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婦產科安全生產自查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婦產科安全生產自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婦產科安全生產自查報告1
資料與方法
全區所屬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歲以下兒童監測花名冊》、《5歲以下兒童死亡花名冊》、《死亡報告卡》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季報(年報)》、《兒童死亡監測質量調查表》、《5歲以下兒童死因分類表》及市級醫療保健機構的婦產科、兒科及相關科室上報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報告卡及死亡病例。
監測對象:振興區全區5歲以下兒童、凡孕滿28周或體重>1000g,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臍帶搏動、隨意肌收縮四項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兒童均為監測對象。
方法:根據《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方案》的要求,對轄區內基層婦幼信息員進行統一培訓,開展個案調查,核實分析其死亡原因,逐項填寫《兒童死亡報告卡》,每季度上報至區疾控與保健中心預防保健科進行整理分析并核實補漏。
結果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監測地區2011年全年活產數2219例,5歲以下兒童死亡14例,死亡率6.31%。其中新生兒死亡8例,亡率3.61%,嬰兒死亡11例,死亡率4.96%,1~4歲兒童死亡3例,死亡率1.35%。
5歲以下兒童死因順位及構成比:2011年死因順位為早產、低出生體重4例,構成比28.57%;意外死亡3例,構成比21.43%;出生窒息2例,構成比14.29%;新生兒硬腫癥、先天異常、肺炎、其他神經病、其他腫瘤各1例,構成比7.14%。
死亡因素與死亡率的關系:①死亡地點:死亡在醫院1例(7.14%),死亡在家中9例(64.29%),死亡在途中4例(28.57%)。②死前就醫:住院死亡8例(57.14%),門診4例(28.57%),未就醫2例(14.29%)。
討論
死亡率:2011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低于往年,這說明采取各種保健措施很有效。
死亡與年齡的關系:2011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中,嬰兒死亡1/2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1/2以上,證明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是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關鍵。所以,要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特別是高危孕產婦的監測;加強產兒科協作,提高產科質量及新生兒窒息復蘇水平,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婦產科安全生產自查報告2
一、建立婦幼衛生信息質量控制組織
1、建立領導小組
組長:xx
成員:xx
2、聘用質控員
縣級質控員:xx
鄉鎮街道質控員:各鄉鎮街道衛生院專職婦、兒保醫師。
二、建立質量檢查制度
1、利用例會相互交流各項婦幼保健工作信息。
2、每季組織一次全面質量檢查。
三、質控內容
1、對婦幼衛生指標進行全面檢查的基礎上重點核查生命指標以及孕產婦和兒童保健服務指標。生命指標包括:活產數、新生兒死亡數、嬰兒死亡數、1—4歲兒童死亡數、孕產婦死亡數、死胎死產數及7天內新生兒死亡數。孕產婦和兒童保健服務指標:孕產婦系統管理率、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等。
2、各類報表、卡冊填寫的正確性、完整性、規范性及數據來源真實性檢查(包括原始報表與電腦報表核對)。
四、質控范圍
1、每季對直屬單位的.婦幼衛生信息進行質量控制。
2、每季至少對1/4的鄉鎮(街道)、每個鄉鎮(街道)至少選擇2個村(居委會)的婦幼衛生信息重點進行質量控制。
3、各鄉鎮(街道)要全面開展自查,自查范圍包括所管轄的全部村(居委會)的婦幼衛生信息。
五、質量檢查方法
1、數據資料檢查:包括自查、互查、抽查等。
(1)村或鄉工作人員填寫原始資料后,應認真核對,進行自查,發現錯誤及時改正,保證數據資料表卡的完整性及正確性。
(2)鎮、街道衛生院每月組織村保健員或計生婦女干部對活產數、兒童出生登記、花名冊、死亡報告卡、孕產婦、育齡婦女死亡情況進行相互督查。
(3)直屬醫療單位每月上報婦女兒童出生、死亡等各類信息并做好原始檔案記錄。
(4)市婦保院每月收集屬地綜合醫院的活產數、圍產兒死亡數、出生數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數,利用每月婦幼例會,與鄉鎮婦幼人員相互核對、完善報表內容。
2、漏報調查:組織質控組有關成員開展,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座談會、走訪農戶、查醫療機構原始記錄及有關部門登記表冊。
縣級:每季隨機抽取1/4個鄉鎮或街道,對出生、活產數、兒童、育齡婦女、孕產婦死亡進行專項漏報調查。對公安、計劃生育、防疫、民政(火葬場)、各級醫院兒童診室、病案、兒科住院部、外科、骨傷科、ICU病房、婦產科等部門進行數據核對。
鄉級:每季隨機抽取2個村核對出生、活產數、兒童、育齡婦女、孕產婦死亡數據。
村級:查原始資料、開座談會、走訪農戶核對資料。
六、質量控制報告內容和時間
鄉鎮(街道)和村級(居委會)進行質控調查的各級相關數據的原始上報數和漏報數的報表,于每季的后一個月的9日前上報xx市婦幼保健院,其它各級質控數據及報告自行存檔。
婦產科安全生產自查報告3
為進一步加強高危孕產婦保健管理工作,促進孕產婦急救轉診網絡的建設,加強轉診網絡規范管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確保母嬰安全,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級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到高危孕產婦保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強對高危孕產婦保健管理工作的領導,做到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經辦人員親自管的工作機制,切實解決高危孕產婦保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高危孕產婦系統管理的順利開展。
二、采取措施,全面落實高危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
(一)高危孕產婦首診報告
保健機構和助產技術服務機構對高危孕產婦實行首診負責制,建檔管理,專人負責,早期干預,及時報告和轉診。各醫療保健機構應將高危評分>15分的孕產婦于一周內報縣婦幼保健院,縣婦幼保健院按照住址通知至孕產婦所在地各鄉鎮衛生院,各鄉鎮衛生院及時督導高危孕產婦并進行系統管理同時填寫好《縣高危孕產婦追訪登記表》(附件1)。
(二)高危孕產婦分級管理
孕產婦高危評分<15分者由鄉鎮衛生院負責管理,定期檢查,隨訪、動員住院分娩。15分≤高危評分<20分者由鄉鎮衛生院負責管理,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動員在縣級以上助產技術服務機構住院分娩。20分≤高危評分<30分者由鄉鎮衛生院加強日常監管,縣級及以上助產技術服務機構負責確診,病情緩解后轉鄉鎮衛生院負責定期隨訪,要求在縣級及以上助產技術服務機構住院分娩。高危評分≥30分的高危孕產婦必須轉到孕產婦急救中心或市級助產技術服務機構診治和住院分娩。凡有《高危妊娠產前評分標準》“妊娠合并癥”中分值為30分的任何一項者必須轉到孕產婦急救中心。妊娠合并艾滋病者必須轉至孕產婦急救中心及以上醫療機構住院診治。
(三)高危孕產婦急救轉診
高危重癥孕產婦轉診時,轉出單位必須派醫務人員護送。負責轉送和接診的.醫務人員應具備初步急救的能力。孕產婦急救中心應做好孕產婦轉診的運送工作。高危孕產婦轉診后,轉出單位負責追蹤、隨訪轉診病人的診斷、治療及結局等情況并登記,完整填寫《高危孕產婦轉診通知單》(附件2)。
(四)產后訪視
高危孕婦分娩后,各助產技術服務機構將產婦的分娩信息上報縣婦幼保健院,縣婦幼保健院按產婦所在地分配給轄區鄉鎮衛生院,由鄉婦幼專干對其進行產后訪視,根據高危情況增加訪視次數,并督促其到縣婦幼保健院進行產后42天健康檢查。
(五)加強高危孕產婦系統管理,確保母嬰平安
年,縣已死亡孕產婦2例,通過對2例死亡孕產婦的死因評審,在管理與服務兩方面都存在問題,孕產婦系統管理形式嚴峻,一是嚴禁鄉鎮衛生院截留高危孕產婦;二是嚴禁鄉鎮衛生院產前使用縮宮素;三是嚴格落實高危孕產婦分級住院制度;四是要求轉診一步到位(縣孕產婦急救中心);五是落實高危孕產婦報告制度,鄉鎮衛生院出現孕產婦危急情況應及時報告縣婦幼保健院同時填寫《高危孕產婦轉診通知單》(附件2)及《縣高危孕產婦追訪登記表》(附件1),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各科室對接診的高危孕產婦要及時上報縣婦幼保健院保健科()同時填寫《高危孕產婦轉診通知單》(附件2);六是強化責任,及時統計上報高危孕產婦管理表冊,縣級各醫療保健單位及鄉鎮衛生院要高度重視高危妊娠的管理,指定專人負責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負責高危妊娠的接診、轉診、追蹤、隨訪、結案、統計上報工作,將高危孕產婦漏報、遲報、瞞報納入衛生工作年度考核,各鄉鎮衛生院每月10日前將《高危妊娠妊娠管理登記冊》報縣婦幼保健院,縣級醫療保健單位每月10日前向縣婦幼保健院上報《重度高危孕婦搶救報表》。
三、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完善工作制度
縣衛生局負責本轄區高危孕產婦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考核及監督管理,定期組織對高危孕產婦管理工作的督導檢查,對工作開展不力的機構進行通報;縣婦幼保健院負責高危孕產婦保健管理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工作,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定期開展高危孕產婦管理的督導檢查。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負責提供安全優質的圍產保健技術服務,對高危孕產婦實行分級診治,落實高危孕產婦首診報告制度和高危孕產婦護送轉診制度。
婦產科安全生產自查報告4
20xx年全縣婦幼衛生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以“兩綱”為目標,以規范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控制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為重點,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群體保健意識和能力,強化基層保健和產科質量,保障母嬰安全,減少出生缺陷和病殘兒發生,積極推進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
一、夯實基礎,提高工作質量
1、孕產婦系統管理:各基層單位要充分發揮村級公共衛生網絡效能,及時全面掌握轄區內孕情,提高早孕建冊率。正確規范填寫孕產婦保健冊和各類報告卡、報表,建立規范檔案。重視全程保健管理,做好孕中期上送縣級篩查和孕早、中、晚期隨訪和產后訪視工作,早孕建冊(檢查)率達92%以上,孕中晚期追蹤隨訪率和產后訪視率達95%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在90%以上。
2、兒童系統管理:準確掌握轄區內各年齡組兒童數,加強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工作,增加兒保門診開放日和輔助檢查項目。以高危新生兒為重點,加強體弱兒保健工作,對低體重兒、早產兒、佝僂病活動期、中度以上營養不良、出生缺陷兒、中度以上貧血患兒等進行篩選、登記和上送復查,做到“減少漏篩、切實隨訪、重點管理、詳細記錄”。兒童系統管理率應在90%以上,保健管理率92%以上,體弱兒管理率100%。加強托幼機構保健管理,每季度對轄區內幼兒園開展保健指導工作,全面開展入園兒童血紅蛋白、乙肝表面抗原和肝功能項目的檢查,與教育部門協作,開展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年審工作。
3、業務培訓和健康教育:加強婦女兒童保健適宜技術和知識的培訓,提高婦幼保健人員的業務素質,年內開展4期(次)以上婦幼保健業務培訓,內容以高危妊娠的識別和管理、體弱兒管理、產科急癥的處理為重點,提高婦幼保健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開展婦幼系列死亡病例的討論評審,總結經驗,提出干預措施,控制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加強針對婦幼群體的健康教育工作,印制《孕產期保健手冊》和《嬰幼兒保健手冊》,并及時發送到每一位孕產婦和兒童家長手中。在全縣暫設7個點,每季度集中開設“孕婦學校”、“育兒學校”各1期,孕產婦和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率力爭達到70%。對高危妊娠、體弱兒、婦科患者等重點對象,采取以“面對面”為主的宣教指導方式,逐步提高婦幼群體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
4、基層指導和量化考核:縣婦保院要加大對基層的指導力度,制訂月、季度基層指導工作計劃,安排婦兒保專業人員,針對各基層單位婦兒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檢查指導工作,促進全縣基層婦兒保工作水平的整體提高。要建立婦兒保工作量化考核機制,以便更加客觀地反映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兒保的實際工作量,同時,與婦兒保工作的質量考核相結合,更為合理地分配社區衛生服務經費,要增大考核結果透明度,以便被考核單位針對性地去解決存在的問題。孕產婦和兒童數較多、工作量較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增加婦兒保人員力量,安排專職人員和兼職協助人員負責婦幼保健管理和技術服務,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
5、“兩個規范化門診”建設:加強孕產婦、兒童保健規范門診建設。根據《浙江省鄉鎮衛生院孕產婦、兒童保健工作規范》的要求,繼續加強“孕產婦系統保健門診”和“兒童系統保健門診”的建設。前階段已創建的單位要鞏固創建成果,進一步改善環境設施,規范工作程序,提高服務質量,開展自我評估并確保通過年度的市級抽查復評。目前尚未創建的5個單位(熟溪、茭道、白姆、坦洪、西聯,三港婦兒保已托管于縣第二人民醫院)要因地制宜,創造條件,力爭創建規范化兒保門診,為推進公共衛生示范鎮鄉的創建工作提供必備條件。日前,金華市衛生局制定了《金華市鄉鎮孕產婦、兒童保健示范門診評估細則》,根據市衛生局“每個縣(市、區)創建1至2家示范保健門診”的要求,20xx年我縣擬上報的創建單位為東干、白洋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6、縣婦幼保健院建設:加快縣婦幼保健院遷建步伐,從根本上解決醫療保健用房緊張的問題,改善軟硬件設施和服務條件,充分發揮全縣婦幼保健管理中心的各項功能,為全縣廣大婦女兒童提供更好的醫療保健服務。
二、加強“項目”管理,提高實施成效
1、婦女健康促進工程:要切實貫徹《xx縣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關于實施婦女健康促進工程的實施意見》(武婦兒工委〔20xx〕1號),在體檢前運用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婦女健康促進工程”重要意義的宣傳,提高社會民眾的參與意識和健康知識知曉率,動員已婚育齡婦女參加宮頸癌、乳腺癌等擴展項目的檢查。充分利用農民健康體檢、查環查孕、送醫下鄉等時機,開展婦女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完整的婦女健康檢查檔案,對患病婦女提供書面的醫療意見,并做好查后隨訪工作。針對性地安排婦科及檢驗人員在縣級以上醫療保健單位進修學習,縣級醫療保健單位要以“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活動為契機,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受援單位技術扶持,逐步提高婦女健康檢查技術水平,保證檢查質量。各檢查單位要及時上報項目工作報表,做到檢查數、登記簿數、檔案記錄數、統計上報數相符,杜絕虛報謊報的現象發生。
2、母嬰健康工程:在省市的安排下,繼續實施“母嬰健康工程”,根據項目要求,制定工作計劃,落實項目配套經費,加強項目資金管理,適時開展項目的督導檢查,保證項目工作順利實施。要加強搶救中心、分中心產科建設,改善縣婦保院和基層婦兒保門診的基礎設施條件,積極參加省市級的產科和婦兒保業務培訓并加強縣級培訓,開展孕產婦救治應急預案的演練和新生兒復蘇技術培訓。對貧困高危孕產婦,實行以孕產期保健、宮外孕診治和住院分娩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救助和保健管理,以保障弱勢人群尤其是流動人口的母嬰安全,有效控制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
3、婦幼衛生監測和信息工作:繼續開展圍產兒、5歲以下兒童、孕產婦死亡、出生缺陷的監測工作,各有關單位要及時準確掌握相關數據,與疾控、計生等部門核對并規范上報。開展縣鄉兩級漏報調查和監測質量調查,杜絕孕產婦死亡漏報,縣鄉兩級做好資料的采集、整理和歸檔等項工作,保持歷年資料延續完整。開展“非住院分娩”情況調查和“非早孕建冊”情況調查,分析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婦幼保健信息網絡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信息上下溝通,做好信息質量控制,迎接婦幼衛生監測質量的省級抽查。
三、加強出生缺陷干預和預防
1、艾滋病和梅毒檢測:把預防艾滋病、梅毒母嬰傳播工作與婦幼保健常規工作相結合,建立常規免費檢測工作機制,做好孕期咨詢指導服務,把好孕期檢測關和產科術前檢測關,同時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疾控中心、婦保院和各醫療單位做好協同配合。根據市衛生局要求,20xx年孕產婦艾滋病、梅毒檢測率應達85%以上,指導咨詢率100%。為順利完成指標任務,未開展艾滋病、梅毒檢測的產檢單位,應及時將孕婦轉上級單位進行檢測,各社區責任醫生要配合做好指導咨詢工作。
2、產前篩查:產前篩查是減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也是農民健康工程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根據《浙江省產前篩查管理辦法》,依法開展孕期胎兒21—三體和神經管畸形的篩查,我縣的產前篩查(唐氏篩查)定點單位為縣婦幼保健院。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縣鄉兩級產檢單位,要對所有孕婦執行產前篩查書面告知制度,并動員孕20周以內的孕婦適時到縣婦保院進行產前篩查,逐步提高產前篩查率。縣婦保院要強化產前篩查的規范管理,加強與檢測單位的技術協作,提高產前篩查工作的質量,要對每一位篩查結果“高風險”的對象提前診斷的指導咨詢和必要的幫助,并進行追蹤隨訪,同時結合影像、臨床篩查技術措施,提高胎兒缺陷檢出率。同時,配合計生部門做好無證分娩報告工作,嚴禁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
3、婚檢和優生檢測:根據上級將出臺的相關文件,適時在全縣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免費孕前、孕早期的優生檢測(兩免)工作。通過積極倡導、廣泛宣傳、優質服務,使公眾了解和認識“兩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提高“兩免”檢查率。
4、新生兒疾病篩查:繼續做好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癥篩查工作。根據市衛生局的要求,20xx年篩查率力爭達到100%,血片合格率、可疑病人召回率均達到100%,并對患兒進行追蹤隨訪。全面推進新生兒聽力篩查,各接產單位年度篩查率達90%以上,并加強質量控制和管理,做好復查、轉診和隨訪工作。
四、加強重點人群、重點環節管理,控制孕產婦死亡率
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基礎篩查工作質量,有效落實高危妊娠報告、轉診、會診、隨訪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縣鄉兩級產檢單位,實行高危妊娠首診負責制,做到“誰發現,誰報告”,做到高危孕產婦掌握三及時:“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治療和追蹤”,提高管理到位率。要通過監護與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促進高危妊娠因素的轉化,必要時可選擇在母兒最有利的時機進行適時計劃分娩或終止妊娠。進一步發揮高危孕產婦管理中心作用,重癥高危繼續實行“縣鄉聯管,以縣管為主”的制度,加強縣鄉兩級信息溝通,重癥高危對象隨訪管理率100%。
【婦產科安全生產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的自查報告01-21
生產安全自查報告04-01
安全生產自查報告10-03
安全生產工作自查報告10-16
安全生產檢查自查報告10-17
安全生產月自查報告10-17
生產安全自檢自查報告10-18
安全生產隱患自查報告10-21
安全生產檢查自查報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