都“五朵金花”等國外旅游村的成功經驗,政府按照城市建設標準,對旅游村的道路、供電、供水、排污、綠化、旅游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公共基礎設施進行了統籌規劃和統一建設,努力實現城市化、現代化和集約化。按照“農民貢獻、政府補貼”的方式,實施住宅景觀化,突出規模發展的整體形象。特別是要依托自然資源,實施景觀建設,營造觀賞性和參與性的環境要素,營造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入駐經營,走“政府搭臺,業主唱戲”之路。
(2)調整計劃,打造主題
根據“規模發展”、“不同區域創造不同主題”、“宜聚宜散”的原則,旅游村布局規劃應進行適當調整。具體來說,以黃羊河為紐帶,整合迎豐鄉和仙鶴鄉的鄉村旅游資源,整合毛壩花園、牛瓦瓦解放戰爭遺址、迎豐元臺清代古建筑等基本要素,以“走進鄉村,品味鄉村”為主題,打造新的“毛壩花園”;以新城辦事處木竹橋村為核心,繼首屆東腰王店壽文化節的影響,將東腰王店的旅游開發納入其中,努力打造“農村長壽文化”;整合蕪湖鎮胡鑫村、東橋村、玉溪鎮橋興村、清泉村等鄉村旅游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濱漁民”主題;劉水鎮窯頭村以打造“古鎮·家庭”為主題,展示了陜南古鎮的特色。四個板塊營造的四個主題,都是以“親近自然,讓心情飛揚”為基礎,實現了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有機統一。
(3)產業關聯和聲音要素
以旅游村為核心,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充分發揮建設區交通、種植、產品零售、農副產品加工、酒店業等相關產業優勢,完善服務,豐富產品,最大限度延伸游客消費鏈條。比如瀛湖周邊,有果樹、茶葉、漁業資源。除了參與采摘水果、觀賞采茶、垂釣等旅游活動外,還可以對水果、茶葉、魚產品進行深度加工,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還可以利用瀛湖山的資源優勢,開辟農場小品基地,增添地域文化氣息;黃河沿岸的人們擅長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發展成為傳統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賦予其藝術內涵,為游客提升旅游的文化氛圍,增加其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富農的實現。
(4)創新模式與科學發展
鼓勵建立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群眾性合作組織,如蔬菜種植協會、林果種植協會、畜禽養殖協會、農家旅游協會等。村委會以專業協會為載體,協會帶動業戶相互合作,建立業戶+專業協會+村委會的管理模式,匯聚專業協會優勢服務旅游,實現行業準入、服務質量、收費標準等方面的自律,共同推動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5)儲備土地和規模發展
儲備一批具有生活用地流轉配套政策的鄉村旅游規模開發用地;采取適度的土地補償或土地入股,集中管理土地資源用于大型旅游項目建設;避免農家樂的小規模、低檔次、零星運營。一方面要從旅游村建設規劃入手,嚴格限制土地使用。另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入口,限制投資額度小、規模小、缺乏特色的鄉村旅游建設項目。
(6)企業運營和聯合推廣
采用股份制,整合旅游村管理優勢,及時成立旅游公司;圍繞主題特色,準確定位客源,創新宣傳渠道,統一規劃包裝旅游村整體形象;積極參與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的評選,打造整體對外形象的“名片”;要努力構建旅游公司與旅行社的利益共同體,完善科學的利益分配體系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旅行社積極宣傳推介旅游村的積極性,建立穩定的農村客源市場,走出一條鄉村旅游品牌化之路。
【開展生態旅游村建設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村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03-27
示范村建設工作總結01-02
開展校園調查報告05-09
開展作風建設心得體會02-14
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總結03-29
建設文明村自查報告03-07
文明村建設自查報告03-27
村經濟調查報告(精選13篇)11-17
文明村建設自查報告范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