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1
釋義
指放棄舊的成規,另謀新法。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故事
春秋時代,晉文公因國內眾兄弟爭奪君位,在國外流亡了19年,后來得到秦國幫助,才回國做了君王。
當時,楚國自稱為王,許多小國都向楚國稱臣,晉文公欲稱霸諸侯,故首先助周襄王恢復王位;其次便是使晉國立威于諸侯。恰巧當時晉國的盟友宋國被楚國圍攻,晉文公使用侵曹伐衛的辦法來替宋國解圍。曹衛二國很快被晉文公攻破并吞。楚國聞訊后立刻派兵來伐,一面又派人向晉文公表白,只要讓曹、衛復國,楚軍就撤出宋國。晉文公卻私下答應曹、衛二君復國,但要他們答應和楚國斷絕邦交。
楚國知道消息后,楚將子玉便要和晉軍作戰。晉文公率軍隊退避三舍(指后撤90里),以報楚王從前對他的優待,但子玉卻逞一時之氣,堅決要和晉國作戰。晉軍退到城濮,晉文公非常矛盾,他聽到眾人都在說:“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意思是說:“我們君王的德行就像高原和田野的草那么美麗茂盛,應該舍棄對楚國的舊恩而建立新的功勞。”晉文公終于在城濮一戰將子玉的軍隊殺敗,從而稱霸諸侯。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2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晉文公在國外流亡19年后回國執政,當時楚國圍攻宋國,宋國是晉國的盟友,晉文公立即派兵滅曹、衛兩國,楚國得知后立即派大將子玉進攻晉國,晉文公因為舊情而對楚軍退避三舍,手下人勸他舍棄舊恩而建立新功,結果打敗楚軍。
1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文公曾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后來得到楚國的幫助,才有機會回國做了君王。
當時,楚國的勢力很大,許多小國都向楚國稱臣;晉文公為了成為霸主,就決定從立威諸侯做起。
恰巧,為了曹、魏、宋三個小國,弄得晉、楚反目成仇,楚國派大將子玉和晉軍作戰,晉文公遵守當年的諾言,把軍撤退到九十里外,以報答楚王從前對他的優待;但是,楚將子玉仍然堅決要和晉國決一雌雄。
當晉軍撤退到城濮的時候,晉文公非常苦悶,他聽到大家都在說:“我們的君王德行高超,應該舍棄對楚國的舊恩,建立新的功勞。”
晉文公聽了,恍然大悟,便重整軍,終于在城濮打敗了楚軍,稱霸諸侯。
2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shě jiù móu xīn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解釋】指棄舊求新。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棄舊求新。
【近義詞】破舊立新
3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點評
后來的人,便將晉文公部下所說的“舍其舊而新是謀”,簡化成“舍舊謀新”這一句成語,用來比喻拋棄舊的計劃或人事,重新規劃,建立一個新的事業。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被一些思維定勢所打敗,要想成功,就必須跳出這個圈子才行哦!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3
【成語】:
舍舊謀新
【拼音】:
[shě jiù móu xīn]
【解釋】:
棄舊求新。
【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舉例造句】:
其撥亂為治者,罔不舍舊謀新,由專制政治,趨于自由政治;由個人政治,趨于國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趨于自治政治。
【成語典故】:
春秋時,晉文公曾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后來得到楚國的幫助,才有機會回國做了君王。當時,楚國的勢力很大,許多小國都向楚國稱臣;晉文公為了成為霸主,就決定從立威諸侯做起。恰巧,為了曹、魏、宋三個小國,弄得晉、楚反目成仇,楚國派大將子玉和晉軍作戰,晉文公遵守當年的諾言,把軍隊撤退到九十里外,以報答楚王從前對他的優待;但是,楚將子玉仍然堅決要和晉國決一雌雄。當晉軍撤退到城濮的.時候,晉文公非常苦悶,他聽到大家都在說:“我們的君王德行高超,應該舍棄對楚國的舊恩,建立新的功勞。”晉文公聽了,恍然大悟,便重整軍隊,終于在城濮打敗了楚軍,稱霸諸侯。后來的人,便將晉文公部下所說的“舍其舊而新是謀”,簡化成“舍舊謀新”這一句成語,用來比喻拋棄舊的計畫或人事,重新規畫,建立一個新的事業。
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應該要日新月異,追求進步,一旦發現舊的方法不適用的時候,要立刻采取新的方法,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效果,這便是“舍舊謀新”了。
【舍舊謀新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曲突徙薪的成語故事11-04
兵強馬壯的成語故事10-30
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06-01
老驥伏櫪的成語故事10-25
乘人之危的成語故事10-18
卜晝卜夜的成語故事10-18
無翼而飛的成語故事06-04
愛莫能助的成語故事10-11
妒賢嫉能的成語故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