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家長和孩子溝通時最怕什么
小調查:爸媽最怕孩子報喜不報憂
和孩子溝通時,最不喜歡的事?
多數家長表示,不太喜歡孩子報喜不報憂。震爸說,有時孩子在校被同學欺負了,回來也不說,把家長活活急死。如果孩子不把這些事說出來,悶在心里,長期下來,怕會有心理問題。
覺得孩子到了哪個年齡段,容易出現溝通問題?
除了青春期,還是青春期。霏媽表示,現在孩子讀六年級,平時溝通也比較多,感覺上和女兒還是屬于交心的關系,“不過估計青春期后,她會嫌我煩。”
一般選擇什么時間和孩子溝通?
很多父母選擇在晚上睡覺前和孩子進行溝通,因為這個時間段是全家最溫馨,氣氛最好的時候。孩子功課也做完了,壓力也沒那么大。
和孩子溝通,你有什么好方法?
孩子的交流可以在入學時就培養,像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問問孩子快樂不快樂。還有媽媽提出,學會聽孩子說話,在傾聽過程中能配合孩子的節奏做互動。另外,要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孩子大了,總會有一些小秘密。
什么辦法都有人用過了,心理老師告訴你最佳溝通方案
潛伏QQ、微博,很糟糕 寫信談心,很管用
網上潛伏,不如寫信
心理老師說,親子溝通最要緊的是“理智”。我們平時所說的.話,其實只占表達內容的30%,其他70%由語音語調、肢體語言等傳達。因此,爸媽有時語氣差一點,語調高一點,都可能引發孩子的情緒反應,造成不必要的誤解。
而寫信,只通過字來傳達意思,不容易引起類似情緒反應,理智的程度比較高。這種溝通方式不容易讓孩子走極端,相反,可能讓孩子坦然接受父母語言中對的地方。
“當然除了寫信,在QQ和微博上聊天等間接交流方式,也可以達到相同效果。但父母潛伏在孩子的QQ群或者微博上,像探秘一樣了解孩子的方式,我不贊同,因為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應該建立在孩子是可以被信任的基礎上。”心理老師說。
除了青春期,五六年級也是一道坎
根據多年心理咨詢的經驗,心理老師發現,除了初二下初三上,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容易在親子溝通上發生問題。另一個容易發生親子溝通問題的年齡段,是小學五年級下、六年級上。要是解決不好,到初二初三這個節點,會無法收拾,心理老師就曾碰到過初二男生把母親打骨折的案例。
“不是說溝通問題這時才產生,而是之前就有問題,積累到這時爆發。時間不會持續很長,但會很激烈,嚴重的會發生離家出走、說出傷害父母心靈的話等。”心理老師說。
為什么孩子的情緒會積累到五六年級才爆發?心理老師說,這是因為五六年級適逢孩子的獨立意識萌芽,有力量敢于反抗讓他們感到不滿的父母,而且還是那種不管后果的反抗,而之前則是有賊心沒賊膽。
這種說法方式,你可以試試
碰上孩子火山爆發的爸媽怎么辦?心理老師建議,爸媽可以采用以下的言語溝通模式
對孩子不再是指令性的,而是給孩子選擇權。
例如早起穿衣時,把以前的“今天天冷,快把外套穿上”,改成“今天天冷,你可以穿毛衣,也可以穿厚外套,選一樣吧。”
制止孩子犯錯誤時,把“你只能做什么”,改成“你不能這樣做,這樣觸犯了爸媽的接受底線,但只要比這事程度輕,都可以。”
【調查報告家長和孩子溝通時最怕什么】相關文章:
中考臨近時家長與孩子溝通要講求哪些方法09-20
家長怎樣和備戰中考的學生溝通11-28
看看你潛意識里最怕失去什么?08-12
職場溝通要點是什么12-15
職場溝通有什么技巧01-14
家長培養孩子心得05-06
中考家長與學生應怎樣溝通11-28
給孩子生日時的賀詞03-13
與上司良好溝通有什么技巧?07-16
關于職場溝通都有什么訣竅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