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后如何劃分
公元前和公元后怎么劃分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相關內容,快來看看吧。
公元前后的劃分標準
公元前99-1年 公元前1世紀
公元前199-100年 公元前2世紀
公元前299-200年 公元前3世紀
依次類推
公元1-99年 1世紀
公元100-199年 2世紀
公元200-299年 3世紀
比如2011年屬于 公元2000-2099年 那么就是21世紀
公元前和公元后怎么劃分?
公元,即公歷紀元,又稱西歷和西元,一種源自于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定的一種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它以耶穌誕生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公元前與公元后以公元為準。以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元年的紀年法,此前一年則稱為公元前一年,公元無零年。 每十年被稱作一個“年代”,如2x年為二十年代,9x年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稱“年代”,而稱某世紀初。 每百年被稱作一個“世紀”,但一世紀和公元前一世紀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為一世紀,100年~199年為二世紀,公元前99年~前1年為公元前一世紀等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元紀年法,我國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開始采用公元紀年。
現在國際通用的紀年法是"公元紀年法",以耶穌的出生年命為公元元年,在公元元年以前的實際年份為公元前某某年,在公元元年以后的年份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如公元2000年就是距公元元年兩千年。
公元距離現在多少年
公元是個紀年法,所謂的公元2014年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兩千零一十四年,那公元前2017年的意思就是距公元前壹年以前兩千零十七年,距離現在四千零三十六年。
需要注意的是,不存在公元前0年,也不存在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就是公元壹年(即公元1年)。雖然公元前的紀年是倒著數,后面的數目小于前面的數目,例如西漢成立的公元前202年晚于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體到每一年的月份,還是正著數,1月在前,12月在后,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后。
起源
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信徒,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后(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耶穌出生于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的說法,主張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并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
雖然格里歷改革是以宗教原因為出發點,但改革的重頭貢獻是給文明社會提供了一個準確又可靠的公務與民用的日歷系統。格里歷改革雖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但還是經過了之后的幾百年才被所有國家慢慢采用–德國在1700年開始正式采用,而俄國一直到了紅色革命后的`1918年才從儒略歷改到格里歷。
公歷是陽歷的一種,于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采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歷法農歷(即時憲歷),而中國傳統歷法是一種陰陽歷,西歷在中文中又稱陽歷、西歷、新歷。
公元簡介
公元,即公歷紀年法,是一種源自于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歷或西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歷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種歷法——格里歷。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準頒行。
公歷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歷與格里高利歷中,在耶穌誕生之后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
辛亥革命爆發后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采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并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歷和公元作為歷法與紀年。
用法
公元,是紀年法稱謂,為紀年體系。該紀年法是以耶穌誕生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之前的稱公元前。所謂的2021年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的兩千零二十一年。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0是自然數,但并不存在公元前0年或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是公元1年,為公元元年。雖然公元前的紀年是倒著數,后面的數目小于前面的數目,例如西漢成立的公元前202年,晚于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體到每一年的月份,還是正著數,1月在前,12月在后,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后。[1]
公元前
公元前2697年正是古中國·黃帝紀年元年(開元1年),這一年是甲子年,也是天干地支紀年(干支紀年法)的最早源頭。[3]
算法
格里歷與儒略歷大致一樣,但格里歷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歷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歷減少3個閏年。格里歷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的平均回歸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歷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歷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歷開始實行時,將儒略歷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歷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變。
通用
西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后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歷,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法、紀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西元紀年,但仍然并用我國傳統農歷,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采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西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西元”。
世界各國關于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歷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
早在上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便有了“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在近代曾使用“黃帝紀元”,所謂“黃帝紀元”,是以傳說中的黃帝誕生年為元年的紀年方法,傳說黃帝出生于公元前2698年。“黃帝紀元”是由劉師培于1903年在《國民日報》公開提出。黃帝紀元是以公歷為基礎,推算出來的。[2]
由于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于2001年的說法。
【公元前后如何劃分】相關文章:
關于公元前后的劃分01-18
公元前后的劃分標準是什么01-18
關于公元的由來01-19
如何給考研劃分階段?01-06
普通話等級如何劃分06-18
公元元年的由來05-19
普通話等級考試等級如何劃分06-17
駕照考試科三如何判斷前后車距01-28
公元前是什么意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