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

時間:2023-07-18 11:34:59 其他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1

  按照省《關于緊急開展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情況調查的通知》,街道針對應急能力建設情況(隊伍、物資裝備、應急聯動建設情況、問題原因分析、建議措施等)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健全領導機構,完善指揮體系

  (一)健全領導機構。

  街道成立由主任任組長、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派出所長任副組長,有關科室科長、社區居委會主任、人武干事為成員的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街道對社區實行定期調度、年度考核、督察督辦、問責約談等工作機制。

  (二)完善指揮體系。

  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應急辦、現場救援組、后勤保障組、新聞宣傳組、善后處置組。各部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密切協同,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二、完善應急預案,規范信息報送

  (一)制定并按期修編預案。

  街道辦事處制定了《街道綜合應急預案》、《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防兒童溺水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防汛工作預案》、《地震應急預案》等各項應急預案,按照市、縣有關要求定期做好各項預案的修編工作。

  (二)嚴格執行信息報告制度。

  要求事發地社區對于突發事件信息、重大緊急信息,必須第一時間向街道辦事處報告,統一由街道應

  急辦負責收集、匯總后,向縣應急辦和相關部門報送,對因遲報、漏報、瞞報造成嚴重損失、重大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嚴肅進行追責。

  三、加強隊伍建設,落實值班值守

  (一)壯大基層應急救援力量。

  一是按照街道應急管理辦公室的統一指揮調度,街道負責組織應急人員參加河道、橋段防汛搶險工作。按照街道配備的應急搶險人員額,街道配備1個應急隊,員額30人;1個防汛分隊,員額26人;二是辦事處機關、各社區、行政村現有應急救援隊員1337人。辦事處、各社區由主要領導帶隊,分管領導負責現場指揮。三是辦事處及各社區安全監管、食藥監管、環衛管護等專業人員,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開展隱患排查,強化落實整改,將各類風險消除在萌芽之中。

  (二)強化應急值班值守。

  辦事處建立了《應急管理值班值守工作制度》,雙休假期、放汛期間、重大節日、氣象臺發布預警的極端惡劣天氣等時間節點,機關及各社區每天安排1名班子成員、1名干部24小時值班值守;全體機關干部、社區兩委成員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

  四、備齊應急物資,抓好演練宣傳

  (一)認真儲備各類應急物資。

  每年對各社區應急儲備物資進行一次清點檢驗,對失效破損的物資及時更新補充,編制應急物資臺賬。

  (二)抓好演練宣傳。

  辦事處安監辦公室每年在各社區舉辦實地滅火演練、消防逃生演習。廣泛通過各種方式,向街道民群眾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人民群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正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良好局面。

  五、存在的問題短板

  一是街道、社區財力有限,對應急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不足。 街道社區目前尚無專業救援車輛和通訊車輛。二是應急裝備種類不全,功能單一,操作不便,儲備物資種類較少,不利于緊急救援及人員防護。例如,由于缺乏橡皮筏、破拆機械等專用設備,救生衣數量有限,在暴雨條件下轉移水中被困車輛人員只能通過云梯爬行、繩拽人拉等方式,可能會延誤搶救生命的寶貴時間。三是應急人員多為網格員,無編制、無補貼,未建立一套科學定量的考評機制,以及推薦表彰申報流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應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完善全辦應急預案體系。按照內容合法、程序規范、政務公開的原則,認真做好應急預案的發布與宣傳。抓好預案的組織實施,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開展。

  2、進一步加強應急機構和隊伍建設。完善應急管理的各類工作機構。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重點抓好骨干隊伍、專業隊伍、志愿者隊伍建設。加強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健全救災物資儲備制度,對一些重點部位、重要行業和重點工程項目,建立完善的預防和應急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

  3、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排查評估預警體系。加強各類突發事件苗頭傾向的自查評估,認真抓好整改;針對重大事故事件隱患,及時向上級機關報告預警,提高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4、進一步擴大應急管理科普宣傳教育。做好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突發公共事件并減少損失,保障公眾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2

  近年來,中壩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積極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從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出發,加強組織協調,完善機構網絡和預案體系,做好統籌規劃,持續深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健全管理基礎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為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鎮域經濟全面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現將我鎮應急能力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中壩鎮毗鄰涼州城,位于涼州城北約六公里處,東連發放鎮,南靠金羊鎮,西與永昌鎮隔河相望,北與羊下壩鎮接壤,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21平方公里。武民公路和金色大道貫穿境內,交通便利。全鎮轄7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4239戶,18087人,勞動力12158人,耕地面積23748畝,人均1.35畝,屬井泉灌區。

  (一)組織體系建設情況

  一是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其他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安全生產委員會,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分析解決全鎮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二是設置中壩鎮應急管理站,應有編制3人,實有3人,均享受安監津貼;三是2020年11月根據涼州區鄉鎮機構改革方案,設置中壩鎮社會治理和應急管理辦公室安全生產工作崗,由周萍同志負責火災、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以及各類突發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等的應急管理工作。

  (二)應急力量建設情況

  目前,鎮政府尚未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發生突發事件后,一般組織鎮村組三級干部和一些村民志愿者進行應急救援處置。

  鎮屬重點企業按要求建立有兼職應急隊伍,其中,中壩新金葉農副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由4人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金蘋果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應急救援隊伍由16人組成。 (三)應急指揮協調機制建設情況

  為規范我鎮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明確各有關站所職責,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反應靈敏的應急機制,根據《中壩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成立了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和應急搶險組,對在職的領導干部進行了詳細分工,進一步增強了應對安全生產事故風險和事故災害應急管理的能力。

  轄區學校、衛生院、信用社等其他單位和企業應急體系基本實行獨立管理。

  (四)風險監測預警能力情況

  我鎮共確定鎮村災害信息員19名,鎮村地震宏觀觀測員、地震災情速報員、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員各9名,鎮級防震減災助理員2名。積極與氣象、水務、應急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認真分析極端天氣對群眾日常生活和農牧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及時通過電話、網絡、手機短信、微信等多渠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應急防范措旋,指導群眾及時科學進行防范。

  (五)應急物資裝備儲備和設施場所建設情況

  鎮政府設有應急物資裝備儲備點1處,配備有滅火器15具、手電筒10把、雨衣10件、雨靴10雙、棉大衣4件、水泵3個、鐵锨8把等,并通過代儲形式儲備編織袋5000個、鐵絲0.2噸、鐵鍬56把、手電筒56把、雨衣56件、雨靴56雙防汛抗災物資;各村配備有連體雨衣褲、鐵耙、鐵锨等基本應急物資;轄區中壩新金葉農副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配備有氧氣呼吸器2臺、應急醫療箱1個、防毒面具5個、防護服3套、警戒帶5條、擔架2幅等,金蘋果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配備有擔架、急救藥箱、消防服、消防桶、消防斧等。

  鎮區應急避難場所有中壩鎮九年制學校、上壩村小學、中壩村小學、汪泉村小學、下畦村小學及頭溝村小學操場,設置有應急避難場標識,道路暢通、通水、通電,能保障突發事件中避難人員的基本生活。

  (六)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人員培訓情況

  2019年我鎮編制了《中壩鎮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中壩鎮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壩鎮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壩鎮防汛抗災應急預案》《中壩鎮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壩鎮消防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共5個專項預案。每年重點依托各中小學校開展1-2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進一步提高師生的`安全應急意識、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時,我鎮持續深化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工作,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月512防災減災宣傳月119消防宣傳日及春節、五一、十一等重點時點,認真開展應急、消防、防災減災等知識宣傳活動,普及防災減災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應急常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轄區重點企業均根據實際編制了應急預案,并將應急知識宣傳培訓納入員工日常培訓中。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應急預案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應急演練常態化還未真正落實,各職能小組成員對應急響應程序不夠清楚,具體操作細節不夠明了,協同能力較弱。

  (二)應急救援力量薄弱。目前全鎮無專職應急救援力量,應急裝備配備不足,救援能力相對薄弱,當發生重特大事故時,只能臨時組織力量進行救援,而影響救援效果。企業救援人員以兼職為主,專業水平低,缺乏實戰演練經驗,應對事故的能力有限。

  (三)小微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不夠強,安全生產措施還不到位,生產安全壓力較大。

  (四)農村火災隱患明顯。個別居民巷道柴草麥垛仍然存在,如遇大風天氣,極易發生火災事故;個別村民房屋年代久遠,用電線路老化嚴重、或群眾用火用電習慣錯誤,自身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知識比較缺乏等,致使農村火災防控工作難度較大。

  三、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和對策和意見建議 (一)健全應急管理預案體系。

  健全突發事件預防、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指揮協調、信息發布和處置評估等制度,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組織開展應急預案評估、補充、修訂、完善和備案工作,加強預案之間的銜接;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著力深化應急知識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大應急知識的宣傳力度,積極推進防災減災示范村(社區)和平安校園等創建工作,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印發宣傳單、張掛標語等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針對各類易發公共事件,面向廣大群眾,廣泛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知識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全面提高全鎮各級應急工作水平。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3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應急管理工作安排部署,成立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體系,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進一步提高,現將我縣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現有常住人口8萬余人,轄21個鄉鎮,87個行政村、1個社區。目前,全縣共有地災隱患點99處,山洪災害危險區121處,中小型水庫1個,水電站1個,危化品生產企業9家、甲醇站2家、煙花爆竹2家,應急管理責任重大。

  二、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及隊伍建設情況

  20xx年3月,根據行政機構改革方案,由原縣安監局、縣政府應急辦和縣民政局救災職能劃轉后,正式組建應急管理局,作為縣人民政府組成部門,其中縣應急管理保障中心、縣防震減災局兩個正科級機構劃歸應急管理局代管,縣消防救援大隊歸口應急管理局管理,原縣政府專職消防隊劃轉應急管理局并組建縣應急指揮中心。截至今年3月底,我縣應急管理局共有編制44人,在編人員43人(其中借調州級單位2名,公安局借用24名,縣政府辦借用3名),實際在崗人數14人。應急管理局行政其中行政編制6名,工勤人員1名,安全監察執法大隊事業編制(參公)3名;應急管理保障中心事業編制(參公)7名;縣綜合應急救援隊事業編制27人。局下設辦公室、應急管理股、安全監管股,承擔縣安委辦、應急委辦和防災減災委辦工作。同時,為妥善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了由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下設安全生產、抗震救災、防汛抗旱、地質災害、森林(草原)防滅火等18個指揮部,為啟動應急響應、搶險救援、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科學有序的組織保障,確保了全災種、大應急的工作需要。

  三、應急管理預案體系建設情況

  為確保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能快速高效、有序地組織應對,我縣高度重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啟動全縣總體應急預案編制修訂,防汛、地震、自然災害等應急預案已完成修訂。縣應急委按照各部門職能職責編制和修訂完善相應的.應急預案,厘清應急委成員單位之間防、救、治的關系,同時要求各鄉鎮、企業修訂完善各自應急預案進行,初步形成了優化、協同、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我縣擬于5月上旬開展汛期自然災害應急演練桌面推演,5月中旬組織開展汛期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全縣防災減災救災能力。/span

  四、應急管理救援物資及后勤保障工作情況

  一是安排資金100萬元,用于全縣應急管理工作。其中,應急專項預算資金100萬元,用于應急救災、救援后勤保障。防震減災專項工作經費1萬元,用于防震減災知識培訓宣傳、監測和地震應急演練。

  二是應急搶險救援物資情況。現有救災物資儲備倉庫25處,其中縣本級4處21個鄉鎮各1處。全縣現儲備有鉛絲籠200個、沙袋6300條、風力滅火機81臺、滅火水槍60套、融雪工業鹽5噸,儲備帳篷、棉被、御寒衣物、照明設備、移動廁所等物資5000余件(套),大米6000噸,面粉600噸,食用油4噸,有效保障突發性事件期間物資供應需求。

  三是應急搶險救援隊伍情況。現有專業綜合應急救援隊伍1支10人,職工撲火隊1支20人,公安、志愿者、醫護、交通、通信、電力等行業應急搶險救援隊伍7支649人。

  四是應急救援裝備設施情況。全縣現有消防車4輛、救護車4輛、撲火類工具11500余件(套),發電機27臺、短波電臺1臺、對講機31部、衛星電話11臺、應急通信保障車1輛、應急電力保障車2輛,各類大型救援32輛,救生設施設備千余套,設立縣城、鄉鎮應急避難場所共82處。

  五、應急法律法規執行情況

  目前適用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搶險救援兩個方面。20xx年執法工作突出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全縣共派出安全監管督查組571個,檢查企業(場所)909家次,查出整改隱患496項,下達整改指令496項,整改496項,投入整改資金253萬元,整改率100%。同時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從事后處罰向事前防范轉變,20xx年立案查處4起,罰款6.2萬元,有效杜絕了群死群傷事故發生。20xx年820特大洪澇泥石流自然災害時,縣防汛指揮部依照有關法規和應急預案啟動三級應急響應,隨著州應急委啟動二級應急響應后,依照規定又調整為二級應急響應,并依法及時采取交通管制,對縣內滯留游客進行疏散轉移,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當前,安全生產工作仍然面臨嚴峻的形勢,一是風險隱患多。我縣多數生產經營單位仍屬勞動密集型、人員密集型企業,低小散亂現象還較為突出,加之企業分布在全縣各地,地處深溝,距縣城最遠的企業近百公里,導致管控難。二是地質災害威脅范圍廣。目前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589處,其中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0處,近年來,地震、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全縣防災減災工作形勢不容樂觀。三是企業安全投入不足。境內企業有的建設年限較長,設備技術較落后,安全生產技改投入大,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同時企業一線員工多是當地的村民,文化素質整體偏低,企業管理也面臨具體困難。四是安監技術力量薄弱。當前,我縣安全生產工作主要還是靠運動式大檢查來推動,對工業園區危險品化工企業和境內6個加油站缺乏危化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無法有效進行監測預警。五是跨區域應急聯動機制不健全。由于涉及面較廣,導致部門與鄉鎮之間開展聯合演練、合作交流少,一旦發生跨區域、大范圍自然災害或突發性事件,應急響應及救援速度將受到極大影響。

  下步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應急管理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在應急裝備配備方面。建議省上級在應急指揮車輛、應急通訊設備、應急指揮包等應急裝備配備上給予基層更多支持。

  二是在應急能力提升方面。建議上級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加強應急管理系統人員培訓,并在預案編制、制度規范等工作業務上給予更多指導,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建設。

  三是在應急資金保障方面。受地質地貌和512地震影響,我縣地質災害多發易發頻發且隱患點多,今年820山洪泥石流災害導致全縣32947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31997.64萬元。后期恢復重建資金需求量大,但本級財力有限,建議上級在應急資金保障上給予更多傾斜和支持。

  四是在應急平臺搭建方面。地處州的腹心地帶,是連接、、、、等市縣的咽喉要塞,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建議上級適時在我縣開展州級層面的大型應急演練,提升綜合應急管理能力,從而建立健全全州跨區域應急聯動機制。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4

  xxx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區應急辦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圍繞應急管理工作六有要求,立足街道應急管理工作實際,完善應急管理組織和責任體系,科學修編各類專項應急預案,加強應對突發事件隊伍建設和培訓演練,確保了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現將街道應急管理工作現狀自查情況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1.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強化應急管理組織保障。根據工作要求,街道成立了應急工作管理領導小組,由辦事處主任許政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科室、社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指導、協調轄區內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等工作。街道應急工作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在街道黨工委辦公室,負責街道應急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務。同時,建立應急聯絡員機制,街道應急管理工作小組辦公室明確專人擔任應急聯絡員,各社區配備應急管理協管聯絡員,強化責任落實。

  2.加強值守,分級負責,建立高效快捷運轉機制。聯合轄區相關職能部門做好日常公共事件隱患的排查,完善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強化應急值守機制,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備勤、領導帶班、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尤其是在黨和國家重要會議、重大活動以及節假日期間,嚴格按照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要求,對所有緊急突發事件不分級別、不分大小,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確保發現、報告、指揮緊密銜接。加強對緊急、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緊急信息報送網絡,規范報送信息程序,做到信息報送及時、準確、詳實,逐漸形成防范有力、統一指揮、響應快速、處置高效、應對有序的應急管理信息網絡。

  3.認真調研,充分論證,推進應急預案體系建設。街道應急辦深入組織開展應急預案體系建設調研,結合轄區商業聚集、人員密集的'實際,研究制定了《xxx街道辦事處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了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職責和應急程序,完善了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管理工作機制。根據《xxx街道辦事處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各相關科室結合業務特點,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了《事故災害、自然災害應急處置預案》、《防汛工作應急預案》、《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等一系列具有較強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專項應急預案。對專項預案進行反復研討,著重解決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等問題,把應急預案處置措施落實到崗、落實到人。

  4.合理統籌,凝聚合力,加強應急處置隊伍建設。按照分類整合、多項任務切換的原則,立足于現有的應急救援資源,整合街道、社區、物業、駐地單位、志愿者等5支隊伍,組建應急綜合管理隊伍和志愿者隊伍,逐步建立統一高效的專業應急救援體系。根據劃分網格進行分工,將人員下沉到網格。加強日常訓練,強化協調聯動,提高綜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特別是發生突發事件后,能夠迅速集結到位,按照分工第一時間開展處置工作,充分發揮突發事件先期處置作用。

  5.整合資源,統一調度,提升應急資源保障水平。根據街道統籌、分類管理、統一調度的原則,整合各類資源,進一步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科學合理地儲備防汛、抗旱、防火等應急專用物資,加強對應急物資管理,落實經費保障,增強物資統一調配和保障能力,提升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安全事故服務保障水平。 6.注重宣傳,加強防范,開展應急培訓實戰演練。一方面著重抓好宣傳教育,提升公眾應急意識和能力。通過開展應急科普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等活動,搭建應急宣傳教育平臺,擴大安全應急知識的普及范圍;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依靠網絡、黑板報、宣傳欄、知識手冊、廣告大屏等載體,開展應急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能力。另一方面,結合不同時間節點,在萬達寫字樓、居民小區,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安全疏散應急演練、防汛疏散應急演練,在演練中落實預案,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預案,提高應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20xx年,街道共組織進行安全消防培訓及演練10余次、涉及群眾6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專項應急預案體系有待完善。由于專業知識不足,缺乏更具針對性的專項應急預案;部分已制定的應急預案,不夠全面具體,需進一步修改、完善。

  2.應急物資和應急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應急物資方面,雖已基本具備消防器材、防汛抗旱等物資,但存在種類有限,且存在物品老化等問題。由于器材有限、缺少專業人員指導,部分志愿者存在不會使用滅火器等救援工具等問題。應急隊伍尤其是志愿者存在年齡結構偏大、應急知識不足等問題;應急隊伍缺乏必要的應急救援設施裝備,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較弱。

  3.實戰應急演練不足。雖然能夠保證每年在固定時間節點進行應急疏散演練,但演練頻次和類型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受演練時間和地點限制,演練受眾有限。

  三、整改措施

  1.進一步完善全鎮應急預案體系。抓好街道各類應急預案的修訂、發布和實施工作。深入開展調研,摸排安全隱患、矛盾糾紛,按照內容合法、程序規范、政務公開的原則,認真做好應急預案的發布和宣傳,組織力量抓好預案的組織實施,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

  2.進一步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的各類工作分工,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重點抓好骨干隊伍、專業隊伍建設,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健全救災物資的儲備制度。公開應急隊伍招募志愿者,吸收青年志愿者力量。對一些重點場所,建立完善預防和應急管理措施,全面提高應急隊伍的抗風險能力。

  3.進一步推進預測預警系統、應急指揮信息網絡建設。建立完善街道突發公共事件預測預警制度,對于一些可以預測的突發公共事件,逐步建立完善預測預警的工作體系。加快應急信息網絡建設,以網格信息員為基礎,快速傳達、處理各類信息,提高信息網絡的整體效率。

  4.進一步加大應急知識科普宣傳教育和實戰演練力度。做好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和社會責任意識;增加安全應急演練的頻次和類型,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突發公共事件并減少損失,保障公眾合法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

【街道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01-13

項目建設情況自查報告01-29

工程建設情況自查報告04-11

行政效能建設情況的自查報告02-14

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01-01

街道平安建設工作總結05-06

關于重大建設項目自查情況的報告11-02

關于重大建設項目自查情況報告04-18

師德師風建設情況自查報告范文04-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涟源市| 澎湖县| 邳州市| 高州市| 鲁甸县| 蒙自县| 康乐县| 浪卡子县| 时尚| 定陶县| 青川县| 钦州市| 湘乡市| 石首市| 宜良县| 黔江区| 新密市| 泽州县| 图木舒克市| 永泰县| 苏尼特左旗| 额济纳旗| 虹口区| 邯郸县| 镇安县| 玛多县| 彭山县| 四子王旗| 喀喇| 历史| 郑州市| 阿图什市| 旺苍县| 通州区| 林周县| 新余市| 定兴县| 烟台市| 江华|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