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觀課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觀課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次分散研修活動中,我聽了許多老師的課,各有特色,受益匪淺。王老師執教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印象尤為深刻,現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選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為自己的觀察視角,現將自己的觀課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觀察點選點說明
課堂教學要有實效性,為了便于觀察,我確定了以下幾個觀察維度:教材的組織與呈現、教師的講解、學習方式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這幾個維度的觀察與分析,能正確認識、了解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師生的雙邊關系的處理等。
二、觀察結果分析:(教學過程評價、主要優點、教學建議)
(一)教學過程評價:
王老師引入新課干凈利落;教學設計層次分明,從比例的意義,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再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各環節的連接都是在師生默契的對話中順利進行,各個環節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并且教學民主、課堂氛圍融洽,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
(二)主要優點:
下面我在觀察視角“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方面的優點作如下分析:
教師在教學中,就現實生活中的國旗制作比例入手,采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動的內容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和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師還注重解題方法的指導和數學思想的滲透。我認為,王老師不僅在傳授數學知識與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師。課堂練習既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要,又適應了學生學習的不同層次。提高了實際應用的能力,達到了多元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然后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不斷構建知識體系。王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復習舊知,水到渠成導入新課。通過求比值,發現幾組的比值相等,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寫成等式,自然流暢地引出比例。運用已有經驗完成新知識的銜接,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進而總結出比例意義的關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環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緊接著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驗證比例的基本性質。每個學生都經歷了這個愉快的探究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建議
王老師這節課其實已經很完備,教學環節也好,教學方法也很好,但我覺得還有以下兩方面需要加強以下:
1、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問題時,應耐心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3、教學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呈現和學習,始終都從經驗出發,獲取新知。教學時,應該通過創設生活化數學知識并采用循序漸進引向深入,為學生提升“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學語言要富有激情,抑揚頓挫,才能更好地集中學生注意力。
三、自我提升
通過觀摩王老師的這節課,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無論是從教學手段還是師生互動方面都受益匪淺。小學數學教學手段應該多樣化,不能一種方式用到底,這樣會讓學生們覺得枯燥而厭煩學習數學。作為一名老師,要多學習,多思考,才能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趣,讓學生們愿意上數學課。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4-28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范文03-19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集合03-07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錦集8篇10-18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5-12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03-21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11-09
分數的意義觀課報告通用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