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黨的十九大將隆重召開,“十三五”規劃將進入關鍵性的第二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持續深化,“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正式啟動,以下是中國人才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相關內容,快來隨小編看看吧。
“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1
部署重大科技項目和
國家實驗室,
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和戰略科技力量,
夯實引領型發展的科技基礎
在戰略必爭領域加強重大科技項目部署。全面啟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堅持“一項一策”,強化企業主體,創新組織方式,鼓勵地方和社會力量等參與。繼續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聚焦標志性成果抓好任務部署,運用成果轉化基金等加快成果應用和產業化。
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統籌全國優勢科技資源,以突破型引領型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為主線,建立目標導向、績效管理、協同攻關、開放共享新機制,啟動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統籌推進國家科研基地優化整合。加強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建設一批國家級科學數據中心、生物種質和試驗生物資源庫(館)。推動軍民科技融合健康發展,試點建設一批戰略性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
持續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重點圍繞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組織重大基礎科學研究。加強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部署,繼續實施干細胞和轉化研究、納米、量子調控、蛋白質機器等重點專項,推動合成生物學、發育編程等研究布局。在微生物組、人工智能、深地等領域,創新組織模式和管理機制,促進重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
2
加快關鍵共性
技術突破,
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促進民生改善和
可持續發展
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組織實施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推進第二糧倉、藍色糧倉、設施農業等科技工程,加強農業高科技研究。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促進農業、加工業、科技深度融合,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創新發展。在信息網絡、現代能源、新材料、環保等重要領域培育一批戰略性新產品和技術系統。打造生物醫藥特色和工業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園區,加快生物產業發展。支持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機器人、網絡協同制造等關鍵裝備與工藝開發,打造智能化裝備和智慧型企業。培育高端生產性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及文化科技融合服務業,試點打造特色鮮明的科技服務業聚集區。
大力發展民生科技,增強群眾對科技的“獲得感”。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加快綠色技術銀行建設運行,強化生態環境核心瓶頸和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完善國家臨床醫學中心布局,加大重點疾病防控及重點人群健康保障技術攻關,通過協同創新網絡等將大醫院先進技術傳到基層。開展新型城鎮化技術創新,推進城市智慧管理大數據平臺建設。系統布局“智慧法院”人工智能系統研究,加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理科技創新。
3
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
推進科技型創新創業,
厚植創新發展后勁
健全科技成果信息服務體系和轉移轉化體系。建立國家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臺,圍繞產業需求發布成果包。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年度報告制度。繼續推動數控一代等應用示范工程實施。制定技術市場發展意見和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推動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樞紐型國家技術交易網絡平臺。完善省市縣三級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網絡。布局建設區域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區。
加快推進專業化眾創空間發展。持續推進龍頭骨干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建設行業特色鮮明的專業化眾創空間。鼓勵國有、民營和產業資本共同參與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推動專業化眾創空間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大學科技園協同發展,共同構建創新孵化鏈條。引導創新創業人才深入農村基層一線開展創業與服務。
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探索財政科技投入對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源的'引導機制、金融機構早期參與國家重大研發任務的激勵機制、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科技應用示范工程PPP機制。推動投貸聯動試點,支持銀行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支持地方科技部門、國家高新區建立創業投資基金。建立一批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擴大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規模,圍繞國家科技戰略部署等設立一批子基金。
4
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推動區域協同創新,
促進全國創新發展水平整體提升
加快區域創新高地培育,支撐國家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實施。推進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支持若干省市開展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研究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探索實施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
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區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創新“尖點”。按照“東轉西進”思路,繼續布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強化國家高新區引領輻射功能。加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監測評價。加強國家高新區分類建設。以升促建,指導省級高新區升級。
聚焦縣域創新發展與科技扶貧精準脫貧,增強基層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推動出臺《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大對縣域科技創新的支持。開展縣(市)創新能力監測,推動建設一批創新型縣(市)。著力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扶貧專項行動,強化定點扶貧和片區扶貧。
5
深化改革攻堅和
任務落實,
健全評價激勵機制,
激發科技人才和
全社會創新積極性
完善國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科技監督管理改革。健全國家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加強國家科技創新智庫體系建設。完善科技創新統計體系和技術預測機制,全面實施國家創新調查制度。完善新五類科技計劃的管理制度,全面按照新計劃體系運行,推動實施全過程知識產權管理。細化制定科技監督相關細則和科技評估工作規范,強化信用管理,加強監督問責和責任倒查。
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推動完善科研院所管理運行機制。實施新一輪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強對創新型企業服務,引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健康發展。推動發布實施科研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章程制定辦法。開展擴大科研院所自主權和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試點。
加快科技評價獎勵、科技人員收入分配改革,營造更加有利于調動人才積極性的創新文化。深入推進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三評”制度改革,修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實施細則。推動出臺配套措施,加強試點示范,加快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完成人才專項的優化組合,啟動實施科技人才專項。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為創新營造更好輿論氛圍。
6
深度參與全球
創新治理,
提升科技創新
國際化水平,
增強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能力
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結合我國戰略需求、現實基礎和優勢特色,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強頂層設計,適時發起和牽頭組織若干新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建設“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共同體。開展與沿線國家政策規劃對接,推動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基地、平臺以及聯合研究中心(實驗室)。適時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園區合作行動計劃、技術轉移合作行動計劃、聯合實驗室行動計劃。
全面提升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水平。主動設置全球議題,深入推進“創新對話”,促進與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大國的科技合作。推進“科技伙伴計劃”,推動南南合作。支持科技園區、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孵化器和企業的合作對接,支持企業走出去,促進創新資源雙向流動與開放。
【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相關文章:
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是什么02-08
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以創新成就創新06-28
科技創新活動策劃書05-11
科技創新論文格式06-17
科技創新2030重大工程01-17
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07-20
科技創新2030重大工程啟動01-17
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感言范文770字02-23
浙江出臺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政策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