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知難而退成語解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你還記得哪些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知難而退成語解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注音】zhī nán ér tuì
【典故】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左傳·宣公十二年》
【解釋】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后退。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的態度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聽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卻步
【相反詞】知難而進、力爭上游、再接再厲
【同韻詞】切身體會、不棄草昧、兇年饑歲、形影相對、千載一會、夜不成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薪貴于桂、黃發鮐背、飲醇自醉、......
【年代】古代
【謎語】危地馬拉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為爭奪霸權相互進行戰爭,鄭國處于他們之間,他依附晉國,楚國就派兵征服它。晉國聽說楚國出兵就派荀林父、士會、先榖等率軍討伐楚國,聽到他們已經結盟,士會同意荀林父知難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敗
【示例】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里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知難而退。 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
【成語例句】
老巴爾扎克形貌雖俗氣,但放眼天下,誰敢小覷擁有九十多部佳作的巨匠?早年,巴爾扎克的母親為了摧毀愛子擺弄文字的意志,煞費苦心地在巴黎一條陋巷中,為他租賃一間糟糕透頂的閣樓,預料他不久就會知難而退。
拓展:知難而退成語故事
【漢字書寫】:知難而退
【漢語注音】:zhī nán ér tuì
【知難而退的近義詞】:畏葸不前、相機而動、望而卻步;
【知難而退的反義詞】:力爭上游、知難而進、逆水行舟;
【知難而退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兩大強國——晉國和楚國,它們之間為了爭奪霸權,經常發生戰爭。而與兩國相鄰的鄭國是個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在晉楚相爭的過程中,它有時依附晉國,有時又不得不依附楚國。公元前597年,鄭國投靠了晉國。不久,楚國又想征服鄭國,楚王親自帶領兵馬攻打鄭國,將鄭國都城圍困了17天。鄭國實在招架不住,同意和楚國講和。晉國這邊聽說了楚國進攻鄭國的事,就派荀林父、士會、先榖等率軍討伐楚國。當晉國大軍到達黃河邊時,得知楚國已經與鄭國講和,并訂立了盟約,晉軍內部就產生了分岐,對于是否繼續討伐各抒己見,以中軍副帥先彀為首的一批人想要繼續前進,與楚軍大戰一場;以中軍主帥茍林父為首的一批人想撤兵回國,認為應該知難而退,大夫士會也同意荀林父的意見。他認為,用兵要有機可乘才能打勝仗,現在楚國內外無恙,正值強盛時期,而目前晉國的實力不如他們,加上現在又多了個鄭國在一旁助威,還不如暫時退兵為好。最終中軍副帥先彀被他們說服退兵回國。
【知難而退例句】
唐.房玄齡等《晉書.鐘雅傳》:“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里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知難而退。”
【知難而退造句】
無論學什么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果你知難而退的話最終你將什么都學不成。
追求異性朋友的過程中不能知難而退,他就是堅持不懈的去關心她,最后她終于成了他的情人。
【知難而退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解釋08-17
成語及解釋11-23
成語同舟共濟解釋:同舟共濟成語07-05
緊行無好步成語及解釋06-12
損上益下的成語解釋02-07
琴歌酒賦成語解釋10-26
應天從物成語解釋08-04
慘綠愁紅成語解釋07-31
時絀舉贏成語解釋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