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前三名
10月20日,華頓經濟研究院在上海發布了“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前三名的城市,快來看看吧。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前三名
百強城市一半都集中在這4個省
華頓經濟研究院連續第二次編制發布年度“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數據,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由經濟和非經濟(軟經濟)兩大系列指標綜合而成。其中,經濟指標由GDP和居民儲蓄兩部分構成,占比61.8%,非經濟(軟經濟)指標由科教、文化、衛生、生態環境四部分構成,占比38.2%。與單一維度的經濟指標相比,這一指標體系可更加全面、科學地衡量一個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五個文明”的建設發展水平。
沈晗耀指出該排行榜,有近一半的百強城市都集中在4個省:山東、江蘇、廣東和浙江。其中,山東省由15個城市上榜,為上榜城市最多的省份,江蘇、廣東和浙江分別由13個、9個和8個城市上榜,形成了鮮明的“兩江兩東”現象,“兩江兩東”優勢突出。另一個極端則是,海南、青海、西藏和寧夏這4個省則沒有一個城市上榜。
就上榜率而言,江蘇的13個城市全部上榜,山東、浙江分別有2個和3個城市未能上榜,發展相對均衡。而廣東內部的發展則嚴重失衡,雖然廣州、深圳分列排行榜的第三和第四位,但卻有12個地級市沒能上榜。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的經濟指標中不僅有總量指標,還有人均指標,體現了城市既要做大,更要做強的發展導向。例如,單純以GDP總量衡量,上海列第一位,在將人均GDP加入后,北京則更強,超過上海位列第一。
軟經濟指標的加入更是倡導城市要“做優”,由榜單可以看出,部分城市軟經濟指標發展滯后。例如,單純以經濟指標衡量,深圳市列第4位,但其非經濟指標則排到第20位。
部分城市排名升得最快
在百強排行榜上,去上年相比,有54個城市的排名出現了上升,另有26個城市排名出現了下降,16個城市排名維持不變,4個城市新晉上榜。
其中,成都由第10位跳躍到了第6位,杭州則由第9位升到了第8位;新上榜的城市分別是遵義市(82位)、新鄉市(89位)、郴州市(97位)和宿遷市(99位);位次上升超過兩位數的城市有聊城市(上升12位)和漳州市(上升11位);位次下降最明顯的是呼和浩特市(56位,下降10位)。
北京環境分最高,深圳科創分最低?
在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有一些讓人吃驚的結果還包括,在軟經濟指標中的環境分值里,正在經受霧霾嚴重困擾的北京竟然是所有城市里分值最高的。而包含了科創因素的科教分值里,深圳卻在前二十位中得分最低。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與現在的普遍認知并不相符的結果?沈晗耀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說,目前并沒有對霧霾以及科技創新的官方統計或評價體系,所以為了客觀,研究院也不適宜自己對這些熱門因素進行統計并將其納入此次的評價體系,只能基于現成的官方數據。該排行榜的所有原始數據均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及相關城市統計年鑒,而這些資料里并無對上述熱門因素的統計。
根據沈晗耀的介紹,環境分值主要包括城市的綠化率和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以及污水處理率等水平,并沒有考慮到霧霾的因素。而科教分值則主要通過當地學校的數量與質量來考評,由于深圳的重點大學極少,所以即使這座城市整體的科創活力很強,科教的分值依然很低。
盡管統計的方式和考評的完整性有待商榷,但沈晗耀表示,和以往單純評價GDP總量或人均GDP的評價體系相比,這種結合了軟經濟指標的排行榜不失為一種參考,這一指標體系可更加全面、科學地衡量一個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五個文明”的建設發展水平,也可以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新的啟示。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前三名】相關文章:
2017中國各城市百強民辦大學排行榜一覽08-09
2017中國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09-26
中國城市主題口號12-27
2015中國首富排行榜09-26
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09-25
中國夏季旅游景點排行榜09-25
中國十大壓力城市08-09
中國城市主題口號大全08-07
2017中國明星收入排行榜09-26
2015中國頂尖大學排行榜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