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央行專家建議養老費率降一半

時間:2021-02-17 13:16:40 BBS論壇 我要投稿

央行專家建議養老費率降一半

  如何才能真正落實供給側改革的“降成本”?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給出的建議是將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從20%降到10%,同時劃撥資產來彌補降費造成的基金缺口。

  姚余棟是在27日舉行的“養老金政策、運營與投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做出如上表示的。他說“降成本”不能停留在口號上,凡是未來三年通過不同手段,有養老基金結余的地區,要迅速下降養老金的繳費水平,下降期為2016到2025這10年,十年之后可以嘗試再上升。

  這并不是第一次有學者提出大幅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去年末,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現在企業面臨很艱難的局面,減輕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幫助企業跨過這個坎,應該是一個關鍵的舉措。他認為要給企業降低十個百分點,才能對降低企業負擔發揮實質性作用。

  如此大力度的降費方案對于已經面臨著收支不平衡的養老保險基金來說,似乎有些“腦洞大開”的之感。就現在養老保險運行狀況來看,降一個點都是非常艱難的。

  人社部官網26日刊登《我國社保費率高不高》一文中指出,我國社保制度面臨長期基金收支平衡風險,需要保持一定的費率水平。就養老保險基金而言,受到歷史債務、人口老齡化、統籌層次較低以及民眾對基本養老金水平期待的影響,基金支撐未來養老保險支出已面臨很大壓力。

  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扣除財政補助后,當期收不抵支省份已經達到22個。 這些省市需要依靠財政補助資金或是動用基金積累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降費率和財政補助已經陷入了一種此消彼長的態勢之中。目前正常的繳費收入和正常的養老金支出之間有一個小缺口,一旦養老金費率下降,這個缺口就會放大,只能由國家財政來補。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家財政每年對養老保險的轉移支付都在3000億以上,其中90%來自中央財政。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各級財政都降到了個位數增長,對養老保險的投入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當前養老保險的兩難困境是:降費,基金馬上收支不平衡,不降費則是對企業殺雞取卵。姚余棟說,企業的繳費比例過高,負擔過重,影響了國內99%的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也制約了工人的薪酬。降低企業的社保費率,是勢在必行的。

  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降費呢?

  姚余棟認為,中國真正出現社保基金的總體缺口要到2030年,還有15年的時間。要解決經濟增長問題,長遠的活力問題,這段時間是可以利用的空間期。當前要迅速的把社保費率降低一半,在2016年到2025年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這十年保持社保低費率,促進企業的發展。他認為,只要這十年間實體經濟發展好了,企業更愿意為職工交社保,社保費是可以補回來的。

  王小魯認為,降低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用國有資產來充實社保基金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但不能只充實作為儲備基金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而是要補充到社會保險基金中來,否則未來雖然沒有支付問題,但當前支付的缺口難以解決。

  姚余棟認為,應該劃撥地方的國有資產充實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而且劃撥比例至少要達到30%,太低彌補不了缺口。

  養老保險費率減半:退休后多少錢夠用?長繳更劃

  對于養老金,人們總是存在各種復雜的感情。有的時候,人們擔心養老金不夠用,根本不能支撐退休后的生活,這也就是“人還在,錢沒了。”另一方面,人們又擔心:“要是人先走了,繳納了很多年的養老金是不是也一樣不在了?”最近,人社部表示,下一步在養老保險制度修正的時候,統籌賬戶應該設定一個最低發放年限,如果沒達到最低年限,剩余年限的錢也應由子女繼承。關于養老金可否繼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退休后,多少錢夠用,不但是許多老年人的現實問題,也引發很多年輕人的思考。

  退休后多少錢夠養老?

  未來中國老年人有多少?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現在60歲以上人口為2.1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5.5%。根據預測,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9.3%,2050年將達到38.6%。

  老年群體的數量龐大,對于個體來說,多少錢夠退休養老也是一直存在各種討論。幾年前,北京金融學教授鐘偉提出,“2027年退休的職工,在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預備1000萬元養老也未必夠。”雖然,不少專家指出該教授觀點言過其實,但也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未來養老不輕松。

  到底北京養老需要多少錢?具體到每個家庭也不盡相同。從央企退休的趙先生和老伴退休的全部收入加起來在8000元左右。雖然和退休前家庭年收入40萬元不能相提并論,這個退休金在北京也就算中等水平。但趙先生表示,如果不生大病,家庭沒有意外的重大開支,也夠生活的了。

  趙先生算了一筆賬,首先不用還房貸,老兩口每月吃飯花銷為2500元。日常水電和交通出行花銷為800元。生活日用品和雜物支出為1000元。退休聚會和娛樂支出為1000元。帶孫子出去玩買零食和玩具支出600元。每月的盈余再加上存款,可供老兩口出去旅游一次。這樣算下來,只要不得大病,一家兩位老人退休金8000元足夠了,如果再節省一些,5000元也夠。

  事實上,到底多少錢夠養老,國際上是用“養老金替代率”計算的,也就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上一年度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來計算。

  一般來說,退休后每月收入能達到退休前每月收入的80%左右,就可基本維持老年基本生活所需,并保證一定的質量。眼下已經退休的父輩人群中,不少人的養老金替代率在80%到90%左右,因此退休后他們仍能維持過去的生活水平甚至還能有所提高。

  不過,對于目前社會的中產階層,已經過慣了“好日子”,基礎養老可能不能滿足其需求。一位40歲的上班族男士告訴記者,如果退休后僅僅生活,在北京5000元也能過。但是前提是沒有其他花銷,比如不買高科技產品,不買新款手機電腦,不去最流行的餐廳吃飯。對于父輩來說這不成問題,但是對于網絡時代的一代人來說,這些都是需要未來支出的,基礎養老根本不夠。

  養老金繼承制有望實施

  上班族,每個月的工資條上都有繳納社保這一項,對于這個項目真正意味著什么,很多年輕人現在可能并不清楚,因為這些養老保險和自己退休生活的關系似乎要過幾十年才能體現。

  而對于老年人來說,養老保險卻意味著每個月去銀行排隊的一天,意味著大部分生活來源,對于其上面幾十元金額的變動,他們也一清二楚。

  正是每月都要繳款,讓很多人對于養老金的余額歸屬有著別樣的擔心,特別是對于繳納養老金“虧了”的擔心。有人表示“工薪族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交錢,但是可能去世后,自己交的錢還沒有領完就‘充公’了,難道我們只能寄希望于活得久一點嗎?”

  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讀。查詢人保部《實施〈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就可以看到其中有明確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如果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參保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可以全部繼承。而在此前,參保人死亡,繼承人只能繼承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利息等資金,但個人賬戶中的政府補貼(含政府代其繳納的養老金)的資金或余額,則不能繼承。

  “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可以全部繼承”已經明確寫入了法律條文,似乎可以解答一些人的疑問。近日,又有人保部門的專家向媒體表示,下一步在養老保險制度修正的時候,統籌賬戶應該設定一個最低發放年限,如果沒達到最低年限,剩余年限的錢也應由子女繼承。

  多繳納養老保險合適嗎?

  年輕的上班族小張,其單位為他繳納養老保險是按照最高的上限繳納的',拿到扣除養老保險后不多的工資,小張覺得這個月的錢不夠用了。對于繳納養老保險可以多領退休金的說法,小張覺得那是很遙遠的事情,而且現在所繳納的養老保險未來領取不一定合適,還不如現在手頭多寬裕些。

  中年人老王是個自由職業者,需要自己繳納社保。在繳滿了15年養老保險之后,他沒有再繼續繳納養老保險。因為別人告訴他:活得長才合適,萬一活到60歲人沒了,多繳納養老金也不劃算。另外,考慮未來通脹,養老金也拿不到多少。

  實際上,人們的這種擔心并非個案,社會對于多繳多得的養老保險激勵機制一直存在爭議。養老金劃算與否與人們的預期壽命有關。以5000元月薪的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為例,分別繳滿15年和35年,根據現有的養老制度計算,不論是哪一種繳費方式,60歲退休后,該職員必須至少連續領取養老金16至17年才能拿回企業及自己繳納的全部費用。

  對養老保險劃不劃算的擔心是否有道理呢?有關專家指出,退休人員退休時領的養老金,與其繳費年限長短、繳費水平高低直接相關。繳得多、長,領的養老金水平自然高。15年只是判斷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能否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以企業職工為例,企業職工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相應的計發月數。

  養老問題專業人士也指出,任何事關利益的賬目,必須要算清才能打消公眾疑慮,尤其是事關養老保障的賬目,對于像統籌賬戶部分能否設立最低領取年限的制度設計提議,相關部門也應該盡快考慮,只有制度設計合理了,大家才有“多繳多得”的動力。

  養老保障應由三部分構成

  專家建議,完善的養老保障應該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這部分比例大約占養老金總數的30%。二是企業為員工準備養老的企業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個人為養老準備的資金,包括商業年金、基金、股票、銀行儲蓄、債券、房地產等金融工具或實物投資,這部分比例大約占養老金總數的40%。

  不過,在這些部分中,企業年金一般由有能力的企業自愿建立,也就是說,選擇權和主動權都在企業手里,所以目前只有很少的企業職工能享受到。

  商業年金保險就猶如個人養老規劃的“守門員”,一般而言,基金、股票、房地產會帶來較大的收益預期,但同時伴隨著的高風險也不容忽視。它們猶如球場上的前鋒、前衛,沖殺在前的同時,也隨時有“受傷”的風險。商業養老保險則是專錢專用。就長期確定的固定養老規劃而言,商業年金可以在被保險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屆滿時,由保險公司按合同規定按期支付養老金,也是養老補充的一種。

  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聯合最新發布《2015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51,排名與美國并列全球第三。從三年來的數據看,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穩步上升(前年的指數為6.30)。調研組認為,偏好儲蓄的習慣是中國居民的退休準備指數在世界名列前茅的重要原因。然而,退休準備指數得分高并不一定意味著中國居民的退休準備已經做得足夠充分。比如,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對于退休并沒有充分的準備。

 

【央行專家建議養老費率降一半】相關文章:

青島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標準08-05

2017杭州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標準參考08-06

2017山西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07-20

2017年長春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標準通知07-26

甘肅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標準及社保繳費比例調整通知07-06

央行的筆試試題及經驗11-14

關于最新央行公積金的貸款利率03-19

工傷保險費率09-01

失業保險費率介紹12-07

關于2017年的大連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標準及社保繳費比例調整通知07-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沾化县| 丹东市| 襄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合江县| 湄潭县| 九龙城区| 沾益县| 三河市| 定远县| 稻城县| 吉木乃县| 建德市| 佛冈县| 晋宁县| 虹口区| 西充县| 兴海县| 铅山县| 盐津县| 金平| 林甸县| 许昌县| 大方县| 中卫市| 客服| 屯留县| 营口市| 忻州市| 宁明县| 新闻| 鄂托克旗| 奈曼旗| 屏边| 宣武区| 大渡口区| 新丰县| 平原县| 牡丹江市|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