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諸葛亮的經典成語故事
公元201年,在曹操迫下,劉備逃往荊州投靠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劉備憑著漢朝宗室后裔的身份,使得荊州一帶的豪杰名士紛紛歸附于他,有了落腳之地的劉備就開始圖謀更大的發展,四處尋訪能輔佐自己建功立業的賢才。
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一天,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他說:我朋友諸葛亮,人稱臥龍,是罕見的人才,將軍不想見他嗎?于是劉備表示希望見見諸葛亮,并希望徐庶帶諸葛亮來。徐庶則說: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只能您去見他,不能隨便召他來見您!
本來,劉備認為徐庶已是個難得的人才,想不到徐庶如此推崇諸葛亮,方知諸葛亮更是人才,于是劉備帶了關羽、張飛,準備一份厚禮,到隆中臥龍崗去拜見諸葛亮,欲請他出山,幫助他治理國家。不巧的是,那天諸葛亮那天不有家,劉備白走了一趟。
劉備并不灰心,過了些時候再次前去造訪。這時正值隆冬時節,半路上忽然風雪交加。劉備一行人頂著風雪艱難地跋涉著,沒想到千辛萬苦地趕到后,卻被告知諸葛亮和朋友一起出門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一連碰了兩次壁,劉備仍沒有灰心,過了一段時間,他決定第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諸葛亮家時,他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在臺階下站到諸葛亮醒來。
諸葛亮醒來后,劉備恭恭敬敬地請諸葛亮出山共謀大業。諸葛亮見劉備胸有大志,求賢誠懇,便與他暢談天下形勢,他說:目前曹操不僅兵力逾百萬,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最大的軍閥,不能與曹操爭鋒;孫權占有江東,已經三代,而且江東地勢險要,可以聯合孫權作為外援;雖然劉表占據荊州,但他懦弱無能,是奪取荊州的良機;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但是其統治者劉障昏庸。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荊州后即取益州,然后與西南少數民族修好,再和孫權結成聯盟,內修明政,等待時機北伐,興復漢室。
劉備聽了諸葛亮透徹的分析后,極為敬佩,于是極力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心胸開闊,抱負遠大,正是自己想要輔佐的人,于是就答應劉備的請求。
“三顧茅廬”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軍事史上一個“欲擒故縱”的絕妙戰例。蜀漢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計。當時西南夷酋長孟獲率十萬大軍侵犯蜀國。諸葛亮為了解決北伐的后顧之憂,決定親自率兵先平孟獲。蜀軍主力到達瀘水(今金沙江)附近,誘敵出戰,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獲被誘入伏擊圈內,兵敗被擒。
兩晉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圖謀反篡位。晉朝名將石勒聞訊后,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王浚勢力強大,石勒恐一時難以取勝。他決定采用“欲擒故縱”之計,麻痹王浚,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珍珠寶物,敬獻王浚。并寫信向王浚表示擁戴他為天子。信中說,現在社稷衰敗,中原無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資格稱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說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為真。正在這時,王浚有個部下名叫游統的,
伺機謀叛王浚。游統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卻殺了游統,將游統首級送給王浚。這一著,使王浚對石勒絕對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親自率領部隊攻打幽州。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到了幽州城,王浚還蒙在鼓里,以為石勒來擁戴他稱帝,根本沒有準備應戰。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將士捉拿時,才如夢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縱”之計,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擒拿敵軍主帥的目的已經達到,敵軍一時也不會有很強戰斗力了,乘勝追擊,自可大破敵軍。但是諸葛亮考慮到孟獲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響很大,如果讓他心悅誠服,主動請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穩定。不然的話,南方夷各個部落仍不會停止侵擾,后方難以安定。諸葛亮決定對孟獲采取“攻心”戰,斷然釋放孟獲。孟獲表示下次定能擊敗你,諸葛亮笑而不答。孟獲回營,拖走所有船只,據守瀘水南岸,阻止蜀軍渡河。諸葛亮乘敵不備,從敵人不設防的下流偷渡過河,并襲擊了孟獲的糧倉。孟獲暴怒,要嚴懲將士,激起將士的反抗,于是相約投降,趁孟獲不備,將孟獲綁赴蜀營。諸葛亮見孟獲仍不服,再次釋放。以后孟獲又施了許多計策,都被諸葛亮識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釋放。最后一次,諸葛亮火燒孟獲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獲。終于感動了孟獲,他真誠地感謝諸葛亮七次不殺之恩,誓不再反。從此,蜀國西南安定,諸葛亮才得以舉兵北伐。
【出自諸葛亮的經典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諸葛亮經典事跡06-10
兵貴神速的經典成語故事03-13
否極泰來的經典成語故事03-13
描寫諸葛亮的成語09-01
諸葛亮的名言警句12-15
諸葛亮的性格特點05-31
測你是否活出自我02-04
諸葛亮智慧小故事10-13
自己的店要開出自己的特色創業故事10-22
關于司法考試如何考出自己的水平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