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4年發型師調查報告
勞動報“行業收入趨勢調查”發布第二期報告。《發型師收入趨勢調查》通過網絡調查、直訪抽樣調查、相關政府部門、人力資源機構等多渠道獲取數據。其中與騰訊大申網獨家合作開展的網絡調查,吸引近2萬人次關注,回收問卷1193份。
調查顯示,發型師的月薪呈現明顯的低中高三檔分級。每月掙2000元-4000元的發型師最多,占全部受訪人群的38.9%;每月掙6000元-10000元的發型師為次多人群,占23.2%;此外,有10.22%的發型師月薪1萬元以上。逾半數月薪不超過4000元。
發型師的底薪普遍在1500元以下,要想掙得高薪主要靠計件提成、售卡提成、股權激勵,而這也是他們的壓力來源。
41.3%的發型師能享有“包吃住”福利,盡管住房條件大多為群租房,但在上海這個高房價、高房租城市,該福利對他們的個人收入有較大隱性貢獻。
在社保方面不容樂觀,僅有不到20%的受訪者有五險一金,不被社保覆蓋成為他們的心頭隱憂。
以一周正常工作時間40小時為標準,有80%的人長期加班,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每周甚至每旬只休息一天,加班費和補休都是奢望。
調查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自己對于“美”的投資,我國美發行業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中國美容美發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美發行業從業人員已達到400萬人。據上海美容美發協會最新數據,上海美發行業從業人員約15萬人。
另一方面,美發行業也逐步從低層次的競爭轉入高端服務的競爭。針對消費者做的大量調研顯示,我國大部分女性習慣于到沙龍接受美發服務,選擇到專業沙龍染發的消費者約每年5億人次。與此相呼應的則是發型師的收入水漲船高。
在此背景下,本報第二期“行業收入趨勢調查”聚焦“剃頭師傅”這個古老的職業,這個群體處在美容行業的增長期,但是也存在著低社保、勞資關系弱勢、職業發展后勁不足等現象。
職業描述
本次調查的群體為各類美發店的發型師,門店類別包括個體經營店、連鎖店、國營店,店員級別包括助理、理發師、店長。
樣本
男性占絕大多數 高中及以下學歷逾7成
本次調查樣本中男性占81.3%,女性占18.7%,男性發型師占絕大多數。
年齡構成中,25-35歲占最大比例,為53.1%;20-25歲居次位,為27%,這兩個區間合計受訪者超過8成;其余年齡段占19.9%。
學歷構成中,擁有高中學歷者比例最高,占42.4%;其次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占27.7%;本科學歷居于第三位,占17.9%;大專學歷占12%;碩士及以上學歷比例為0。
入職年限構成中,工作5-10年的受訪者比例最高,占29%;其次為入職10-20年,占26.3%;再次為入職1年以下,占14.7%;20年以上占12.9%;1到2年的比例最低,占5.4%。
收入
逾半數月薪不足4000元 賣卡比手藝更掙錢
調查顯示,受訪者月薪在2000-4000元、6000元-10000元這兩個區間比例最高,分別為38.9%和23.2%,而10000元以上為10.22%,這三大薪資區間分別對應助理、發型師、店長,呈金字塔結構。逾半數月薪不足4000元發型師的底薪普遍在1500元以下,要想掙得高薪主要靠計件提成、售卡提成、股權激勵。
調查顯示,助理的售卡指標每月3至5萬元,發型師的售卡月指標高達15萬元。多售多得,發型師促成的辦卡充值,可以賺到扣除當天消費后的余額5%的提成。
此外,抓住老客戶也很重要。老客戶提成比新客戶提成要高5%,如洗剪吹,老客戶40%,新客戶提成35%;染燙護除去成本后,老客戶提成45%,新客戶提成40%,所以發型師想掙得多,既要技術好,更要像個銷售員。
調查同時還采樣了公眾對于該職業的收入預期。最大多數的公眾預期該職業的月薪在6000元以上。而據調查顯示,僅三成發型師月薪6000元以上。
行業繁榮"練級"緩慢 近半數發型師無漲薪
雖然美發行業處于增長期,但發型師收入增加并不明顯。
調查顯示,無漲幅的占33.1%,降薪的占18.5%,即近半數發型師無漲薪。這與其職業發展周期密切相關。受訪者表示,該行業是個個人成長緩慢的行業,學徒從掃地、洗頭做起,平均要花2到3年才有機會接觸燙和吹,然后才能開始學染發,到能夠獨立剪發,共需5年左右。
在這個過程中,學徒們為了“練級”,使出渾身解數。據受訪者描述,當時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園和工地,為大爺大媽或是農民工兄弟免費理發來練手。
福利
逾8成受訪者無社保 包吃住成隱性福利
調查顯示,只有15.6%的受訪者獲得五險一金,基本福利保障還顯得非常不足。閔行區一家大型連鎖店的發型師表示,只有入職滿3年的發型師,公司才會繳三金作為“對忠誠員工的獎勵”,做到管理層職位,才有五險一金。而更小一些的美發店,店主和發型師都沒有社保概念。
包吃住是美發行業的一項特殊福利。據了解,“老鄉店”在所有的理發店中占有相當比例,通過回鄉或者本地老鄉推薦來招聘學徒。店家為這些人生地不熟的新徒弟提供吃住,為他們省下不少生活費。僅房租一項,每月可省去1300元左右,伙食費以每天30元計,一個月下來可以省去1700元左右。這樣一算,剛入行的學徒,每月可以省下生活成本3000元,每月掙的錢可謂“凈收入”。
壓力
朝9晚10是常態 逾七成人無償加班
調查顯示,80%的發型師每周工作時間在40小時以上,其中,59.4%的發型師保持在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的高壓狀態。
虹口區一家連鎖店店長小周表示,他每天的“正常”上班時間為早9點半到晚10點,除去在店里草草解決的兩頓飯,一天工作時間約13小時。
他表示,他所在的這家店已經“很人道”,10點以后顧客進店,老板會按每小時10元來算加班費。“這也是為什么這一行女少男多的原因,女生體力跟不上。且因工作時間長,找女朋友也都比較局限,只有做差不多行業的,上下班時間才比較一致,才有時間相處。”
不僅每日工作時間超長,休息日也極少,每周甚至每旬只能休息一天。能享受補休和加班費待遇的只分別占13.8%和22.3%,無保障的超負荷運轉成為發型師的常態。 "老鄉對老鄉" 工作關系較穩定
調查顯示,這是一個流動性較低的行業,87.5%的受訪者在1年之內沒有換過店。
這一方面與“老鄉店”的經營模式有關,由地緣形成的關系一般較穩定。另一方面,工作辛苦招人難也促使老板努力留住員工。特別是為了留住的成熟發型師,老板還會給予股份獎勵。將店面的經營與個人的收入捆綁起來,激發這些核心人才的忠誠度和敬業精神。
但同時,也有發型師認為,股權激勵實為束縛。一位曾經持股后來自己開店的發型師向本報揭示其中奧秘:當店面業績的“盤子”做大時,公司會鼓勵你出資買下更多股份,理由是“不買的話,股權被稀釋,享受不到多少分紅”。而當分紅時,公司又鼓勵你把分紅打入股份繼續滾利,“這樣循環下去,所謂股權收入始終是賬面好看,而進不了自己手中。”
前景
6成人有較強職業榮譽感 年齡成發展最大瓶頸
作為一個技能型行業,發型師的職業之路既需要漫長的前期投入和積累,在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熟手之后,又要面臨隨年齡增長,在與高強度工作對抗的過程中,體力逐漸入不敷出的無奈。
一位店長坦言,美發行業是個吃青春飯的行業,到35歲左右基本就會“扛不住了”。“到了這個年齡,做得好的發型師,經過多年的積累,也許會選擇自己開店當老板。有的就徹底離開這個行業,轉而做其他生意去了。所以你看得到,大部分的理發店里都是年輕人在工作。”
調查顯示,有31.8%的發型師認為自己所在的行業“沒有發展前途”,超過了對此持樂觀態度的其他31.2%,另外,36.9%的發型師選擇了“感覺一般”。
此外,62.5%的從業人員對自身職業有著“較強的榮譽感”。而相對于這些從業人員自身的榮譽感,外界對其觀感沒那么樂觀。
專家觀點
現有工資結構亟待規范
從原來街邊剃頭師傅到現在的發型沙龍,美發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上海美容美發協會會長董元明認為,盡管行業已經成熟穩定,但行業的從業人員仍然參差不齊,“年齡結構、文化層次、社會地位、工資收入、社會保障這幾個方面還存在問題。”
他表示,與其他行業相比,發型師的收入水平仍處于中下游。“這個行業特點是要從小工做起,然后到中工,然后熬到發型師,沒有四五年出不來一個人才。特別是入行初期,工資收入很低。”
發型師現有的工資結構以提成,特別是“售卡”提成為主。他表示,這個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各方面都亟需規范。“今后的發展趨勢主要還是靠服務和技術。今年初,政府部門對‘售卡’做了收緊,要充分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可以說現在這個行業正在走向規范。”
對于從業人員“年輕化、學歷低”的特點,董元明認為,手藝人靠技術吃飯,月薪和文化水平不掛鉤,而和個人能力成正比。不過,隨著市場化的進程,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會更高,比如需要形象專業設計系畢業、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等,“這也會反過來促成他們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提高。”
社保法規難敵行業潛規則?
對社保認識不足
對于發型師面臨的“五險一金”保障率不足2成的困境,勞動法專家、上海市律師協會勞動法業務研究會委員李華平認為,從勞動者本身來講,由于大部分是外來從業人員,對社會保險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離自己很遙遠,輕易地放棄了這部分權益。
其次,美發行業發生工傷的概率比較小,助長了雇主不繳納社保的僥幸心理。不像有些工種,工傷概率比較高,為了化解風險,雇主或主動或被動地都會繳納社保。
加班舉證難、認定難
面對該行業大量出現的“無償加班”現象,李華平認為,雖然按照法律規定,應支付加班費用,但是實踐過程中,很難舉證。“例如有的公司規章制度規定加班需要申請審批,但是客戶可能指定要某個專屬發型師,這就是客戶與發型師的選擇,很難說是公司的規定。” 此外,在實踐過程中,加班也很難認定。“發型師可能不是8小時全部都在持續不斷地勞動,多數是在某個集中時間段勞動。可能一上午一個客人也沒有都在休息,這算不算加班?究竟是提供勞動的過程中算上班,還是在店里的時間都算上班?”
可借鑒其他行業工會
他指出,由于行業發展比較迅速,需要大量人員從基礎開始做起。相對其他工種,發型師不用在太陽底下曬,體力活也不是特別重,還能掌握一門技能,引發外省市低學歷年輕人加入到這樣的隊伍中,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這群年輕人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他們不懂得太多法律,而且很多人中學畢業就入行了,之前沒有接觸過其他行業專業的企業用工培訓。所以想當然就認為在這個圈子里,法律就是這么規定的。”
對于發型師該如何維權,他給出了分析和建議。“針對該群體,通過工會、社區做一些法制宣傳,讓他們了解到勞動法是怎樣規定的,只有知曉法律才有維權的可能性。”
據記者了解,滬上發型師有行業工會,但由于是服務業,人員流動較大,所起作用還有欠缺。“可借鑒建筑、物流等行業,比如簽訂區域性、行業性的集體合同,對本行業工資集體協商、職工保護、企業最低工資等要求有一個示范作用,或者說一個行業自治作用。”
http://www.shddsc.com/【發型師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發型師文案11-27
對發型師的贊美句子02-28
發型師辭職報告04-06
發型師工作總結02-06
發型師工作總結15篇05-01
發型師個人簡歷范文模板08-07
關于發型師的個人簡歷模板08-20
發型師個人工作總結01-30
發型師的個人工作辭職報告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