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學生調查報告匯編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目的,時間等
調查的目的:了解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兼職狀況;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調查對象:新疆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學生。
調查的主要內容:兼職的種類,目的,期間遇到的問題,兼職的收入情況等。
調查工作時間安排:20xx年5月6日確定調查內容。目的及調查對象,并制訂出調查問卷;5月7日,發放問卷,進行實際調查;5月8日,對收回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完成調查報告。
采用的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人員分工:
問卷設計:全體成員
問卷調查:全體成員
調查報告:柯曉玲韓英
問卷統計,數據整理及插圖:楊麗鹿園園
調查計劃及提綱:焦恒
調查提綱
調查問題類型及現狀分析:
全文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了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問卷的一些情況。
▲第二部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調查并對現象分析(這部分所占比例較大):
a、調查同學們對待兼職工作的態度,這是決定因素。(1、2)
b、針對已從事過兼職工作的同學,調查他們從事此項工作的目的,再與其收獲進行對比,看看兼職是否對他們有益。(4、7、13、16)
c、在兼職過程中,同學們由于缺乏社會經驗等因素將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是否有勇氣去面對,將采取什么方法應對這是對同學們的心理素質進行檢測。同時,學校是否該幫助呢(8、9、10、11、12)
d、調查家長對同學們從事兼職工作的態度,這對同學們是否從事兼職工作也有很大影響。(15)
e、作為當代大學生,大家都具有各種各樣的特長及不同的性格,這將直接導致從事兼職工作的種類不同及尋找兼職工作的途徑不同。(3、5、14)
f、在大學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學們是否能處理好學習與兼職工作間的關系呢這是對同學們綜合能力的檢測。
▲第三部分,對調查報告進行小結。
針對大批在校大學生都有過兼職經歷的事實,我們利用五一長假開展了一次題為"大學生兼職狀況"的社會調查。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共發放問卷100份,其中一年級20份,二年級30份,三年級5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總體來說,被調查男女生人數基本相等。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大學生兼職的類型,目的,期間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收入情況等內容。調查發現:
看待兼職的態度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6.9%的男生,52.9%的女生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而認為大學生沒必要兼職的均占0%,其余的則認為可有可無。
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30.9%,35.2%,60.8%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其余同學均認為可有可無。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的主要內容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主要為網絡調查,少數為校內調查
調查對象:大學生
調查方法:采取網絡問卷調查,qq,隨機調查
調查人:劉華德曹澤明 盧冠志
調查分工:梁迪 江慶曦高松楠
二:調查的正文
(一) 前言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源遠流長,亙古不變,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是高知識群體,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誠信品質,事關重大。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培養,對在全社會倡導“明禮誠信”的文明新風有著重要作用我們通過對與大學生誠信密切相關的系列問題,如對誠信的認識、考試作弊、出勤問題等的調查,具體分析了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現狀,探討了提高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為了解當前大學生的誠信道德狀況,我們“關于大學生誠信問題”課題組開展了一次調查。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主要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調查內容涉及與大學生誠信密切相關的系列問題,如對誠信的認識、考試作弊、出勤問題等。
(二) 調查結果與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對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學生對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學生對自身群體的誠信道德認同度不高。“誠信”作為一種德性,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但是當前社會上對于大學生誠信度的評價并不高,而大學生對于自身群體誠信道德的認同度也不高。他們普遍認為自身群體的誠信道德水平一般,與大學生應該具有的素質不相符合。其中,認為“大學生總體誠信很好,不值得擔憂”的只占5%;認為“一般,不誠信只是個別行為”的占74%;認為“較差,較多人存在不誠信問題”的占21%,沒有人認為”很差,前景值得擔憂”。
第二:大學生對個體誠信道德認同度高。調查顯示,盡管大學生們對群體道德水平的認同度不高,但對個體的道德水平卻予以充分肯定。調查中,認為自己是或基本是講誠信的人分別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確承認自己不講誠信,這與他們對群體誠信認同度形成鮮明的反差。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對誠信道德認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學生對個人的誠信要求高,但同時在現實中,不誠信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造成這種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學生的思想與其自身行為不一致,導致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調查時掩蓋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雖然本次調查是不記名的,但可反映出他們的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誠信的。
2.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體現的誠信現狀
第一,關于考試作弊問題。調查顯示,竟然有高達40%的學生表
示可以理解作弊行為,并且7%的學生明確承認自己經常作弊,偶爾作弊的也高達57%。這為大學生應該講誠信的理想藍圖添上了多么不和諧的一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學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這樣的不誠信行為理由可歸結為以下三點。1)大學的學習比較自由,但是許多大學生也因此沒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平時不注重學習的積累,期末期間臨時抱佛腳,最后為了保證自己能通過考試,采取了作弊手段。2)有些大學生為了獲得獎學金及各種榮譽,在自己劣勢學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誠實行為。3)部分學生為了拿一個較好的成績去應付家長和老師,作弊就成了他們最便捷的方式。作弊變成了一種潮流,這是發人深省的。這不僅僅是欺騙了周圍的人,更大的受騙者是他們自己。考試只是檢測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學生不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和掌握的程度,危害顯而易見。
第二,關于作業問題.根據調查結果,12%的學生表示”個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寫,少量引用資料”的占59%,”大量引用資料”和”用別人的文章拼湊”的分別占了23%和6%.這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作業的重視程度不夠,為了圖方便,大部分學生借用了他人的勞動成果,東拼西湊,草草地去應付老師。第三,關于出勤問題。對于”有一門課的上課時間與個人安排發生沖突,課堂考勤又很嚴格,你會:”這一問題,38%的同學選擇上課,等點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學選擇請同學幫忙點名,23%的愿意安心上課,也有4%的不去上課。除了安心上課的同學外,其他同學的行為都是在欺騙老師。如果事情真的比較緊急,
應事先向老師請假,中途溜走和欺騙老師是極其不尊重老師的行為。大學生對于這一情況應該高度重視。
3.大學生誠信與利益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當誠信與自身利益發生沖突時,大學生又該何去何從在調查問卷的反饋中,71%的答卷者選擇在自己利益遭受損失時堅持維護誠信,剩余的21%的學生則表示無可奈何。可見,大部分的大學生會把誠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無可奈何的學生是采取中立態度的'表現,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這部分學生掙扎在誠信和利益的邊緣,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們會選擇做一個誠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損害或出現新的利益誘惑時,他們可能會放棄自己的道德準則。追求個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棄誠信這一做人的基本原則。沒有誠信的社會不可能為我們提供長遠的利益。個人應該與社會共同發展,共同進步。處理好誠信和利益的問題是協調好個人和社會的重要問題。
4.誠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調查也暴露出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就此現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點。1)社會因素。當今社會,不誠信的現象比比皆是,給年輕的大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一定程度上對他們的價值觀形成產生了影響,造成了對誠信的漠視。2)家庭因素。現實社會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視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少數家長全然不管學生的一切,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有時甚至把錯誤思想帶回家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也有的家長自己不誠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實際則弄虛作假。教育子女
說真話,自己卻假話連篇,使子女對誠信認識模糊。這些對學生的誠信品質養成都是不利的。3)學校因素。某些學校為了取得學術上的優勢,偏重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誠信等道德教育,使學生缺乏接受誠信熏陶的環境。這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形成正確誠信觀。誠信教育內容模糊。在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誠信教育的內容沒有明確的界定。對于誠信教育的內涵許多教師表示說不清楚,這必然影響高校誠信教育的切實有效。許多大學生談起誠信問題來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對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也多持反對態度,但同時他們也承認失信行為就發生在自己或同學的身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不夠統一,他們的實際行為和心中堅持的準則有所出入。4)社會因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不良風氣的影響政治領域。少部分領導干部憑借權力等等,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十分緊密,不正之風容易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其誠信缺失。社會經濟領域。假冒偽劣、合同違約、債務拖欠、偷逃稅費逃匯、商業欺詐等失信現象行為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對青年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一些青年大學生會缺乏誠信責任意識,做出誠信缺失的行為。文化領域。宣傳工作中的虛假報道、有償新聞等,教育亂收費、招生黑幕、注水文憑等,學術論文的粗制濫造、假冒偽劣、抄襲剽竊等現象不利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也必然會對青年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早飯其實很簡單:一杯牛奶、幾片面包、幾片水果……。這樣,就能讓你一上午不忍饑挨餓、疲憊不堪,可是,在我們班上,有許多同學的早餐質量不能得到保證。
例如:有一些家長是由于工作太忙或其它的原因,不能為自己的孩子做早飯;有的家長則是天天給自己的孩子做早餐。對此,我對幾位同學的家長進行了詢問,家長對關于孩子的早餐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如下:
(一)、做的家長的看法:
1、孩子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應該多補充一些營養,所以,早餐是一定要吃的。
2、如果不吃早餐,上午,孩子就會感到很疲憊。我有的時候早上起晚了,吃不飽,一上午都會感到很餓,感到很乏力。
(二)、不做的家長的看法:
1、大多數家長持漠不關心、滿不在乎的態度。覺得早餐是很微不足道的,吃不吃無所謂。
2、一小部分家長提出應該關心,但是,由于種種其它的原因而疏忽了這一環節。
3、還有的家長提出要馬上改進。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不吃早餐的人占少數,那么——你就錯了。
通過調查,在我們五年級(5)班上,一共有33名同學,有一部分的人的早餐不夠科學。其中,吃的一共有16人,在家或在小攤上吃的各有8人,吃的均以包子面包、牛奶、雞蛋為主。不吃的有17人。具體情況如下:
由此可見,在眾多的同學當中,不吃早飯的竟然占到了全班的多一半!這是家長偶然的一次忘了嗎?根本不是,那是家長壓根兒就沒有在意這件事情。而在吃早飯的同學中,在小攤上吃得又占到了一半。大家要知道,小攤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極其不衛生的,吃了對人體不但沒有好處,還會造成危害。日復一日地吃,一不留神恐怕就會染上疾病。
據資料顯示:按照我國學生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應占全天供給量的30%左右。而我們(青少年)現在正處于長身體的時期,所以,早餐必須要吃一些有營養的食品。
按照“五谷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這樣的基本原則,我們應該做到盡可能使營養早餐達到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經日本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平均下來,一餐約占三分之一的熱量。早餐是高熱量的,在吃完之后,燃燒脂肪的速度就會降低,再配合低熱量的午、晚餐,脂肪就不容易囤積。而早餐不吃或吃得太簡單的人,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精神也會比較差;等到午、晚餐的時間,脂肪消耗的能力變差,而又吃進高熱量的食物,結果是吃進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多。早飯是人們在午前進行活動、提高效率的重要能源。如果沒有吃好早飯,攝取的營養不夠充分,就會使人無精打采,注意力難以集中。
此外,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一定要都吃早餐。營養早餐中應該由粥面類、面點類、冷菜類這三部分組成,在餐后加一、二份瓜果以補充一些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
最后,我祝全天下所有的小朋友們都能夠幸福、快樂、健康地成長!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日,中國人才指南網進行了一次女大學生求職及擇偶意向網上調查,4天時間共有7311名女大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在就業上遭遇性別歧視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被調查者中,認為“比較嚴重”的占52.8%,認為“不太嚴重”和“不存在”的分別占44.4%和2.8%。對于女大學生就業為何難這一問題,42.4%的女生認為“崗位少,求職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為“用人單位歧視女大學生”占24.8%,“自身素質不夠強”占24.6%,“社會關系不多”占8.2%。 山東人才網人力資源師劉謙認為,近年來明確提出“不要女性”的單位和崗位越來越少,性別歧視更多是隱性存在。
3月30日,中國人才指南網聯合當地都市女報舉辦了一場女性專場網絡視頻招聘會。當天共有152家單位參會招聘,為女大學生提供了2800多個崗位。排在前三位的熱門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與互聯網、電子技術、貿易行業,熱招職位主要為銷售、生產/營運/工程、計算機/互聯網/通訊、人事/行政/后勤、公關/廣告等。
到面試時,學校才明確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滅了。”今年研究生畢業的嚴鈺一直想到高校當老師,如今已經投出去40份簡歷,唯一一次參加一所師范學校的面試也以失敗告終,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新聞專業的白雪峰今年本科畢業,她說,她們班級90名學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學前幾天從蘭州跑到西安參加人才招聘會,但“很多理工類崗位明確不招女生”,有個文秘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覺得女生比較麻煩吧”。據了解,她們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經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關系。
對于性別歧視,去年畢業的王寶卻有不同看法。她說她并沒有感覺在應聘過程中受到歧視,應聘成功后在參加單位新員工培訓時,她發現200多名新員工中,女生比男生還多,“領導也曾直言招聘時不想要女生,但幾輪考試下來,很多女生很優秀”。王寶認為大單位大公司存在性別歧視問題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場競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說女大學生就業時要總是考慮歧視問題,就會給自己帶上無形的緊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調查還顯示,“穩定、沒有風險”仍是女性求職者比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調查女生贊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分別占19.4%和52.8%。從調查和招聘現場看,女大學生對薪酬的關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職最關心的6個問題中,該因素僅以12.3%的比例排在第四位,而“晉升深造機會”位列第一。劉謙分析認為,這說明女大學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職業生涯長遠規劃,說明她們對待就業更理性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網絡是信息的海洋,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報告。它不僅僅是人們表現自我的空間,更是人們為學習、工作、生活提取各種有用信息和進行種種交流的工具。大學生正處在朝氣蓬勃的年齡,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學習都非常的快,是接觸網絡最多的人群之一。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越來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一、 生活比重:網絡所占比重逐漸加大
網絡上的內容豐富多彩,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網絡提供給同學們充足的學習資源,娛樂資源,甚至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所需,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調查中,在被問及“如果沒有網絡,你會有何感受?”時,59.3%的同學表示生活將變得單調,47.1%的同學表示將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上網原因,緩解生活壓力遠大于充實完善個人。根據調查統計,100.00%的受訪對象表示自己曾經有過上網經歷。在大學生“上網原因”一項中,有53%受訪同學選擇“聊天”,該比例遠遠領先于其它選項。上網聊天作為緩解學習生活壓力的方式在調查中表現得較為明顯。而娛樂則以40.9%比例次之,而只有25%的學生能比較合理的利用上網來充實、完善自己。
上網時間,基本不受限制,調查報告《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選擇隨時可以上網的人數占40%左右,表明上網的時間基本不受硬件條件的限制,而主要由學校課程設置緊密與否及學生的行為傾向決定。
上網途徑,從電腦到手機。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同學們可以連接至網絡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電腦上網之外,在對于同學們上網方式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平日有通過手機上網習慣的同學占到了41.2%,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上網的新途徑。
二、 行為偏好:網絡的主要作用是社交娛樂
“聊天”儼然成為最受學子青睞的娛樂方式。通過調查,有90%以上的同學都使用QQ作為聊天工具,現在QQ號已經成為時下大學生互相聯系時必備的身份驗證碼,根據資料顯示, Google推出的全球最熱門搜索詞,“網上聊天”位居第一。另外,“查詢娛樂資訊”與“網絡游戲”以40.9%及25.8%的比例分列二、四位,二者的差距不是太大,“網絡游戲”列第六位。
SNS網絡平臺逐漸成為社交新寵。以人人網(原名校內網)為代表的交友互動平臺同樣占據了同學們較多的上網時間,之所以它如此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它為同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交友平臺,也為相隔千里的同學解了相思之苦。其次,校內網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資源共享空間。由于校內網民基本上都是大學生,所以校內上分享的資源可利用率高,相比于其他的資源共享網絡更有針對性。如今,類似這樣的社交網絡平臺已經無可非議地成為了大學生密集區,風行于各個高校的校園官方或非官方論壇就屬其中之一。
網絡,展現自我的廣闊平臺。據了解,70%以上的大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寫入校內日志,與大家分享。學習工作生活的壓力和社會的不易使大學生倍感艱辛,心理上常處于抑郁狀態,而日常面對面交流的缺失,使得大學生愿意通過發表網絡日志的方式引起周邊同學的關注與撫慰。
對不健康網站持反對或中立態度占絕大多數。調查顯示,92.5%的同學對不健康網站持反對或較中立態度,持支持態度的僅占3%(在實際生活中該數據可能會更多,但誤差應該在可控范圍內)。從同學反饋上的信息來看,抵擋不住誘惑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學習壓力太大”“青春期知識匱乏”“心里不健康”以及“純粹好奇”等方面。由此可見,對于此類不健康網站,大學生的態度還是相當明確的。
三、 網絡依賴:新的學習方式和宅一族涌現
網絡可以解決一切“不知道”,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一位同學在接受訪問時就表示:“我現在有什么問題搞不明白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網搜索,通常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如果沒有互聯網,那么許多問題就沒辦法得到及時的解決了。”這足以說明,目前大學生在學習方面也越來越依賴于網絡,不再采用互相交流,請教同學的方式,而是通過網絡尋求答案。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為進一步了解我院學生會學生干部的學習狀況,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最終解決好這些問題,以提高團隊的學習素質,為全院學生做好榜樣,我們進行了一次針對學生干部的學習狀況調查。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學習態度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干部在學習上還是比較重視的,從來不曠課、作業獨立完成、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自習的同學還是占大多數。說明大家在學習態度上還是比較端正的,可以自覺安排學習。但是從另一方面也發現,有29%的人對大學學習的看法是“高中苦過了,大學里可以輕松一點”,33%認為“在大學應該像在高中一樣學”,37。5%認為“大學里重要的是培養能力,學習過得去就行”。學生干部也是學生,既然是學生,就要把學生的本分——學習搞好。能力固然也很重要,但是必須是要求在學習好的基礎上去發展能力的。一定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從行動上去落實,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學習方法
半數以上的學生干部會去預習一些主要的課程,也有接近一半的同學不會去預習,他們認為這樣做上課時更能集中注意力。在復習時,67%同學還是選擇瀏覽課本和筆記,33%的人選擇自習看書。對于考前實行的“一個月原則”都認為這種做法不利于真正掌握知識,只夠應付考試,應該注重平時積累知識。
學習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這成績的優劣。作為學生干部平時的時間相對比別的同學少些,就更應該注重注重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學習與工作的關系
93.3%的同學偶爾覺得學習工作之間存在著矛盾。有29%的人在工作較忙時,學習成績明顯下滑。71%的人表示,與平時一樣。而且,86.6%的同學能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說明雖然工作和學習之間有時存在一些矛盾,但是同學們都有信心而且可以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四、零碎時間利用
有一半的人在課間“和同學聊天”,另一半人選擇“閉目養神”或“回憶課堂內容”。在排隊或會議開始前的空白時間里的,有33%人選擇“耐心等待”,其余的人選擇“考慮某些待解決的問題”,沒有人利用這種時間記單詞。
就這種情況來看,大家的零碎時間利用率一般,并不算高。合理利用好零碎時間也可以基礎很多時間來學習工作,希望大家能合理利用好這些時間。
五、學習效率
在調查中,88%的人表示“只要花時間,成績就能有明顯提高”,說明總體上大家的學習效率還是相當不錯的。當然 仍有13%人表示“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收效甚微”,這部分人亟須提高學習效率。
六、學習成績
就目前四六級成績還沒有出來之前,通過六級的人幾乎沒有,過了四級的人也不是很多,獎學金的普及率也不是很高。說明大家的學習成績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雖然大家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都沒有太大問題,我想問題就出在學習時間上。用于學習的時間比較少,不會利用好瑣碎的時間。
七、學習資源利用率
有53.3%的同學選擇在圖書館自習,有20%的同學選擇在教室自習,還有其他的則在宿舍。要想專心學習還是不要選擇在宿舍自習。宿舍各種的誘惑太多,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效率。
通過本次調查,得出以下結論和建議:
學生會的同學對于學習還是比較重視的,上課能做到專心聽講,大部分同學的作業也能獨立完成,而且每天能利用晚上的時間溫故而知新。而且大家對于自己的大學四年都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對于自己的將來,是考研還是工作,都有明確的選擇。有努力的方向。但是學習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過四級的同學還比較少,拿獎學金的同學也不是很普遍,這就需要大家合理利用時間,抓緊每分每秒,提高學習效率。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匯編6篇】相關文章:
學生食堂調查報告(精選6篇)01-11
【精選】調查報告作文匯編10篇05-21
【精選】調查報告作文匯編6篇03-29
【精選】調查報告作文匯編五篇02-27
【精選】調查報告作文匯編九篇02-26
【精選】調查報告作文匯編8篇02-25
推薦學生調查報告05-02
學生調查報告范文04-30
學生近視調查報告04-28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