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樂此不疲成語故事
樂此不疲成語故事1
西漢末年,劉秀在為期間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以安定民生。他下詔恢復了西漢景帝時期三十稅一的舊制,并把公田借給農民耕種,提倡墾荒,發展屯田,安置流民,賑濟貧民。這樣一來,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西漢后期和戰爭期間都大大減輕。農民安居樂業,生產得到了大大恢復。他還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命令。除此之外,劉秀還積極興修水利。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劉秀裁并了四百多個縣,精簡了官吏,在地方廢除了掌握軍權的都尉。
光武帝統治期間,東漢的農業、手工業都得到了大大發展。鐵制農具的改進,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廣泛修建,使生產技術大大提高;冶鐵技術的改進,使鐵的產量大為增加;精美的銅器、漆器、絲織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業工藝;通都大邑商業繁榮,商人的足跡遠至西域和國外。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東漢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歷史上稱之為"光武中興"。
劉秀的'勤奮工作,感動了文武大臣,也感動了他的兒子。有一次,皇太子怕那樣下去會影響父親的健康,便勸道:"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愿頤養精神,優游自寧。"大意是:陛下,你像夏禹、商湯一樣的英明,卻不能像黃帝,老子那樣善于養身之道。我們希望你注意身體健康,抽出時間安靜地休息一下。
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為疲也!"根據這個故事,人們從劉秀的話中引申出了"樂此不疲"這句成語,形容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沉溺其中,不知道疲倦。
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樂此不疲成語故事2
劉秀南征北戰大半生,稱帝后20年才逐漸統一天下,晚年考慮百姓連年征戰,苦不堪言,所以不輕易興兵動眾。
劉秀本人也非常厭倦戰爭。
有一次,太子劉莊向他請教怎樣才能打勝仗,他沉思了一會兒說:“春秋時期衛靈公曾向孔子請教過征戰的學問,孔子說:‘關于祭禮、禮儀方面的事情,我多少明白一點,至于如何克敵制勝的學問,我不知道,無能為力回答你。
現在天下已經太平了,你將來要當皇帝,應留心怎樣治理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軍事問題你就不要多研究了,那是將軍們的事情。
’” 劉秀稱帝之后,百廢待興,朝政繁雜。
每天都有急需處理的.政務。
為了及時批閱奏章,并當面指示重大政務的決策,劉秀每天都很早接見文武百官,與他們討論治理天下的方法,一直到深夜才回寢宮休息,有時甚至徹夜不眠。
皇太子見劉秀年近六旬,兩鬢斑白,還如此不辭勞苦,勤于政務,心中非常擔憂,便勸諫道:“父王有大禹和商湯王的英明,不過卻忽視了像黃帝、老子那種講究修身養性的長壽之道。
您要注意身體才是啊!父王身體健康,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 劉秀看看太子關切的目光,笑笑說:“我喜歡從事這些活動,并不覺勞累,你們不必擔心。
” 劉秀在位32年,62歲時病逝,臨終前留下遺言說:“我對百姓沒有什么大恩德,死后喪事要從簡,要像文帝那樣,不許用金銀器皿陪葬,用陶瓦器皿就可以了。
各州的地方官吏也不必離職來京城吊唁,更不許派官吏或以奏書的形式祭奠,要各司其職,這一點千萬要記住!” 太子以及文武百官都深為感動,事后遵照劉秀所囑咐的去做,漢光武帝劉秀成為歷代皇帝的榜樣。
【樂此不疲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10-13
亡羊補牢的成語故事07-26
背道而馳的成語故事04-13
釜底抽薪的成語故事02-14
偷天換日的成語故事04-12
雍門刎首的成語故事04-11
妒賢嫉能的成語故事11-07
愛鶴失眾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5-16
有關枕戈待旦的經典成語故事08-02
枕戈待旦的成語故事及釋義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