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市場報告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移動市場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移動市場報告1
自1987年中國開辦移動通信業務以來,在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下,中國移動通信在網絡建設與優化、業務開發和拓展、服務質量提高與改善、加快技術進步等各個方面均有了顯著進步。回顧過去,歷史記載了中國移動通信12年的光輝歷程;縱覽今昔,中國移動通信正投身于電信改革的滾滾浪潮中;歷望未來,中國移動通信正闊步向世界一流電信運營商邁進。
一、中國移動通信概況
1、中國移動通信的網絡規模
至1999年9月底,中國移動通信交換機總容量超過6000萬戶,長途網和No.7信令網覆蓋28個省,智能網已覆蓋東中都12個省,GSM網覆蓋全國31個省會城市、300多個地市、20xx多個縣市,24個省市實現了縣以上城市覆蓋,中部、東部地區覆蓋范圍達到鄉鎮,主要交通干線實現了連續覆蓋,GSM900/1800雙頻網建設正在中部、東部一些省會城市加緊進行。
2、中國移動通信的用戶規模
從90年代以來,中國移動通信用戶數年均增長率超過160%。至今年9月底,中國移動通信用戶已達到3405萬戶,市場占有率在90%以上,其中GSM用戶占全球GSM用戶總數的七分之一。
3、國際漫游
目前,中國移動通信已與48個國家與地區的80家境外運營公司開通了國際漫游業務。
4、中國移動通信的業務種類
除了基本的話音業務外,中國移動通信還開辦了主叫號碼顯示、呼叫等待、語音信箱、呼叫轉移、三方通話、遇忙前轉、短消息、低速數據傳真、IP電話接入業務、信息點播、“神州行”預付費卡智能網業務等一系列新業務。
5、中國移動通信的用戶服務
目前已速成全球最先進的移動通信實時計費網,為用戶提供及時準確的話單;通過綜合業務網的建設,使用戶實現即買即通;提供1860、1861客服中心查詢、多媒體查詢、免費打印、劃卡查詢、人工查詢、網上查詢等服務,方便了用戶查詢、咨詢、申告,貼近了與用戶的距離,大力發展社會代銷代辦點,方便用戶就近購買;與銀行等企業合作及通過網上交費,廣開交費窗口,方便了用戶;加強終端維修中心的建設,解決用戶修機難問題。
二、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特點
1、市場增長迅速,市場潛力大
根據ITU9月份報告,今年9月末全球移動電話用戶已超4億,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到1999年末可望接近3800萬戶。根據中國移動用戶和市場發展情況,過去每次預測的結果都落后于市場發展,這說明移動通信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中國移動通信業務增長之所以如此迅猛,一是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及各級政府的扶持;二是與中國移動通信正確的經營策略有關;三是得益于社會各界的支持;四是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費不但沒有升反而在下降,使更多的平名百姓有能力購機;五是與技術進步有關,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全球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終端設備和系統設備的建設成本不斷降低。
然而目前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僅為3%左右,要達到目前市話普及率的10%,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全球情況看,移動電話不會因固定電話普及率的增加而減緩發展速度,相反移動電話在市話普及率很高的國家,增長速度仍然相當快。從中國來看移動電話的市場還是很大的。
2、高技術,低資費
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無論是GSM/CDMA還是第三代)實際上都是通信領域內各種先進技術的綜合反映,但從資費標準來看,我國采取的是低資費政策。根據GSMMOU組織(由全球運營商組成)公布的資費來看,我國與黎巴嫩、越南等國的移動電話資費是全球最低的。從移動通信建設總成本來看,我國與國外相差不大,但我們價格比他們低得多,這是與中國市場的銷售將點相匹配的。
3、中國移動通信的用戶結構發生巨變
移動電話業務開辦之初,手機價格和人網費都比較貴。主要用戶群是工商界人士。這些年來,尤其在東南沿海,95%以上的新增用戶屬工薪階層,大眾消費已成為主流。
4、移動通信業務極具活力
過去放開競爭的增值業務和尋呼業務不屬于基本業務。中國移動通信和聯通公司在移動電話業務上展開面對面的競爭,則屬于基本業務內的競爭。在電信領域內,移動通信業務增長率很高,政企分開后,政府加強了對移動通信的管理,實行許可證制度,且正在進一步走向規范化。
5、用戶消費意識成熟,對新業務需求旺盛
過去,我們只有“全球通”業務,現在增加了預付費卡和其他新業務,用戶對業務選擇更趨多樣化。過去用戶注重業務,對資費不太在意,現在的大眾用戶對資費比較注重。從目前客戶服務中心的反饋,60~70%的用戶是查詢話費,用戶對話費開支更加理智,這是用戶消費意識逐漸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三、移動通信市場營銷管理體系的完善策略
根據社會發展實踐來看,健全市場營銷管理體系是移動通信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主要應當從人員管理、環境管理、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格局化構建。
1、加強營銷知識培訓,強化營銷人員管理
營銷是一門包含多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復雜學問,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磨練出實踐技巧。而營銷人員不僅是移動通信企業的代言人,而且還是客戶的顧問與參謀,其道德素養與營銷技巧的多寡關乎營銷業績的高低。因此,移動通信行業市場營銷管理體系的首要構建策略,一是要加強對營銷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強化對營銷人員的管理,使其兼備實用的'營銷技巧和優秀的人文素養,為提升營銷業績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二是要從基層開始打造企業營銷文化,在行業內部大力灌輸營銷理念,促使市場營銷成為移動通信行業內部的風向標。
2、豐富營銷手段方式,強化市場環境管理
移動通信企業試圖在波濤洶涌的經濟市場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利用多樣化的市場營銷手段進行品牌推廣。移動通信行業的市場營銷手段和方式要隨著社會發展趨勢與時俱進。例如,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移動通信企業就可利用這些平臺進行廣告投入或者公眾號推廣,以獲得更多的市場占有率。
3、制定長遠營銷戰略,強化市場組織管理
制定長遠的市場營銷戰略規劃,是移動通信市場營銷管理體系構建的重中之重,這一方面有利于統籌行業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督促實現階段性營銷目標。在制定長遠營銷戰略的基礎上,移動通信行業要強化市場組織管理,對營銷的工作流程、組織結構、人員配置等事項進行及時交流與疏通,在加強計劃性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監測反饋,逐步形成市場營銷管理的良性循環。
四、總結
總而言之,移動通信作為高科技產業的排頭兵,其市場營銷密切關系著社會信息化發展。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的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建設,須以長遠的戰略規劃為基礎,以嶄新的營銷體制為依托,以強化營銷人員管理、市場環境管理和市場組織管理為重點,全方位、立體化推進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進程,使其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價值。
移動市場報告2
1999年,對于中國移動通信業而言,無疑是經歷著產業深刻變化,進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無論是從移動通信業資費的大幅下調、手機設備的市場演化、服務項目的調整、服務質量的逐步改善,還是移動通信業運營體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腳步的臨近等方面,移動通信業在取得良好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市場發展上,移動通信用戶進一步快速增長,運營企業市場競爭態勢更趨合理,為中國移動通信業跨入新世紀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本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通過對北京市城八區302位普通消費者的調查,就1999年北京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水平、發展狀況以及消費者對1999年移動通信市場重大事件的認知、態度和市場現狀的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調查結果可推論北京城八區18—50歲的普通消費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狀況、市場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999年末移動通信市場現狀
手機普及狀況。調查顯示,北京市18—50歲的人群中,有略超過半數(52.2%)的被訪者使用手機,可見至1999年底,北京市場手機的發展水平是比較高的,占經濟活動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齡消費者手機的擁有率存在較大差異(見表1),調查顯示,18—29歲,30—39歲,40—49歲手機擁有率分別為43.4%、68.2%和43.2%,假定50—54歲年齡組與40—49歲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齡段人口年齡結構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則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區手機普及率約為30%,即每10個人約擁有3部手機。以北京城八區擁有650萬人口計,城區手機用戶達195萬。
消費者特性。就消費者而言,除年齡外,不同性別、學歷、職業和以往的人群手機的擁有情況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調查顯示,就性別而言,男性擁有率要明顯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訪者擁有手機,女性被訪者則為四成強(43.2%);就年齡而言,30—39歲的中青年消費者擁有率最高,超過2/3,18—29歲,40—49歲組擁有率要低得多;就學歷而言,隨學歷升高,擁有率顯著升高,特別是以高中與大專學歷為分界點,差異明顯,即手機擁有者主要集中在大專以上學歷人群,高中以下學歷較少;從收入水平看,隨收入升高,手機擁有率明顯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為分界點,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擁有率高達90%左右,1500元以下者為12—30%,低于平均擁有率,1500—3000元者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擁有率。從職業類型看,手機擁有以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為最(80%左右),其次是個體業主、自由職業者和公務員(60—70%),再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和普通職員(50—60%),工人和服務人員擁有率最低,僅為5%左右。可見,手機用戶群主要集中于30—39歲,大專以上學歷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費群體,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達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為手機大眾化趨勢的主要目標消費。
對于北京市場的'兩大運營商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原中國電信,下同)和中國聯通,二者的消費群體在年齡上存在某種細微差別,比較而言,中國聯通更受18—29歲的青年人群的青睞,而中國移動通信更受30歲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睞。
手機品牌。調查顯示,1999年底,北京手機市場的品牌分布狀況與以往相比并沒有太大的改觀。傳統三強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仍然占據市場的領先者地位,三者總和市場占有率超過80%,其它品牌均難以望其項背。其次是西門子、飛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團品牌,市場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還有松下、阿爾卡特、高通等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均很低。在電信長城cdma手機中,除摩托羅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1999年是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發動大規模廣告宣傳攻勢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場現狀仍然未能給國產手機留下太多的市場空間,國產手機市場業績不佳,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其技術、宣傳和服務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國產手機這篇大文章,在手機市場上分一杯羹,其路還正長。
1999移動通信發展狀況
移動通信發展態勢。調查顯示,所有擁有手機的被訪者中34.4%在1998年前購買手機,40.9%在1998年內購買手機,24.7%在1999年內購買。可以看出,近幾年中,1998年是手機增長最快的一年,雖然調查數據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內北京手機的增長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實上,全國手機用戶在1998年內亦從1000萬增至20xx萬。進入1999年,雖然手機市場仍處在高速增長之中,但增長速度已顯著放慢,從調查看,1999年北京市場增長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相對速度均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這樣經濟較發達的特大城市,手機普及率幾近30%,雖然年內手機入網資費持續下調,但其它資費如通話單價和月租費等仍保持不變,手機增長放慢是不難理解的,但以此推論全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則失之偏頗。因此,在北京這樣手機普及率較高的大城市,為促進手機的持續發展,進一步降低手機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話單價、裸機價格、入網費和月租費等長期成本,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手機消費群體特性及其趨勢。就1999年購買手機的消費者自身特性而言,從性別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別占55%和45%左右;從年齡看,以18—29歲和30—39歲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為主,分別占43%左右;從學歷看,以大專以上學歷特別是大學以上學歷為主;從收入看,則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與1998年購機者相比,1999年購機者表現出了一些明顯的趨勢。
(1)雖然女性購機者仍處于少數,但女性購機者越來越多,從36.5%增至45.1%。
(2)購機者年齡分布趨向于分散,從集中于30—39歲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歲青年人和40歲以上的中年人。
(3)購機人群繼續集中于高學歷人群,但趨勢已不很明顯,這可能與北京消費者普遍具有較高學歷有關。
(4)由于手機各種價格的持續下調,手機消費日益大眾化,使手機能夠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購買,表現為1999年購機者進一步趨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個收入階層,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購機比重反而下降。
消費者運營商及手機品牌選擇。調查顯示,與1998年相似,1999年購機者的運營商選擇基本狀況仍是移動通信公司多于中國聯通。電信長城cdma選擇比重仍很低,但與1998年相比,1999年消費者對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的選擇略有下降(約2個百分點)。中國聯通則略有上升(約3個百分點),電信長城cdma穩中略降。中國聯通的緩慢上升,顯露出移動通信市場正緩慢發生著有利于消費者的市場競爭態勢。從消費者的手機選擇看,除傳統三強仍居主導地位,且摩托羅拉有進一步加強之勢外,手機選擇進一步多元化,處于第二集團的西門子、飛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為1—4個百分點不等,而國產品牌則仍是雷聲大,雨點小,消費者選擇很少。
消費者購買行為。中國移動通信業發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早期的手機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需要更換手機(保留原號)或者新購手機重新入網,淘汰原有手機。1999年新購手機中,這兩種情形比較明顯。調查表明,1999年內平均每售出6部手機,就有一部是新購手機入網,淘汰原有手機(包括原號),一部是新購手機,替換原有手機,其余4部是首次購買手機入網。其中,對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用戶而言,淘汰原有手機而入網和替換手機的比例分別為9.1%和18.2%,首次入網者占72.7%,中國聯通用戶首次入網占58.8%,淘汰和替換原有手機分別占23.5%和17.7%。均為新入網或淘汰原有手機入網,而無替換手機的情形。
購買價格。調查顯示,1999年手機市場裸機價格在進一步下降的同時,價格差別很大,有的高達6000元以上,有的則低至1000元左右,這與手機市場進一步細分化,產品/服務功能逐漸拉開檔次密切相關。裸機平均價格則降至20xx元左右,這也是手機購買者逐漸向中低收入階層過濾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網費,1999年內兩次下調,其中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分別下調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為920;中國聯通則分別下調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為580元左右。總體而言,調查表明最低為300元(電信長城cdma手機除外),最高亦不過1250元,平均水平約為780元。
1999移動通信市場主要事件消費者認知
1999年移動通信市場熱點不斷,內容涉及資費政策、運營商服務、手機終端以及中美wto電信協議等諸多方面。調查顯示,被訪者認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機資費(入網費)下調(83.4%),其次是中美wto有關電信協議的基本內容(74.2%),再次是雙頻手機進入市場(64.7%)和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從中國電信剝離(51.9%)。被訪者認知較高的還有上網手機(41.7%)和聯通手機直撥ip電話(38.3%)。電信長城cdma手機話費降價一半(34.9%),預付費sim卡手機的推出(32.2%),網上拍賣手機(31.9%),手機點播信息增值服務(26.4%)和聯通手機免費郵寄話費清單(26.1%)等認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縱觀以上熱點問題,可以看出,被訪者認知度最高的是有關移動通信的產業政策問題,特別是資費政策,顯示消費者對手機資費政策的關注。電信長城cdma手機由于用戶規模小,其熱點政策影響小,故認知度不高。其次是對各類手機產品的關注,特別是去年年初就已成為熱點的雙頻手機的推出,年內大肆廣告宣傳的國產手機的推出等。對于運營商推出的一些服務項目如預付費sim卡手機,手機點播信息增值服務及交費服務等認知不是很高,一方面顯示消費者對這些問題不是很關注,同時亦顯示運營商推出的服務宣傳不夠或目標受眾有限。至于被訪者對上述熱點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結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與被訪者的認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機資費(入網費)下調(70.8%)和中美wto電信協議的基本內容(39.2%),其次是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從中國電信剝離(34.7%),雙頻手機進入市場(22.3%)和國產手機進入市場(22.0%)等,蓁各項排序基本與認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響手機購買的原因及消費者對市場現狀的評價
調查表明,1999年,影響被訪者購買手機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雙向收費不合理(63.6%),其次是有替代品(54.5%)、本人用不上(39.2%)和通話單價偏高(34.3%)、再次是裸機價格偏高(26.6%)、入網費偏高(15.4%)和月租費偏高,其它原因如服務、話音質量等不是很重要。綜合起來看,除去有替代品和本人用不上等無需求原因外,影響潛在消費者購機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價格,特別是通話單價,而雙向收費歸根結底還是手機的通話單價問題,這已成為購買使用手機的最主要障礙。對于話音質量、運營商服務質量等,由于潛在用戶未使用手機,則僅是購買使用手機后才會考慮的問題。
不同年齡、收入水平的潛在用戶在影響購買使用手機的主要因素方面亦存在較大的差異。研究表明,除雙向收費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18-29歲的年青人影響因素重要是通話單價偏高和裸機價偏高,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影響購買的最主要原因是本人用不上等無需示的原因。從收入水平看,除雙向收費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中、低收入者主要原因依次是通話單價偏高和本人用不上,中等收入者是正好相反,而高收入者不購買則主要是由于有替代品和雙向收費不合理。這表明,年齡越輕,收入水平越低,通話單價偏高對他們購機行為的影響越大。因此,在目前情況下,手機市場要獲得更快的增長,仍需不斷降低費用特別是通話單價和裸機價格。
調查表明,被訪者對1999年移動通信業的評價最不滿意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手機通話單價高(72.3%),遠高于其它各項,其次是裸機價格高(39.5%)、入網費高(37.5%)和月租費高(32.8%),三者相差不大,再次是手機配件(如電池等)以次充好(23.6%),而通話質量差(17.6%)、覆蓋范圍差(16.6%)、手機維修服務差(15.5%)、不能獲得話費詳細清單(14.2%)和交費不方便(12.5%)等均不很高。且這種評價在不同年齡、收入等特性的人群中差別并不明顯。這再次表明,通話單價高以及手機價格、入網費和月租費等資費水平偏高既是消費者對1999年市場現狀最為不滿意的方面,也是影響潛在用戶購買手機的最主要障礙。因此,不斷調低手機的各項資費標準,仍將是今后手機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而隨著移動通信產業的不斷的成熟和進入wto帶來的競爭壓力,也將是理所當然的。
移動市場報告3
一、前言
從1999年中國移動通信自電信中分離出來已有10余年的歷史,中國移動10多年的發展是驚人的,從最初的起家到截止20xx年底中國移動用戶已超200萬用戶。然而20xx、20xx年這兩年,中國移動通信事業發展到了巔峰時代,用戶群體趨于穩定,每年的移動用戶增長速度緩慢。20xx年,對于中國移動通信業而言,無疑是要經歷產業深刻變化的歷練。無論是從競爭對手——中國聯通、電信通信業資費的低資費、4G網絡的覆蓋的加速,還是各大運營商手機終端設備的市場演化、服務項目的調整、服務質量的逐步改善,以及通信業運營體制改革的深化等方面,中國移動通信業已表現出不少的不足之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自身的發展。
本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通過對綿竹城區302位普通消費者的調查,就20xx年綿竹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水平、發展狀況以及消費者對20xx年移動通信市場重大事件的認知、態度和市場現狀的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表明綿竹移動通信業優越性受到威脅,要想比下聯通、電信業,那么就要從降低話費資費、加快4G網絡的覆蓋、適度降低手機終端的價格出發,有一定幅度的控制和調整。
二、20xx年綿竹移動通信市場現狀
(一)手機普及狀況
綿竹市18—50歲的人群中,有略超過半數(78%)的被訪者使用手機,可見至20xx年底,北京市場手機的發展水平是比較高的,占經濟活動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齡消費者手機的擁有率存在較大差異,調查顯示,18—29歲,30—39歲,40—49歲手機擁有率分別為90%、88.2%和85%,假定50—54歲年齡組與40—49歲相同,以綿竹市三年齡段人口年齡結構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則大致可推算20xx年底綿竹市城區手機普及率約為90%,即每10個人約擁有9部手機。
(二)消費者特性
就消費者而言,除年齡外,不同性別、學歷、職業和以往的人群手機的擁有情況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
(1)就性別而言,男性擁有率要明顯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訪者擁有手機,女性被訪者則為四成強(43.2%);
(2)就年齡而言,30—39歲的中青年消費者擁有率最高,超過2/3,18—29歲,40—49歲組擁有率要低得多;
(3)就學歷而言,隨學歷升高,擁有率顯著升高,特別是以高中與大專學歷為分界點,差異明顯,即手機擁有者主要集中在大專以上學歷人群,高中以下學歷較少;
(4)從收入水平看,隨收入升高,手機擁有率明顯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為分界點,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擁有率高達90%左右,1500元以下者為12—30%,低于平均擁有率,1500—3000元者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擁有率。
(5)從職業類型看,手機擁有以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為最(80%左右),其次是個體業主、自由職業者和公務員(60—70%),再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和普通職員(50—60%),工人和服務人員擁有率最低,僅為5%左右。
可見,手機用戶群主要集中于30—39歲,大專以上學歷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費群體,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達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為手機大眾化趨勢的主要目標消費。對于綿竹市場的兩大運營商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和中國聯通,二者的消費群體在年齡上存在某種細微差別,比較而言,中國聯通更受18—29歲的青年人群的青睞,而中國移動通信更受30歲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睞。
(三)手機品牌
20xx年,綿竹手機市場的品牌分布狀況與以往相比并沒有太大的改觀。三星、蘋果仍然占據市場的領先者地位,市場占有率超過80%,其它品牌均難以望其項背。其次是HTC、酷派、華為等第二集團品牌,市場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市場占有率均很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xx年是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發動大規模廣告宣傳攻勢的一年,對于綿竹這樣的二級縣城,市場現狀仍給國產手機留下較大的市場空間,國產手機市場業績不佳,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其技術、宣傳和服務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國產手機這篇大文章,在手機市場上分一杯羹,其路還正長。
三、20xx綿竹移動通信發展狀況及趨勢
(一)移動通信發展態勢
所有擁有手機的被訪者中34.4%在20xx年前購買手機,40.9%在20xx年內購買手機,24.7%在20xx年內購買。可以看出,近幾年中,20xx年是手機增長最快的一年,雖然調查數據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20xx年內綿竹手機的增長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實上,全國手機用戶在20xx年內亦從1000萬增至20xx萬。進入20xx年,雖然手機市場仍處在高速增長之中,但增長速度已顯著放慢。從調查看,20xx年綿竹市場增長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相對速度均較20xx年有所放慢。在綿竹這樣經濟正在穩步發達的縣級城市,手機普及率幾近90%,雖然年內手機入網資費持續下調,但其它資費如通話單價和月租費等仍保持不變,手機增長放慢是不難理解的,但以此推論全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則失之偏頗。因此,在綿竹這樣手機普及率較高的城市,為促進手機的持續發展,進一步降低手機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話單價、裸機價格、入網費和月租費等長期成本,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二)手機消費群體特性及其趨勢
就20xx年購買手機的消費者自身特性而言,調查表明:
(1)從性別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別占55%和45%左右;
(2)從年齡看,以18—29歲和30—39歲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為主,分別占43%左右;
(3)從學歷看,以大專以上學歷特別是大學以上學歷為主;
(4)從收入看,則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
與20xx年購機者相比,20xx年購機者表現出了一些明顯的趨勢。根據目前綿竹的消費水平日益提高來觀之:
①雖然女性購機者仍處于少數,但女性購機者越來越多,從36.5%增至45.1%。
②購機者年齡分布趨向于分散,從集中于30—39歲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歲青年人和40歲以上的中年人。
③購機人群繼續集中于高學歷人群,但趨勢已不很明顯,這可能與綿竹消費者普遍具有較高學歷有關。
④由于手機各種價格的持續下調,手機消費日益大眾化,使手機能夠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購買,表現為20xx年購機者進一步趨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個收入階層,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購機比重反而下降。
(三)消費者運營商及手機品牌選擇
調查顯示,與20xx年相似,20xx年購機者的運營商選擇基本狀況仍是移動通信公司多于中國聯通。電信選擇比重仍很低,但與20xx年相比,20xx年消費者對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的選擇略有下降(約2個百分點)。中國聯通則略有上升(約3個百分點),電信穩中略降。中國聯通的緩慢上升,顯露出移動通信市場正緩慢發生著有利于消費者的市場競爭態勢。
從消費者的手機選擇看,除傳統三強仍居主導地位,且摩托羅拉有進一步加強之勢外,手機選擇進一步多元化,處于第二集團的西門子、飛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為1—4個百分點不等,而國產品牌則仍是雷聲大,雨點小,消費者選擇很少。
(四)消費者購買行為
中國移動通信業發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早期的手機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需要更換手機(保留原號)或者新購手機重新入網,淘汰原有手機,20xx年新購手機中,這兩種情形比較明顯。
調查表明,20xx年內平均每售出6部手機,就有一部是新購手機入網,淘汰原有手機(包括原號),一部是新購手機,替換原有手機,其余4部是首次購買手機入網。其中,對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用戶而言,淘汰原有手機而入網和替換手機的比例分別為9.1%和18.2%,首次入網者占72.7%;中國聯通用戶首次入網者占58.8%,淘汰和替換原有手機分別占23.5%和17.7%,均為新入網或淘汰原有手機入網,而無替換手機的情形。這樣觀之,聯通的新入網客戶的發展率高于移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移動市場競爭力嚴峻。
(五)購買價格的選擇
調查顯示,20xx年手機市場裸機價格在進一步下降的同時,價格差別很大,有的高達6000元以上,有的則低至1000元左右,這與手機市場進一步細分化,產品/服務功能逐漸拉開檔次密切相關。裸機平均價格則降至20xx元左右,這也是手機購買者逐漸向中低收入階層過濾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網費,20xx年內兩次下調,其中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分別下調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為920;中國聯通則分別下調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為580元左右。總體而言,調查表明最低為300元(電信除外),最高亦不過1250元,平均水平約為780元。那么,在競爭對手聯通、電信的平均價格遠遠低于移動局勢下,移動如何穩守住自己的市場又是一個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四、20xx移動通信市場主要事件消費者認知
20xx年移動通信市場熱點不斷,內容涉及資費政策、運營商服務、手機終端以及中美WTO電信協議等諸多方面。
調查顯示,被訪者認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機資費(入網費)下調(83.4%),其次是中美WTO有關電信協議的基本內容(74.2%),再次是雙頻手機進入市場(64.7%)和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從中國電信剝離(51.9%)。被訪者認知較高的還有上網手機(41.7%)和聯通手機直撥IP電話(38.3%)。電信長城CDMA手機話費降價一半(34.9%),預付費SIM卡手機的推出(32.2%),網上拍賣手機(31.9%),手機點播信息增值服務(26.4%)和聯通手機免費郵寄話費清單(26.1%)等認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
縱觀以上熱點問題,可以看出,被訪者認知度最高的是有關移動通信的產業政策問題,特別是資費政策,顯示消費者對手機資費政策的關注。電信長城CDMA手機由于用戶規模小,其熱點政策影響小,故認知度不高。其次是對各類手機產品的關注,特別是去年年初就已成為熱點的雙頻手機的推出,年內大肆廣告宣傳的`國產手機的推出等。對于運營商推出的一些服務項目如預付費SIM卡手機,手機點播信息增值服務及交費服務等認知不是很高,一方面顯示消費者對這些問題不是很關注,同時亦顯示運營商推出的服務宣傳不夠或目標受眾有限。至于被訪者對上述熱點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
結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與被訪者的認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機資費(入網費)下調(70.8%)和中美WTO電信協議的基本內容(39.2%),其次是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從中國電信剝離(34.7%),雙頻手機進入市場(22.3%)和國產手機進入市場(22.0%)等,各項排序基本與認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五、20xx影響手機購買的原因及消費者對市場現狀的評價
據抽樣調查表明,20xx年,影響被訪者購買手機的主要原因如下:最重要的是雙向收費不合理(63.6%)、其次是有替代品(54.5%)、本人用不上(39.2%)和通話單價偏高(34.3%)、再次是裸機價格偏高(26.6%)、入網費偏高(15.4%)和月租費偏高,其它原因如服務、話音質量等不是很重要。綜合起來看,除去有替代品和本人用不上等無需求原因外,影響潛在消費者購機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價格,特別是通話單價,而雙向收費歸根結底還是手機的通話單價問題,這已成為購買使用手機的最主要障礙。對于話音質量、運營商服務質量等,由于潛在用戶未使用手機,則僅是購買使用手機后才會考慮的問題。不同年齡、收入水平的潛在用戶在影響購買使用手機的主要因素方面亦存在較大的差異。
(一)從不同年齡看
研究表明,除雙向收費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18-29歲的年青人影響因素重要是通話單價偏高和裸機價偏高,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影響購買的最主要原因是本人用不上等無需示的原因。
(二)從收入水平看
除雙向收費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中、低收入者主要原因依次是通話單價偏高和本人用不上,中等收入者是正好相反,而高收入者不購買則主要是由于有替代品和雙向收費不合理。這表明,年齡越輕,收入水平越低,通話單價偏高對他們購機行為的影響越大。因此,在目前情況下,手機市場要獲得更快的增長,仍需不斷降低費用特別是通話單價和裸機價格。
(三)從移動業務種類和售后服務看
調查表明,被訪者對1999年移動通信業的評價最不滿意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手機通話單價高(72.3%),遠高于其它各項,其次是裸機價格高(39.5%)、入網費高(37.5%)和月租費高(32.8%),三者相差不大,再次是手機配件(如電池等)以次充好(23.6%),而通話質量差(17.6%)、覆蓋范圍差(16.6%)、手機維修服務差(15.5%)、不能獲得話費詳細清單(14.2%)和交費不方便(12.5%)等均不很高。且這種評價在不同年齡、收入等特性的人群中差別并不明顯。綜合上述調查,通話單價高以及手機價格、入網費和月租費等資費水平偏高既是消費者對1999年市場現狀最為不滿意的方面,也是20xx年影響潛在用戶購買手機的最主要障礙。因此,不斷調低手機的各項資費標準,仍將是今后手機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而隨著移動通信產業的不斷的成熟和進入WTO帶來的競爭壓力,也將是理所當然的。
六、20xx年綿竹移動通信業競爭趨勢及產業分析總結
通過回顧20xx年綿竹移動通信業運營中不同消費者對不同品牌手機的持有程度的概括,以及220xx年在消費人群上的小變化(如:產品選擇、年齡段需求、產品資費及售后的服務等),帶給綿竹移動通信業的啟示很大,如果要更加穩固自己搶占地位的優越性,從網絡信號、技術更新之外,在終端購機費用、大多數需求人群(如18—29歲的青年人)、以及售后服務上還需要花更多的資源投資,制定一套符合大眾口味和需求的產品線,服務于老百姓,這樣綿竹移動通信業乃學習是成就事業的基石至中國移動通信業才會有其在市場競爭中賴以生存的源泉之源。
移動市場報告4
自19xx年中國開辦移動通信業務以來,在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下,中國移動通信在網絡建設與優化、業務開發和拓展、服務質量提高與改善、加快技術進步等各個方面均有了顯著進步。回顧過去,歷史記載了中國移動通信12年的光輝歷程;縱覽今昔,中國移動通信正投身于電信改革的滾滾浪潮中;歷望未來,中國移動通信正闊步向世界一流電信運營商邁進。
一、中國移動通信概況
1.中國移動通信的網絡規模
至1999年9月底,中國移動通信交換機總容量超過6000萬戶,長途網和No.7信令網覆蓋28個省,智能網已覆蓋東中都12個省,GSM網覆蓋全國31個省會城市、300多個地市、20xx多個縣市,24個省市實現了縣以上城市覆蓋,中部、東部地區覆蓋范圍達到鄉鎮,主要交通干線實現了連續覆蓋,GSM900/1800雙頻網建設正在中部、東部一些省會城市加緊進行。
2.中國移動通信的用戶規模
從90年代以來,中國移動通信用戶數年均增長率超過160%。至今年9月底,中國移動通信用戶已達到3405萬戶,市場占有率在90%以上,其中GSM用戶占全球GSM用戶總數的七分之一。
3.國際漫游
目前,中國移動通信已與48個國家與地區的80家境外運營公司開通了國際漫游業務。
4.中國移動通信的業務種類
除了基本的話音業務外,中國移動通信還開辦了主叫號碼顯示、呼叫等待、語音信箱、呼叫轉移、三方通話、遇忙前轉、短消息、低速數據傳真、IP電話接入業務、信息點播、“神州行”預付費卡智能網業務等一系列新業務。
5.中國移動通信的用戶服務
目前已速成全球最先進的移動通信實時計費網,為用戶提供及時準確的話單;通過綜合業務網的建設,使用戶實現即買即通;提供1860、1861客服中心查詢、多媒體查詢、免費打印、劃卡查詢、人工查詢、網上查詢等服務,方便了用戶查詢、咨詢、申告,貼近了與用戶的距離,大力發展社會代銷代辦點,方便用戶就近購買;與銀行等企業合作及通過網上交費,廣開交費窗口,方便了用戶;加強終端維修中心的建設,解決用戶修機難問題。
二、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特點
1.市場增長迅速,市場潛力大
根據ITU9月份報告,今年9月末全球移動電話用戶已超4億,中國移動電話用戶到1999年末可望接近3800萬戶。根據中國移動用戶和市場發展情況,過去每次預測的結果都落后于市場發展,這說明移動通信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中國移動通信業務增長之所以如此迅猛,一是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及各級政府的扶持;二是與中國移動通信正確的經營策略有關;三是得益于社會各界的支持;四是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費不但沒有升反而在下降,使更多的平名百姓有能力購機;五是與技術進步有關,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全球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終端設備和系統設備的建設成本不斷降低。
然而目前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僅為3%左右,要達到目前市話普及率的10%,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全球情況看,移動電話不會因固定電話普及率的增加而減緩發展速度,相反移動電話在市話普及率很高的國家,增長速度仍然相當快。從中國來看移動電話的市場還是很大的。
2.高技術,低資費
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無論是GSM/CDMA還是第三代)實際上都是通信領域內各種先進技術的綜合反映,但從資費標準來看,我國采取的是低資費政策。根據GSMMOU組織(由全球運營商組成)公布的資費來看,我國與黎巴嫩、越南等國的移動電話資費是全球最低的。從移動通信建設總成本來看,我國與國外相差不大,但我們價格比他們低得多,這是與中國市場的銷售將點相匹配的。
3.中國移動通信的用戶結構發生巨變
移動電話業務開辦之初,手機價格和人網費都比較貴。主要用戶群是工商界人士。這些年來,尤其在東南沿海,95%以上的新增用戶屬工薪階層,大眾消費已成為主流。
4.移動通信業務極具活力
過去放開競爭的增值業務和尋呼業務不屬于基本業務。中國移動通信和聯通公司在移動電話業務上展開面對面的競爭,則屬于基本業務內的競爭。在電信領域內,移動通信業務增長率很高,政企分開后,政府加強了對移動通信的管理,實行許可證制度,且正在進一步走向規范化。
5.用戶消費意識成熟,對新業務需求旺盛
過去,我們只有“全球通”業務,現在增加了預付費卡和其他新業務,用戶對業務選擇更趨多樣化。過去用戶注重業務,對資費不太在意,現在的大眾用戶對資費比較注重。從目前客戶服務中心的反饋,60~70%的用戶是查詢話費,用戶對話費開支更加理智,這是用戶消費意識逐漸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三、中國移動通信的責任
作為國有獨資的集團公司,中國移動通信將按照國家電信體制改革的整體戰略部署,積極作好現代化企業的重組工作,搞好企業經營,努力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中國移動通信將以優質的網絡和豐富的業務向社會和大眾服務。
為了切實抓好服務工作,中國移動通信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不斷加快網絡建設步伐,以適應市場增長的.步伐。
2.將不斷擴大漫游范圍,除了實現GSM相同制式的漫游之外,還將積極作好與不同制式的漫游測試工作。目前,中國移動通信已經與衛星移動電話簽署了漫游協議,網上用戶如用多模手機可以進入衛星移動網,同時還可享受不同制式的漫游。
3.中國移動通信還將做好網絡優化,使網絡性能不斷改善,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網絡服務。
4.以建設并完善計費系統、綜合業務系統、客服中心等三大服務支撐網為突破口,重點做好產品、業務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
5.認真研究市場需求,及時推出適合用戶所需的新業務。除了在智能網上開辦預付費業務外,還將積極開發中高速移動數據業務,做好GPRS的試驗,滿足人們對移動高速數據業務的需求。
中國移動通信堅持國家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積極采用國內生產設備,大力支持民族工業的發展。如在智能網建設中,大膽采用了國內生產設備,為民族工業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四、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展望
中國移動通信將不斷跟蹤移動技術的發展,適時引人新技術,同時積極參加國際移動組織的活動(如GSMMOU),參與國際移動標準討論,積極開展與境內外運營商的技術交流,包括與聯通公司的合作,積極堅持國家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
隨著我國數據業務和多媒體業務、特別是Internet業務的飛速發展,在移動環境中提供Internet接入和多媒體業務將成為移動技術的主流。中國移動通信將積極開發移動數據業務不斷滿足社會需求。同時,積極參與第三代標準的制訂,力促標準的統一。
中國移動通信將服務視為生存的根本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力爭每年在服務上都有新的提高,上新臺階。中國移動通信將深入作好市場調查,了解用戶需求,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開發相應的業務、努力拓展市場,積極引導用戶消費。
面臨全新的環境。中國移動通信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因為企業自上而下有一支年青而富有朝氣的隊伍;多年來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厚愛和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擁有一個覆蓋面廣有相當容量的網絡;企業具有全球通等知名品牌,隨著政府監督加強電信法律法規的出臺,電信市場發展將越來越規范。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有信心建成國際一流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也熱切期待社會各界對中國移動通信的大力支持。
移動市場報告5
1999年,對于中國移動通信業而言,無疑是經歷著產業深刻變化,進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無論是從移動通信業資費的大幅下調、手機設備的市場演化、服務項目的調整、服務質量的逐步改善,還是移動通信業運營體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腳步的臨近等方面,移動通信業在取得良好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市場發展上,移動通信用戶進一步快速增長,運營企業市場競爭態勢更趨合理,為中國移動通信業跨入新世紀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本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通過對北京市城八區302位普通消費者的調查,就1999年北京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水平、發展狀況以及消費者對1999年移動通信市場重大事件的認知、態度和市場現狀的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調查結果可推論北京城八區18—50歲的普通消費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狀況、市場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999年末移動通信市場現狀
手機普及狀況。調查顯示,北京市18—50歲的人群中,有略超過半數(52.2%)的被訪者使用手機,可見至1999年底,北京市場手機的發展水平是比較高的,占經濟活動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齡消費者手機的擁有率存在較大差異(見表1),調查顯示,18—29歲,30—39歲,40—49歲手機擁有率分別為43.4%、68.2%和43.2%,假定50—54歲年齡組與40—49歲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齡段人口年齡結構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則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區手機普及率約為30%,即每10個人約擁有3部手機。以北京城八區擁有650萬人口計,城區手機用戶達195萬。
消費者特性。就消費者而言,除年齡外,不同性別、學歷、職業和以往的人群手機的擁有情況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調查顯示,就性別而言,男性擁有率要明顯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訪者擁有手機,女性被訪者則為四成強(43.2%);就年齡而言,30—39歲的中青年消費者擁有率最高,超過2/3,18—29歲,40—49歲組擁有率要低得多;就學歷而言,隨學歷升高,擁有率顯著升高,特別是以高中與大專學歷為分界點,差異明顯,即手機擁有者主要集中在大專以上學歷人群,高中以下學歷較少;從收入水平看,隨收入升高,手機擁有率明顯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為分界點,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擁有率高達90%左右,1500元以下者為12—30%,低于平均擁有率,1500—3000元者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擁有率。從職業類型看,手機擁有以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為最(80%左右),其次是個體業主、自由職業者和公務員(60—70%),再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和普通職員(50—60%),工人和服務人員擁有率最低,僅為5%左右。可見,手機用戶群主要集中于30—39歲,大專以上學歷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費群體,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達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為手機大眾化趨勢的主要目標消費。
對于北京市場的兩大運營商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原中國電信,下同)和中國聯通,二者的消費群體在年齡上存在某種細微差別,比較而言,中國聯通更受18—29歲的青年人群的青睞,而中國移動通信更受30歲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睞。
手機品牌。調查顯示,1999年底,北京手機市場的品牌分布狀況與以往相比并沒有太大的改觀。傳統三強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仍然占據市場的領先者地位,三者總和市場占有率超過80%,其它品牌均難以望其項背。其次是西門子、飛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團品牌,市場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還有松下、阿爾卡特、高通等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均很低。在電信長城cdma手機中,除摩托羅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1999年是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發動大規模廣告宣傳攻勢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場現狀仍然未能給國產手機留下太多的市場空間,國產手機市場業績不佳,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其技術、宣傳和服務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國產手機這篇大文章,在手機市場上分一杯羹,其路還正長。
1999移動通信發展狀況
移動通信發展態勢。調查顯示,所有擁有手機的被訪者中34.4%在1998年前購買手機,40.9%在1998年內購買手機,24.7%在1999年內購買。可以看出,近幾年中,1998年是手機增長最快的一年,雖然調查數據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內北京手機的增長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實上,全國手機用戶在1998年內亦從1000萬增至20xx萬。進入1999年,雖然手機市場仍處在高速增長之中,但增長速度已顯著放慢,從調查看,1999年北京市場增長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相對速度均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這樣經濟較發達的特大城市,手機普及率幾近30%,雖然年內手機入網資費持續下調,但其它資費如通話單價和月租費等仍保持不變,手機增長放慢是不難理解的,但以此推論全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則失之偏頗。因此,在北京這樣手機普及率較高的大城市,為促進手機的持續發展,進一步降低手機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話單價、裸機價格、入網費和月租費等長期成本,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移動市場報告6
1999年,對于中國移動通信業而言,無疑是經歷著產業深刻變化,進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無論是從移動通信業資費的大幅下調、手機設備的市場演化、服務項目的調整、服務質量的逐步改善,還是移動通信業運營體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腳步的臨近等方面,移動通信業在取得良好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處。表現在市場發展上,移動通信用戶進一步快速增長,運營企業市場競爭態勢更趨合理,為中國移動通信業跨入新世紀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本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通過對北京市城八區302位普通消費者的調查,就1999年北京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水平、發展狀況以及消費者對1999年移動通信市場重大事件的認知、態度和市場現狀的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調查結果可推論北京城八區18—50歲的普通消費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狀況、市場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999年末移動通信市場現狀
手機普及狀況。調查顯示,北京市18—50歲的人群中,有略超過半數(52.2%)的被訪者使用手機,可見至1999年底,北京市場手機的發展水平是比較高的,占經濟活動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齡消費者手機的擁有率存在較大差異(見表1),調查顯示,18—29歲,30—39歲,40—49歲手機擁有率分別為43.4%、68.2%和43.2%,假定50—54歲年齡組與40—49歲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齡段人口年齡結構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則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區手機普及率約為30%,即每10個人約擁有3部手機。以北京城八區擁有650萬人口計,城區手機用戶達195萬。
消費者特性。就消費者而言,除年齡外,不同性別、學歷、職業和以往的人群手機的擁有情況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調查顯示,就性別而言,男性擁有率要明顯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訪者擁有手機,女性被訪者則為四成強(43.2%);就年齡而言,30—39歲的中青年消費者擁有率最高,超過2/3,18—29歲,40—49歲組擁有率要低得多;就學歷而言,隨學歷升高,擁有率顯著升高,特別是以高中與大專學歷為分界點,差異明顯,即手機擁有者主要集中在大專以上學歷人群,高中以下學歷較少;從收入水平看,隨收入升高,手機擁有率明顯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為分界點,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擁有率高達90%左右,1500元以下者為12—30%,低于平均擁有率,1500—3000元者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擁有率。從職業類型看,手機擁有以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為最(80%左右),其次是個體業主、自由職業者和公務員(60—70%),再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和普通職員(50—60%),工人和服務人員擁有率最低,僅為5%左右。可見,手機用戶群主要集中于30—39歲,大專以上學歷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費群體,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達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為手機大眾化趨勢的主要目標消費。
對于北京市場的兩大運營商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原中國電信,下同)和中國聯通,二者的消費群體在年齡上存在某種細微差別,比較而言,中國聯通更受18—29歲的群的青睞,而中國移動通信更受30歲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睞。
手機品牌。調查顯示,1999年底,北京手機市場的品牌分布狀況與以往相比并沒有太大的改觀。傳統三強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仍然占據市場的領先者地位,三者總和市場占有率超過80%,其它品牌均難以望其項背。其次是西門子、飛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團品牌,市場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還有松下、阿爾卡特、高通等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均很低。在電信長城cdma手機中,除摩托羅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1999年是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發動大規模廣告宣傳攻勢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場現狀仍然未能給國產手機留下太多的市場空間,國產手機市場業績不佳,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其技術、宣傳和服務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國產手機這篇大文章,在手機市場上分一杯羹,其路還正長。
1999移動通信發展狀況
移動通信發展態勢。調查顯示,所有擁有手機的被訪者中34.4%在1998年前購買手機,40.9%在1998年內購買手機,24.7%在1999年內購買。可以看出,近幾年中,1998年是手機增長最快的一年,雖然調查數據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內北京手機的增長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實上,全國手機用戶在1998年內亦從1000萬增至xx萬。進入1999年,雖然手機市場仍處在高速增長之中,但增長速度已顯著放慢,從調查看,1999年北京市場增長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相對速度均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這樣經濟較發達的特大城市,手機普及率幾近30%,雖然年內手機入網資費持續下調,但其它資費如通話單價和月租費等仍保持不變,手機增長放慢是不難理解的`,但以此推論全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則失之偏頗。因此,在北京這樣手機普及率較高的大城市,為促進手機的持續發展,進一步降低手機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話單價、裸機價格、入網費和月租費等長期成本,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手機消費群體特性及其趨勢。就1999年購買手機的消費者自身特性而言,從性別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別占55%和45%左右;從年齡看,以18—29歲和30—39歲的和中為主,分別占43%左右;從學歷看,以大專以上學歷特別是大學以上學歷為主;從收入看,則以月收入1500—3000元者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3000—5000元者和800—1500元者。與1998年購機者相比,1999年購機者表現出了一些明顯的趨勢。(1)雖然女性購機者仍處于少數,但女性購機者越來越多,從36.5%增至45.1%。(2)購機者年齡分布趨向于分散,從集中于30—39歲的中群逐步分散至18—29歲和40歲以上的中年人。(3)購機人群繼續集中于高學歷人群,但趨勢已不很明顯,這可能與北京消費者普遍具有較高學歷有關。(4)由于手機各種價格的持續下調,手機消費日益大眾化,使手機能夠為的中低收入者購買,表現為1999年購機者進一步趨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個收入階層,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購機比重反而下降。
移動市場報告7
一、移動電源發展趨勢
移動電源,也稱便攜電源,移動電源概念是隨著目前數碼產品的普及和快速增長而發展起來的,其定義就是方便易攜帶的大容量隨身電源。目前數碼產品功能日益多樣化,使用也更加頻繁,如何提高數碼產品使用時間,發揮其最大功用的問題就凸顯重要了。
現今社會,手機等數碼產品蓬勃發展,人手一臺手機,每個家庭必備數碼相機,mp3,mp4的普及都是近在咫尺的景象。而且現如今各種智能機的面世,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屏幕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多媒體應用的高耗電量也隨之增加,電池的續航能力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節奏。而且數碼產品的豐富多樣更是需要市場上出現可以給所有數碼產品充電和供電的便攜式電源,因此移動電源的出鞘勢在必行。
二、移動電源的應用及優勢
特點:
1、體積小,可隨身攜帶,在手機、數碼相機、平板電腦、游戲機等數碼產品沒電時可以及時對其進行充電,不會因為沒電二影響其使用。
2、移動電源容量大,充滿電后可以多次給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充電。
3、移動電源接口多,而且種類多。可以為各品牌的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充電;還可以為數碼相機、數碼插卡音響、無線耳機等可以通過usb數據接口進行充電的各種數碼產品進行充電。
產品優勢:
移動電源在國際上不僅定義為消費電子產品,更重要的被定義為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工具產品。由于移動電源實現了電能的隨身應用,比通常定義的日常工具類產品,具有更深度和廣度的影響。特別在移動數碼設備(手機,pda,mp4.psp,等以及usb-b的'便攜型設備)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現愈來愈重要的今天,移動電源也日益凸顯其作為生活和工作重要工具的意義。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電子類工具,它是各種移動數碼設備使用的堅強后盾;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家居類工具,它完全可以取代家居生活中可能需要的所有電池類產品(5v或一次性電池或充電電池等等),同時容量大,使用方便,均攤使用成本低,而且環保,特別隨著usb-b便攜性設備進入生活,它的應用將會更為廣泛。我們還可以把它定義為工作類工具,學習類工具,旅游類工具等等。
三、移動電源市場需求分析:
移動電源早在六七年前就出現了類似的產品,但是市場完全沒有打開。直到2022年下半年移動電源的市場才真正的火起來。根據最新最新的idc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國內手機和數碼電子的總用戶量超過8億多,數碼相機等電子類產品更是超過了1億多用戶。而移動終端電能供應的瓶頸問題已是世界各國以及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根據保守的數據分析,僅僅按照市場3%的立即購買需求,即未來一年多的移動電源市場容量約為2400萬臺,即高達50多億元的市場銷售容量。
四、行業市場分析:
隨著手機大屏幕的主流配置,數碼電子產品的多功能化集成,終端移動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在電源供應上經常遭受電源供應不足的尷尬,而未能及時處理和盡興的事情幾乎隨時困擾用戶。2022年6月14日,國家強制規定的手機廠家以后新生產的手機充電器不在作為標配,統一usb接口的連接線標準也將大大帶動移動電源類產品的通用性,促進市場需求。按照中國廣播電視局推廣出來的新型移動網絡,可以在任何有顯示功能的移動終端上隨時收看電視信號,此技術會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全面的推廣開來。
移動市場報告8
5月26日,市場研究機構businessinsider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bii)近日發布了關于移動支付市場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隨著蘋果、三星、谷歌、paypal等多家公司越來越關注移動錢包產品,用手機進行店內支付將會越來越普遍。此外,三星的移動支付產品三星pay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Bii的研究報告反映了移動支付市場的一系列最新發展,包括新發布的移動錢包currentc和三星支付,將顯示出相當大的影響力。
Bii在其報告中指出,預計今年美國商店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增加到370億美元。與之前bii預測的規模相比,這個減少了一半。降低移動支付市場規模的原因是,許多大公司的移動錢包產品發布計劃與預期相比有所延遲。
據估計,到20xx年底,bii預計移動支付市場的交易額將達到8080億美元。這與之前預測的交易量相比略有下降。盡管如此,bii預測的規模仍然是業內同類預測中最高的,bii預測移動支付市場的增速將快于其他研究公司的.預測。由主要商家提供或將要部署的移動支付市場容量將占據美國整個支付市場的很大份額。
預計到20xx年,每年至少使用過一次移動支付服務的人口占美國消費者總人口的比例將從XX年的近8%急劇上升到65%。移動支付用戶數量的增加主要是因為蘋果、三星和谷歌推出了自己的移動錢包服務。當所有這些服務到位后,90%的美國智能手機將預裝移動錢包應用程序。
Bii還預測,三星支付將成為移動支付交易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與pay不同,三星pay在推出時將兼容美國幾乎所有的支付終端,主要是因為三星收購了looppay。這樣更有助于消費者養成手機支付的習慣。
Bii在報告中還指出,移動錢包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也將推動移動支付市場的增長。這主要是各公司之間競爭壓力和羊群效應增加的結果。這涉及到自我強制。使用或提供移動支付產品的消費者和零售商越多,越容易被公眾接受。
移動市場報告9
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我校學生使用的手機數量、品牌、價格,從而了解他們在手機市場的市場情況。本文分析了我校學生的消費傾向和行為,為手機廠商制定營銷策略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查對象:
這次調查的對象是我們學校的所有學生。
調查方法和抽樣方法
在線問卷和電子郵件問卷相結合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機價格的降低,很多大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機,但是大部分人是什么時候開始擁有自己的手機的呢?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5%的受訪者在xx有自己的手機。在xx,沒有改善,只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3%。
然而在xx,一切都變了,26%的人開始擁有自己的手機。我還記得那時候只是一場手機競爭風暴,各種手機廠商紛紛降價。當時很多人買了;但更重要的是,在xx,30%的人擁有自己的手機,這表明需求在增加。哪個手機廠商的客戶最多?頓時揭開我們的神秘面紗,最常用的手機品牌是諾基亞。在調查中,共有36%的人使用這款手機。耐用是它最大的賣點,功能的拓展也讓很多人選擇它;索尼愛立信排名第二。雖然用戶數只有諾基亞的一半,也就是總人數的18%,但其市場份額卻在不斷擴大。外形美觀,功能實用,是很多人選擇的重點;第三名是三星,占13%。三星雖然技術高,但是價格讓很多學生消費者望而卻步;然后摩托羅拉和西門子都占了6%;阿爾卡特占3%;飛利浦占2%;索尼等于飛利浦的數量;其次是nec和國產品牌,均占總數的1%。可見世界手機銷售商諾基亞不負眾望,占據榜首,而其他品牌也不甘示弱,有一定的支持者。
附上一份調查問卷
Xx年—4—16
Xx年x月x日
同學們好: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的調查活動。我們很榮幸邀請您作為我們的調查對象。我相信你會配合我們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1、你是什么性別?
a,男B,女
2、你是哪個部門的?
a經濟貿易系B美術系C文化傳播系D電氣工程系E農業技術系F食品與運動系G計算機系
3、你現在用的`是哪個牌子的手機?
a,諾基亞B,三星C,蘋果D,小米E,華為F,聯想G,其他品牌
4、你的手機是蘋果還是安卓平板?
a,安卓B,蘋果
5、什么時候有自己的手機?
a,初中B,高中C,大一D,還沒有
6、你的手機是怎么拿到的?
a,掙錢買B,父母花錢買C,朋友送D,禮物
7、選擇手機時,你主要關注哪些方面?
a、功能b、款式c、價格d、品牌
8、你最常用的輸入法是什么?
a、拼音輸入法b、吳彼輸入法c、英文輸入法
9、你理想中的手機應該具備以下哪些功能?
a,拍照b,mp3 c,mp4,d,各種游戲
10、你對你的手機滿意嗎?
a,滿意B,一般C,不滿意
11、你多久更新一次手機?
a,半年b,一年c,一年多d,直到用壞為止
12、你目前有多少手機?
一個沒有B,一個C,兩個D,兩個以上
13、你的手機價格是多少?
一、一元購買乙、三百元丙、三百至一千元丁、一千元以上
14、你經常用手機打電話或發信息嗎?
更多的電話,更多的信息,兩者兼而有之
15、你每月的電話費是多少?
甲、乙20元以內,丙20—50元,丁50—100元,100元以上
再次感謝合作,謝謝!
移動市場報告10
一、移動電源的發展趨勢
移動電源又稱便攜式電源,是隨著數字產品的普及和快速增長而發展起來的,其定義是便攜式、大容量便攜式電源。目前,數字產品的功能日益多樣化,使用更加頻繁。如何提高數字產品的使用時間,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變得越來越重要。
當今社會,手機等數碼產品蓬勃發展,一個手機在手,每個家庭都需要數碼相機。mp3和mp4的普及指日可待。如今,隨著各種智能機器的出現,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屏幕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多媒體應用的高功耗也在不斷增加,電池壽命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節奏。而且數字產品的多樣性要求便攜式電源能夠對所有數字產品進行充電和供電,因此拔出移動電源的護套勢在必行。
二、移動電源的應用及優勢
特點:
1、體積小,便攜,可以在手機、數碼相機、平板電腦、游戲機等數碼產品沒電時及時充電,不會因為沒電而影響使用。
2、移動電源容量大,充滿電后可以給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多次充電。
3、移動電源接口多,種類多。可以給各種品牌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充電;還可以給各種可以通過USB數據接口充電的數碼產品充電,如數碼相機、數碼卡音箱、無線耳機等。
產品優勢:
移動電源在世界上不僅被定義為消費電子產品,還被定義為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工具產品。因為移動電源實現了電能的便攜應用,所以比通常定義的日常工具產品有更深更廣的影響。尤其是今天,移動數字設備(手機、pda、mp4。psp等。和usb—b便攜式設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并且移動電源作為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們可以定義為電子工具,是各種移動數字設備使用的強大后盾;我們可以定義為家用工具,可以完全替代所有的電池產品(5v或者一次性電池或者充電電池等。)這在家庭生活中可能是需要的。同時容量大,使用方便,共享和使用成本低,環保。特別是隨著usb—b便攜式設備進入生活,其應用將更加廣泛。我們也可以把它定義為工作工具、學習工具、旅行工具等等。
三、移動電力市場需求分析:
移動電源早在六七年前就出現了類似的產品,但市場根本沒有開放。直到2011年下半年,移動電源市場才真正火起來。IDC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手機和數字電子用戶總數超過8億,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數量超過1億。然而,移動終端供電的'瓶頸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消費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據保守數據分析,僅按3%的市場即期購買需求來看,未來一年移動電源的市場容量約為2400萬臺,高達50億元。
四、行業市場分析:
隨著手機大屏幕的主流配置和數字電子產品的多功能集成,終端移動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往往會遭受供電不足的尷尬,不能及時處理和享受事物幾乎總是困擾著用戶。2007年6月14日,國家授權的手機廠商新生產的手機充電器將不再作為標準使用,統一的USB接口線纜標準將極大地促進移動電源產品的普及,促進市場需求。根據中國廣播電視局推出的新移動網絡,可以在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移動終端上隨時觀看電視信號。這項技術將在北京奧運會前全面推廣。
移動市場報告11
Ⅰ.數據來源
該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數據中心相關監測數據的整理分析、《微參與》移動用戶調查。此外,研究過程中還充分參考了專家訪談、企業公開數據及桌面資料等信息內容。
Ⅱ.概念定義
移動搜索:移動搜索是指依托移動互聯網,借助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在綜合搜索網站、垂直搜索網站等多類搜索網站上進行資訊、影視等多種信息的搜索。
Ⅲ.研究
結論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搜索引擎網民規模達59023萬人,網民使用率為85.7%。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網民規模達51688萬人,網民使用率為78.5%。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市場規模達954.2億元,同比增長55.8%,環比增長10.0%。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移動搜索產品用戶滲透率方面,百度搜索用
戶滲透率為78.1%,位居第一;神馬搜索用戶滲透率為25.3%,緊隨百度搜索之后;搜狗搜索、360搜索位列第三和第四,用戶滲透率分別為23.0%和10.6%。
百度搜索移動用戶搜索內容最多的.分別是新聞、小說、旅游、餐飲和教育,用戶搜索比例分別為87.2%、58.9%、48.7%、42.1%和38.9%。
神馬搜索移動用戶搜索內容最多的分別是新聞、旅游、金融、教育和交通,用戶搜索比例分別為84.2%、61.9%、56.6%、49.2%和45.7%。
搜狗搜索移動用戶搜索內容最多的分別是新聞、小說、餐飲、旅游和音樂,用戶搜索比例分別為80.6%、54.8%、44.0%、40.9%和38.7%。
谷歌搜索移動用戶搜索內容最多的分別是新聞、小說、交通、圖片和音樂,用戶搜索比例分別為58.7%、32.9%、27.6%、25.4%和21.7%。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方式用戶使用分布中,瀏覽器仍是主要使用方式,占比達87.9%;搜索引擎類APP位居第二,占比為77.6%;桌面搜索/內置搜索框、購物類APP和地圖類APP位居其后,占比均在三成以上。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用戶使用瀏覽器搜索習慣方面,習慣用UC瀏覽器進行搜索的比例達七成以上,為70.1%,位居第一;其次為QQ瀏覽器和百度瀏覽器,用戶習慣使用占比分別為42.2%和34.5%。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用戶使用頻率方面,每天10次以上的比例達一半以上,為50.1%;其次為每天6-10次,占比為31.5%;而幾天一次的用戶比例僅為2.7%。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用戶平均單次使用時長分布中,16-30分鐘比例最高,為42.5%;其次為5-15分鐘,占比為25.0%。
20xx年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用戶搜索情境分布中,休息時、睡前、早晨睡醒后是最主要的搜索情境,占比分別為78.6%、62.1%和55.1%,均在一半以上;其次為工作/學習時和逛街時,占比分別為42.7%和35.6%。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用戶搜索內容分布中,新聞是用戶搜索最多的內容,占比為88.5%,接近九成;其次為交通、旅游和金融,位居
二、三、四位,占比分別為68.5%、57.6%和51.1%,占比均在一半以上。
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市場影響用戶體驗因素分布中,“內容是否全面”和“搜索結果準確度”位居一、二,占比分別為77.6%和71.3%,這兩點也是移動搜索的最基本訴求;其次為廣告,占比為67.8%。
Ⅳ.報告正文
一、 中國移動搜索市場發展概況
1、中國搜索引擎網民規模
1.1 中國搜索引擎網民規模
圖1:20xxQ4-20xxQ1中國搜索引擎網民規模及使用率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研究數據顯示,20xx年第四季度中國搜索引擎網民規模為56991萬人,網民使用率為82.3%;用戶規模同比增長4446萬人,增長率為8.5%;環比增長1870萬人,增長率為3.4%。而隨著網民用戶數量的增多,中國搜索引擎網民規模不斷壯大,搜索引擎也不斷加快從搜索工具到服務平臺的轉型步伐,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搜索引擎網民規模達59023萬人,網民使用率為85.7%。
中國移動搜索網民規模
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研究數據顯示,20xx年第四季度中國移動搜索網民規模為47966萬人,網民使用率為77.1%,用戶規模同比增長11.6%,環比增長3.4%。而20xx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搜索網民規模達到51688萬人,網民使用率增長至78.5%。
移動市場報告12
百度移動搜索報告,你知多少?
一、什么是百度移動搜索報告?
1. 百度移動搜索數據是什么?
百度移動搜索數據,即手機上網用戶通過百度移動搜索進入網站的流量數據。
2. 為什么要關注百度移動搜索數據?
百度移動搜索是中國最大的中文移動搜索引擎。隨著手機上網用戶的快速增加,百度移動搜索每天要響應數億人次的無線搜索請求,為網站帶去龐大的流量。移動搜索正逐漸成為網站重要的流量來源之一。站長朋友們應當重視百度移動搜索來源,同時相應地改善手機網民在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并優化運營決策。
3. 怎么樣分析移動搜索數據?
百度統計引入百度移動搜索數據,提供獨有的.數據分析報表,讓站長朋友可以隨時關注到移動搜索數據變化,全面助力站長朋友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二、如何使用百度移動搜索報告?
1.報告總覽
登錄百度統計之后,您可以在來源分析-百度移動搜索中查看到百度移動搜索報告。百度移動搜索報告為您提供了四大報告,分別是趨勢分析、系統環境、全部來源、搜索詞報告。
2.功能詳情
下面我們將重點介紹百度移動搜索報告中的四個子報告:趨勢分析、系統環境、全部來源、搜索詞。
1)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報告展示百度移動搜索帶來的流量的變化趨勢。您可以選擇任意日期段查看數據,同時也支持與往期數據對比。通過該報告,站長朋友們可以知曉最近一段時間網站的運營狀態,及時掌控網站流量趨勢。
2)系統環境:
系統環境報告可以幫助您了解訪客的系統環境數據,包括手機型號、操作系統和瀏覽器,進而為有效提升網站交互體驗提供參考。
3)全部來源:
全部來源報告將告訴您網站流量的來源信息——是來自網頁、小說、新聞還是其他。通過該報告,站長朋友可以分析比較各種來源帶來的流量情況,從而合理規劃網絡推廣渠道。
4)搜索詞:
搜索詞報告可以讓您了解網民是通過哪些搜索詞找到了您的網站,以及哪些搜索詞帶來了更多有效訪問,為站長朋友了解網民關注熱點,和做好SEO提供參考幫助。
三、如何優化移動搜索?
除了百度統計的百度移動搜索報告以外,百度移動搜索還為站長朋友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優化手機網民在您網站上的體驗。
1.移動搜索優化
移動互聯網資源正在飛速發展,將最適合移動終端瀏覽的結果呈現給用戶是打造理想的移動搜索體驗的關鍵環節
2.移動建站
【移動市場報告】相關文章:
移動市場報告02-14
移動搜索市場研究報告01-28
移動電源市場分析的調查報告03-22
移動公司市場部經理競聘演講06-16
數千億移動直播市場中誰能勝出?12-27
移動公司競聘報告02-08
移動暑期實習報告06-21
移動辭職報告11-26
移動公司實習報告12-30
移動的辭職報告12-09