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中學生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關于中學生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的全部內容如下:
教育問題歷來一個沉重話題教育事業歷朝歷代興國安邦大業它關系著一個國家發展大計關系著一個民族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個人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構成基礎教育核心部分作為個體它承擔著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培養;而作為整體它則承擔著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塑造。
新的課程體系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課程改革從總體上已由實驗階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六項改革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為了更全面、科學地了解中學教育現狀外在假期間通過走訪和查閱資料對##市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大量調查發現本市中學教育在建國后歷經不斷改革不斷發展既有顯著成就又有存在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如下分析:
一、中學教育投資規模擴大,布局趨向合理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市中學教育有了很大發展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基礎教育落后狀況政府逐年加大對文教衛生廣電事業投資力度2004年全市為發展文教衛生廣電事業財政支出為111060萬元占財政總支出23%其中有相當部分用來發展中學教育在學校興建方面建國后也有了飛躍發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學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學27所高級中學7所初級中學220多所九年一貫制中學21所基本上滿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學教育需求
中學教育布局也日趨合理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布極不合理狀況采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個縣區出吳堡外都有一定數量普通中學各個人口眾多鄉鎮大都建有初級中學在交通樞紐和經濟活躍鄉鎮還建有完全中學而每個縣城都有完全中學1到4所榆陽區橫山府谷神木還建有高級中學5所從而使學校布局和城鄉人口分布相適應
二、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拉大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在調查中隨處可見首先從國家財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經費增長幅度遠低于財政收入增長本市2005年財政收入計劃增長30.7%總支出增長36.6%而文教衛生廣電支出增長額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經費飲很少其次在各部門之間那些如政府電力交通等有資源支配權利部門在辦公室和職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遠遠優于學校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還表現在城鄉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教育資源則非常有限城里中學有漂亮教學大樓花園式休閑校園完善體育設施和教學設備富裕學校校長出門還有高檔公車而在農村中學我們經?吹竭@樣一中現象:籃球場黃泥地足球場一片荒田實驗室門上結滿了蜘蛛網室內器材更十分陳舊如此環境鄉村中學學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這種城鄉差距嚴重阻礙了中學教育發展
三、中學教育收費逐年上升家長難承重擔
建國初中國中學教育一種國家補貼式教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學教育事業逐步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幾乎成了一中自費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學收費標準為例初中學費75元/學期借讀費500/元學期課本作業本費140元代辦費95元高中學費350元/學期借讀費800元/學期擇校費8000元課本作業本費150元代辦費80元此外還有個別地方和學校收什么所謂贊助費建校費等而補課費考試費資料費則每 一所中學必收一筆費用
教育收費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長負擔特別農民家長負擔在中國二元經濟體制長期存在情況下農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筆中學教育收費就成了農民家庭主要消費且力不從心如果一個家有兩個孩子上中學就可以花去一個農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個或幾個這個家庭就難以再承受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輟學率居高不下狀況教育收費高問題不僅影響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們對新知識接收及民主與法治貫徹實行造成障礙
四、中學教育師資隊伍壯大素質有待提高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本市中學教師隊伍有了很大發展教師隊伍數量不斷提高全市有教職工近14000人僅榆陽區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專任教率達79.5%高中達93%這些人中涌現出大量省市級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我市已形成同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包括培養新教師和培訓在職教師兩大類師范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師資水平和壯大師資隊伍
近年來師資水平雖然有了不斷提高但整體素質上還有些偏低既表現在知識積累上有表現在師德修養上本市中學教師特別初中教師整體上存在和學歷不高專業技能偏低問題而且各縣區普遍缺少美術、音樂等方面專業教師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一支教師對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祖國幾代人所以必須大力發展師資隊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五、中學教育課改步伐緩慢教學考模式化
中國中學教育課程改革口號叫得很響但課程改革步伐總蹣跚不前中學教育其實一直遵循一種模式在學習上表現為一種被動性接受和強迫性記憶典型形式就老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課本內容學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書筆記“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現實工作中演變為一個萬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張揚個性更不贊成渡船過河因為獨木橋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師用教鞭規范學生學生用分數應付老師這就所謂“傳道受業解惑矣!”
隨著高考試卷標準化不斷加強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考試越來越趨向標準化、模式化高考電腦閱卷使試卷變得機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閱卷也走上了標準化評卷標準化體現在按某種模式來進行閱卷即開頭、中間部分、
結尾“三段論”模式有人戲稱其為“三股文”其慘狀可想而知高考“標準化、統一化”呆滯了中學教育改革南轅北轍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學習磨滅了教師和學生們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十多天調查研究中我越來越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新能力已應成為我國當前教育改革一個重大問題
創新教育要求把學生看作具有創新潛能創新主體教育結果不僅學生對人類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以及創新個性傾向形成亦即創新能力得到開發發展創新教育過程不學生消極被動地被改造而充分發揮其主動性使教育過程成為學生不斷認識、追求、探索、發現和自我完善過程亦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展能動過程 在中學大力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課程模式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保守教育觀念
我們要以實施創新教育為突破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形成有利于創新教育環境特別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人才觀 在教育思想上來一次徹底革新使全民族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現行課程結構
課程改革要趨向教科書多樣性多元化課程結構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位一體課程體系還學生一片自由創造發揮才能天地教師要樹立較強課程意識改變過去那種“重教學輕課程”現象從而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陳舊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從整體上要真正構建“三主”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發展為主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改變自己教風拋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培養學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主人
4、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一貫教育體制
改革教育體制首先完善考試制度招生制度特別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著真正有利于選拔品學兼優有創新才能優秀學生方向轉變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其次要形成以促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育評價機制以形成有利于創新教育環境 5、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營造濃厚創新氛圍
全社會提倡創新精神營造濃厚社會環境和氛圍鼓勵人人創新形成有利于創新家庭教育環境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敏捷性和思維獨立性注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鼓勵其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形成
總的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材內容的選擇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教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于學生探究,并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學校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和科研院所等各種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利用并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
在中學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創新教育促進教育質量提高重要途徑和條件時代發展要求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挑戰需求培養大批世界性一流創新型人才和科學家需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及至整個中華民族素質需要。
http://www.shddsc.com/【最新中學生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7-20
中學教育調查報告的現狀08-08
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最新)08-04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7-19
市中學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08-12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7-19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8-01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0-23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