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1
一、問題提出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水平也隨之提高。那么我們中學生消費水平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消費”這一概念還不是非常明確,從而導致不能合理消費、正確消費。
二、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同學們的消費狀況,并為同學們提出一些合理消費的建議。
三、研究意義
有利于增強同學們的消費認知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相關信息。
(二)問卷調查法:制定調查問卷并進行問卷調查。
(三)采訪法:對同學們進行采訪。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首先對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根據成員的自身情況進行分工并制定一套良好的實施方案。同時小組成員自籌經費由組長保管。
(二)實施階段
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任務和方案進行實際操作。
1.圖書館、網絡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相關信息。制定調查問卷,設置采訪問題,對問卷調查和記錄采訪做好準備;
2.到學校發(fā)放調查問卷;
3.負責采訪的同學深入學生進行采訪,根據設置的.采訪問題對一部分同學進行實際采訪。捕捉真實信息并隨時記錄采訪的信息;
4.從小組成員處將填好的問卷和采訪途中記錄的信息資料進行初步整理;
5.把數據交由組長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總結。
(三)總結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全組成員討論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并得出結論,由組長負責將討論的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
六、預期成果
完成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七、條件分析
(一)主觀條件:全組成員對課題十分感興趣、十分積極,團結協作;
(二)客觀條件:成員家中有電腦方便查閱資料,實驗器材容易找到,實驗方案可行,老師十分配合我們。
(三)經費來源:本課題經費由小組成員自籌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2
調查目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增速越來越大,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了解我校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對象:
大學生
調查內容:
學生收支、學習支出、一、消費、電子通訊、電子通訊消費、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
針對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設計問卷調查的內容,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和分析:
1.月總消費有一定差距。目前大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城市比例小。大學生總體月消費主要集中在400元~ 500元和500元~ 800元,少極化400元或1200元以上。但記錄在案的貧困生消費基本不到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很大。
2.飲食支出大。食品支出占總消費的絕大部分,符合健康消費構成。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有一種外出就餐、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支出雖然不大,但也是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說明大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已經逐漸消費。
3.平時買學習資料的錢。41.5%的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49.5%從10元到50元,6%從50元到100元,3%從100元。可以看出,大學生一般不買書,除了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一般不買課本以外的書。
4.通信網絡成本太高。被調查人群中,手機擁有率為100%,MP3使用率超過70%。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學生每月手機費用集中在30元~ 80元,14%的學生每月手機費用高達100元。電腦在學校的普及率也比較高,大概30%左右。按照學校上網費用的預算,每月上網費用是20元,沒有電腦的學生每月上網費用和20元差不多。
5.手里有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游穿衣占的比例最大,30%選擇存錢,5%選擇買書,1%選擇別人。可見,人們以食物為先,吃喝仍然是主流。每個人都有愛美之心,大學生也很重視自己的著裝,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yè)。買化妝品和衣服的女生比例較大,而在交流和娛樂中使用的男生比例較高。
6.大學生在購買服裝和日用品時增加了品牌意識,更多的學生愿意購買品牌更好的產品,尤其是女童服裝和化妝品。這也說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總體上有所提高。品牌很重要,但不能盲目相信品牌。要結合自己的情況,著眼于自己的需求和素質。
7.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調查發(fā)現,大學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由家庭提供的。其中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十個百分點。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對出去兼職的期望比普通同學更熱切,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從家庭月收入來看,大學生家庭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4000元之間,而部分學生家庭月收入多在800元至~20xx元之間,8%仍在1000元以下。
分析結果:
調查發(fā)現,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呈現出兩個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的變化;第二,大學生消費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逐漸與社會發(fā)展接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就餐、請朋友吃飯、旅游、交際網絡等方面花費較多。仿佛大學生圈變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加意識到需要提前接觸到社會上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然后提前融入社會。但是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已經逐漸被認可和接受。可以看出,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在經濟實力上跟不上社會,但消費意識已經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理性消費仍然是消費的主流。大學生的支出大部分是在飲食上,而不是在娛樂上。可見大學生還是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學習知識,而不是沉迷于玩耍。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在消費時會更加謹慎,盡量謹慎選擇,而不是要求昂貴的東西,或者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是質量。因此,理性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多元化發(fā)展。大學生不僅衣食無憂,而且衣著打扮消費明顯。作為充滿圣賢的天之驕子,他們在學習之余不會忘記去逛學習商店和書店,各種證書補課收費成為大學生的消費熱點。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多元化。
合理理財和儲蓄的觀念還很薄弱。在調查中,很少有大學生有規(guī)劃自己消費構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不自覺地追隨校園流行的消費潮流,但缺乏一定的規(guī)劃。根據調查,大多數大學生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錢花。買的東西很多,能有一定積蓄的也就那么幾個學生。
對策和建議
針對大學生消費不合理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1)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制定好支出計劃,控制好自己的消費,養(yǎng)成節(jié)儉的好習慣。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正視自我消費現狀,培養(yǎng)良好的消費心態(tài),注重精神消費,養(yǎng)成健康習慣。抓住消費機會,學會利用換季時很多大商場衣服的低折扣銷售。生活費由父母按月支付,以免開學第一個月就變成“月光族”。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花錢的欲望,最好在出門前按照當天需要購買的商品的大概價格帶上一定的錢。我們需要增強理性消費意識,學會合理使用銀行卡,相對限制我們的盲目消費。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品位”,會造成高消費,不適合學生實際。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3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尤為重要。隨著高校的不斷擴大,從1998年到XX年,中國大學生總數在短短7年內從108萬激增到XX萬以上。大學生的數量大大增加,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出現了。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相對較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榜樣和示范作用。
他們不僅在青年早期對年輕人的消費觀有了新的變化,而且與同齡人的消費觀也有所不同。關注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不僅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對正確引導社會消費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細致地了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已經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已經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當代大學生除了基本生活消費和學習消費之外,還會越來越多地選擇在網絡交流、溝通、戀愛等諸多方面進行消費。鑒于大學生消費較高。
xx學院教育系副教授李翔對他所教的43名niit052班學生的月生活費進行了調查。調查發(fā)現,20%的人月入1000元以上,約50%月入500-1000元,約30%月入500元以下。在他們班的學生中,超過35%的人有電腦,大約60%的`大學生有手機。因此,網絡和通信費用在大學生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以前更大。
調查顯示,在中國,“再窮也不可能窮。”孩子考上大學,買東西需要錢和東西,這不僅導致一些家庭財務透支,還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亂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fā)現,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趨同和攀比。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和自身的群體特點,往往采取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消費行為,大部分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更多的是“從眾”,這就是大學生消費的“趨同心理”。趨同的心理表現是,當消費者看到別人買東西時,即使物品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他們也會隨大流,以確保自己與群體的一致性。
如果沒有正確引導趨同心理,就會發(fā)展成攀比炫耀的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其實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為對追逐物質生活的名牌和時尚的高度渴望。這樣,很多大學生就把各種名牌(而不是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或者特殊的才能)作為炫耀的資本。
Xx認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是多元化的,主要表現為:一是過早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水平;二是畸形消費,太多太快,偏向高檔消費;三是奢侈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華和格調;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作社會優(yōu)越感和虛榮心的手段;五是懸浮消費,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感消費,以對消費品的占有和享受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4
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fā)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直接影響著他們世界觀的形成和發(fā)展,進而影響著他們一生的道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取向,培養(yǎng)和提高“金融業(yè)務”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1.消費模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消費模式從最初的單一現金交易轉變?yōu)楝F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模式,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年輕人中最優(yōu)秀的,思想開放,從不落后于時代發(fā)展。那么就消費模式而言,情況如何呢?在調查中發(fā)現,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模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還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互聯網卡甚至體育健身卡等。“刷卡”時代,大學生消費行為毛毛雨。用一些學生的話來說,“刷卡要花錢”。
2.消費多樣化趨勢
21世紀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進入這個時代的大學生不再滿足于宿舍和教室的單調生活。雖然書籍仍然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并不是首選,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消費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游、電腦、視聽娛樂是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在調查中,當被問及“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最想做什么”時,大多數學生選擇“旅游”,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和自然、擁有高品質生活的愿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趨勢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根據調查結果,務實理性消費仍然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觀念。據了解,大學生在購買商品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大學生與國外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
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兼職掙的錢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從300到800元不等,好一點的家庭一般不超過1000元,錢主要用來支付伙食和日常生活費用。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在花錢時往往非常謹慎,追求“物有所值”,所以會盡最大努力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今天的大學生比以前有更多的社交活動。另外,受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便宜但不漂亮的'商品。相反,他們會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味和品位。雖然他們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4.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一個老話題
大學生站在時代的最前沿,追求新奇,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以免落后于潮流,這是一個共同的特點。最突出的消費是手機的使用。手機的消費項目在當代大學生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一項調查顯示,學生的手機擁有率不低于40%。另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從一張幾十塊錢的網卡到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學生的話來說,他們只是把計算機當成了自己的“愛人和知己”。第三,大學校園里有許多“新”家庭,如發(fā)型、衣服和裝飾品。調查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就比例而言,“是否受歡迎”已經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僅次于價格和質量。
至于名牌產品,當被問及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是否會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說會。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求。
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5
大學生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消費觀念、生活方式和時尚的影響下,他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往往相互影響,形成獨特的群體消費心理特征。本文試圖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并提出相應的消費教育,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
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fā)展,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也比以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已經成為引導消費趨勢的重要力量。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取向,實施相應的消費教育尤為重要。
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費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行為反映出追求新潮流、新時尚、新品味的特點,而與其他群體相比,他們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為他們不僅希望商品在實用性上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希望商品能讓人在使用和觀看中享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滿足。一般來說,大學生更愿意購買能最大程度滿足自己情感需求的商品,消費行為更注重感官滿足。其次,大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逐漸增強,依戀和從眾心理在減少。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情感和直覺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情感和理性相互碰撞時,傾向于專注于情感,傾向于感性。只要某種商品滿足了個人的需求和興趣,引起了積極的情緒,就會形成對商品的偏好和追求;反而會產生一種消極矛盾的情緒,對商品的厭惡和排斥。
做不真誠的形象消費
現在的學生,已經不是對窗戶充耳不聞,只讀圣賢的儒生了。他們追求新奇,需求多樣,引領消費時尚;他們活潑、感性、自發(fā),卻又忍不住沖動消費。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今天,他們在表達自己、展示個性的時候,比以往任何時候任何其他群體都更加關注和在意自己的外表和形象。
此外,我們也應該看到,人力資源過剩,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也是大學生重視形象消費的原因之一。在沒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情況下,一些用人單位和企業(yè)采取了年齡歧視和外貌歧視的就業(yè)政策。
比如很多公司、單位的招聘廣告,都是公開宣布不招35歲以上的應聘者,有的身高外貌要求嚴格,超出了崗位所要求的限制。所以,為了延緩衰老,掩蓋形象短板,增加形象魅力,身處象牙塔,即將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不得不重視形象消費。
需求失控和消費行為的心理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在20歲左右,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舒適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心理緊張,承受能力差。外界的變化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更大的.影響。大學生消費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下進行的。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時期,現階段的消費心理有其自身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他們在青年時期,隨著身體的發(fā)育,抽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對環(huán)境的理解和適應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性格也基本形成。
適應這些心理發(fā)展條件,青年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也是獨特的:因為知識面廣,在消費中追求知識;因為對新事物的熱情,他們會在消費上追求時尚和潮流,強調美觀大方;因為性格比較強勢,他們消費的時候會有情緒化的舉動,會瞬間購買。沖動購買往往比計劃購買多;因為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也會注重自己的個性,尋求與眾不同。
大學生雖然經濟不獨立,但有獨立購買力,購物時意志力差。只要他們口袋里有錢,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想買他們喜歡的東西。這些特征體現在消費者心理和購買行為上,即:
1.追求新奇。大學生沒有成年人的工作、社會、家庭的沉重壓力,能夠真正放開枷鎖,隨意做一些消費,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新奇的產品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的學生已經到了不想要或者不買奇貨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奇貨的階段。
2.強調美感。也就是說,商品的審美價值要與自己的審美觀點一致。
3.追求時尚。隨著生理和心理的逐漸成熟,大學生開始追求成年人的社交游戲,而時尚活動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時尚本身更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正好符合大學生想要吸引別人注意力的心理特點。因此,追求時尚不僅是不同類型社會成員的消費特征,也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個性與文明建立科學的消費觀
在大學生消費問題上,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用簡單的對錯作為評價標準,也不能用老式的教育方式來約束大學生的個人消費。我們應該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取向,實施相應的消費教育,讓大學生自覺自愿地實現科學適度的消費。
第一,發(fā)展個人消費
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由于性格不同,不同的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同的消費行為。更何況是大學生,正處于彰顯個性的時期。在購買力的前提下,要發(fā)展其個人消費。
第二,消除不良消費
消費追求的內心滿足是沒有止境的。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傾向于從感受和情緒出發(fā),情緒可以是他們消費的原因。他們往往有消費的沖動,卻缺乏消費的理性。他們有消費的隨機性,但缺乏消費的計算。因此,我們應該在大學生中倡導文明行為,加強自我修養(yǎng),抵制異常消費,消除不良消費。
第三,提倡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是指在保證大學生自然生理需求、不超出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進行的消費。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從小就把孩子當作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照顧對象,基本實行滿足孩子消費供給的政策。對于遠離父母獨立生活的人來說,基本沒有理財經驗。
這導致一些學生追求高消費,盲目追求檔次和品牌,有攀比心理,從而形成不健康的消費模式。甚至有些學生無法理解家庭的困難,以各種借口欺騙家人給自己不必要的消費寄錢。這些不良現象與家長對孩子的縱容縱容密切相關,使學生養(yǎng)成亂花錢的毛病。因此,提倡適度消費,必須教育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國情、學校條件和家庭條件。學校和家長都要對學生消費進行科學引導,使大學生消費步入健康軌道。
第四,倡導消費文明
消費文明強調健康的精神文化,反對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費;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消費行為。通過倡導消費文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情操,增加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通過倡導消費文明,大學生可以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發(fā)現什么是正常、適度、健康的消費;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費,從而正確評價和選擇自己的消費行為。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一種個體行為,但從更深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愛好、消費行為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體現。因此,應在大學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消費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適應時代潮流的消費觀。
【大學生消費的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消費研究報告01-11
消費研究報告10篇01-11
大學生市場消費報告02-21
大學生消費調研報告07-31
大學生消費調研報告04-01
大學生消費調查心得03-11
大學生食品消費報告02-18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研報告12-24
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研報告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