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安全感現狀和原因的調查報告
2014年7月1日至27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信控院5位學生在青島市黃島區進行了關于社會安全感現狀和原因的調查。
事故頻出,人們開始關注社會安全感。最近幾個月以來,在全國各地紛紛出現暴力事件,老百姓通過新聞媒體等方式越來越關心社會的安全的問題,每次看到此類新聞報道時,心情一下沉重,突然發現不管在社會的什么場合,都可能會有危險。
社會安全感的定義。我國對安全感的界定有三點是一致的:第一,認為安全感是一種一種主觀感受,而非客觀實體;第二,其感受的客體是社會治安秩序與公共安全的現狀;第三,其感受的主體應是稱一定范圍的居民群眾,而不是某一居民個體。
本次調查由采用發放500份問卷答題,200份網上答題和對一些社會群體的采訪組成,內容包括職業,年齡和對當地的政府部門對治安工作是否滿意,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等15道選擇題;被采訪者包括小區居民,在校大學生,職員,個體戶,初中生,政府工作人員,執勤警察,服務員等等,年齡從14歲到60歲不等。從最后調查總體結果來看,50歲以上的人,對此刻的現狀滿意,18歲到50歲之間的人對當前的現狀表示擔心;18歲以下的人對此類事件關心較少;而社會安全感的原因大多是通過電視,網絡對事件的報道,還有小部分人經歷過失竊或安全事故。
采訪實記:
執勤警察(吳某):最近這段時間暴力事件比較多,群眾在公共場合需多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尤其是火車站,汽車站,公交車和人群聚集較多的地方。
在校大學生(成某):經常在網上看到公交車上縱火或火車站砍人事件的報道,很難受,希望警察要及時處理,社會也要注意。
個體戶(陳某):我比較忙,看電視的時間少,但是以前的錢包被偷過,出門在外還是要小心啊。
小區居民(王某):小區里前兩天有家人被偷了,報案了,現在都沒結果,估計找不到了。
初中生(張某):我不知道這些事,只是在電視看見過。
超市職員(李某):社會挺復雜的,那都有可能有危險,自己要小心點,家人也要注意。
最后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能提高群眾的社會安全感:
1. 街頭治安民警的責任,提高安全巡防,接到報警之后,迅速并及時解決,提高辦案效率;在火車站,汽車站,公交車,娛樂場所和人員密集場合增加巡查力度,并加大宣傳教育群眾,調高群眾對社會安全的認知度。
2. 司法機關是影響公眾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規范司法行為,擴大司法公開,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建設;不斷充實警力、提高素質、規范執法、改進作風,樹立政法部門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機關公安人員的執法、服務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滿意率。
3. 最重要的是增強公眾的防范意識,時刻警惕不法侵害的發生,尤其是在繁華市中心,火車站,汽車站等地方,時刻小心小偷、搶劫,平時可以通過書籍、電視、網絡,微博,微信等途徑了解公民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
“社會安全感”這個話題變得越來越敏感,此次我們通過對黃島的社會安全感現狀和原因的調查,對于社會治安方面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同時,通過采訪了解了不同人群對此話題的看法和態度; 需要說明的是“社會危機感”是和“社會安全感”相對立的概念范疇。社會中如果安全感較高,危機感則較低;反之,危機感則較高。但安全感并非越高越好。對個人來說,過高的安全感會削弱人的競爭意識,不利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妨礙個人的自我實現;同樣,社會安全感過高也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最后,適度的社會危機感和良性的社會安全感相配合,才能在社會中營造既友善又積極的氛圍,而這正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追求的目標。
http://www.shddsc.com/【社會安全感現狀和原因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女人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和表現03-26
女人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及其表現03-26
歌曲寫作的現狀和問題論文05-04
離職原因調查報告12-01
食品安全現狀調查報告04-28
沒有安全感的表現06-04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03-25
缺乏安全感的表現06-01
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