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精選17篇)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相關工作制度。
一、校醫為學校的疫情報告人員,負責本校常見病的診治,就診的病人必須登記在門診登記簿上,傳染病還要登記在傳染病登記本上,并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在規定時限內報告當地疾控機構。
二、在校所有教職工、學生都是義務疫情報告員,發現的傳染病疫情及突發事件要報告學校的專兼職疫情報告人員。
三、執行晨檢制度,每日早晨上班前對每位教職員工、學生進行相關健康狀況及衛生狀況檢查,并留有詳細記錄。
四、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每位教職員工、學生發現傳染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時,均有權利和義務向在校疫情報告人員報告,疫情報告人員向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五、協助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對傳染病人及疑似傳染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
六、加強健康教育,定期開設健康教育課。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認真學習20xx年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必須人人重視,加強預防。
二、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37種。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腦、細菌性痢疾、肺結核、流腦、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
丙類: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三、防治管理組織和任務
1、組織領導:分管副校長為組織領導,政教處配合、校衛生室負責具體工作。
2、工作任務
(1)嚴把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
四、嚴格疫情報告:
1、發現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應當立即報告校衛生室或衛生主管人員,由校衛生室或衛生主管人員統計后報告校領導,最后經確認和領導審批后由學校報告員上級教育主管單位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2、發現丙類傳染病應及時報告校衛生室,由校衛生室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3、報告順序:學生→班主任→校衛生室或衛生工作人員→校領導→鎮防保科和鎮教委→區教委體衛科和區疾控中心。
五、凡患有傳染病的學生經隔離治愈后,必須有醫院證明方可上課,教職工亦同。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及《人禽流感疫情報告管理方案》等相關規定,特制定《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希望相關科室嚴格遵照執行。
1、建立健全醫院各科室疫情報告管理組織,發揮疫情報告管理組織的職責。
2、各科醫生在醫療診治中如發現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及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熱的患者、病原攜帶者或疑似患者,立即報告感染辦公室、醫務處,填寫傳染病卡片由傳染病疫報告員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對其他乙類傳染病及病原攜帶者應于12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瞄行報告。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對丙類傳染病于2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
3、各科醫生應認真及時填寫傳染病卡片,并在傳染病登記本上登記后,立即報告感染辦公室,不得遲報、漏報。傳染病檢查員每日對疫情情況進行檢查審核,立即網絡直報。門診醫生要認真逐項填寫目診日志,姓名、性別、身份證號、出生日期、年齡、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職業、現住址、發病日期、初診、診斷日期等不得漏項,字記清楚。并用紅筆注明“報卡”。住院醫師應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記本上用紅筆注明“報卡”。化驗室、放射科建立傳染病登記本,防止漏登、漏報。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4、各科建立的門診工作日志登記及傳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傳染病監控員檢查門診醫師工作日志及病區患者出入院登記本是否填寫齊全,傳染病是否漏報、遲報。
6、認真執行肺結核病疫情報告歸口管理程序,經治醫生發現疑似或者確診的.肺結核患者(含結核性胸膜炎)必須立即報卡,小時內網絡直報。同時將患者轉到結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記錄。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發性氣胸及其他嚴重合并癥,可待患者病情穩后再轉診,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發現疑似肺結核或確診活動性肺結核時進行登記。并將報告結果直接交給主治醫師,以防報告丟失、患者走失。
7、定期對全院工作人員、就診患者進行傳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傳染病知識的培訓。對新畢業、新調入及進修人員進行上崗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8、傳染病管理人員,每日要對全院傳染病報卡進行登審核,當日立即報出,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每月對全院門診醫師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記、病歷、處方等進行檢查,檢查檢驗科工作記錄及放射科傳染病登記本,杜絕傳染病遲報、漏報等現象。
9、如發現傳染病漏報l例要扣罰當事人當月獎金50元,傳染病登記不認真或遲報疫情者,予以通報批評。
10、感染辦公室要對傳染病情報告工作進行檢查,定期向相關科室、部門反饋情況,改進工作。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3
1、認真執行衛生部頒發有關《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當同一班級的'學生一天內有3個或連續3天內有5個以上學生有相似的發熱等癥狀,學校需要在24小時內向衛生行政部門上報。
2、根據不同的季節與傳染病流行情況,利用班會及板報等形式,及時做好傳染病預防宣傳工作。
3、在傳染病流行期間,加強晨檢考勤。做好防護知識宣教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定期進行校園辦公室和教室消毒。
4、若發現傳染病人,立即隔離并送醫院治療。并對所在的處、室加強消毒。同時上報中心校。
5、在發生傳染病的班級里,對有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宣傳通過防疫部門進行預防注射。
6、嚴格掌握隔離期,凡傳染病人一定要在隔離期滿后方能入校學習。不得以任何借口提前復學。
7、在傳染病流行期間,學校不舉行大型集體活動。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4
為了能夠及時有序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在我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上級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學校成立由校長陳運占為組長,業務主任陳德偉為付組長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負責本校傳染病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
2、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一旦發現本班有傳染病疫情,應在1小時內向校長及主任報告。各班班主任應定期對各班衛生委員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及疫情報告程序進行培訓。
3、針對不同季節的傳染病,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預防傳染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各班班主任堅持每天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和午檢,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為預防各種傳染病在校內的發生,各班應把本班的公共區、教室、寢室徹底打掃干凈,不留衛生死角。并加強教室、寢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5
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學校內傳播流行,學校各部門設置學校傳染病疫情情報人。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2、指定衛生室為我校傳染病報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師)發現有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上報學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檔案,配備傳染病登記本,疫情電話記錄本,詳細記錄傳染病發生、處理情況和疫情報告情況;
二、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縣市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局等有關部門報告。
1、學生處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課學生情況;
2、在學校中發現《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1例及以上,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上級報告。
3、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于6小時內報告,應按衛生部規定時限和要求及時報縣級疾控中心;
4、及時做好病人周邊同學的預防保健及消毒隔離工作。
三、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6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為使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統一、有序,制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分管校領導,到校衛生(保健)室,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午晚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并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班主任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系)迅速了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突發情況發生后,學校要盡快掌握情況,立即啟動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在15分鐘內進行向鎮防控指揮部和縣教育局電話報告,30分鐘內傳真書面報告,1小時進行續報。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7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為使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統一、有序,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級部主任,到校衛生所,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并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輔導員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系)迅速了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1.當發現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時,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2.發現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疫情報告人應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3.學校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8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學校要組織教職員工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必須人人重視,加強預防。
二、各班每天要進行晨檢。班主任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對因病缺勤的'學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進行登記。
三、學校衛生室保健醫負責學校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收集、匯總和報告工作,班主任和教師發現學生有發熱、皮診、腹瀉、嘔吐、黃疸等傳染病早期癥狀,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及時報告學校領導及疫情報告人,疫情報告人在24小時內上報衛生科與教育局。
四、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1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9
1、加強宣傳教育。利用墻報、隊報、廣播等形式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宣傳教育。
2、每天搞好教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早晨到校后立即打開門窗和活動場所的.通風換氣,保持教室內空氣清新。
3、一旦發現學生有發熱、頭痛、咳嗽等癥狀,到衛生室檢查并及時送指定醫院治療。
4、對缺勤的學生,班主任立即進行調查,一旦發現有法定傳染病的學生,按有關規定進行消毒、隔離治療,并及時報告區控制中心、教育局和社區防保醫生。
5、每個學生保證1小時體育鍛煉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學生的抗病能力。
6、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勤洗手,加強營養和適當的休息。
7、各年級組辦公室有工會小組長負責定時開窗,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8、班主任督促班級衛生委員每天早晨和下課后開教師窗通風。課間多到戶外活動,避免前往空氣疏通不暢、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9、每周一次對教室、食堂、廁所、圖書室、實驗室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擦拭。
10、總務處負責在廁所洗手池邊安放肥皂或洗手液。
11、如果發現法定傳染病,立即用紫外線燈或含氯消毒液對其所在的教室、辦公室進行消毒。
12、常規情況下,對各教室、公共教室等場所進行每周一次。當發熱等,有突發事件時,每天1-2次空氣消毒,專人負責。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0
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學校內傳播流行,學校各部門設置學校傳染病疫情情報人。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2、指定衛生室為我校傳染病報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師)發現有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上報學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檔案,配備傳染病登記本,疫情電話記錄本,詳細記錄傳染病發生、處理情況和疫情報告情況;
二、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縣市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局等有關部門報告。
1、學生處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課學生情況;
2、在學校中發現《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1例及以上,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上級報告。
3、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于6小時內報告,應按衛生部規定時限和要求及時報縣級疾控中心;
4、及時做好病人周邊同學的預防保健及消毒隔離工作。
三、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1
一、總則
1、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2、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除上述病種傳報之外,水痘、手足口病、結核性胸膜炎也要及時上報。
二、建立防治網絡
在衛生部門的領導下,組成縣教育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等為一體的學校傳染病防治網絡。
三、具體工作:
1、建立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和報告、責任制度,建立完善的防范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預防飲食飲水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學校有專人負責傳染病的監測和報告工作,做到早期發現病人,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學校衛生室做好傳染病監測管理工作,對班主任進行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加強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登記以及健康情況巡查,保持教室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
3、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衛生活動,利用健康教育課、衛生廣播等,根據不同的季節特點對學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健康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
4、加強學校環境衛生,消除衛生死角,消滅蚊子、蒼蠅等病媒生物和腸道寄生蟲的危害。
5、認真做好學校食堂衛生自查,完善各項傳染病防治措施,做好學生的計劃免疫接種工作,推薦接種非計劃有價疫苗。
四、疫情報告和控制
1、學校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有專人負責在第一時間內報告縣教育局安辦、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漩口鎮衛生院,并做好登記工作。
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于六小時內上報。
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于十二小時內上報。
責任疫情報告人在丙類傳染病監測區內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上報。
2、做好學校的消毒隔離工作,控制并消除傳染病在師生中的蔓延。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2
一、成立學校防控領導小組,成立預防機構,承擔校內傳染防治和疫情報告。
二、把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
三、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
四、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消除污染源,出四害、改善生活條件。
五、開展愛國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講衛生,同時加強學校飯堂飲食衛生管理杜絕"病從口入"
六、定期給全校師生進行健康體檢,以便做好常見病的預防保健工作。同時根據病情,對師生進行預防接種工作。以避免傳染病流行。
七、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隔離、早治療。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3
一、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教學所每學期至少要安排一次,分年級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管理教育的班主任應利用晨會、班會等陣地培養學生衛生習慣教育的全校老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正確指導。所有學員應參加一年一度的體檢,發現有疾病和傳染病的學員,班主任應及時通知其家長,督促家長對孩子進行治療。
二、加強消毒工作,加強飲食衛生。總務所要求每月消毒兩次教室,爆發期間每天消毒。
三、對病學生的處理計劃。如果學生生病,上班時間由班主任及時聯系家長,需要到醫院就診的,由班主任負責;如果沒有班主任,科任教師將學生送往醫院,不得拖延,更不能因任何原因將其他學生送往醫院。
四、對傳染病的處理方案。如果發現傳染病,應立即向學校報告,通知家長,必要時隔離學生因病回家就診,班主任應隨時詢問學生的'病情,學生病好后,可以帶著醫院的治愈證明書回學校學習,班主任應立即妥善處理生病學生的物品。發生重大傳染病時,學校應立即報告,按疾病預防措施妥善處理。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4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切實保護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病報告制度》等文件,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防控制度和措施:
一、工作職責
1、確定傳染病疫情預警,而當同一類傳染病有3人以上同時發病時,及時按程序報告。
2、學校傳染病領導小組根據疫情情況,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和對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協調和組織指揮。
3、班主任一旦得知本班學生確證為傳染病,應第一時間履行程序。
4、學校辦公室采用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對易感人群應采取應急接種,預防性用藥,群體防護措施。
6、充分利用校園網、黑板報等形式及時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教育,切實加強學生防病意識和社會公共衛生的責任感。
7、建立學院傳染病監控與報告制度。班主任應及時掌握學生出勤、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及時與衛生保健教師聯系,并同時向學校辦公室報告。班主任每天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報告前一天的疫情,由領導小組負責統計上報。
8、心理輔導教師協助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
二、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具體預防措施要做到: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班級或所在辦公室,停止校內人員相互往來和與外界往來,阻斷可能造成擴散的一切聯系,等待衛生防疫部門的處理。
2、疫點消毒。由衛生防疫部門對疫點進行徹底消毒。對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或進行預防性治療。
3、疫情調查。學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并采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4、應通過廣播、校園網等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使學生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5、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防止疾病的發生蔓延。
6、在傳染病發生期間,門衛要嚴格把好校門關,外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校園,禁止外來人員進入食堂、教室等人員集中區域。在校期間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離校。
7、加強學校生活飲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傳播。
8、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
9、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5
一、疫情報告制度:
學生在校期間如有傳染病的發生,應及時、準確地報告市疾控中心(在經醫院確診或實驗室檢查)。
順序:學生---班主任---衛生室---校長室---市疾控中心、市教育局
二、晨檢制度: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晨檢工作。對患傳染病的學生,班主任老師應及時與家長聯系,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并對已發生傳染病班級的其它學生要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如板蘭根、維生素C等。
三、消毒制度:認真做好教室、專用教室消毒工作,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和住宿部要重點消毒,勤洗曬衣被并用紫外線消毒車和含氯消毒液噴灑、揩擦消毒。
四、病愈后復課要求:
根據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時間來決定隔離期限,隔離時間未到的必須要有醫院傳染病科證明,并由衛生室復檢后學生才能進教室上課,反之仍作為病未愈不能來校上課。
五、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這一內容的.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勤洗手,及時做好學生的計劃免疫,防止交叉感染。學生離校一個月以上或外出離本市返回時,應向家長詢問有無傳染病接觸史,并要經過醫務人員重新檢查。有傳染病接觸史的待檢疫期滿后方可回班。
六、對患傳染病的學生所在班和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學生進行檢疫,隔離、觀察、不串班。檢疫期滿后無癥狀者方可解除隔離。
七、工作人員家中及學生家長發現傳染病人應報告學校領導,采取必要措施。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6
發生傳染病疫情后,及時做好消毒工作是切斷傳染途徑的有效方法,我校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保證消毒工作有效貫徹落實。
1、我校定期安排專人對學校進行消毒,尤其是重點場所(衛生室、教室、辦公室、專用室、食堂、廁所、門把手、走道等)。
2、平時做好校內衛生工作以及開窗通風等,傳染病散發或流行時加強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3、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進行相對隔離、消毒。
4、消毒人員做好消毒的情況登記,包括用藥情況、消毒時間、次數等。
5、負責消毒的后勤人員應盡職敬業,不得懈怠。
6、學校對本校消毒工作定期考查,做好記錄。
7、常用消毒劑量如下:
(1)體溫表1000mg/L含氯消毒劑
(2)空氣1500mg/L含氯消毒劑
(3)物體表面500mg/L含氯消毒劑
(4)餐具20分鐘熏蒸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 篇17
為了認真加強學校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保障廣大學生身體健康,防止傳染病在學校的暴發和流行,對患傳染病的'學生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學校傳染病消毒和隔離制度如下:
一、學校消毒隔離工作在校醫指導下進行,接受衛生部門的業務指導和檢查。
二、消毒工作應在無學生在場的條件下進行,防止刺激呼吸道和皮膚粘膜,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學生進入教室前應打開門窗通風至少20分鐘。
三、做好教室、宿舍、食堂、廁所、辦公室、圖書館、實驗室的消毒工作,地面用含氯消毒液噴灑,桌椅、門把手、樓梯扶手等擦拭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或用2%過氧乙酸溶液對物體表面和空氣進行消毒。班級消毒要有專人負責,并做好記錄、對發生傳染病的班級要重點消毒,增加消毒次數。
四、寢室勤洗曬衣被,地面過氧乙酸消毒。
五、體溫表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六、教室、寢室、辦公室等場所每日堅持通風,利用課間休息,每次通風至少1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七、學校發現傳染病人后立即讓其隔離治療,隔離時間以醫學觀察日為準,病愈后要有醫院傳染病科醫生證明,由校醫檢查后方可返校上課。
八、對發生疫情的班級在該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內要與其他班級學生相對隔離,停止去公用教室上課,禁止與其他學生共同用餐、共同游戲和活動。
九、傳染病流行期間學校應盡量減少集體活動。
十、學校應認真落實消毒隔離等防控措施,并按要求做好記錄。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相關文章:
學校傳染病報告制度03-10
傳染病報告制度12-30
學校傳染病報告11-07
醫院傳染病報告制度01-28
傳染病報告制度14篇03-26
傳染病報告制度(精選15篇)03-25
傳染病報告制度(15篇)02-16
傳染病報告制度15篇02-13
傳染病報告制度(合集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