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鄉供水調研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鄉供水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鄉供水調研報告1
為了助推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建成人民滿意的民生工程,根據區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組織調研組,在吳繼業副主任的帶領下,于5月底至6月上旬,對我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深入到沿82省道一級供水管線,頭陀鎮、北洋鎮二級供水管線,北洋鎮村民用戶三級管線等地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并召開了座談會,分別聽取了區府辦、住建局、自來水公司、財政局、發改局等有關單位的工作匯報。根據調研中了解的情況,現將我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
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是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保障群眾用水安全的一項重要民生實事工程,有利于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0xx年,為有效解決我區城郊接合部和農村地區居民供水問題,區委、區政府按照城鄉統一供水“同網同質同價”的原則,啟動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在項目實施中,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整合全區供水資源,努力籌措建設資金,積極穩妥推進工程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取得較快進展。
(一)高度重視規劃設計,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始終把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把城鄉一體化供水和城鄉飲用水安全列入本區域的重點工作,努力使建設成果更好地體現在增進百姓福祉上。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既是我區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又是我區“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也是20xx年市對區考核項目。我區編制了《黃巖區城鄉一體化給排水規劃》。制訂出臺了“村級供水管線經費補助政策”,明確了補助標準與界限,有序推進供水二、三級管線“進村入戶”建設。截至20xx年底,我區總計投入三級管線補助資金1800萬元,累計新建通水78個村,受益人口約10萬人。
(二)積極推進供水工程,供水范圍不斷擴大。我區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大幅度提高供水能力,為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實施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城鄉一體化工程規模為日供水能力25萬噸,總投資32035萬元。供水一級管網鋪設西至潮濟、茅畬,南至院橋、沙埠,東至江口上輦,北至火車場站,至20xx年底,一、二級供水主干管線全部完成鋪設并順利通水,基本實現長潭水庫庫區以下平原片全部鄉鎮街道一體化供水干管到位。各項工程均已取得較快進展,完成供水管線長度為255公里,其中一、二線管網140公里和三級管網115公里。實際完成投資21574萬元,其中一、二級管網18484萬元、三級管網20xx萬元和江口水廠工藝改造993萬元,20xx年,我區計劃建設一、二級管線15公里。天元路、82省道復線、黃長復線等供水管線工程正隨道路建設扎實推進。
(三)加快改造供水管網,供水安全得到改善。自20xx年開始,黃巖區投資1300萬元,為25個小區實施了“黃水改造”,管網改造長度31250米,通過三年的努力,改造任務基本完成,讓13000余戶居民喝到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同時,我區認真吸取一期供水工程原水管破損事故的教訓,已啟動實施多庫聯動的多水源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為城鄉群眾提供長時間的安全用水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在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程建設推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供水管網建設線長面寬,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工程建設推進難度很大。一是資金因素制約嚴重。三級管線“進村入戶”改造經費以政府補助和村集體、居民自籌相結合,一些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的村受資金因素制約,以及水價等因素,三級管線“進村入戶”進度遲緩。二是政策處理難度較大。工程建設過程中,涉及部門、鄉鎮街道、村居協調的政策處理問題,利益交織繁雜,有效協調處置阻力較大。
(二)飲用水安全有待進一步保障。一是部分水管銹蝕漏損,造成自來水二次污染。二是庫區水源質量有待進一步得到提高,庫區水質保護仍任重道遠。三是澄江、頭陀、北洋等鄉鎮街道仍然以各自的鄉鎮水廠供水為主,這些鄉鎮水廠制水工藝簡單,供水安全性較差。
(三)部分群眾對供水一體化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一些農村群眾傳統的飲用水觀念根深蒂固,鄉村存在“有水不接、通而不用”的現象。一是受管線倒接的影響,部分鄉鎮水費比城區高,部分消費能力弱的農民用水積極性很低,甚至水已通至村口也不愿接入。二是部分群眾出于用水成本因素考慮,接入戶相對較少,用水量則更少,多數是將自來水作為備用水源,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三是存在拖欠水費現象,累計欠費1464.72萬元。
三、下階段工作建議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落實科學
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的認識,繼續抓好工程建設,保障供水質量,完善管理服務,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安全、放心的水。
(一)抓統籌,加快工程建設。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
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進度,注重支持協調,為推動工程建設營造良好氛圍。一是立足城鄉供水一體化完善規劃,堅持“點、線、面”協調發展原則,保質保量加快供排水設施建設,推進城區基礎設施向鄉鎮延伸,努力實現城鄉一體供水。二是嚴格落實政策處理“屬地管理”原則,合理調處各方利益,及時協調各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做細做實政策處理事項,有效減少施工障礙,加快三級管網“進村入戶”改造步伐。三是要籌集管理好資金,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分級負責”的投融資機制,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以確保工程的順利推進。
(二)穩保障,確保飲用水安全。一是要高度重視長潭庫區的生態環境和水源地水質安全,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監管。加快建立合理的水源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專項基金,出臺扶持水源保護區人民增收致富的優惠政策,支持水源保護區人民群眾發展非污染性生產。二是著手實施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消除單一水源供水的安全隱患,保障用水安全。三是切實加強水質監測和檢測。各相關部門要分工負責,加強對飲用水源地環境質量和水量、水質監測,加強對飲用水源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村鎮供水水質的檢測網絡,加強水質的監測工作。檢測的結果應定期向公眾公布,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三)強服務,節約保護水資源。自來水公司既是自主經營的企業,又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因此要兼顧管理與服務,提升供水能力,確保用水安全,提高群眾滿意度。一是加強宣傳教育,以飲用水安全宣傳為導向,以水質科普知識宣傳為切入點,廣泛運用新聞媒體、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深入宣傳飲用水安全和節約用水科普知識,提高群眾飲用水安全和節約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二是建議區政府專題研究用水戶拖欠水費問題,采取措施妥善解決,推動供水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三是供水企業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等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加強對制、供水過程的技術管理和供水設施的日常維護,提供優質服務,使城鄉居民真正飲上“放心水”。
城鄉供水調研報告2
依據市人大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市十四屆人大會第十三次會議,將聽取和審議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市城鄉居民供水工作狀況的的專項工作報告。依據監督法的相關規定,市人大會組成以副主任王琨為組長,部分農牧委委員、市區兩級人大代表為成員的調研組,從6月下旬至8月中旬開展了調研工作,并于7月22日至7月24日實地察看了我市城區及土右旗、固陽縣供水企業及居民供水點狀況,集中聽取了市政府和達茂旗、固陽縣、土右旗、青山區、九原區、東河區、石拐區政府的工作匯報,并與市水務局、發改委、城鄉建委、規劃局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市人大會副主任烏恩孟和、白志強參與了實地調研活動,副市長任福伴同實地調研并參與了座談會。
一、基本狀況
飲水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多年來,市政府和水務部門始終把城鄉居民供水作為一項重大基本民生工程來抓,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健康水工程推動步伐逐年加快,農牧民安全飲水基本得到解決,城鄉居民供水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城市居民供水狀況
我市城市供水系統包括城市公共(自來水)供水系統、包鋼供水系統、分散自備水源系統、健康水供水系統。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來自城市公共供水系統、健康水供水系統。目前,全市共有4座凈水廠(黃河水源總廠、磴口凈水廠、阿爾丁凈水廠、黃河凈水廠),5座加壓站(昆區加壓站、青山加壓站、東河河東加壓站、井坪加壓站、九原加壓站),輸配水管線1530公里,日供水技能91萬噸。供水水源主要是黃河水占82%、地下水占15%、水庫水占3%。目前,城市供水擔負著4.72萬戶企事業單位及176萬城市居民的供水任務。20xx―20xx年,城市公共供水系統平均日供水量在36―42萬噸之間,日供水量達51.03萬噸。
20xx年,市政府決斷在城市規劃區內實施健康水工程。截至20xx年底,掩蓋人口153.44萬人。其中:管道直飲水占掩蓋人口總數的51.3%,健康水屋、現制現售水占掩蓋人口總數的48.7%。我市成為國內首個基本實現分質供水的百萬人口以上城市。
(二)農村居民供水狀況
自上世紀90時代開始,全市共建成農牧區集中供水工程1524處(其中千噸萬人工程12處,其余均為小型單村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技能達到13.17萬噸,受益人口87.06萬,農牧區自來水率達98%。
(三)重點工作開展狀況
1、法規制度進一步完善
20xx年以來,先后制定出臺了《包頭市供水條例》、《包頭市飲用水水源愛護條例》;市政府制定下發了《包頭市飲用水水源愛護區劃定方案》、《關于城市生活分質供水工程建設的若干規定》、《包頭市城市生活分質供水(管道直飲水)工程建設的若干規定》等政府規章。
2、水源地建設愛護步伐加快
20xx年,實施了畫匠營子水源地二期工程,設計日供水技能40萬噸,其中工業用水20萬噸,生活用水20萬噸。工業用水系統于20xx年投入運行,生活用水系統將于20xx年形成供水技能。磴口凈水廠20xx年實施了改擴建工程,日供水技能由5萬噸增至8萬噸,目前項目正在實施中。
完善了水源地愛護制度,編制了應急預案,對劃定的愛護區設置了圍欄、界樁、標識。20xx年,市政府決斷封停工業用地下水井,今明兩年封停200眼,目前已完成封停59眼,力爭到20xx年城市規劃區內地下水占工業用水量的比例掌握在5%以內,減削地下水年開采量1500萬噸。
3、供水設施及管網改造建設加強
20xx年以來,投資近5億元,鋪設輸配水管道138.5公里,完成了36個老舊小區和11條道路供水管線的改造,完成了畫匠營子二水廠到神華煤制烯烴項目的管網建設。年內計劃投資4億元,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線100公里,完成20條道路供水管線改造和北梁棚改工程供水建設任務。從20xx年開始建設的青山裝備園區、職教園區等北部區城鄉供水工程,計劃投資6.38億元,供水人口30萬,設計日供水技能10萬噸,年底可建成運行。
4、水質監管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
城市公共供水,依據規范要求設置了77個水質采樣點,14個水質在線實時監測點。依據國家相關規定開展水質監測工作;據統計,20xx年以來,城市供水管網水質綜合合格率為95.84%,健康水合格率達到96%以上,均達到了《城市供水水質標準》規定的95%的要求。
為了進一步提升水質監測的水平,20xx年市政府決斷組建包頭市水質檢測中心,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標準化試驗室,將承受起全市城鄉供水水質監測監管的職能,工程將于年底投入運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水質污染事項和地下水超采,對安全供水形成風險
以黃河水為水源的供水系統,近年來上游水質污染事項頻發,僅去年以來先后發生了來自寧夏、巴彥淖爾市三次大的水源污染事項。雖然實時采用了應對措施,保障了正常供水,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工業布局不合理,工廠過分靠近取水口造成的歷史欠賬成為黃河水源污染的隱患,對安全供水形成風險。
以地下水為水源的供水系統,山北地區由于工農業用水的長期超采,自70時代末地下水以每年0.5―1.5米的速度下降,近年來,城鎮供水、部分村莊供水在用水高峰季節涌現取水困難,特別是一些人口較少的供水點,多為老幼群體,人畜飲水困難成為特別突出的社會沖突。多數工礦企業污水排放不達標,造成單元水系污染,對周邊居民安全供水構成威逼。
(二)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嚴峻滯后
城區內35%左右的管網已超期運行,統計為需要進行管網改造的老舊小區有500多個。近年來各級政府作了確定的努力,先后改造完成了36個小區,但改造的進度嚴峻滯后于現實需要。由于管網老化,部分小區水壓不足,住宅樓五六層居民供水沒有保障;跑冒滴漏損失糜費嚴峻,供水產差率達到近20%;管網的滲漏,造成了一些小區的地面沉陷,也對住宅安全構成影響;管網維護壓力大,供水部門疲于應對。
農牧區安全飲水工程于上世紀九十時代間續開始建設,20xx年之前的工程項目,已達到和超出了15年的設計運用年限。近年來,國家補助建設的飲水工程項目,主要解決未掩蓋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城鎮和農村牧區的老舊管網改造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農牧區新一輪的安全飲水困難開始顯現。
(三)供水價格倒掛,供水企業經營困難
20xx年,城市供水實施了“廠網分別、制配分別”的體制改革,申銀水務承受著制水(水廠部分)環節的經營業務,市供水總公司承受著供配(管網到用戶)環節的經營業務。體制改革七年來,居民供水終端水價一貫執行每噸2.65元的水價,截至20xx年,據測算供水成本與20xx年相比每噸上漲了0.97元,致使供水價格與成本長時間倒掛,供水企業經營困難。截至20xx年,市供水總公司累計虧損1.32億元。
土右、固陽、達茂三個旗縣的城鎮供水公司和萬人以上的'鄉村供水企業,多數處于虧損經營狀態,員工工資在800―1200元之間。小型單村集中供水點,經營的模式多樣,普遍只收取電費和管護人員工資,日常維護和設備更新等費用沒有積累。
(四)水質監管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加強
城市供水系統的每個生產環節都有較為規范的監測規程和技術標準,但在執行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監測過程公開透亮程度不夠,檢測結果在服務人口中的知曉率不高,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有待進一步強化。
鄉村供水系統,由于點多面廣,生產條件較為落后,多數不具備水質檢測條件,政府托付給當地衛生部門檢測,但監管工作不到位,普遍存在用戶憑視覺、嗅覺、味覺判斷水質的問題,一些地區用戶對水質安全反響比較大。
(五)二次供水有待依法加強管理和完善配套政策
隨著我市高層建筑的大量涌現,與之相配套的二次供水成為城市供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部分供水設施安裝達不到國家技術規范要求,造成供水管網壓力不足,影響周邊居民正常供水;部分二次供水點供水設施長期不進行清洗、消毒,衛生條件達不到國家相關標準。經營主體多元,管理人員多數沒有進行上崗培訓,有待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六)磴口凈水廠升級改造有待加強快進度
20xx年,國家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標準》,對未達標的水廠升級改造予以5年的寬限期,我市申銀水務磴口凈水廠升級改造應在20xx年7月1日前達到新的供水標準,但目前尚未投入運行,有待加快進度。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供水安全系統建設,嚴格執行水資源愛護的“三條紅線”
完善黃河水源地應急預案,建立與自治區和上游地區水務、環保等部門的聯席會商制度,實時處置和應對各種水污染事項。加快健康水工程的普及步伐,在實現“分質供水、優水優用”目標的同時,把健康水工程提升到應對水危機的戰略高度加以推動。新建樓宇要實現管道分質供水;已建居民小區加快普及進程;城鎮和農牧區要把分質供水提到重要日程,開展調查爭辯。
沿山富水地區,每年農業澆灌采用大量優質地下水,要開展用黃河水置換澆灌用地下水的可行性爭辯。
山北地區,要更加嚴格地執行水資源愛護的“三條紅線”,以掌握地下水水位下降和防治水污染為目標,工業逐步實現禁采地下水,農業掌握用水總量,污水實現達標排放。在保障山北地區居民安全用水的同時,逐步把山北地區建設成為全市的戰略儲備水源地。
各級政府要將城鄉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納入社會進展計劃,統籌規劃,同步推動,將城鄉建設與規劃工作同水務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對水源的安全與愛護。
(二)加快老舊管網改造進度
開展全市供水管網普查工作,進一步摸清老舊管網運行的現狀。依據改造進度聽從于保障安全供水需要的原則,制定全市分年度改造計劃。在關注城區、重點地區改造的同時,要更加關注農牧區和貧困地區等弱勢群體的供水安全。管網改造工作,要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合理安排各級財政資金預算。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全力做好供水、排水、供熱、供氣、道路改造等多部門的協調協作工作,盡力減削“拉鎖”工程。
(三)建立供水價格調整機制,加強對供水企業的指導服務
依據我市城鄉供水的實際狀況,借鑒先進地區閱歷,加快建立我市供水價格調整機制,適時對供水成本轉變作出水價調整反應。一是城市供水價格調整,在已做確定預備工作的基礎上,要加快工作進度。健康水、城鎮供水和鄉村供水點的水價調整,要提到各級政府和水務部門的重要日程,積極開展前期調研預備工作。二是開展對全市供水企業和供水點經營管理狀況的調查爭辯,進一步規范經營管理,援濟存在虧損的企業化解債務,合理提高企業員工的工資待遇。三是總結鄉村先進供水點的管理閱歷,加大推廣可復制的成功模式,加強對鄉村供水工作的指導服務。
(四)提高居民水龍頭水質檢測的掩蓋面和居民對水質檢測結果的知情權
在進一步完善現有水質監測制度和強化執行力的基礎上,依據供水單元、供水小區,擴大對終端水龍頭水質監測的掩蓋面,合理增加監測頻次,對水質檢測結果,約請專家評估分析,并將評估分析報告實時向社會公告。通過終端水質監測結果的公示,推動各級政府解決供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倒逼供水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定期組織人大代表、居民代表視察供水企業,進一步提升社會對供水企業和政府監管的信任度。要全面加強對鄉村居民供水水質的監管,完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主體,水質監測要實現全掩蓋。
(五)加大執法力度,完善二次供水管理的配套政策
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依法規范二次供水工作。借鑒先進地區的管理閱歷,結合我市實際,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六)加快磴口凈水廠升級改造步伐
依據國家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標準》,加快磴口凈水廠的升級改造進度。
【城鄉供水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鎮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調研報告01-21
城鄉管理報告11-08
城鄉規劃實習報告11-08
城鄉管理報告10篇11-08
城鄉調查報告02-27
城鄉規劃實習報告03-22
調研的報告02-07
供水公司自查報告10-18
關于城鄉調查報告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