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人員生活現狀的調查與思考報告范文
希望了解某個事件或情況時,務必需要展開調查,并根據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調查報告。那么調查報告要注意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無人員生活現狀的調查與思考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三無”人員既無經濟來源、勞動能力,又無法定贍養、撫養人,是生活在我們城市中最孤獨、最困難的特殊弱勢人群。他們的生活狀況怎么樣,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前段時間,我局按照省、市民政部門關于“轉作風、解難題、抓關鍵、求實效”專項活動的工作部署,深入全區各鄉街進行了調查研究。據統計,全區現有“三無”人員155人,涉及村居52個。
一、三無人員的生活現狀
近年來,xx區為保障“三無”人員生活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低保救助為核心,臨時生活救助、醫療救助、住房保障、志愿服務等各項制度相銜接、相融通的生活保障網,基本實現了“三無”人員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愿望,讓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從“無”到“有”的溫情。
1、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目前,我區“三無”人員除享受每月520元的低保救助外,還可獲得臨時生活救助、物價補貼、節日慰問等政策的疊加保障。據統計,城市“三無“對象人均每年可獲得臨時生活救助金約1000元,重大節日慰問金300-600元或米、油、被子等生活物資,絕大多數“三無”人員對生活條件比較滿意。xx街道xx居委會xx,今天72歲,租房獨自居住,無親屬接濟,一直靠低保維持生計。xx多次對救助工作人員念叨:“感謝政策好,讓我能吃飽肚子、穿暖身子、住有房子,現在基本生活一點不愁!
2、醫療得到基本救助。根據《城鄉醫療救助實施辦法》,我區大力開展醫療救助工作,有效解決了“三無”人員“病不起、醫不起”問題。其中,在資助參合參保上,對“三無”人員予以了全額資助;在門診醫療救助上,分別對“三無”人員給予了300元的日常門診醫療救助或500元的特殊慢性病門診醫療救助,以及1000-2000元的重特大疾病門診醫療救助;在住院醫療救助上,對“三無”人員實現定點醫療機構零支付。此外,“三無”人員還可申請一次性慈善醫療救助。xx街道xx居委會xx,78歲,一直有胃痛的老毛病,擔心吃藥后沒錢吃飯,從不肯進醫院。年前由于胃痛出血,老人被送往七醫院住院治療,當獲悉“三無”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全免費的消息后,老人非常激動,病情得到明顯控制。
3、住房得到基本解決。目前,全區“三無”人員中,自有住房的占15%,通過投靠遠房親戚解決住房問題的占65%。對于確實沒有住房又無親可投的“三無”人員,我們采取優先將其納入城市廉租房制度、城區租賃補貼制度、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等優惠政策的方式解決了住房問題。同時,街道和社區不斷加大對困難“三無”人員的扶建力度,積極改善“三無”人員的居住環境。xx鄉xx社區xx,今年55歲,孤苦伶仃,一直居住在自行搭建在田間的塑料棚中,風吹雨打后搖搖欲墜,鄉里和社區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和安全問題,籌資7000多元為其修建了簡易房屋。
4、護理得到基本落實。目前,我區“三無”人員的護理問題主要通過四種方式進行解決。一是投靠親屬照顧。xx街道xx路社區xx,今年70歲,一級肢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0年來,他的'起居飲食一直由妹妹和妹夫兩人照顧。二是居家服務救助。由政府出資對無自理能力的重病重殘“三無”人員每人每年補貼2400元服務費,提供送餐、護理、醫療等社會服務。xx街道xx居委會積極開展居家服務救助,先后解決了4名“三無”人員的護理問題。三是福利院集中供養。xx鄉采取低保資金和社區出資將資金集中打捆的方式,先后將xx社區的3名“三無“人員送到社會福利機構生活,使他們得以幸福養老。四是開展志愿者服務。依托社區志愿者服務平臺,為“三無”人員定期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護理等服務。護城鄉先后組織了8支志愿者服務隊伍,與“三無”人員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生活困難。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盡管“三無人員”的保障政策含金量不斷提高,但由于他們或年逾古稀,或身殘多病,或孤苦無依,更多的是多種困難情況兼而有之,導致其在生活、醫療、監管及喪葬方面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日常護理難度大,F有的救助政策都將“三無”人員作為低保對象,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施保救助,而“三無”人員不僅具有弱勢群體的普通性特點,而且在健康狀況、精神狀態、生活能力、人際關系等方面具有更為弱勢的特殊性,這使“三無“人員的日常護理困難重重。目前,我區并未形成專門針對”三無“人員的日常護理機制,這類人群大多處于分散狀態,因此僅靠相對還不完善的救助政策和無法定義務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社區工作人員的人道照顧,遠不足以解決他們的日常護理問題。
二是基礎藥費額度偏低。目前,我區“三無”人員中,患有各類疾病的占85%,其中需要長期服藥的占60%以上,隨著“三無”人員的年齡增長,身體狀況日漸衰退,對藥物的依賴和需求也日益明顯,現行每年300元的日常門診醫療救助根本無法滿足用藥需求。xx街道xx社區xx,今年60歲,身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疾病,每月平均要花費80多元購買各種藥品,每年300元的日常門診醫療救助金對他可謂杯水車薪。
三是喪事料理負擔重。目前,我區對持有本區戶籍的“三無”人員可以給予殯葬救助,但根據殯葬改革要求,城市“三無對象”需實行火化后才能享受市殯葬事業管理部門補助的1000元火化補助費和區民政部門補助的2000元喪葬補助費。由于我區部分老人,特別是處于“村改居”后的社區老人,“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導致死后無法享受殯葬補貼,喪事料理費用只能由其生前所在社區負擔,嚴重增加了社區的經濟壓力。
三、對策建議
為了讓城市“三無”人員的生活質量更高,迫切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1、健全“三無”人員養老體系。城市“三無”人員生活于社會貧困線下,僅僅依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老有所養”的?紤]到現實經濟條件和“三無”人員的實際需要,我們建議大力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根據實際情況,向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福利機構、護理機構購買物質供給、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救治等方面服務,以滿足“三無”人員的日常需求。同時,按照農村五保進鄉鎮敬老院,城市“三無”人員進福利院的要求,在我區目前無公辦福利院的前提下,對“三無”人員個人自愿進福利院的,由市福利院簡化審批程序,主動接納“三無”人員,滿足部分特殊護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群體需要。
2、適當提高醫療救助標準。據調查證實,我區大部分的“三無”人員都患有2-3種慢性病,以高血壓、冠心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尤為常見,這些病癥不適合住院治療,只適合看門診,以藥物來維持,因此,我們建議進一步加大日常門診醫療救助的額度,使“三無”人員擺脫“小病拖成大病”的困境,提高醫療救助工作的效率。
【三無人員生活現狀的調查與思考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畢業答辯音樂會的現狀與教改思考 論文01-03
關于中國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調查報告范文10-27
企業工程造價現狀與對策開題報告范文06-29
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10-28
圖書市場現狀調查報告08-13
中藥說明書項目格式現狀調查與分析論文11-23
福利企業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07-01
小學生朗讀能力現狀調查報告08-04
開題報告研究現狀的寫法及范文08-05
高效課堂思考與實踐開題報告論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