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醫院世界紅十字日活動方案
為紀念第XX個世界紅十字日,進一步弘揚紅十字精神,擴大紅十字會的社會影響,動員各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紅十字事業,構建和完善紅十字會大宣傳格局,根據總會、省會關于開展"20XX年紅十字博愛周"活動的精神,經研究決定于今年"5.8"世界紅十字日期間在全市內開展大型系列醫療公益活動。
一、活動主題
"攜手人道,共建和諧"大型系列醫療公益活動
二、活動內容
1、XX市紅十字會醫院義診活動
于5月8日—5月10日在本院門前舉行義診咨詢、發放紅十字宣傳資料以及健康知識宣傳資料。
2、關注中老年健康,共享幸福快樂人生
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農村憑困家庭、城市下崗、失業職工免費發放每人一個月的心血管藥物(血塞通片),共計救助150人。
3、"紅羽毛"女性健康援助計劃
為積極響應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中心"紅羽毛"女性關愛計劃倡導,于5月8日—6月8日推出1000張健康體檢卡,面值100元人民幣,針對適齡女性朋友。憑卡在醫院可享受100元內免費健康體檢。
4、一人一元篩查肝病活動
于5月8日—8月8日內只需向紅十字博愛基金會愛心募捐箱內投入1元錢,即可享受免費做乙肝兩對半和肝功能檢查,對檢查出患有肝病的患者由醫院免費提供15天的治療藥物。(本次募捐所得全額上繳市紅十字會)
5、特困家庭大病患者救助活動
于5月8日—8月8日在XX市所轄12個鄉鎮、街道辦推選出一名特困家庭大病患者(需手術治療的),根據我院目前技術條件,由醫院免費手術治療。
三、活動要求
1、全院上下要充分認識做好開展此次公益活動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
2、認真做好參加活動的人群的接待、解釋工作,以優質的服務展現紅十字品牌形象。
3、加大對本次活動的宣傳,加強與媒體的聯系與合作,擴大"紅十字博愛周"宣傳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4、認真制定活動方案和做好活動總結,并上報市、州紅十字會辦公室。
【閱讀拓展】
初級急救知識
一、現代救護特點
1、現代救護立足于現場的搶救。在醫院外的環境下,第一目擊者應對傷病員實施有效的初步緊急救護措施以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和痛苦。第一目擊者是指在現場為突發傷害、危重疾病的傷病員提供緊急救護的人。
2、急救的黃金時刻就在發病起的4分鐘,如果在4分鐘內得到有效的救治就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和降低致殘率。現場救護技術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傷員搬運以及心肺復蘇等。
3、上海市的醫療呼救電話是120。
二、止血
1、成人的血液占其體重的8%,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人,血液量約為4000毫升。失血量達20%以上時出現頭暈頭昏、脈搏增快、血壓下降、膚色蒼白、尿量減少等癥狀。失血量達40%就有生命危險,因此,止血是救護中重要的一項措施,
2、出血的種類
出血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二種:外出血——體表可見到。血管破裂后,血液經皮膚損傷處流出體外。
內出血——體表見不到。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組織、臟器或體腔內。
根據出血的血管種類,還可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及毛細血管出血三種: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出血呈噴射狀,與脈搏節律相同,危險性大。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慢,呈持續狀,危險性較動脈出血小。
毛細血管出血——血色鮮紅,血液從整個傷口創面滲出,一般不易找到出血點,常可自動凝固而止血,危險性小。
3、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它根據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通過用手指壓迫血管,使血管閉合而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選擇其他的止血方法。指壓止血法適用于頭、頸部和四肢的動脈出血。
(2)加壓包扎止血法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適用于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
(3)加墊屈肢止血法適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沒有骨折和關節傷時可采用。
(4)止血帶止血法:遇到四肢大動脈出血,使用上述方法止血無效時采用。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帶、布條止血帶等。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采用止血帶止血。
4、注意事項:
(1)上止血帶時,皮膚與止血帶之間不能直接接觸,應加墊敷料、布墊或將止血帶上在衣褲外面,以免損傷皮膚。
(2)上止血帶要松緊適宜,以能止住血為度。扎松了不能止血,扎得過緊容易損傷皮膚、神經、組織,引起肢體壞死。
(3)上止血帶時間過長,容易引起肢體壞死。因此,止血帶上好后,要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并每隔40-5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3分鐘。為防止止血帶放松后大量出血,放松期間應在傷口處加壓止血。
(4)運送傷者時,上止血帶處要有明顯標志,不要用衣物等遮蓋傷口,以妨礙觀察,并用標簽注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放松止血帶的時間。
三、包扎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繃帶、三角巾、四頭帶及其它臨時代用品(如干凈的毛巾、衣物、腰帶、領帶等)。繃帶包扎一般用于支持受傷的肢體和關節,固定敷料或夾板和加壓止血等。三角巾包扎主要用于包扎、懸吊受傷肢體,固定敷料,固定骨折等。傷口包扎時應遵循快、準、輕、牢 “四要領”。
注意事項:
(1)纏繞繃帶的方向應是從內向外,由下至上,從遠端至近端。開始和結束時均要重復纏繞一圈以固定。打結、扣針固定應在傷口的上部,肢體的外側。
(2)包扎時應注意松緊度。不可過緊或過松,以不妨礙血液循環為宜。
(3)包扎肢體時不得遮蓋手指或腳趾尖,以便觀察血液循環情況。
(4)檢查遠端脈搏跳動,觸摸手腳有否發涼等。
四、骨折固定
1、骨折的種類:按骨折端是否與外界相通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
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完整,骨折斷端與外界不相通。
開放性骨折:外傷傷口深及骨折處或骨折斷端刺破皮膚露出體表外。
2、骨折的癥狀:疼痛、腫脹、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礙、大出血。
3、急救原則和注意事項:
(1)要注意傷口和全身狀況。要領是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驟停者應立即進行搶救。
(2)在處理開放性骨折時,局部要作清潔消毒處理,用紗布將傷口包好,嚴禁把暴露在傷口外的骨折斷端送回傷口內,以免造成傷口污染和再度刺傷血管和神經。
(3)對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傷者,一般應就地固定,不要隨便移動傷者,不要盲目復位,以免加重損傷程度。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夾板的長度與寬度要與骨折肢體相稱,其長度一般應超過骨折上下兩個關節為宜。
五、搬運
1、搬運的方法:常用的'搬運有徒手搬運和擔架搬運兩種。可根據傷者的傷勢輕重和運送的距離遠近而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徒手搬運法適用于傷勢較輕且運送距離較近的傷者,擔架搬運法適用于傷勢較重,不宜徒手搬運,且轉運距離較遠的傷者。
2、注意事項:
(1)移動傷者時,首先應檢查傷者的頭、頸、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損傷,如果有損傷,應先作急救處理,再根據不同的傷勢選擇不同的搬運方法。
(2)病(傷)情嚴重、路途遙遠的傷病者,要做好途中護理,密切注意傷者的神志、呼吸、脈搏以及病(傷)勢的變化。
(3)上止血帶的傷者,要記錄上止血帶和放松止血帶的時間。
(4)懷疑脊椎骨折的傷者,盡量減少移動或用擔架搬運,要保持傷者身體的固定。頸椎骨折的傷者除了身體固定外,還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避免移動。
(5)擔架是現場救護搬運中最方便的用具。行進時傷者的腳在前,頭在后,以便觀察傷者情況。
(6)用汽車運送時,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動、剎車時晃動使傷者再度受傷。
六、心肺復蘇(CPR)
1、定義:心跳呼吸驟停的急救,簡稱心肺復蘇。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壓和口對口呼吸方法迅速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傷員。
2、正常成人脈搏每分鐘60-100次。
3、單人心肺復蘇中,胸外心臟按壓與口對口人工吹氣之比為30:2。
【2016年醫院世界紅十字日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世界環境日活動主題03-06
開展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03-06
世界森林日活動策劃書04-08
世界環境日主題公益活動03-05
社團世界水日活動策劃書12-18
世界禁煙日活動的策劃書03-18
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心得04-22
社區迎世界環境日活動主題策劃03-07
世界讀書日活動征文學生優秀范文12-26
海事局開展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