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見成語解析及成語故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都有哪些經典的成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常見成語解析及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換骨奪胎
【成語故事】換骨奪胎原是道家傳說吃了金丹換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黃庭堅認為這是換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進一步加以刻劃形容,這叫奪胎法。也有人說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奪胎換骨法可以點鐵成金。
【出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換骨奪胎法》
【解釋】比喻詩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陳出新。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詩文等
【相近詞】脫胎換骨、奪胎換骨
【成語舉例】他臨摹古畫有換骨奪胎之妙,當然能夠亂真。
提名道姓
【成語故事】王夫人、薛寶釵、林黛玉等在賈母房內聊天,有人報告史湘云來了,眾人迎接,大觀園內又多了一位金釵。賈寶玉跑來看史湘云,一見十分高興,親熱的叫她的名字。王夫人要他不要提名道姓,她們在一起又玩個天昏地暗。
【出處】這里老太太才說這一個,他又來提名道姓的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
【釋義】提、道:說。直呼他人姓名,對人不夠尊敬。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直呼他人姓名
【相近詞】指名道姓、題名道姓
【反義詞】含沙射影
【成語例句】
◎你得喝醉喲,不然哪里敢!既醉,則挑鼻子弄眼,不必提名道姓,而以散文詩冷嘲,繼以熱罵:頭發燙得像雞窩,能孵小雞么?曲線美,直線美又幾個錢一斤?老子的錢是容易掙得?哼!諸如此類,無須管層次清楚與否,但求氣勢暢利。
◎設若要擺,也不應該提名道姓。
隨遇而安
【釋義】: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鼻濉の目怠秲号⑿蹅鳌返24回:“吾生有涯,浩劫無涯,倒莫如隨遇而安!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指能順應環境
【示例】:不過能夠~——即有船坐船云云——則比起幻想太多的人們來,可以稍為安穩,能夠敷衍下去而已。(魯迅《兩地書》六)
【近義詞】:與世無爭、隨俗浮沉
【反義詞】:憤世嫉俗、憤憤不平
【燈謎】:旅行家
【成語故事】
俗話說“不如意之事十有”,在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根本就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平浪靜。人生遭際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詭譎多變、不如意事常存的環境中,唯一能使我們不覺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輕松的辦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隨遇而安”。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是何緣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應該如何應對呢?當今這個社會,千變萬化,每個人一生當中所處的環境不會一成不變,我們怎么去面對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認為,堅持自己的信念,隨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寺院,里面住著一老一小兩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一些花種,讓他種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著花種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門檻絆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種灑了滿地。這時方丈在屋中說道“隨遇”。小和尚看到花種灑了,連忙要去掃。等他把掃帚拿來正要掃的時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陣大風,把散在地上的花種吹得滿院都是,方丈這個時候又說了一句“隨緣”。
小和尚一看這下可怎么辦呢?師傅交代的事情,因為自己不小心給耽擱了,連忙努力地去掃院子里的花種,這時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小和尚連忙跑回了屋內,哭著說,自己的不小心把花種全撒了,然而老方丈微笑著說道“隨安”。冬去春來,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發現院子里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他蹦蹦跳跳地告訴師傅,老方丈這時說道“隨喜”。
對于隨遇、隨緣、隨安、隨喜這四個隨,可以說就是我們人生的縮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況的時候,我們最需要具有心態就是“隨遇而安”。而且,一個人如能不管際遇如何,都保持快樂的心境,那真比有百萬家產還有福氣!
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經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說,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與明月也就行了。何處無明月,何處無松柏?只是很少人有他那般的閑情與心情罷了。如果大家都能夠做到隨遇而安,及時挖掘出身邊的趣聞樂事,甚至于去找尋蒼穹中的閃耀星星,這樣,就是環境沒有任何改變,你的心境從此也會大不一樣了。
環境往往會有不如人意的時候,問題在個人怎么面對拂逆和不順。知道人力不能改變的時候,就不如面對現實,隨遇而安。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就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境,從既有的條件中,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發掘樂趣。從容地由不如意中去發掘新的前進道路,才是求得快樂與安靜最好的辦法。
飲泉清節
【成語故事】晉隆安年間,吳隱之擔任廣州刺史,經過石門貪泉時,當地人告訴他喝了這水就會變得貪婪。吳隱之不信,喝下貪泉水后作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彼饺魏笫冀K保持清廉的節操。
【典故】《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钡秩魏螅瑓恰扒宀儆鈪枴薄
【釋義】指廉正清白的節操。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示列】突兀高臺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贏。飲泉清節今寥落,可但梁山獨擅名!明·劉基《分贓臺》詩
鼻頭出火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曹景宗曾經對手下說他年少時在鄉村里時與幾十個年輕的朋友騎著矯健的快馬獵獐的故事,當時年輕氣盛,把弓拉得發響,跑到平原上去競射獐,渴了就喝獐子的血,十分甘甜,喝后覺得耳后生風,鼻頭出火,十分快活。
【出處】甜如甘露漿,覺耳后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南史·曹景宗》
【解釋】形容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年輕氣盛
【相近詞】鼻端出火
【示例】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拓弓弦作礔礪聲,箭如餓鴟叫,平澤中逐獐,數肋射之,渴飲其血,饑食其脯,甜如甘露漿,覺耳后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赌鲜贰げ芫白趥鳌
反水不收
【成語故事】商朝時期,姜尚(姜太公)才學過人,精通兵法,但因家貧,他的妻子馬氏見他年老沒出息就離開他,他只好到渭水邊搭茅屋釣魚為生,周文王拜他為國師,姜太公助周文王滅了商朝,他的妻子要求復合,他取一盆水潑地如能收回就復合。
【出處】雖仲尼為相,孫子為將,猶恐無能為益。反水不收,后悔無及。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上》
【解釋】水已潑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用法】作賓語、補語;比喻不可挽回
【近義詞】覆水難收
【示例】誰都知道反水不收的道理。
常見成語解析及成語故事 1
馬革裹尸
【注音】mǎ gé guǒ shī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北方匈奴發生動亂,大將軍馬援率軍前去鎮壓騷亂,他英勇殺敵,大破匈奴,平定了邊境的動亂,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他62歲時,匈奴又侵東漢,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于沙場,以馬革裹尸還葬”,同年病死在軍中。
【典故】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
【釋義】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作戰英勇
【相近詞】赴湯蹈火、決一死戰
【相反詞】臨陣脫逃
【英文】bewrappedinahorseshide
【成語造句】
◎ 支隊長這樣闡釋任務,定是把張敏帶到了古代邊塞詩的意境中,那沙磧、冷月、相搏的戟戈、喊風中噼啪作響的戰旗……古代軍人那種馬革裹尸的豪邁的悲愴,
◎ 這讓我很為難,也很困惑,我知道祖父這個舉動暗示著什么,盡管那時我不過是個孩子,但我實在對馳騁沙場馬革裹尸興趣不大。
監主自盜
【注音】jiān zhǔ zì dào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楊炎因家族以孝出名而被唐德宗選拔為宰相,他上任把個人恩怨看得很重,引起朝中ん臣的不滿,宰相盧杞尋機報復,把他的私宅購作官署,彈劾他“強迫官吏代賣私第,高估房價,同時還監守自盜!碧频伦谙铝钐幩罈钛住
【出處】杞怒,謫晉衡州司馬,更召他吏繩之,曰:‘監主自盜,罪絞。’ 《舊唐書·楊炎傳》
【解釋】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同“監守自盜”。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盜竊自己看守之物
【相近詞】監守自盜
【相反詞】以身作則
【成語舉例】我們要堅決打擊監主自盜的現象。
老羆當道
【拼音】lǎo pí dāng dào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王羆任華州刺史,修筑城墻加強防御。神武派韓軌、司馬子如率軍前去偷襲華州,王羆絲毫也沒有發覺,敵人爬上城墻時他還在睡覺。見有動靜,王羆赤身裸體拿起大棒迎敵,大聲喝道:“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
【出處】羆除華州剌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敵見,驚退。 《北史·王羆傳》
【解釋】比喻猛將鎮守要塞。
【用法】作賓語;指猛將鎮守要塞
【近義詞】老熊當道
【成語舉例】老熊當道踞津門,一旅師如萬騎屯。 清·錢謙益《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五
千金買笑
【注音】qiān jīn mǎi xiào
【成語故事】周幽王的妃子褒姒不愛笑,周幽王便命令點燃了告警的烽火,于是各諸侯王帶領人馬匆匆來救,結果并沒有敵人。褒姒看到這種情況,開心大笑。周幽王說:“愛妃一笑,百媚俱生,這是虢石父的功勞!庇谑琴p給虢石父千兩黃金。
【出處】齊謳秦吹盧女弦,千金雇笑買芳年。 南朝宋·鮑照《代白纻曲》
【解釋】花費千金,買得一笑。舊指不惜重價,博取美人歡心。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縱情聲色
【近義詞】千金一笑
【成語舉例】蘇小小,張好好,千金買笑,今何在玉容花貌? 元·張可久《春思》
一團和氣
【注音】yī tuán hé qì
【成語故事】宋代洛陽理學家程顥倡導“主敬存誠”的觀念,表面上宣揚孔孟之道,實際上兼采佛老之學,他死后,文彥博給他題墓碑“明道先生之墓”,他的信徒謝顯通描寫程顥的形象是:“明道終日坐著,好像泥塑的`人,但他接待客人時卻是一團和氣!
【出處】宋·朱熹《伊洛淵源錄》明道終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渾是一團和氣。 卷三引《上蔡語錄》
【解釋】本指態度和靄可親,F也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不講原則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和藹可親、和顏悅色、平易近人
【相反詞】兇神惡煞、兇相畢露
【其它使用】
◎ 我不想再為這些書卷之爭同他吵架,損失眼前的一團和氣,傲慢而又慢地嚼著一枚隨身自帶的陳皮梅,放棄了回嘴的時機……然后,舒適地用熱茶一沖了事。
◎ 他是笑嘻嘻"一團和氣"踏進了農村。
家雞野鶩
【注音】jiā jī yě wù
【成語故事】東晉武將庾翼與王羲之一樣都能寫一手好書法,他看到自己的兒子與侄子不學他的書法改學王羲之的書法,心中十分不滿,說兒子與侄兒不愛家雞愛野雞,要與王羲之比高低。后來他見了王羲之的一幅書法作品后就心服口服了。
【典故】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雞野鶩之誚,后乃以為伯英再生。 宋·蘇軾《跋庾征西站》
【釋義】晉人庾翼以家雞喻自己的書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書法。比喻不同的書法風格。也比喻人喜愛新奇,而厭棄平常的事物。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風格各異
【近義詞】家雞野雉
【成語舉例】誰都能看出這家雞野鶩的區別。
興高采烈
【拼音】: xìng gāo cǎi liè
【解釋】: 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成語故事】:
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晉之間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風度翩翩,文才超群,當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狄簧鷮懥瞬簧僭姾驼撐摹K谠娭性辉偬岬江h境的險惡!傍B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險峨。”這些詩句對當時的現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根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養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欲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采。他說,這類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茍患失之所不至矣。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茍,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這樣,把魏晉士大夫那種得失急聚、生死無常所產生的極為貪婪的變態心理一語破的,刻劃得淋漓盡致。
【常見成語解析及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葉公好龍成語故事以及解析07-26
成語故事解析以及其來源10-17
中考常見成語06-05
釜底抽薪的成語故事02-14
亡羊補牢的成語故事03-19
李代桃僵成語故事09-30
背道而馳的成語故事04-13
雍門刎首的成語故事04-11
妒賢嫉能的成語故事11-07
帶有木字的成語及解析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