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淺談課程改革推進中德育課程實施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1-03-18 12:07:17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淺談課程改革推進中德育課程實施情況調查報告

  王禮新  金利  楊  靈等①

淺談課程改革推進中德育課程實施情況調查報告

  摘  要:課程改革推進十年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學科的改革是成績與問題并存。課程理念逐漸為師生接受,教學方式發生較大變化。但由于教師的職前教育與中學德育課程教學要求不匹配,出現了合格學歷并非合格教師的情況;由于社會環境及考試壓力的存在,影響了課程建設與課程實施;在開設豐富選修課程的同時,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選修內容泛化,增加了實施難度。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抓住德育課程教師隊伍優化培養這個中心,在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上協同發力。

  關鍵詞:課程建設  課程實施  成績  分層培訓

  王禮新,男,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學高級教師;金利,女,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學高級教師;楊靈,女,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中學高級教師。

  為全面了解課程改革推進十年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學科的建設與實施情況,2014年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學德育課程教研室從課程建設、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教師發展五個方面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共有4709名初中學生、4360名高中學生、1168名初中教師、808名高中教師參與了此次調查。

  一、德育課程建設與實施取得的成績

  十年課程改革推進中,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學科在課程建設、實施、評價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第一,中學德育課程的認可度和教育價值在師生中提升。課程改革前,由于考試壓力、內容枯燥、方法單一、社會負面評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學德育課程的教育教學受到了來自學生、教師及社會等方面的較低評價。十年課改,北京市中學德育課程在教材、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活動基地、教師隊伍等多方面協同改革,努力改進,改變了“不受歡迎”的舊面貌。

  1.從學生角度看,“喜歡”“有吸引力”是他們對課程的積極態度。調查表明87.17%的初中學生認為“我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很感興趣”;80. 36%的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負擔并不重;88.  18%的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感到輕松愉悅”(見圖1)。75. 55%的高中學生表示“我喜歡思想政治課”;77. 9%的高中學生認為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民主法制觀念和公民意識”;81. 72%的高中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有吸引力”。

  2.從教師角度看,“融洽”、“有效果”是他們對課程價值的改變。調查表明90%以上的初中教師認為教學方式的改變提高了教學效率,課改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75%的初中教師認為思想品德課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有了較大改變,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程。91. 02%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認為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抱有積極的態度,十分重視思想政治課的學習。

  3.從教育教學效果角度看,“能力提高”、“有收獲”是師生對效果的表達。調查顯示,86. 7%的初中學生認為學習思想品德課“收獲很大”,自己的綜合能力、一般學習能力、視野等方面有了較大提升(見表1)。81. 52%的高中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對我的成長十分重要”;通過學習,學生的“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71.54%),“依法辦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維權的能力”(68. 03%)、“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2%)、“主動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60.21%)等得到提升。

  綜上分析,中學德育課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生對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的認可度較高,對其教育教學價值充分肯定;教師們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重視學生正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第二,中學德育課程基于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規模和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中學德育課程在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依托北京市的資源優勢開發了一系列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特色課程。

  1.從課程建設的規模看:初高中均有80%左右的學生都表示學校開設了與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學科相關的選修課、校本課。我市中學德育課程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自主開發了富有文化特性、地域特性的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從初中到高中結合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共開設了約450門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具有北京特色的選修課。

  2.從課程建設的體系看:結合中學德育課程而開設的特色課程包括兩類,一是由市區校三級分別開設的地方和校本課程;二是依托德育課程的專業知識開設的激發學生研究興趣和拓展視野的學科類選修課程。目前,我市開發建設的學科類選修課程(見表2)包括政治類(51.97%)、經濟類(49.61%)、哲學類(28.72%)、法律類(19.72%)、心理類(21.63%)、文化類(32.78%)。

  綜上分析,中學德育課程在落實國家課程計劃的同時,結合北京市的教育資源優勢和學生特點開發了規模齊全、內容廣泛、符合學生成長需要的地方、校本和學科選修課,課程建設取得實效。

  第三,中學德育課程實施中關注學生成長、關注社會實際,注重教育實效。

  1.教學理念:回歸生活,貼近社會。調研發現,90%以上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教師都“認同德育回歸生活”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注重聯系社會和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創設情境,引發思考;注重發揮德育課程對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意義。

  2.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形式多樣。調查數據表明,86. 89%的初中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教師“經常以我們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為例,分析現實問題”;73. 05%的學生不認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照本宣科,無法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在高中學生喜歡思想政治學科教師的原因(見圖1)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善于鼓勵學生”。同時,近年來依托教委委托專項工作開展的時事講壇、中學生時事報、中學生辯論賽等活動也為教學方式的改革注入了活力,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德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資源:注重積累,講求實效。豐富詳實、時代性強的教學資源是使德育課程的理論煥發教學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調查發現,80%以上的初高中教師都能經常使用電腦、錄音、錄像等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結合重大時事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問題。70%以上的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的素材,調整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綜上分析,中學德育課程在改革中注重落實,最大的改革亮點是教育教學方式的改變,將尊重育人規律和學科教學規律有機結合,將價值觀教育與尊重學生成長規律有機結合,課程實施重在實效。

  第四,中學德育課程在新課程倡導的評價理念的指導下,呈現出關注過程、多元多樣的評價格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方式多樣化。從調查數據來看,初中思想品德學科使用比例最高的評價方式是成長記錄冊、描述性評語,55.4%的教師使用新課程提倡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在考試形式上,50%的教師更多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形式,完全開卷考試的教師比例占到37%。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評價關注過程性,實現過程和結果的統一。86%教師在教學評價時能把平時表現與考試成績結合起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水平,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綜上分析,中學德育課程注重落實新課程倡導的評價理念,關注過程評價,注重多元評價,能更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實際的道德素養、行為習慣和綜合能力。

  第五,中學德育課程培養了一支素質較高,不斷努力提升的教師隊伍。

  1.中學德育課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良好,且城鄉之間無差異。調研數據表明,初中和高中教師的學歷均達到本科及其以上,其中本科比例為59. 03%,碩士以上的教師比例為19. 31%。從教師所獲得的榮譽、參與培訓、參與科研、獲獎成果的數據分析城鄉教師之間無明顯差異(見圖1),城鄉教育向均衡方向發展。

  2.中學德育課程教師是基層最有效的管理者,兼任重擔較多。調研發現,中學德育課程教師在承擔好學科教學工作外,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一支中堅力量,78%的教師都兼任了班主任、團隊、德育等不同層面的管理工作。

  3.中學德育課程教師注重參與市區各類培訓,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調研發現,中學德育課程教師自主學習、努力提升的意識強,95%的教師每周參加或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上,其中兩個小時以上的占53. 24%;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能力(64.85%)、更新教學觀念(61. 39%);67. 57%的教師對自己目前的專業發展比較滿意,70. 54%的教師認為課程改革以來,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都有明顯提高。

  綜上分析,中學德育課程教師注重自身的發展,用學識和責任擔當了學校的教學與管理雙向工作;市區教研部門通過各類有效的培訓活動不斷提升了教師們的專業素質。

  二、德育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十年的課程改革,對于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學科來說有付出有所獲,有努力有進步,但在課程建設、實施、評價、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第一,選修課程建設中存在多與亂的現象。

  1.選修課程建設量多。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的課程體系,其目的是既體現國家對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又為自主開發課程資源留有空間。調研發現,在課程改革中,有些區縣、學校為體現本地區或學校在課程建設工作中的多樣性、豐富性和選擇性,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而其中與中學德育課程學科教學專業相關的課程很多。

  2.選修課程內容亂。調查發現,一些地方課程包括如禁毒、安全、民族團結、可持續發展、廉潔教育、中國夢教育以及區域文化等,單獨設教材,內容重復,課時有限、師生精力有限,難以真正有效實施。同時,由于多數課程內容與育人相關,因此多是由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教師來承擔教學任務,不僅增加了教師們的工作量,而且內容的泛化導致教學的不專業化。

  綜上所述,自主開發和建設地方、校本和學科課程只是從選擇量上的增加,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權、教學落實不到位、僅由德育課程教師承擔導致非專業化等問題極大地阻礙了選修課程的實效性。

  第二,基于社會實踐的教與學方式改革流于形式。

  1.教學資源不能滿足于國家對德育課程改革的現實需要。德育課程涉及的教學內容非常廣泛,小到學生的心理輔導,大到國家的政治參與,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課堂的模擬實踐活動缺乏相應的設備和場地。

  2.現有的社會資源缺乏具體的跟進措施和相應的制度保障。社會大課堂基地建設為中學德育課程提供了部分社會資源,但校外實踐活動的設計由教師自主完成,隨意性較大,沒有系統性;尚未有一整套與學科教學相匹配的資源建設、指導使用與學習評價的指南。

  綜上所述,作為一門與社會實踐聯系緊密的人文社會學科,其教與學方式的改革尚未真正實現“德育回歸生活”的要求,讓學生真正走人社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參與中、實踐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第三,是否為考試科目,依然是影響教師教學和課程管理的“指揮棒”。

  1.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作為非中考科目,不能開足開齊,教育教學實效受到影響。雖然學生意識到了本課程的價值,但“是否為中考科目”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造成了一些干擾。調研發現,25. 08%的學生反饋周圍的同學經常在思想品德課上做其他科目的作業,29. 28%學生反映中考科目有時會擠占思想品德課的課時,部分遠郊區縣,一些農村學校難以開齊開足思想品德課。

  2.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與學存在著以“分數為先”的現象。高中思想政治由于有全市統一的會考和高考,比較受學校重視,但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僅以各種考試成績為依據。調查表明,測試成績、升學率仍是課程管理的實際上的終極目標,知識被各種考試分為了“有用”與“無用”的兩類。調研發現,53. 47%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認為考試評價方式是對課程改革影響最大的因素;教師在備課時,對考綱要求的重視程度(84.53%)遠遠超過了對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實際的重視。

  綜上所述,以考試為指揮棒的評價理念和德育課程難以量化考核的特點,嚴重影響了德育課程教學的效果和教師發展的積極性。

  第四,教師隊伍專業匹配程度不高,重用不重養。

  1.教師的職前教育與中學德育課程教學要求不匹配,出現了合格學歷不合格教師的情況。由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兩門課程涵蓋的知識范圍和學術背景包括倫理學、法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文化學、美學、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具有寬泛的學科背景和特殊重要的德育功能。而高校人才培養的專業院系所設專業和課程并不能滿足一個合格德育課程職前教育的需求,存在著教師專業不對口(所學的專業不是上述專業內容,如英語教師、數學教師等)、專業對口但學科背景單一或不全(僅是哲學、法學、政治學等專業畢業)等問題。其中初中教師隊伍中所教非所學的比例占20.3%;新人職青年教師學歷高(碩士學歷居多),但單一的專業培養模式和德育課程所要求的復合型人才不符;數據表明,教師認為《經濟生活》(69.68%)與《生活與哲學》(82.05%)的難度較大,而全市教師中只有1. 86%的教師的初始專業為經濟專業,6.19%的教師初始專業為哲學類。

  2.承擔教師培訓工作的機構眾多,培訓內容重復,影響培訓實效。目前,在北京市教師培訓的工作中,有教材出版社、教育學院、大學課程中心、教研部門等多家機構參與,內容交叉重復較多。數據表明,各類中學政治培訓基本都圍繞課程標準、教材分析、教學設計、考試評價展開,無明顯區別。教師培訓以教學學科能力培訓為主,社會實踐性活動不足,不利于政治教師視野的開拓。

  3.德育課程教師的政治素養與課程的時代性特點及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要求不相符。調研發現,學校外出考察工作中,德育課程教師的機會很少。例如我國的改革是從安徽鳳陽小崗村開始的,30多年過去了,真正到過小崗村實地參觀的政治教師鳳毛麟角。而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又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活化,教師基本沒有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局限在家庭學校之間卻要在課堂上講天下大事,紙上談兵,缺乏社會大視野,不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專業的課程設置與中學教育需求的不完整對接,導致德育教師專業背景單一或不對口,難以同時滿足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學科的綜合性與模塊教學的專業性的要求,不利于德育功能的發揮。

  三、進一步推動改革的建議

  中學德育課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德育課程一定要落實國家課程改革要求,體現北京特色,真正發揮其特有的育人價值。為此在課程建設、實施、管理、隊伍建設等多方面應進一步研究和解決面臨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第一,課程設置上,做到依法管理,優化體系。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要求,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開設選修課程要嚴把準人關。結合整體育人模式的要求對現有課程進行整合,改變地方、校本和學科選修課程龐雜的現狀,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細、落實。另一方面,維護課程的權威和嚴肅性。課程開設不是多多益善,要考慮開設的可能性和學生的實際;取消“必選”課程的“必選”要求,將選擇權還給學生;要凸現學校特色,如將愛校愛國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校史教育有機結合。

  第二,課程實施上,明確定位,實踐活動建專用教室,完善實踐活動的機制。認清中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和功能,明確厘清教師的職責。一方面完善實踐活動的“系列化”建設機制。將社會實踐活動安排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策劃德育工作方案時,就結合課程特定內容設計實踐活動內容,如配合法律知識的學習,旁聽法庭審判,參與居委會的社區活動;配合經濟生活模塊學習,與創業者對話、走進證券公司、參觀現代農業基地、現代金融機構等;配合政治生活模塊學習,旁聽一次人大常委會會議;配合文化生活模塊學習,開展一次博物館或圖書館的義務服務、參與一次傳統文化活動、參觀北京的名勝古跡,當一次義務講解員;配合道德建設的專題,去養老院完成一次社會服務,或者為家居養老的人提供服務。學校應該有固定場所,固定的時間,配合教學開展活動等。另一方面完善“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機制。形成雙向的具有穩定性的交流機制,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做好組織規劃協調,建設高水平的實踐活動基地,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

  第三,課程評價上,用措施保障多元評價理念的真正落實。其一,開展有關評價的專項研究。一方面通過研究,明確考試評價對課程實施、隊伍建設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研究,鼓勵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在沒有統一考試背景下如何做實多元評價。其二,推進高中考試評價改革,優化現行的評價方式。進一步發揮考試評價對課堂教學的引導功能,完善考試評價方案,完善試題命制,讓考試評價成為北京市課程改革的重要助力。建立有利于立德樹人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真正做到德育為先。

  第四,教師隊伍建設,分層培訓,注重實效。優秀的中學德育課程教師隊伍是優質教育質量的保障,是落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員保障。其一,提高職前教育的針對性。逐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專業的課程設置,滿足中學德育課程教師的培養需求,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為中學德育課程的教育教學輸送合格和高質量的人才。其二,加強中學德育課程的多樣化培養。一方面,做好教師職后培訓的課程計劃,發揮各培訓機構的特色,防止落到教師層面的重復和低效。教育行政部門要針對出版社、教育學院、高校、教研部門等不同教育培訓機構的特色和功能,提出開展不同層級培訓的要求,如社會實踐培訓、專業知識補充的培訓、教學能力提高的培訓、科學研究培訓等,逐步建立全市統一的教師自選培訓體系。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參加不同層級的培訓,把培訓經費發給學校,由學校進行管理,實現社會化培訓和學校管理相結合的新型模式。通過競爭提高培訓機構教師育人能力,讓教師培訓更好地為政治教師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根據德育課程教育教學工作對教師視野的要求,在跟進性培訓中增加實踐性培訓的內容,在德育課程教師的實踐性培訓的時間、經費、基地上提供保障,組織德育課程教師開展專項專業考察調研,讓教師走人社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根據課程變化的需要,走人政府機關、知名企業、特色地區,做專題性的考察和研究;走出國門,了解海外的價值觀教育現狀,增長見識,增強課堂的魅力,提升課程質量和育人實效。

【淺談課程改革推進中德育課程實施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05-07

高職應用寫作課程改革論文07-2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建設的論文05-10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05-04

學年度新課程實施總結報告范文01-23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發展改革趨勢05-07

課程學習總結04-27

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論文11-14

試論中職汽車營銷課程中銷售談判教學的改革論文05-02

課程顧問簡歷范文08-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宁都县| 广平县| 沾化县| 武川县| 舟曲县| 崇信县| 泸水县| 卢湾区| 上饶县| 阿合奇县| 当雄县| 伊宁市| 二连浩特市| 贡觉县| 安龙县| 班玛县| 历史| 宁武县| 松江区| 南宫市| 湟源县| 潮安县| 三台县| 平昌县| 汨罗市| 沁阳市| 合肥市| 营口市| 武强县| 西贡区| 鹤庆县| 花垣县| 青岛市| 穆棱市| 五大连池市| 贵南县| 聊城市| 林西县| 凤山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