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工作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自20xx年選聘大學生村官以來,我縣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政策,不斷完善工作措施,創新工作載體,積極搭建成長平臺,著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大學生村官隊伍,全縣大學生村官隊伍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到位。始終把大學生村官工作作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儲備培養后備人才的動力工程來抓,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建立了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縣人社局、縣財政局、縣教育局、團縣委等部門各司其職的組織領導機構,并及時根據領導人員變動進行調整充實,在具體責任上做到“二個明確”:明確縣委組織部干部科和縣人社局公務員管理科負責大學生村官日常管理工作,明確縣委組織部一名副部長為大學生村官管理
方式全面了解考察對象各方面情況,通過嚴把考察、體檢和公示等環節,把品質好、能吃苦、志愿到農村工作的優秀大學生選入大學生村官隊伍。
(三)優化服務措施,營造良好環境。為確保大學生村官盡快轉變角色,安心扎根基層,縣、鄉、村三級聯動,切實為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一是抓好待遇落實。嚴格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落實工作、生活補貼和社會保險等待遇,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積極為大學生村官提供開展工作所需的辦公設備和日常生活用品,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為大學生村官開通了寬帶網絡,不斷改善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二是暢通交流渠道。適時召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建立大學生村官QQ群,促進大學生村官溝通交流。在日常工作中,縣、鄉、村三級聯系培養人主動加強與大學生村官的交心談心,及時了解他們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幫助引導大學生村官正確面對和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四)注重培養教育,提升綜合素質。將大學生村官培訓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培訓規劃,與農村黨員教育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相結合,統籌安排,加強崗位培訓和跟蹤培養。一是抓好教育培訓。為大學生村官提供《黨建研究》、《致富天地》、《大學生村官報》等學習材料。讓他們及時了解重大時事、政策法規、農業科技等知識。積極組織大學生村官參加各種縣級培訓以及縣農廣校、個私協會、鄉鎮黨校舉辦的各種創業知識培訓。二是建立幫帶制度。各鄉鎮建立了結對幫帶制度,推行雙導師制培養,即由1名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1名村兩委干部共同培養幫帶1
名大學生村官。三是實施一線鍛煉。鄉村幫帶聯系人帶領大學生村官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了解情況,化解群眾糾紛,指導他們處理村級事務,幫助他們熟悉了解村情民意,提高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四是落實崗位職責。組織大學生村官參加村里召開的各種會議,并結合大學生村官個人特長,安排大學生村官兼任基層黨建推進員、村級財務監督員、遠程教育管理員、科技致富信息員。各村黨支部積極將非黨大學生村官納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嚴格崗位管理,明確鄉鎮及以上機關不得借調使用大學生村官。
(五)規范日常管理,搭建成長平臺。建立完善年度目標責任制、工作述職制和考核評價制等制度。結合鄉鎮總體目標和村情實際,由鄉鎮黨委與大學生村官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細化目標任務,確保大學生村官工作有內容,肩上有責任。實行定崗責任制,由鄉鎮黨委政府發文任命大學生村官為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兼團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根據崗位分工,明確工作重點,認真履行職責。建立請銷假制度,縣、鄉選聘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請銷假情況做好備案登記。實行平時考核、年終考核和選聘期滿綜合評議相結合的綜合評價辦法,將考核結果作為大學生村官獎懲、期滿續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據,激勵大學生村官努力工作,健康成長。
(六)著力暢通出口,實現有序流動。一是鼓勵“留村”。積極宣傳大學生村官留村任職有關政策,對工作能力強、群眾認可的大學生村官,鼓勵他們長期在農村基層建功立業。二是擇優選拔。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從黨政機關和事
業單位中拿出部分崗位,定向在大學生村官中招聘。積極鼓勵大學生村官參加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招聘考試,促使大學生村官合理流動。三是支持創業。積極整合人事、財政、團縣委等部門創業支持政策,形成了以貸免扶補小額貸款為主體的創業資金支持機制,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敢創業、創成業。
二、存在問題
(一)從大學生村官自身來看,思想上“扎根農村”不夠。大學畢業生選擇村官有相當一部分是出于就業的考慮,部分大學生“村官”把到村工作當作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跳板,大學生村官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導致一部分大學生村官作用發揮不明顯。另外,學不能致用,所學專業與工作掛不上鉤也是大學生村官難于融入農村的一個問題。如何從思想教育和機制建立兩方面引導大學生村官扎根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所作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二)從管理機制上看,教育培訓和管理監督機制不夠健全。在培訓上,對大學生村官知識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系統性、針對性和覆蓋面不夠。在管理上,出臺了一些日常管理制度和辦法措施,但對管理監督工作的實效性不夠強。
(三)從出路上看,期滿大學生村官出路的政策支持還不夠。除通過自身努力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外,大學生村官創業這條出路不夠暢通。對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不夠,沒有形成科學管用的.創業機制。在期滿大學生村官的出路上,特別是任滿兩屆的大學生村官出路問題應超前謀劃考慮。
三、工作建議
(一)建立科學合理、符合基層實際的組織管理體系。一是建立好中選優的選拔機制,堅持大學生自愿原則,確保把有志向、有熱情、有潛力的大學生選拔出來。二是加強大學生村官的培訓和管理,建立分級培訓機制,制定培訓長遠規劃,采取集中培訓、外出學習、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強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訓,切實擴大培訓覆蓋面,要突出農業農村知識、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內容。三是健全完善科學的考核體系,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對工作表現突出、考核評定為優秀的給予一定獎勵,對工作業績較差、工作能力不勝任的大學生村官給予批評教育、辭退等。四是建立激勵關懷制度,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大學生村官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適當提高工資標準和生活待遇。
(二)進一步強化大學生村官工作的督促指導。加大工作督促檢查力度,縣鄉兩級要經常性檢查大學生村官考勤情況、工作開展情況,通過督促檢查,促使大學生村官能力有提升,工作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