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實驗報告錦集3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實驗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實驗報告1
實驗目的:
1、了解什么讓生命更加多姿多彩。
2、掌握讓生命變得香甜的方法。
實驗器材:
兩根名為生命的試管、一些彩色液體(名為親情的藍色液體、名為友情的紫色液體、名為愛情的紅色液體、名為珍惜的白色液體、名為忽視的黑色液體)
實驗步驟:
1、將部分藍色、紫色、紅色液體倒入試管一,攪拌均勻,仔細觀察。
2、將全部白色液體倒入試管一,與其他液體一同攪拌均勻,仔細觀察。
3、將剩余藍色、紫色、紅色液體倒入試管二,攪拌均勻,仔細觀察。
4、將全部黑色液體倒入試管二,與其他液體一同攪拌均勻,仔細觀察。
實驗效果:
1、未倒入白色液體前,試管一呈彩色且無味。
2、與白色物體一起攪拌均勻后,試管一呈彩色并散發淡淡的幸福甜味。
3、未倒入黑色液體前,試管二呈彩色且無味。
4、與黑色液體一起攪拌均勻后,試管二呈黑色并散發淡淡的遺憾酸味。
分析與論證:
由步驟1、3呈現的'效果可知,生命因為擁有親情、友情、愛情而多姿多彩。由步驟2、4可知,是珍惜讓生命散發香甜。
實驗感悟:
1、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最初如同一根空蕩蕩的試管,平淡、空虛、乏味,之后因為有了無私的親情、熱烈的友情和恬靜的愛情而漸漸變得生機勃勃,帶給人無限的優美和深刻的遐想。
2、珍惜生命:“生命如花落,年華似水流”,鑒于此,我們必須珍惜生命時光,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更多美好的瞬間和更多動人的畫面——試著用一顆執著的心面對理想,用一顆淡定的心面對名譽,用一顆樂觀的心面對挫折,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親情,用一顆真誠的心面對友情,用一顆忠誠的心面對愛情。它們組成的生命必定足以讓我們感動不已,回味無窮。
3、感謝生命:沒有生命,我們豈能感受到世界上的一切成功與失敗,體會一切悲傷與快樂,看到一切喜悅與憂傷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命對于我們的賞賜呀!是生命讓我們擁有了這一切,我們難道不該感謝生命嗎?
讓我們用一顆美好空靈的心,去交融生命感動生命,用一顆深情萬種的心情去傳遞生命釋懷生命,用一顆誠懇珍惜的心去溝通生命感謝生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感受到生命中的無數美麗!
初中實驗報告2
一、實驗內容(含實驗原理介紹):
二、實驗目的
三、涉及實驗的相關情況介紹(包含使用軟件或實驗設備等情況):
四、實驗結果(含程序、數據記錄及分析和實驗總結等,可附頁):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制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鑒別
(2)兩酸、兩堿及鹽的鑒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藥品試劑,各種各類藥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例如:
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②無論做什么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
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
④動手做記錄,因為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于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于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準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①觀察實驗現象要全面。
一般應包括,反應物的顏色、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焰、聲、色、放熱、沉淀、氣味等變化、反應劇烈的程度等。例如:將銅絲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銅絲表面由紅逐漸變為銀白色,另一個是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而不少同學只觀察到了銅絲變為銀白色而忽視了溶液顏色的'變化,就屬于不全面。進而分析反應本質時,就不深刻,同時,也說明不了生成物中還有硝酸銅藍色溶液存在。
②對于觀察到的現象描述要準確。
注意“光”和“焰”的區別,“煙”和“霧”的區別。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燃燒有火焰,而固體物質燃燒沒有火焰而發光。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燃燒,分別為淡藍色火焰及藍色火焰。硫雖然是固體,但它在燃燒時先熔化進而揮發成硫蒸氣,所以,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為明亮藍紫色火焰。固體物質,如木炭、鐵絲、鎂帶等燃燒,分別為發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強光。“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煙”是指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的、濃厚的“白煙”,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小顆粒聚集而成的。
③對于實驗現象的觀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
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多種多樣,有的現象十分突出而明顯,有些轉瞬即逝,而有些隱蔽不易察覺,觀察時注意抓住反應變化本質的現象。如何才能抓住反應本質的現象呢?為此,實驗前要仔細研究實驗目的、過程,確定觀察現象的重點。例如,在實驗驗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時,重點觀察物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有否不同于原物質的新物質生成,才是觀察的重點。如將鎂條剪短,說明只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它仍保持了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和富于彈性。但是,把鎂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后,產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煙,反應劇烈且放熱,熄滅后生成了白色粉末。這一系列的實驗現象,重點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來鎂帶的白色固體物質,這是一種新物質,這才是觀察的重點,白色固體物質無論從光澤、狀態及彈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來的鎂條,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而發生反應時出現的白光、放熱,則是伴隨化學變化的現象,不是判斷物質變化的本質現象。④觀察現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每次實驗后要將觀察到的現象給綜合加以分析,認真思考找到原因進行對比、推理、判斷,然后得出結論,以求對事物深入了解和認識,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化學學習中出現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⑤正確地記錄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鋅和稀硫酸反應,正確的實驗現象描述如下:試管內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變小,用手握試管感到有些發熱。錯誤的描述說成:“試管內有氫氣產生”。眼睛只能看到氣泡,至于氣泡是什么氣體,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鹽酸溶液,正確的描述應為“溶液變紅”或說“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而不能說“鹽酸變紅”。
初中化學實驗操作常見錯誤
1.操作不當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點燃等可燃性氣體時,未檢驗其純度或檢驗有誤,造成混入空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2)用時,混入可燃性固體雜質造成加熱時劇烈燃燒發生爆炸。
(3)拿著酒精燈到另一個燃著的酒精燈上點火,或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及熄滅酒精燈時不用燈帽而用嘴吹,引起燈體內酒精燃燒發生爆炸。
(4)加熱固體物質時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造成試管中出現的水蒸氣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熱試管等儀器時,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試干凈、沒有預熱或儀器底部同燈芯相接觸造成炸裂。
(6)加熱,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未先移去導管后撤燈,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進行加熱或稀釋濃硫酸等實驗,造成量筒炸裂。
(8)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致使集氣瓶炸裂。
2.操作不當造成藥品污染
(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沒有塞上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分別取用不同藥品時,在使用中間沒有將其擦試或洗滌干凈,造成試劑的污染。
(3)藥品用量過多,使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硫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
(4)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如將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鈉的滴瓶口上,造成藥品污染。
(5)傾倒液體時,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對著掌心,造成液體里混入雜質,標簽被腐蝕。
(6)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用濃鹽酸使得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等雜質,影響實驗的現象。
(7)一些易與空氣中的等反應的藥品,保存不夠嚴密,致使變質。
3.操作不當引起實驗失敗或出現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正確讀數,造成量取的液體體積同實驗要求有偏差,致使實驗不夠成功。
(2)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時,天平的使用有誤,如將物品與砝碼放反,致使最終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有誤。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將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氣瓶內沒有灌滿水,造成氣體不純。
(4)做實驗中,過早停止通入。
(5)過濾時操作沒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致使過濾后的液體仍然渾濁。
4.其他方面操作不當引起的后果
(1)連接儀器時,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內,玻璃管沒有沾水或沒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斷,刺傷手掌。
(2)使用膠頭滴管時,將膠頭滴管伸入到容器內,并觸及容器內壁,造成藥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氣體時沒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使得裝置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4)用蒸發皿蒸發或濃縮溶液時,沒有用玻璃棒攪拌,造成局部過熱,液滴飛濺。
初中實驗報告3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二、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后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三、儀器和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普通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火柴,蒸發皿。
試劑:粗鹽、蒸餾水。
四、實驗操作:
1、溶解:
①稱取約4g粗鹽
②用量筒量取約12ml蒸餾水
③把蒸餾水倒入燒杯中,用藥匙取一匙粗鹽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折疊后用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并使濾紙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余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后,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
五、現象和結論:
粗鹽溶解時溶液渾濁,蒸發時蒸發皿中隨著加熱的時間的延長,蒸發皿中逐漸析出晶體。
結論:過濾可以出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
【初中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實驗報告02-28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0-29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2-23
[優]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8-20
(熱門)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3-19
初中科學實驗報告06-13
初中化學實驗報告優秀08-15
初中生物實驗報告08-16
實驗報告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